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期货合约的条款对于合约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交易所有必要不时地进行合约条款的修订以适应外部商业环境的改变。自股指期货于1982年产生以来,商品期货的交割问题就一直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芝加哥商业交易所活牛合约以及澳大利亚悉尼期货交易所单只股票期货合约交割方式转变的事实说明,无论是采用实物交割,还是采用现金结算,要根据交易品种本身的特性要求而定。不同的交割方式不仅对市场波动性产生影响,而且还会对套期保值者的套保绩效产生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商品期货合约的交割标的物一般都具有多重交割等级的特征,即合约的卖方可以在交割时选择不同的交割等级品进行交割.这样.对于套期保值者来讲就产生了一种额外的交割风险.如果生产者认为交割期权相对于市场更具有价值,那么,交割风险的存在将对产出有一个正向的影响;使利润方差最小化的套保率和稳定的相关风险规避偏好条件下的最优套保率是随着与期货合约价格风险相关的交割风险的变化而变化的.  相似文献   

3.
金融危机前的几年时间里,我国经济一路高歌猛进,钢铁产量不断拉升,带动了焦炭行业的快速发展。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焦炭价格一落千丈,前几年产能扩张带来的压力凸显。受强势上下游的制约和产能过剩的压力,焦化企业利润空间微薄。同时价格变动频繁,为焦化企业的盈利带来了更大的不确定性,销售常常处于亏损的境地,不得不依靠行业限产来自保。2011年4月15日上市的焦炭期货为焦化企业提供了一个管理价格风险的有力工具,有助于实现企业的平稳发展。在此背景下研究焦化企业采购和销售模式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引入期货套期保值业务操作,将期货定价机制引入到焦化企业的采购销售之中,探索"现货定价+期货套期保值+现货交割"的运营模式。  相似文献   

4.
使用铝期货对铝现货进行套期保值,用风险价值方法度量期货套期保值的风险,分析期货量影响套期保值VaR风险的敏感性。在t分布下,分别导出空头和多头套期保值VaR风险关于期货量的一阶、二阶敏感度,并解释其经济意义.为现货交易者根据套期保值风险价值的敏感程度增减期货量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研究套期保值的模型很多,但效果各不相同.文章利用我国上海铜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的数据,对不同的套期保值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市场的现货和期货价格之间存在显著的协整关系,且具有序列相关的特性.在静态与动态的模型中,ECM-GARCH模型能够更好进行套期保值策略投资.  相似文献   

6.
在传统的最小方差套期保值模型中,假定期货和现货收益率是线性匹配的,忽略了非线性匹配的情况。利用Copula模型对我国黄金期货的最小方差套期保值比率进行估计,并比较了不同形态Copula模型套期保值的效率。实证分析发现二元正态Copula模型和t-Copula模型在数据的拟合效果和套期保值的有效性方面均优于传统的套期保值模型,而且t-Copula模型的套期保值效率最高,能更好地规避现货价格风险。  相似文献   

7.
套期保值是为了避免现货市场上的价格风险而在期货市场上采取与现货市场上方向相反的买卖行为,本文以ZJ公司为例,详细分析了该公司现有采购体系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了建立套期保值机制的原材料采购内部控制体系,帮助ZJ公司规避价格风险带来的亏损,从而有助于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我国白银市场现货和期货的最优套期保值比率的计算问题,选取了2015年1月5日至2015年11月30日白银期货和现货的收盘价作为样本,利用线性回归、双变量向量自回归计算静态最优套期保值比率;利用双变量广义条件异方差计算动态最优套期保值比率,对比显示动态的对冲效果打败了静态对冲,具有更佳的套期保值效果.  相似文献   

9.
套期保值是利用期货市场实现现货风险转移的重要手段。文章从铜冶炼企业套期保值的实际操作出发,分析目前主流套期保值理论“金属平衡”模式的不足,利用2007—2010年上海期货交易所铜期货价格走势月度数据,构建了Probit模型,从均价的角度提出保值操作及头寸处理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国际上资源类价格近年来波动日益扩大,影响价格的因素很多,给我国一些资源类进出口企业的经营带来很大风险,而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操作恰好能提供一个规避现货价格风险的渠道。本文就资源类进出口企业进行套期保值操作的原理与注意问题进行讨论,并用涉及的上市公司实际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论认为套期保值能较好的提高企业经营业绩。  相似文献   

