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只习惯讲解每个知识点和每道练习题;学生则习惯把老师讲解的内容记在笔记上,课后还要整理、背诵。教师不断提醒自己:要本着对学生、对工作负责的态度讲得越细越好;学生则不断鼓励自己:要好好学、好好记。老师“一声叹息”:真累啊!学生“一声叹息”:真难啊!这种给了学生“鱼”,而不教捕鱼方法的教学方法,既辛苦了老师又累坏了学生,但教与学的效率却并不高。这是因为传统教学忽略了对学生技能的培养。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呢?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我深深地体会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做到这一点,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
董现良 《考试周刊》2011,(5):173-174
教学原本就有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层意思。因此教师在设计教法的同时更要重视学法设计,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让学生会学。物理教师要注重学法引导、点拨、比较,使学生形成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认识学习过程的重要性、记忆方法的重要性、解题方法、技巧的重要性。总之,教师应把教学责任放在引导、建议、鼓励上,而不是代替学生去想、去做,把权利交给学生,真正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  相似文献   

3.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有一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最终目的是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批。”《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也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才是抵达教学目的不二圭臬。本文将就小学高年级语文的教学试着谈谈这方面的几点浅见。  相似文献   

4.
两篇文章中老师的经验都很好,不过我个人更喜欢苏老师的做法。相对来说,周老师的做法行政色彩、管理色彩、强制色彩、他律色彩更浓一些,而苏老师的做法教育色彩、专业色彩、学生的自主性、自律色彩更浓一些。从角色上看,周老师更像一位官员,而苏老师更像一个教育者。当然,凡属管理,都不可能完全没有强制性,所以周老师的做法,  相似文献   

5.
案例一:师先拿出6个苹果,问:把这6个苹果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得几个?生:3个。师:要是把2个苹果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得几个?生:1个。师:那要是只有一个苹果(出示一个苹果)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得几个?生:每人得半个。师:“半个”还能用以前学过的整数表示吗?生:不能,用分数12表示。师: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分数,根据刚才分苹果的经验,你能表示出自己喜欢的12吗?(学生拿出一张正方形纸折一折再涂色。)……案例二: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学习新的知识。老师已经给每对同桌准备好了一些学具(每张课桌上放着一个塑料袋,袋里装着彩色纸。有的袋里装着4…  相似文献   

6.
赵彩丽 《小学生》2010,(12):46-47
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使我深切的感受到:语文的魅力丧失殆尽,多数语文老师品赏的是工作的辛苦和迷失方向的痛苦。前不久,教研室的领导到我校听了几节语文课后进行评课,让在座的语文老师借机谈谈自己在语文教学中的成功经验或面临的困惑。当时一位老师说出了自己的困惑,她说自己每节课都准备很充分,查阅各种资料,翻看各类习题,上课时按照详细的教案去讲,考前复习,更是力求把方方面面、角角落落的习题都搜寻出来让学生去读去记。可尽管自己整天忙得团团转,该班的语文考试成绩却依然不理想。为此,他深感迷茫,觉得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  相似文献   

7.
邵军 《辽宁教育》2013,(6):74-75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语文课的“授人以欲”,包括培育“自主学习”之欲、诱发“共享学习”之欲和激发“实践学习”之欲,“欲”的培养将引领学生主动学习、享受学习,实现语文学习的本质回归。  相似文献   

8.
<正>【设计说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中基本不等式的应用。本节课书本上总共4个例题,教参上安排了3课时。例1:用长为4a的铁丝围成一个矩形,怎样才能使所围矩形的面积最大?例2:某工厂要建造一个长方形无盖贮水池,其容积为4800m3,深为3m。如果池底每平方米的造价为150元,池壁每平方米的造价为120元,怎样设计水池能使总造价最低?最低造价为多少元?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与大家分享几种学法指导。一、指导学生学会阅读1、带着问题去阅读。老师先列出阅读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这样做的好处是:学习目标明确,学生积极性高,理解记忆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杨永娥  任燕 《成才之路》2012,(3):15-I0010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大部分自学能力较差,主要靠教师的教授,进入岗位之后的适应能力差,不能很好地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解决新问题。本文就此问题论述了中职教师在教学上怎样让"授之以鱼"变为"授之以渔",以达到让学生掌握良好的自学方法。  相似文献   

