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巴赫被誉为"西方音乐之父",出生于音乐世家的巴赫,写了很多的作品,但小提琴协奏曲仅有《E大调小提琴协奏曲》、《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d小调双小提琴协奏曲》这三部。巴赫最受欢迎、最为著名的小提琴协奏曲是《E大调第二协奏曲》,这首曲子充分体现了巴洛克时期的音乐风格。对于巴赫在小提琴协奏曲上的创作手法研究,以《E大调第二协奏曲》为例最为适合,该曲子可以淋淋尽致将巴赫的音乐风格、创作手法等一一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2.
刘萍 《文教资料》2008,(32):73-74
本文以钢琴协奏曲的起源、发展展开讨论,从对结构划分、风格类型划分、钢琴协奏曲的介绍等几方面入手,以使更多的钢琴学习者能掌握钢琴协奏曲的重要性,了解钢琴协奏曲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刘宇  孙黎 《中国教育学刊》2020,(2):F0003-F0003
课题调研情况钢琴协奏曲是莫扎特一生中除歌剧以外最为重要的音乐创作领域,并且贯穿莫扎特的一生。本课题主要以莫扎特的23首原创协奏曲为研究材料,其中包括独奏钢琴与乐队协奏曲21首、双钢琴与乐队协奏曲1首、三架钢琴与乐队协奏曲1首,主要探究莫扎特钢琴协奏曲的创作特点、风格发展、演奏特点、演奏版本比较以及在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4.
提到协奏曲,恐怕浮现在脑际中的是诸如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柴科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或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等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这些传世精品被全世界所熟知,仿佛协奏曲就应该是这样的(炫技的独奏和轰鸣的管弦乐交辉。美丽的旋律。戏剧的效果、交响性展开唤起我们或悲伤或激动的情感共鸣)。  相似文献   

5.
在小提琴协奏曲的演奏过程中,小提琴的独奏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协奏曲至今受到广泛欢迎,与小提琴的独奏魅力是息息相关的。西贝柳斯的这首《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充分发挥了小提琴独奏的特点,因此本文以这部作品为例,分析了小提琴协奏曲中的独奏艺术。  相似文献   

6.
《黄河大合唱》作为艺术创作的原型,为《黄河钢琴协奏曲》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可不断参考、不断演变的艺术源头。本文分析了《黄河大合唱》对《黄河钢琴协奏曲》的影响,认为《黄河钢琴协奏曲》作为蜚声海内外的中国钢琴协奏曲,它的成功离不开《黄河大合唱》的。  相似文献   

7.
柴可夫斯基是伟大的作曲家,音乐家,他的作品有交响曲、歌剧、舞剧、协奏曲,其协奏曲中《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流传最为广泛,本文通过对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进行分析,了解此乐曲的重要性.通过对不同版本演奏的对比分析,从身体动作;面部表情;手指运动的速度、力度;音响;钢琴与指挥和乐队配合整体出来的效果;以及可视化分析几方面更加透彻地了解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的表演.  相似文献   

8.
肖楠 《辽宁高职学报》2010,12(10):85-87
在贝多芬的众多作品中,《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是世界四大经典小提琴协奏曲之一,也是他唯一的一首小提琴协奏曲,这部作品不仅被认为是所有小提琴协奏曲中最优秀的一首,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一首。后人将其誉为小提琴协奏曲之王,本文结合18世纪的历史、文化及贝多芬的创作,对这部作品在演奏技巧及音乐表现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对于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的音乐的学习是学习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的重要的内容,莫扎特在歌剧、钢琴协奏曲、奏鸣曲等体裁领域有着重要贡献,特别是在钢琴协奏曲上,莫扎特进一步发展并确立了钢琴协奏曲的结构,历来被称为"近代钢琴协奏曲的创始人"。从莫扎特的生活背景、自身能力、莫扎特创作的歌剧对于钢琴协奏曲的影响、莫扎特对音乐的理解、以及古典时期大的音乐背景风格特色等几方面来分析,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中能给听众一种丰满的"角色感"。从上述几个方面分析,在探究莫扎特钢琴协奏曲、莫扎特整体音乐艺术的路上走的更深更远,理解的更为深刻,也能更好地理解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10.
<正>门德尔松一生中不断地写器乐的协奏曲,在所有的器乐协奏曲中,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op.640)是他的协奏曲创作中的高峰。这首作品,最能代表他一生为之奋斗所创作出来的新风格。第一乐章是快板,2/2拍,奏鸣曲式。莫扎特、贝多芬所建立的那种协奏曲的传统手法,以大段的前奏陈述主题,门德尔松在这支协奏曲里,只用了一个半小节的准备,独奏的小提琴便像早已准备好了似的,以那激情的旋律开始迫不及待地高唱起来。  相似文献   

