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作为一个新兴元素,逐渐走进电影,开辟了一片属于自己的新天地。在教育题材电影中,师生关系的磨合、青春个体的成长、教育问题的演变都是推动情节发展和深化影片主旨的主要变量,而贯穿于整个教育题材电影中的人物形象,则成为组合这一系列"变量"的重要链条。对教育题材电影角色类型、人物关系和人物成长轨迹的研究,既可以完善影片的情节架构,又可以深化影片主旨内核,为教育题材电影的深入发展开辟更广阔的空间。本文在符号学视域下,阐释新世纪国产教育题材电影在人物塑造和人物关系建构方面的特色,以期对中国教育题材电影未来发展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2.
孔子在《论语》辗转于世俗的朋友父母君臣的人伦关系中,认为"仁"处于核心位置,他的"仁"政理念也是安置在他所构想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塔形社会结构里。《庄子》则一开始就从"人"出发,从人与天地万物的关系出发,放纵"人"的奇思异想。作者对孔子、庄子的哲学思想作出了比较,并结合个人经历对文化发展作出了思考。  相似文献   

3.
呈现多元文化形态的"原生态"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描绘绚烂的少数民族"族群记忆"。"原生态"既是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民俗意象的表达方式,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创作策略。在与"他"民族的文化对视中,少数民族文化往往陷入"被想象"和失语状态,试图穿越"银幕之镜"寻找恰当的身份认同,以消解文化冲突和文化焦虑。本文以文化研究的视域,在电影《尔玛的婚礼》的文本中,解读新世纪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原生态"现象,发掘文明表象下的现代性危机和民族精神重构。  相似文献   

4.
本文将少数民族电影纳入到美学研究的范畴之中,试图探讨新世纪前十年少数民族电影与以往相比所体现出的审美转向。本文试将新世纪前十年的少数民族电影审美转向大体上归结为三种:从"典型"的风光掠影到"真实"的生态纪实、从"传奇"的史诗模式到"诗意"的现实表达、从"崇高"的政治追求到"平凡"的生活理念。  相似文献   

5.
"伤痕"叙事由最初的病理范畴延伸到了文学、绘画、雕塑、电影等各个艺术领域。随着世界大融合和中国国门的开放,西方文化不断渗入中国社会,新一代年轻人所接受的意识形态和文化理念在中西方文化碰撞的夹缝中挣扎着发生了变化。除了与南京大屠杀、"文革"以及唐山大地震这些重大历史伤痕有关的艺术作品以外,关注青少年成长伤痕的"青春疼痛文学"开始出现。到了21世纪初,在电影中渐渐展现出了更明显、更多元的青春伤痕,产生这些伤痕的原因包括了家庭离婚率的增高、社会价值评判标准的金钱化等。本文立足于伦理学视角,分析和探究属于这个时代特有的因素给青少年成长带来的"新伤痕叙事"。  相似文献   

6.
张凯 《世界文化》2008,(1):33-33
青春是美好的?青春是残酷的?对于80后而言,青春早巳没了绿油油稻田的清香,也没有了那些阳光灿烂的日子,压力下的青春显得那么的脆弱无力,当我们还没有开始享受青春到来的欢乐时,现实的残酷却使得大家都要开始学会忍受孤独。这就是岩井俊二在《关于莉莉周的一切》中展示的青春,毕竟国度的差异使得我们有种隔岸观火的庆幸,但是,在细细品味个中滋味之后,自己的青春也仿佛曾经在电影中走过。  相似文献   

7.
封建伦理把建立尊卑有序的社会等级看成是立国兴邦的人伦之本。它往往将社会伦理关系中的双方,划分出阴阳、尊卑、主从,然后依据阳主阴从的所谓神圣化规律规定双方各自的道德权利与义务。在君臣关系中,君为阳,是尊贵的、主导的方面,臣为阴,是从属的、被动的方面;在父子关系中,父为阳,子为阴;在夫妻关系中,夫为阳,妻为阴。在人际关系的很多方面,都可依次类推。为了维护尊卑不乱的秩序,封建伦理道德确立了一整套宗法伦理关系图式,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到“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都无不依附和屈从于等级关系。这种维护皇权至上和封建等级制度的人伦关系的道德观念,实际上就是“礼”的要求。“礼”突出的伦理特征就是上下等级、尊卑贵贱等明确而严格的秩序规定,这些规范人伦关系和统治秩序的规定带有强制性、普遍性的特点,渗透到古代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也深深制约着中国传统建筑活动的诸多方面,包括传统的民居建筑。  相似文献   

