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回报     
考生以“回报”为主题.以文言的形式深入说理。言辞得当,准确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这在考场上是不多见的。文章多处对比.增强了说理的力量。如把“古之众人”与“今之众人”对比.把“世人”与“一童子”对比等等。既有引用的材料.又有新材料黄舸事例的运用,说理透彻.  相似文献   

2.
作文教学的根本之道在写作实践。本课聚焦议论文最重要的分析语句,在“模因理论”指导下,设计了基于实践的写作教学,帮助学生提高说理分析的质量:“同化——记忆”说理模因,变“无分析”为“有分析”;“表达——传播”说理模因,变“有分析”为“好分析”;在不断运用中,进一步优化说理模因,提升说理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3.
游坚 《天津教育》2022,(9):22-24
<正>说理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备受瞩目的一个热点名词,引发了诸多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本文立足于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从“创设情境,调动学生说理的欲望”“尊重主体,引导学生科学地说理”以及“教师指导,确保说理有序地进行”这三个方面入手,针对依托于说理推动小学生深度学习数学知识、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这一主题进行了初步分析与探索。望能起到抛砖引玉之效,切实以说理促学习,收获高质量的数学教育教学效果。所谓说理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从所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从所教学生的实际认知特点及其规律出发,  相似文献   

4.
<正>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联读《师说》和《劝学》两篇文章,我们事先已经梳理过文言字词和文章内容结构。这节课,我们重在探讨两篇文章说理,以前我们往往把它归类为经典的论说文,老师在PPT上把“经典”两个字放大,你们说作为论说文,它们“经典”在哪里?生1:论证结构上,很严密很完满,有逻辑性。生2:论证手法多样。生3:说理比较通透,有气势。师:但这节课,我们要在这个认知基础上,  相似文献   

5.
“三个课堂”作为扎根于中国本土的教育信息化创新实践,肩负着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推动教育创新的历史使命。在推进“三个课堂”常态化按需应用的过程中,质量忧思、公平焦虑和创新风险是其必须直面的三大挑战。该文提出:在质量提升上,要持续改进临场感和交互性以解决边际效用递减的问题;在促进公平上,要有整体思维以规避数字鸿沟和数字难民的产生;在应用创新上,要避免买得多用得少和百分之百全覆盖这两个极端,以及由此导致的有变化而无改革和有变化而无改良,并以复杂系统的方法论应对创新中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一代名儒家李觏的散文 ,是典型的儒者之文。这些散文多言政事 ,切中时弊 ;宣扬儒道 ,提倡为文有补于世 ,充分展现了宋代士人以天下为己任的淑世精神。同时 ,李觏又有突破儒家思想之论 ,并于鸣道之文中明心见性 ,而使其散文具有独特的个体特征。李觏创作中体现的文学功利观 ,既有时代特色 ,又成为后来叶适“既无功利 ,则道义乃无用之虚语”这一思想之先驱。  相似文献   

7.
林承恩 《新读写》2024,(3):28-29
<正>议论文重在说理,然而,在具体的写作中,同学们往往容易把“自圆其说”的说理变成“自说自话”。在摆事实、讲道理的过程中,如何拨开现象的迷雾进行“硬核”说理呢?针对这一写作困境,浙江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郑可菜,组织工作室的老师们,循着“这个领域的专家怎么说”的思维路径做学理上的界定、分析,引入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方面的专业术语,对事件、现象、问题等作出解释和分析。由此,引导学生以科学的原理来审视纷纭万千的社会现象,运用分析思维,在行文中递进、推演无可辩驳的科学的、专业的理据,进而增强行文的说理力量。  相似文献   

8.
一、什么是个性化的说理要作文,先做人;同样,要说理个性化,先做有个性的人。有个性的人具有主体性、独特性、创造性等特征;同样,个性化的说理,就必须具备自主、真诚、独创等元素。也就是说,个性化说理,就是要自由地运用理性的权利,进行自主思考,真诚思考,创新思考,并且在作文中个性化地表达自己独到的见解。二、如何进行个性化的说理1.自主地说理。要做到自主说理,最要紧的是要做主人,不仅做自己的主人,更要做集体、社会、乃至国家的主人。只有具备主人翁意识的人,才能有“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所说之理,才能充溢浩然正气,才能展现一种…  相似文献   

9.
这天他说要为大家表演一个小魔术:“有我参加的句子,我能把长的时间变短,把短的时间变长。”庄知一;笋月友,你知道“才”字变出的那两个句子吗?还有,你能揭产这小魔术的秘密吗?字在时间词语之后,表示时间长;“才”字在时间词语之表示时间短。“才”字小魔术@邓清夏  相似文献   

10.
刘再复先生违反一般常理,对春秋战国政治文化史和三国时代政治文化史进行曲解,否定代表中国文明的一大批经典著作,把中国古代文化史抹得一团漆黑;他硬说《水浒传》、《三国演义》统治中国人心,把中国人引向“地狱之门”,以至于现在仍然生活在地狱之门;他批判否定夺取生辰纲的义举;他还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不该把孔夫子作为批判对象:这一切究竟是想说明什么问题?李劫在《论毛泽东现象的文化心理和历史成因》说,毛泽东“挟《水浒传》之风,怀《三国演义》之技”,“把梁山好汉的谈吐诠释成了马克思主义原理”,这才明白原来刘再复是在借着文化批判之名替李劫的政治批判作阐释。  相似文献   

