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光,是产生视觉现象的基础,绘画通过对光照的模拟,刨造出感人的艺术形象。在油画艺术中,各种造型元素的视觉表现与光的联系密不可分。艺术家注重的造型与色彩问题,究其根源便是对光线的运用和表现。光线,不仅是艺术家解决造型的方式、表现自然的手段,也是艺术家表达主观情感、揭示作品内涵的媒介。因此,光线在油画艺术中具有独特的视觉审美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自16世纪初期莫卧儿帝国宫廷绘画对基督教艺术的模仿与借鉴开始,印度基督教绘画艺术就已不经意间开启了基督教绘画艺术本土化的探索。在随后的近五个世纪里,印度数代的艺术家们创作了大量风格各异的基督教绘画作品,这些作品从耶稣形象的变化中可窥见一斑。无论是艺术构思、表现手法还是创作风格的选择,都已拥有了显著的印度特色,呈现出印度艺术家对基督教与耶稣本土化方面不同程度的探索与努力,为世界基督教绘画艺术积累了大量的创作与创新经验。  相似文献   

3.
如果说毕加索是世界最著名艺术家,当不会有人反对。但鲜为人知的是,他究竟受哪些艺术家的影响。毕加索的艺术才华毋庸置疑,但众多前辈大师对其影响也不容否认。法国国家博物馆协会联合巴黎大皇宫、卢浮宫与奥塞美术馆共同举办《毕加索与其他绘画大师》盛展,白2008年10月8日展至2009年2月2日。在大皇宫展出的200多件作品,其半数是历代名家绘画;  相似文献   

4.
3月2日上午,由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主办的“南美洲绘画雕塑艺术精品展”在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开幕。此次展览共展出南美洲8位当代艺术家的雕塑和绘画作品73件。南美洲艺术在发展过程中造就了一大批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杰出艺术家,这些艺术家在世界艺术发展史上留下了多个惊艳之作。他们将浓郁的南美本土风情和文化融人作品中,或用简洁明了的线条,或用色彩浓烈的色块,或用造型夸张的钢铁、或用质朴自然的石头等不同的视觉艺术表现手法倾情展现来自南美海岸的艺术精品和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5.
学贯中西的美术史论家们高度概括了中国画与西方绘画的分野:中国画是写意的,西画是写实的;中国画是表现的,西画是再现的;中国画是散点透视的,西画是焦点透视的.长久以来,中外绘画及其理论的比较研究、中国画特质与规律的研究,恰是中国画研究最为薄弱的一个环节;但是,以上的概括总令人感到是将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中国画硬塞入西方艺术理论既定的框架之中,不惟削足适履,附会牵强,且也很难涵盖古往今来的中国画深邃内涵。其实,古今中外的绘画,无不是从摹写自然开始的,又因不同时代的艺术家对于自然与社会、自然与情感、自然与理性的各自理解,最终形成了风格迥异的创作流派以及诠释和解读艺术现象的理论.  相似文献   

6.
肌理做为一种抽象的绘画语言、视觉语言,做为一种情感的符号,以其独特的魅力,在古今中外的美术作品中承载着情感的丰富内涵。对情感语言的肌理的探索是无限的,因为材料是无限的,不同工具及色彩在材料上留下的痕迹的变化也是无限的。所以绘画肌理为绘画作品创作的情感表现及绘画作品的个人风格的形成提供了无限的探索可能性。现代科技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广阔、更丰富、更复杂的情感体验,而用传统的肌理语言很难表现现代人的某些真实而复杂的生命感悟,现代绘画肌理的丰富性、偶然性以及不确定性,为表现现代人的情感提供了更加广泛的表现空间。  相似文献   

7.
学贯中西的美术史论家们高度地概括了中国画与西方绘画的分野:中国画是写意的,西画是写实的;中国画是表现的,西画是再现的;中国画是散点透视的,西画是焦点透视的。长久以来,中外绘画及其理论的比较研究、中国画特质与规律的研究,恰是中国画研究最为薄弱的一个环节;但是,以上的概括总令人感到是将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中国画硬塞入西方艺术理论既定的框架之中,不惟削足适履、附会牵强,且也很难涵盖古往今来的中国画深邃内涵。其实,古今中外的绘画,无不是从摹写自然开始的,又因不同时代的艺术家对于自然与社会、自然与情感、自然与理性的各自理解,最终形成了风格迥异的创作流派以及诠释和解读艺术现象的理论。我的美术创作就是以前人摹写自然为基础,走上了呈现自然与自然呈现的小路,自然而然,使然而自然。——作者  相似文献   

8.
律动的神话     
今年5月1122日,一个以“律动的神话”为名的希腊当代视觉艺术家阿莱科斯·法斯安诺斯的作品展在北京金台艺术馆举办。法斯安诺斯是希腊最著名的现代艺术家之一,曾在许多国家举办个人作品展。本次展出他的50幅作品,均以纸张、纸板、油彩或青铜合金为原料。这些作品无一例外地体现了传统希腊绘画的风格,伴有橄榄枝等中国观众熟悉的希腊元素。此外,展品还包括他为2004年雅典奥运会设计的纪念邮票和绘画作品,其中如奔跑的人、骑车的希腊神、现代的体育馆等形象,将古老的希腊艺术和现代人的文化精神完美地结合一起。使古代神话与现代都市生活相结…  相似文献   

9.
范毓周 《寻根》2021,(1):4-7
艺术是艺术家的心灵写照,这是古往今来所有艺术家的共同认识.水墨艺术自然也不例外,应该是艺术家心灵境界的展现. 水墨艺术作为世界美术的一个独特画种,有着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一部中国绘画史其实就是一个由对物象的形体临写逐步到解脱形体禁锢的过程.中国绘画很早就形成独特的渊源,新石器时代的岩画与仰韶文化的装饰性彩陶纹饰,反映当时...  相似文献   