8.
青春,这段奇幻而优美的时光,被造物者空降在人生的前半程,将我们锻造、释放,让我们的身体像皮筋儿那样急促地抻长,各种情感在里面朦胧地游走,暧昧地融化,极致地迸发,犀利地击打;甜味和苦涩浓腻地搅拌,年少的单纯和半大的成熟焦灼地撕扯,这么多矛盾的特质意外地统一于一个单薄的个体,好似随时要爆炸。青春是强烈而又鲜明的,也是最捉摸不定的,它有着太多的色彩、味道、形状、意象和情怀,使得电影作者们从不吝惜笔墨,争先恐后地用影像镌刻青春,让青春的澎湃和诱人在银幕上永恒滋长。  相似文献   

9.
正说起泰国电影,人们往往提到2017年上映的后现代青春奋斗电影《天才枪手》,其获得了当年的票房冠军。这部电影得益于泰国GMM公司对后现代电影技巧的使用,其成功实践不仅推动了泰国电影行业的发展,并且为泰国电影赢得了国内外的认可。然而,若要追溯泰国"后现代"电影发展的源头,就不得不提2013年上映的一部电影。那部电影的上映引起了巨大的轰动:电影上映时,全国电影院门庭若市,一票难求;  相似文献   

10.
一、孔子原理的表述及推论孔子在《论语》中,提出了一个基本的伦理原理:"'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这一原理表述为现代文即是:"自己想生存也帮助别人生存,自己想发展也帮助别人发展。"将这一原理,理解为个体与个体,则是狭义的孔子原理;将...  相似文献   

11.
正由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执导的科幻电影《头号玩家》(2018)是一部完全以游戏元素构建起来的"游戏电影",这部特效满分、视觉效果极强、号称"无论是影迷、游戏玩家还是动漫粉都可以从中找到自己的乐趣"的电影,凭借隐藏在影片中的向以往游戏和电影致敬的119个彩蛋,勾起了无数早已远离青春的成人对往昔时光的回忆。故事的背景设置在2045年,这是一个人口爆炸、资源枯竭、科技高度发达的时代。游戏天才哈利迪创造  相似文献   

12.
正继2017年印度影星阿米尔·汗主演的电影《摔跤吧!爸爸》在中国创造了12.95亿的超高票房后,越来越多的宝莱坞商业电影被引进中国市场,国内随之也掀起了一波接一波的"印度电影热"。这些宝莱坞影片凭借着迷人的异国风情、行云流水般的叙事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在中国获得了票房与口碑的双丰收。有意思的是,包含最近引进中国的这几部电影在内,新世纪以来不少宝莱坞印地语电  相似文献   

13.
<正> "快乐",在个体体验中无疑是一种心理的快感,伦理上被认为是一种幸福感。在一般美学原理看来,快感是有待于升华的粗鄙"美感",某种程度上来说,具有幸福感的"快乐"一旦脱离了利与善的束缚和价值要求,它本身也便成为一种美感。在先秦诸思想家中,孟子较早注意到伦理与审美意义上的快乐。他追问了快乐的政治伦理根源;并依据主体的不同身份和地位,分析获得快乐的现实根据;最后暗示了世俗快乐上升为审美境  相似文献   

