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民生新闻指的是关注老百姓生活和实际问题的新闻,在现代生活中,民生和民主、民权的相互倚重,民生之本是生活中老百姓关注的焦点;近几年来,电视台在新闻传播的过程中,尤其关注百姓生活、市民精神,希望通过民生的关注来展现人们的物质需求和精神状况;由此,市级电台和省级电台掀起了一股民生新闻的热潮,对于这种新闻传播现象,国内外的新闻界和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及主张,采用新闻学的基本观点,客观的分析民生新闻产生的背景,并阐述民生新闻的新闻定位.  相似文献   

2.
在新闻学专业术语中,人们往往将煽情新闻与黄色新闻概念等同起来,然而从美国大众化报刊发展的历史角度出发,在分别考察了上述两概念的基础上,可以看出,这两个概念在词源、出现时间上均有较大的差别。因此,比较分析二者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当下大众媒体中煽情新闻与黄色新闻现象,拓宽新闻学视野。  相似文献   

3.
论体育新闻价值与价值实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体育新闻的价值研究是体育新闻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体育新闻价值决定着体育新闻的内容构成与发展方向,是体育新闻传播过程实现的基本要素。所谓体育新闻价值,即体育运动所包含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特殊素质及其满足社会需要的总和。体育新闻价值表现为五大价值要素,即即时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与趣味性。其价值实现则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大众的需要和兴趣;体育新闻报道的质量;抓好体育新闻的采编和传播环节  相似文献   

4.
邵飘萍是我国民主革命时期杰出的新闻工作者、新闻学者和新闻教育工作者。在14年(1912——1926年)的新闻工作生涯中,他涉猎了新闻事业的大部分领域:当过记者、编辑、主笔、社长;创办了当时北方颇有影响的通讯社“北京新闻编译社”和北方进步报纸《京报》;参与开创了中国新闻学研究和新闻教育事业的工作,出版了我国早期的新闻学著作《新闻学总论》和《实际应用新闻学》。邵飘萍的新闻思想既具有时代特点,又具有独特风格,在我国新闻史中占有一席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5.
首先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新闻教育存在的问题,然后根据当前的改革措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主要对新闻传播教育观、新闻教育课程安排、师资团队的建设和校企合作平台的搭建做出了具体的分析,为高校新闻教育的改革提供可参考的意见。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法,在综合阐述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基础上,较全面地分析了我国体育新闻发言人制度发展现状:对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定位认识不清",官员意识"较浓;没有形成相对固定的新闻发布制度;体育新闻发布的专业人才匮乏;制度不完善,缺乏相应法律的制约和监督。提出了完善我国体育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新闻编辑学是新闻学类学生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在新闻学教学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该课程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本文结合新闻编辑学教学方法的探索,力求促进学生学习兴趣,达到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媒介素养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结合独立学院的教育模式,以课堂教学为核心培养学生辨别媒介传播内容的能力和健康的媒介批评能力,使其能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发展.同时监督和改善传媒,做个既有责任心又有批判能力的公民就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媒介融合涵义及发展趋势的剖析,结合以美国密苏里大学为代表的世界老牌新闻传播名校以及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新闻学名校针对媒介融合发展趋势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做出战略性调整的经验,剖析了目前陕西新闻传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尝试以西北政法大学为例提出了陕西新闻传播教育进行改革的可操作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北京体育大学新闻学本科专业建设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北京体育大学确立了为北京奥运会服务的办学任务和成为"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国内外新闻传播教育面临深刻转型、中国体育传媒正在发生变革的背景下,北京体育大学的新闻学本科专业建设必须理性地应对当前的形势,提出科学的办学思路."大体育、专新闻、泛传播、全媒体"是当前北京体育大学新闻学学科、专业、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0.
新文科建设中,新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将课程思政建设作为重点,探索和挖掘契合专业特色和课程特点的思政元素。《新闻编辑》是新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在该课程的课程思政实践中,可以从课程特点设计思政元素、课堂讨论、课程考核、实践教学环节、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专业学科竞赛等几个层面开展新闻学专业课程思政的建设。此外,还可以从课程思政建设的质量评价体系、专业教师思政能力提升等方面做出一些实践反思。  相似文献   

11.
美学是一门渗透力很强的学科,当前,伴随着人们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展,美学研究越来越趋向于专门化、多样化.新闻美学、体育美学就是20世纪末逐渐发展起来的交叉学科.体育新闻近些年来逐渐崛起,是否应该构建自身的美学品格?体育新闻、体育报道又呈现出怎样的审美形态?结合美学、体育学、新闻传播学知识,对体育新闻报道美学形态的分野进行了探讨,并从体育事实的美质、传者的审美感知、符号的美学风格以及受众的审美认同四个方面阐述了构成体育新闻美学形态的要素.  相似文献   