10.
从前,有一个单身汉,他从没离开过自己的家乡,却是个地理学家和天文学家;他身高1.56米,常年身体孱弱,却精通筑城工程学、火炮制造术和军事学;他家里仅有一幅卢梭的画像,只偶尔听一下军队进行曲,却比任何艺术家更懂绘画和音乐;他没谈过恋爱,却有不少女性找他咨询情感问题。他就是伊曼纽尔·康德。  相似文献   

11.
奥地利的埃尔文·勃哈文、赫伯特·布兰德、贡特尔·达米希、胡伯特·沙伊贝尔、瓦尔特·沃帕瓦和奥托·奇特科等6位艺术家今年夏天在中国美术馆展出了他们的近期作品。这些画家1948~1959年间出生,上世纪70年代就读于维也纳两所艺术大学。正是他们的老师,二战后的那代奥地利艺术家们,将西方艺术世界已具规模的抽象艺术和非具象绘画带回祖国,而影响了年轻一代抽象艺术家的创作思想和实践方向。抽象绘画在20世纪20年代的巴黎、慕尼黑和莫斯科所激起的第一次浪潮擦肩而过,与奥地利艺术家失之交臂,当时兴起的两个绘画方向在奥地利都未留下显著…  相似文献   

12.
经典的人体躯干画像,在那些于石膏模型中学习绘画的年轻艺术家笔下已变得毫无创意.而马格里特从一全新视角展开创作,但却无意展现自己对画作主题的情感诠释.他采用了一种有些偏离当时处于主流的新古典主义的表现手法.画作传递出一种和谐的美感,而这种美感通过画中蓝色的大海和晴朗的天空得以加强.  相似文献   

13.
这位具有非凡的绘画天才,又善于生活的法兰德斯伟大艺术家,以他那欢快明朗的绘画把世界点缀得更为丰富多采。  相似文献   

14.
于涛 《世界文化》2008,(5):F0002-F0002
经典的人体躯干画像,在那些于石膏模型中学习绘画的年轻艺术家笔下已变得毫无创意。而马格里特从一全新视角展开创作,但却无意展现自己对画作主题的情感诠释。他采用了一种有些偏离当时处于主流的新古典主义的表现手法。画作传递出一种和谐的美感,而这种美感通过画中蓝色的大海和晴朗的天空得以加强。  相似文献   

15.
日前,墨西哥驻华大使馆举办新书《寻梦墨西哥》首发式。中国文化部、外交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河南人民出版社、部分拉美国家驻华使节及中国艺术界、文化界知名人士、研究拉美文化的专家、学者、记者百余人出席该书首发式。在墨西哥风情浓郁的使馆活动大厅里,四壁挂满各国艺术家赠予《寻梦墨西哥》的作者——中国学者、艺术家邢啸声的数十幅绘画手迹,展台上陈列着邢啸声译著欧洲、拉美等国家的美术书籍数十种。这些珍贵的绘画及书籍是中墨两国艺术家亲密接触的见证,它见证的是一位中国学者对玛雅文明的尊重和对墨西哥文化的深厚感情。神秘…  相似文献   

16.
明末清初书画家朱耷一生历经坎坷,性格孤僻倔强。他常借诗、书、画来宣泄内心世界,特别是在绘画上寓情于画,寄托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也因此成就非凡。本文结合朱耷的身世个性、所处社会环境及其在书画界的影响三方面的因素,对他的绘画风格的形成进行了探讨,并高度赞颂他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和精湛绝妙的艺术造诣。  相似文献   

17.
刘晓敏 《世界文化》2009,(10):15-17
20世纪是西方当代绘画最为风起云涌的一个世纪.非理性思潮得到进一步扩张和发展,观念艺术思潮普遍融入架上绘画艺术之中.使得当代艺术家对传统绘画的思想、观念及具体的形式、表现方式进行思考,和谐的观念受到极大的挑战和质疑,绘画手法和构图原则不断被颠覆。在这段期间涌现出埃里克·菲舍尔、大卫·萨利、安塞姆·基弗、约尔格·伊门多夫、格哈德·里希特等西方当代绘画大师,他们的作品或是具有各种各样的创造手法.或是离经叛道的非和谐构图。  相似文献   

18.
在伦敦与中国人合伙经营中国当代绘画的朱丽亚·克尔曼说:“在过去的10年中,中国艺术家找到了真正的自我。中国的当代艺术家正在大量崛起,其作品思路越来越开阔。”[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艺术承担着在世俗生活中的精神救赎功能。在当代艺术的先锋性与大众审美需求间进行调和,是当代艺术家的一个难题。本文以成都画家林跃的藏獒油画作品为分析个案,兼及孟涛、邱光平两位成都本土画家,对当代艺术近年来日渐增多的以动物为描绘主题的文化现象进行符号解读,解剖凸现出这一现象背后的实质是艺术家"回归自然"的精神诉求,从审美的维度体现了当代艺术家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20.
于涛 《世界文化》2012,(11):22-24
21世纪以来,世界视觉艺术的先锋派艺术家和设计师们通常借助期刊来展示他们的作品,作为艺术探索的实验性平台。这些2000年以来创办的杂志涉及绘画、摄影、设计等艺术形式,展示了新的图片编辑及绘画技法,为我们提供了第一手的直观资料。它们是艺术家表达自我的最好媒介,以独立、创新、开放的姿态推动和促进艺术发展。通过这些媒介可以窥见到当代艺术发展的前沿动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