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深入地分析了全真教创始人王重阳内丹心性学说产生的背景、主要内容和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认为王重阳在总结三教心性说的基础上,用心、性、精、气、神等基本范畴来论证内丹修炼的性功和命功问题,并以先性后命、性命双修、内外功双合深化心性概念的哲学内蕴,创立了特色鲜明的全真内丹心性理论。从而丰富和发展了中国传统哲学,标志着中国哲学的一种理论新形态的初步成熟,同时为全真教的内丹修炼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伍守阳是明末著名的内丹家。伍守阳的生命观集中体现了道教内丹学的生命观,对我们今日生命哲学和生命科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启示。本文从四个方面:道化性命的生命本源观、神炁相依的性命观、性命双修的生命修持观和重五伦之德的生命伦理价值观对伍守阳的生命观作了解析。  相似文献   

3.
心性学说,是中国古代思想领域中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它包括儒、释、道三教的心性说。它的发展,是中国哲学体系完善、内涵深化、思辩形式不断提高的表现。其中,道教的心性说是在唐宋之际神仙信仰危机四伏、证仙思想由外丹转向内丹的过程中迅速兴起的,是内丹思想的根本性理论,其代表人物为张伯端、王 。张伯端倡三教合一,以其心性说证先命后性的内丹修炼术,使这一道教理论新形态的哲学体系得以建立。王 在总结三教心性说的基础上,用心、性、精、气、神等基本范畴来论证内丹修炼的性功和命功问题,并用先性后命、性命双修、内外功双…  相似文献   

4.
论唐代《易》、《老》兼综的道教学风卢国龙唐代道教的思想发展,在玄宗开元、天宝年间经历了一次大的转折,即由重玄之道转向内丹道。重玄与内丹,在心性修养的层面上是相通的,但二者又有差别。前者是一种思辨哲学,即从本体论的高度思考性灵超逸等问题,又因宗承老子学...  相似文献   

5.
张三丰是元末明初著名道士.张三丰的修道思想虽源自文始、少阳二派,但他又有创新,故自成一家.张三丰的修道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世宗奉张三丰为祖师的道派多达十几个.本文从人道与丹道论、筑基炼己论、药物论和法财侣地论等方面探析张三丰的内丹思想,以此揭示张三丰内丹思想的特色.  相似文献   

6.
道教内丹学是唐末五代以来道教修道证真的主要方法。噶举派是藏传佛教重要教派之一,以大手印为其主要教法。道教内丹学与藏传佛教噶举派都主张成仙成佛不离性命,且理与法相互印证。本文从性命内涵论与性命工夫论两个方面对两者性命论思想作比较分析,不仅揭示了两者对性命内涵的理解迥异,而且从中可看出道教内丹性命双修工夫的实质就是使纯阳之元神与道合一;噶举派性命工夫实质就是证佛之法、报、化三身,从而使身心均获得解脱。  相似文献   

7.
陆西星为明代著名的道士,道教内丹东派的创始人。他生活的时期是晚期内丹学的发端期,内丹学的大量细节问题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讨论;许多内丹理论家援引儒释的思想来充实他们的内丹理论,大量儒释思想融入道教。陆西星的三教合一思想,从一个侧面揭示明代儒释道三教思想的深度融合与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京西古道传统民居雕饰艺术有着深厚的民俗内涵、丰富多样的表现手法和朴素自然的艺术特色,体现了京津冀地区传统民居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也是北方传统民居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建筑形式、民俗内涵和艺术特征等方面对京西古道传统民居雕饰艺术进行分析研究,以期深入了解京西古道的传统民居文化,为进一步保护京西古道的文化遗存提供有效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文化思想的历史长河中,儒学文化与道学文化是地地道道、土生土长的两大文化传统,二者互补互济,共同构成中国文化的整体系统。《老子》云:“道可道,非常道。”道学思想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道学肇起于黄、老、庄的思想学说,其所建构的“玄之又玄”的形而上学的...  相似文献   

10.
神话是人类童年生活的写照 ,是原初先民不自觉的文化设计 ,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之根 ,正如卡西尔所说 :“我们从历史上发现 ,任何一种伟大的文化无一不被神话原理支配、渗透着。”这一点在儒家伦理思想中有明显的体现 ,如果从儒家思维模式、人格修养和精神境界三方面来考察的话 ,可以提供以下三条论据 :一、神话思维与忠恕之道按照卡西尔的观点 ,神话对人与自然的解释是建立在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情感思维而非理性思维———基础上的。“神话的真正基质不是思维的基质而是情感的基质。神话和原始宗教决不是完全无条理的 ,但是它们的条理性…  相似文献   