12.
我国电视体育新闻运作模式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电视媒介进一步深入到体育新闻中,在受众中的影响日益增大,我国的电视体育新闻也逐步繁荣起来,基于电视媒介的传播规律和体育新闻的特性,电视体育新闻的运作模式呈现出市场化、娱乐化、竞技化、专题化的趋势.然而,在四种运作模式的发展过程中,他们发展水平是不平均的,有的已经逐渐走向成熟阶段,有的则是初露端倪,他们有着积极正确的一面,同时也有很多不足之处,这就要求我们运用新闻传播理论和体育理论作为指导,来改进和提高.  相似文献   

13.
伊丽莎白·毕晓普是20世纪美国文坛最重要的诗人之一,代表作有《在渔房》和《鱼》等;其诗歌创作特点为:视角转换、使用陌生化以及关注生态,这为准确把握毕晓普的诗歌写作艺术提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4.
从21世纪初开始,伴随着日渐活跃的新闻娱乐化的实践,“新闻娱乐化”开始进入中国的媒介研究领域并日益成为一个热点。文章分析了新闻娱乐化现象的本质属性,研究了应当如何进行解读和使用“新闻娱乐化”这个外来的概念等方面的问题。在当前中国社会大力建设和谐社会、并已经取得巨大成就的历史背景下,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对于中国现阶段的新闻实践活动无疑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5.
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思想、德里达的解构主义和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作为20世纪乃至当今的显学,以其高举颠覆形而上学的旗帜、思路新颖、学术观点振聋发聩而强烈地吸引着大量读者,尤其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以其视理解和解释为人类最基本的生存态势并用对话思想论述理解和解释行为而备受读者的青睐。但是,这些显学所浸透出的不可知论倾向也给当今学术界带来很大的困惑。从海德格尔、德里达与伽达默尔哲学的主要观点分析他们的不可知论倾向,相比之下,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学理上更为通畅。马克思主义不仅颠覆了形而上学,而且还从黑格尔那里(亦即从形而上学传统那里)接受了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几年前西方两家著名杂志两次把马克思和爱因斯坦评为19和20世纪最伟大的思想家和科学家,说明西方知识界已经认识到上述显学的偏颇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胡豫琴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9):1160-1163,1167
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法、访谈法等,对我国报纸近两届奥运报道策划进行研究,目的是为了建构一个与实践经验相呼应的理论框架,为其他各种类型的报纸在进行2008年奥运报道策划时提供一点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得出以下结论:目前我国大多数报纸在进行奥运报道策划时,已开始步入良性轨道,表现为在新闻竞争中尊重新闻规律,通过"新闻策划"对比赛及相关信息进行再加工、深加工,利用不同的视角、不同的观点、不同的信息整合方式来做出独家内容;在媒介竞合时代,报纸的奥运报道策划呈现出专业化与大众化结合,杂志化与综合化结合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价值本质、价值源泉和价值尺度是价值论的三个基本问题,它们决定价值论的性质,并通过价值论决定经济学的性质。古典政治经济学对这三个问题的回答有两种路线,逐渐演化出两种对立的价值论和经济学体系。两种经济学在理论和实践中的隔阂和对立使价值论以不同的方式退出了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中国建设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社会实践对两种经济学的融合与突破提出了迫切需要,也提供了现实条件,这就要求对价值论展开广泛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近现代我国学校武术文化教育价值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近现代以来,我国学校体育中的武术文化教育价值演进历程。认为,二十世纪中国武术文化教育价值的演进,经历了价值轻视、价值再认识、价值偏离,和新中国武术文化教育价值的继承与发展,共四个阶段。当前学校体育改革中,武术的文化教育价值主要体现在:精神文明建设价值、传统文化教育价值、促进身心健康价值、实现终身体育价值等四个方面。实现“健康第一,终身体育”是新世纪中国学校武术文化教育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9.
微博对传媒生态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美国twitter的全球性蔓延和影响,中国先后兴起了一大批微博网站。微博及时、交互的消息传播速度和广度都为传统媒体所不及。它不仅成为媒体重要的新闻线索来源地,而且还引起受众消费习惯的演进,传媒操作模式的转变,新闻价值判断后置,新闻发布渠道的多元化,从而导致人人都有可能成为通讯社记者,引发媒体概念的重塑。  相似文献   

20.
中国当代都市报经过近20年的发展,从最初的大众文化代言到主流化转型再到目前不断分化流变,表现出一个普遍的危机,即都市报媒介身份和新闻意识形态选择的自我冲突与矛盾。这种身份与意识的冲突贯穿于中国都市报发展的各个阶段,并造成报纸存在样态的"精神分裂"和"身份游移"。当代都市报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需要确立一个符合社会需求的、统一的、现代的媒介意识,不断强化和坚守媒介的公共性和人本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