11.
李琪 《甘肃高师学报》2004,9(3):100-102
通过对钢琴协奏曲《山林》的音乐本体分析,论述在中国钢琴协奏曲的创作发展的近半个世纪间,中国作曲家为使“钢琴协奏曲”这一具有西方钢琴音乐代表性的体裁在中国的大地上生根、开花、结果,做出的大量有益探索。这些探索为今后中国钢琴协奏曲创作提供了有益的经验,使中国钢琴协奏曲走上了民族化之路。  相似文献   

12.
巴赫创作于1735年的《意大利协奏曲》是一首为键盘乐器所写的作品,它是巴赫对维瓦尔第协奏曲的继承和发扬。这首协奏曲带有意大利音乐风格,旋律优美,富于歌唱性,同时巴赫用复调手法创作,使作品显现出跨地域性的风格特点。这部作品在巴赫的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巴罗克时期协奏曲创作的一个突破。  相似文献   

13.
贝多芬对古典音乐做出了重大贡献,其一生创作了许多乐曲并采用了不同种类的体裁,被后世尊称为"乐圣"。在贝多芬的钢琴协奏曲中《降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是规模最为庞大的,因此又称它为皇帝协奏曲。本文将从创作背景、音乐风格特征、音乐内涵等几个方面,来分析这首协奏曲。  相似文献   

14.
《C大调第21钢琴协奏曲》K467是莫扎特晚期成熟的协奏曲作品之一,也是他最后十年心境的展现,文章对如何更好的演奏这首协奏曲所需要的演奏技巧进行了详细的探究。  相似文献   

15.
<正>乐队协奏曲是协奏曲发展史稍晚出现的一种形式,它是一种没有独奏、只有乐队部分(弦乐队和通奏低音)的协奏曲。而提到20世纪最具代表意义的乐队协奏曲,除了巴托克于1943年创作的《乐队协奏曲》外,卢托斯拉夫斯基的《乐队协奏曲》被认为是继巴托克之后这类体裁中最优秀的作品。这部作品由三个乐章构成,第一乐章为序曲,庄严的快板。第二乐章为随想曲,夜与歌。第三乐章为"帕萨卡利亚,托卡塔与赞美诗"。基于第三乐章篇幅规模比较大,本文只分析前两个乐章。  相似文献   

16.
《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是肖邦所创作的代表性作品之一,时至今日,这首协奏曲依然受到了很多人的热爱和追崇,而本文也就《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中的现代色彩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第五钢琴协奏》是贝多芬创作的最后一首钢琴协奏曲,也是他在协奏曲领域里的终结之作,整部作品在各方面都代表着贝多芬协奏曲创作的最高成就,尤其是进一步推进了协奏曲的交响化倾向,开启了浪漫钢琴协奏曲创作的大门,对后世的影响是及其深远的。分别从作品中丰富的钢琴演奏技巧及表现力、钢琴与乐队之间的戏剧性冲突、作曲家对乐曲乐章之间的设计及华彩部分的独特处理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举例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8.
章通过对莫扎特1785年创作的K.467第一乐章的音乐语言的特色、对传统的协奏曲形式的开拓性发展以及戏剧性等几个方面的分析,试图探寻形成于18、19世纪风格交汇时代的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的一般性特征,从而把握欧洲古典主义时期协奏曲特别是钢琴协奏曲发展的阶段性轨迹。  相似文献   

19.
小提琴协奏曲是小提琴音乐中的一种重要体裁,在其近四百年的形成、沿革和发展中,欧洲各国音乐家、小提琴家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小提琴协奏曲,使得小提琴协奏曲不仅数量丰富,难易俱全,而且风格各异,所以要在教学中作分类运用。  相似文献   

20.
《C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是贝多芬音乐创作风格走向成熟的代表作之一,而钢琴协奏曲是最能展现钢琴演奏技能的形式之一。本文从钢琴演奏技能形成的三个阶段,结合人体解剖学、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分析揭示《C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的习得过程及演奏技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