11.
曹景慧 《天津教育》2022,(21):10-12
<正>《建宁府建阳县长滩社仓记》写道,“蒙惠者虽知其然,而未必知其所以然也”,是现代俗语“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之源。同样,《朱子语类》卷九《论知行》篇中有言,“不可去名上理会,须求其所以然”。跟随新课程改革脚步创新小学数学教学体系,在“说理”中落实学生深度学习,是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师的主要工作方向,也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通过优化教法、  相似文献   

12.
生存尊严与个体自我认同、自我价值定位及幸福感紧密联系在一起,“理”性则是维护尊严的基础;“说理”是维护尊严的前提奈件,“说理”教育则是过一种有生存尊严的可能路径。在具体的运作过程中应注意,“说理”教育不是灌输;“说理”应成为一种教育生活方式;“说理”教育要关注公共生活领域。  相似文献   

13.
李淼 《华章》2013,(25)
新闻评论是对近期发生的新闻事件发表的意见以及言论的一种写作形式和一种说理的艺术,在内容上,要求说理逻辑清晰;在语言上,必须注重写作形式和表达方式的创新。本文以“新闻评论上的语言创新”为出发点,对目前新闻评论上语言创新水平低的原因进行剖析,并提出对语言如何进行创新,以及创新的要求和具体创新方法进行阐述,以指导对新闻评论的语言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14.
从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事物本质的观点来看,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说理。要说好理,就要在目标上增强说理的底气和信心、遵循说理的合理性依据、提升说理的内在影响力,做到有理讲理、说理在理、说理有力;在实践上注意运用学术,有学理性地把道理讲深、巧用问题,有针对性地把道理讲透、善用故事,有亲和力地把道理讲活。  相似文献   

15.
比喻说理源远流长。在我国,先秦时代的《墨子·小取》便给它下了定义:“辟也者,举他物而以明之也。”“辟”通、“譬”,即“比喻”。运用比喻说理能使抽象的事理显得具体形象,易收深入浅出之效。在中学议论文教学与写作中经常要接触到比喻说理的问题。比喻说理,按不同的标准划分有不同的类型。从喻体性质分,有正喻型、反喻型;从喻体数量分,有单一型、复杂型;从喻体内部关系分,有单纯型、复合型。一、正喻型 1、肯定式通过比喻,认定比喻事物间的理由与推新  相似文献   

16.
发展“未来的技术” 企业:中星微电子公司 创新荣誉:总裁邓中翰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创新理念:公司不创新,今天一流,明天就会沦为末流。创新行动:中星创新的成功证明了一点——找准突破口最关键,那就是发展“未来技术”,选择国际上尚不成熟、同时又有巨大市场前景的领域进行拼搏.而不是跟在别人后面市场上正热什么就做什么。中星预见到,从移动数字影像产业到数码相机、宽带数字多媒体通信数字高清晰电视,都离不开数字多媒体芯片,这是一个产值达数十亿美元的巨大的产业,而目前群雄纷争,尚无霸主。这是邓中翰的成功之道,也是硅谷许多创业公司的成功之道。  相似文献   

17.
由于各种不良的社会风气引起了汉代文人学者的不满,风俗批判成为汉代说理散文的重要功能之一,这使得本时期说理散文的内容呈现出鲜明的“嫉俗”倾向,并为之涂上了一层浓郁的民俗底色,也带来了较强的时代感。  相似文献   

18.
王庆 《中文自修》2023,(7):31-33
<正>分析与论证是两种最重要的说理方式。论证在说理文写作中的重要性已经广为人知,而分析却未必得到足够重视。分析,就是分解辨析。把整体分解为部分,然后辨别各部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把握事物的本质特点。古时“分”与“析”义相近,《说文》:“分,别也。”是以刀剖物,使之分开的意思。“析,破木也。”段玉裁注为“以斤破木”,两者都有分而有别的意思,所以刘勰《文心雕龙·论说》:“论如析薪,  相似文献   

19.
严羽认为以诗说理应该“不涉理路,不落言鉴”,其意思正如钱钟书所说的“理之在诗,如水中盐,蜜中花,体匿性存,无痕有味,现相无相,立说无说”,也就是说以诗说理要有理趣而无理语。这一说法正符合黑格尔关于美的看法即“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而这理趣正是由李泽厚所说的“有意味的形式”来体现的。王维的山水诗无疑是“有意味的形式”的典范,也是有理趣之美的诗歌典范。  相似文献   

20.
思政课教学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是推动思政课创新发展的关键之举。运用比喻进行说理是讲深、讲透、讲活思政课的一种重要方式。高校思政课用好比喻说理应坚持政治性和教育性相统一、学理性和通俗性相统一、精准性和情景性相统一的原则。高校教师可以通过聚焦典型性比喻说理,探索思政课教学创新之“术”;善用鲜活性语言艺术,阐明思政课育人之“道”;塑造生动形象的场域,拓展思政课理论之“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