11.
中央电视台举办的2004年度魅力城市评选活动中,大理从全国600多个地级以下的城市中脱颖而出,成为十个“最佳中国魅力城市”之一。大理的魅力在于:地处滇西要冲,“茶马古道”和“蜀身毒道”于此交汇,在商贸通道上构成了交叉型和双边型的商业文化,使大理成为中原、东南亚、南亚、西亚文化的交融之地,正是茶马古道和蜀身毒道的文明,使大理成为了“站在亚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古都”。  相似文献   

12.
张云霞 《大理文化》2014,(7):96-110
正大理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是西南地区的重镇,古老的蜀身毒道和茶马古道在这里交汇延伸,是滇西通往南亚、东南亚的大通道。西汉武帝时设置益州郡叶榆县,纳入中央王朝的版图,唐宋时期,创造了彪炳史册的南诏、大理文化,直至今天,大理仍是滇西中心城市建设的"桥头堡"。代代相传的南来北往交流中,各种文化在这里融汇、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大理文化,成为中国西南民族文化资源最富集的区域,有"文献名邦"、"史冠南疆"之  相似文献   

13.
试论道家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卿希泰道家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曾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它和儒、释两家一起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主流之一,对于今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现代科技的发展,也有着不...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试从酒的生产和酒的消费所创造出的科学技术知识,所促进的文化繁荣和人际关系文明,提炼、阐释中国酒文化主题,并论及这一主题在当今的时代性与围绕这一主题推进当今酒文化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现代四川的文化具有浓厚的"盆地意识"和"酸化"特征。现代四川作家以个体的生命之力进行了"精神的突围",从而从文学角度突破了四川文化发展的瓶颈。现代四川作家的"精神突围"主要表现在创化传统、对外开放和文化融合几个方面。在此基础上,文学和文化如何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现代四川作家给我们提供了正反面都有的经验和教训。从文学的视角来讲,当代四川的文化建设应该很好地总结现代作家的积极成果。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加入WTO组织.我国的文化产业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如何调整心态.正确面对现实.是摆在每位文化工作者前面的一个新的课题。我们相信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的照耀下.在五千年不衰文明史基础上.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加入WTO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四川联合大学教授卿希泰讲话今天,四川省中华文化学会暨儒、释、道三个文化研究中心成立了,我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我们国家是一个文明古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影响也很广泛。传统文化当中,儒、释、道是最核心的,内容很丰富,它们对于研究传统文化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必须解决本民族成员的终极关怀问题。在特定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国文化最终形成了此岸信仰体系,即不从彼岸世界寻求终极关怀,而在此岸世界,亦即历史世界寻求终极意义。这个信仰体系的形成从周人怀疑天帝开始,到孔子创立儒学大体形成。宋代理学家面对释道,尤其是佛教的冲击,曾试图将儒学改造为有超验意义本原的信仰体系,但由于理学毕竟不能完全脱离儒学,最终并未建构起彼岸信仰体系。中国文化仍然以此岸信仰为国人提供存在的终极意义。这种信仰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造就了一代代为道义而视死如归的英雄人物,也为社会提供了特有的精神支柱。此岸信仰靠世代知识分子的道灌输而得以传承不绝,这为当代信仰的维系提供了历史根据和文化地基。  相似文献   

19.
研究方法的确定主要取决于对研究对象的认识和界定。在传统的文化研究中,基于对文化概念的人类学和社会学认识,经验方法、结构方法和历史方法是文化研究的主要方法。但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崛起和文化产业的出现,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得到拓展,文化功能发生了重大变化,并因此对当代中国文化研究提出了严峻挑战。总体上看,厘清文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力,探索"文化生产力"的性质、特点、规律、结构和机制,认识当今文化学与其他多学科交叉的特点,进而探究当代中国文化研究方法和路径,已是摆在理论界和学术界面前的任重而道远的任务。  相似文献   

20.
紫芝 《中华文化论坛》2007,2(4):116-119
宗教与审美有内在的精神关联,早期天师道在授箓、奉道持戒等方面体现出独待的道教审美文化思想和现象。天师道相信这种仪式化的授箓仪轨,可以穿透空间的效力号令百神,时间和空间连为一体,体现了时空一体的东方审美意识。持戒是奉道的基础,也是"修真成仙"的基础。在宗教性活动中体玄、得道与审美体验相通。修道与信仰崇拜的过程既是对生命的体验,又是对生命的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