11.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句话说的是"送给别人一条鱼能解他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让他永远有鱼吃,不如教会他捕鱼的方法。"有鱼吃是目的,会钓鱼是手段。这句话说明:要想帮助他人解决难题,还不如传授给他人解决难题的方法。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基本上都是六个大人关注一个孩子。无形中,每个孩子  相似文献   

12.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星期天,有两位同学要到你家去做客。现在家里有8个苹果,4个梨,2根香蕉和一个西瓜(实物展示或多媒体演示)。你如何合理地用这些水果去招待他们呢?生:每人4个苹果、2个梨、1根香蕉和半个西瓜。师:你们都是把它们怎么分的?生:平均分。师:“半边西瓜”还能用以前学过的整数来表示吗?(生:不能)可以怎样表示?生:12。(师写12,生齐读。)师:谁知道12是什么数?(分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二、合作探索,学习新知1.认识12。师:请大家从小组长那里选一张自己最喜欢的图形,把它折成两份,并在折痕处画上横线…  相似文献   

13.
计鹏飞 《宁夏教育》2010,(7):118-118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意思是说,给人以鱼吃,只能使人享用一时,不如教人以捕鱼的方法,则能使人终生有鱼享用。用这句名言来形容今日的教育方式的改革是再恰当不过的了。与其“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强调的是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比掌握、获取现成的知识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案例:(人教版第十册)"2、3、5倍数的特征"这一节中的"每课一练"上有这样两道拓展训练:一个数被2、3、5除都余1,这个数最小是多少?一筐苹果(100个以内)3个3个分正好分完,4个4个分正好分完,5个5个也正好分完,这筐苹果有多少个?学生在下面做作业时,我也在分析题目,发现这两道题在还  相似文献   

15.
正【教学片段一】1.大家知道,我们今天上的是数学课,数学课就是和数打交道,这些数大家认识吗?(出示1,2,3,4,5)2.不要小看了1,生活中好多事都可以归到1的上面,如:一张桌子、一块黑板、一个人。3张桌子怎样用1来表示?50个苹果呢?3.你还能举这样的例子吗?4.像一个人、一箱苹果、一排桌子等,我们在数学上可以看做一个整体。(出示一个整体的概念,并齐读)  相似文献   

16.
李广生 《师道》2003,(5):40-40
古人云:授之以鱼,仅供一餐之需;授之以渔,终生享用不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句话似已成为至理名言,频繁出现于各种报刊和教育论著中。许多教师把“授之以渔”作为教学工作追求的境界和目标。在轰轰烈烈、大谈特谈“授之以渔”的今天,我不禁有这样的疑问:“渔”究竟为何物?“渔”可以“授”吗?“渔”究竟为何物?有人说“渔”是方法,即捕鱼的方法。姑且认为这种解释是正确的。既然“渔”是一种方法,“渔”可以“授”。此处之“授”为“传授”;“学渔者”也可以“受”,此处之“受”为“接受”。这样的话,“授之以渔”…  相似文献   

17.
“0”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它和一切自然数都称为“整数”,在记数时,如果某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用“0”来表示。用1、2、3、4、5、6、7、8、9、0十个数字,可以把一切的整数写出来。由于“0”有了“表示没有”和“表示数位”这两个意义,因此在数的读写和运算中常会使儿童混淆不清。现就个人在教学中的粗浅体会,提出来和大家研究。  相似文献   

18.
教师的教学目的不能只停留在传授知识上,教会 学生如何去获得知识才能让学生持续发展,为终生发展奠基。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教师时刻要意识 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思考、勇于挑战、 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19.
正一、活用"特殊例子"——构建数学模型[案例1]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找规律"教学片段师:在(?)中有多少个长方形?你是怎样数的?生:我先数出单个的4个,再数出由相邻两格组成的长方形有3个,然后数由相邻三格组成的长方形有2个,最后加上由四格组成的大长方形,这样一共有10个长方形。  相似文献   

20.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话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同样也适用。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涉及到实践操作比较多,比如说图表处理软件Excel,网页制作软件FrontPage,图形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和动画制作软件Flash等,如果让学生呆板地学习一步步的操作,不如教给学生一种方法,即让学生学会探索,利用各软件自带的“帮助”系统去学会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