11.
在弱式有效的农产品期货市场中,期货品种应该是规范成熟的品种,它们的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之间有着长期的均衡关系.利用协积检验技术,通过实证检验的方法,可以证实小麦与大豆的期货价格序列和现货价格序列之间不仅有协积关系,而且协积向量为(1,-1),并有利地证实了郑州小麦与大连大豆期货市场在风险溢价条件下均呈弱式市场有效状态.  相似文献   

12.
我国开设股票指数期货交易的理论论证与运作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设股票指数期货交易是我国股票市场进一步发展和实施风险管理的内在要求。我国目前已具备了开设这一交易的基础性条件,但在相关法律、标的指数的编制等方面还需作一些修正和改进。股指期货作为一种金融技术工具,并不会必然地产生金融危机和加剧市场动荡,关键是要健全风险防范机制。作为股指期货标的物的应是沪深两市的统一的成份股指数,且样本股应在300家以上。期货的合约设计要注意国际惯例和我国市场情况的结合。合约的结算价格应以最后交易日临近收盘时5分钟的分时指数的平均值为准。  相似文献   

13.
浅析股指期货推出对我国股票现货市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指期货具有价格发现、资产配置和规避系统性风险的功能。股指期货作为国际金融市场上重要金融创新,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交易量和流动性最好的金融衍生产品之一,也被公认为是最为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之一[2]。结合了国外成熟市场的经验以及一些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首先对股票指数期货的特点做简要阐述,接着简要分析了我国推出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主要探讨了小麦现货价格和期货价格是否存在短期均衡关系以及小麦期货市场是否有效的问题。通过定量性研究发现,我国小麦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之间不存在均衡关系;小麦期货市场不具有价格发现功能,即小麦期货市场处于无效状态。由此,针对性地对小麦期货市场的有效性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运用EGARCH模型,分别考察沪深300指数期货与股票现货市场上10大基金重仓股之间、沪深300指数期货与10只随机选取的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上市的股票之间进行套期保值的效应,发现前者的套期保值效应并不是很理想,后者的效应更差。为了给投资者提供更多的、实用的套期保值工具,我国应该借鉴海外市场的经验,尽早推出中小市值股票指数期货和其他行业股票指数期货,如"中小板综合指数期货"。运用上述同样方法对虚拟的"中小板综合指数期货"的套期保值效应进行模拟实证检验,证明这种政策构想是值得付诸实践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燃料油期货价格波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中国燃料油期货价格波动的特征和原因.认为波动序列具有尖峰、厚尾和集群性特征.通过GARCH(1,1)模型对上海期交所燃料油期货的价格波动性进行分析,发现:当期的成交量和持仓量对价格波动性具有很好的解释力;滞后的成交量和持仓量不能对价格波动性进行解释;我国燃料油期货市场正逐步向弱式有效市场过渡;燃料油期货价格的波动持续性较弱,反映出这一市场受政策调控影响,市场活跃度不够.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指出 ,要处理好监管和支持金融创新的关系。金融创新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 ,它在促进金融市场发展的同时 ,也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因此 ,如何处理好金融创新、金融风险和金融发展的关系 ,是政府的金融监管必须解决的问题。我国利率尚未市场化 ,股票市场还有待完善 ,目前不宜恢复利率期货市场和建立股票指数期货市场。从政府的角度来说 ,在现阶段应鼓励和支持目的在于增强资产流动性和提高金融市场效率的金融创新  相似文献   

18.
股票指数期货具有价格发现、套期保值和增加市场流动性等市场功能,有助于完善与健全证券市场功能与机制。随着我国股市步入发展快车道,开发我国的股票指数期货交易,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意义。本文试图从股票指数期货的推出对现货市场的影响及意义来阐述我国推出股指期货的必要性,再借鉴国内外的经验和我国的现实条件来对我国推出股指期货的条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我国股市处于投资安全区,股权分置改革理顺了股市的价值评估体系,机构投资者队伍逐渐壮大,股市价值投资理性回归的机遇较好。推进股市价值投资理性的回归,要尽快推出股指期货交易,完善上市公司的分红制度,进一步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金融市场不断发展,股票市场不断完善,股指期货成功推出,中国金融期货市场的建立,金融交易总量得以大幅增长。我国设立金融工程专业的高校在逐年增多,金融工程学的教学方式在不断改进。、在讲授理论的同时,实验教学也应不断加强,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毕业后从事金融工作可以准确分析经济数据,进行有效投资操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