14.
郑金洪 《寻根》2003,(3):133-135
《左传·襄公廿五年》记载:“昔虞阏父为周陶正,以服事我先王。我先王赖其利器用也,与其神明之后也,庸以元女大姬配胡公而封诸陈,以备三恪。”说的是阏父为周的陶正即主管制陶之官,有功得到周文王赏识,把长女大姬下嫁给阏父子胡公为妻,“以备三恪”。恪为客异文,古制灭国不灭祭祀,周武王克殷后,分封虞、夏、殷之后为三恪,封阏父子妫满于陈,建立陈国,都城宛丘(今河南淮阳),以奉虞舜之祀。妫满去世后谥胡公,传至20代公廿三年(前479年)为楚国所灭,子孙遂以国为姓,是为陈姓由来,妫满为陈姓始祖。陈国后裔有的以首任国君妫满谥号胡公为胡姓。此前…  相似文献   

15.
电影发行放映是电影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电影发挥社会影响、实现经济效益的唯一桥梁。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面对我国已经加入WTO的新形势.要进一步繁荣我国电影事业.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影视文化生活的需求.开创新世纪中国电影事业的新局面.深化电影机制改革.做好电影发行放映工作.培育和完善电影市场.使我们的电影具有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这项任务显得越来越重要、越来越紧迫。  相似文献   

16.
正《路》(2006)是被誉为"当代最伟大的美国作家之一""海明威与福克纳唯一的后继者"的科马克·麦卡锡(1933—)创作的一部小说。小说通过一对父子面对被灾难毁灭的家园而南迁的旅途经历,展现了灾难对人类生存环境的破坏,以及生态破坏给予人的警示,人性的善恶是作品探讨的重要内容。而小说在叙事方面,通过运用一些独特的电影元素和电影叙事艺术,如蒙太奇、画面、色彩等,来表现小说深厚的主题思想,体现了麦卡锡独特的艺术理想与追求。  相似文献   

17.
儒家孝道从个体生命意识出发,通过仁爱精神、血缘意识和推恩法则在天地万物生命体之间建立了一种纽带连接和互动关系,把生命意识从个体道德到家庭伦理、家族伦理、社会伦理以至于生态伦理一层一层向外不断扩展和推广,体现了儒家独特的生命价值观和对永恒意义的追求。儒家孝道的生命哲学认为万物生命相通相融、合为一体,最终完成了传统生命观从个体意识到万物生命意识的动态扩展,从而构架起了儒家生命哲学意蕴的层次机构。  相似文献   

18.
我州父子作家赵阔、赵晶晶合著的小说集《狐狸·青龙》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了,捧渎这本300多页的集子,发现许多篇章曾在《滇池》《边疆文学》《春城晚报》上拜读过,是父子齐上阵的文学结晶.这本父子合集,正如赵阔所言:"父子两代尽管时空相距、生活经历、内容表现各各不同,但追求生活真实的风格是相一致的,用真诚的眼光探索生活,追求质而不是壳的真实".原在《春城晚报》上连载,收入集子里的《迷人的游戏》、《无聊着,幸福生活》,就是赵阔父子"追求生活真实"的文本.……  相似文献   

19.
新世纪以来,随着印度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迅猛发展,印度电影也成功打入了国际市场.民族叙事方式与现代影视技术及理念相结合、对普罗大众的人文观照、揭露和批判社会现实问题的同时巧妙地提升了印度的国家形象等等,都是印度电影获得票房和口碑双赢的重要原因.其中,反映女性问题的印度电影备受瞩目,比如《炙热》(2015)展现印度女性...  相似文献   

20.
《五年琱生簋》、《六年碉生簋》中■字應如何釋讀,學界目前仍未統一,本文檢討既有的說法後,認爲林澐主張此字爲睪聲字的看法較爲可信,井追一步認爲其在《五年簋》、《六年簋》中都讀爲"怿",用以表現說話者對所要執行的"令"具有内在的悦服,因而較高的行動力;至於《多父盤》中的■也應讀爲"怿",赞美多父能善事其父母。《中山王■壺》"天不斁其有怃,使得賢在良佐賈"一句,本文則認爲與當時的君臣理想有關,應能表現君的謙下以及對賢臣輔佐的期待。《二十三年單父鈹》中工師之名,當亦可釋爲从心从睪的"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