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中国近代反侵略册上,有两位著名的抗日将领,那便是吉鸿昌和方振武。1933年5月26日,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和影响下,吉鸿昌、方振武响应冯玉祥的号召,在张家口组建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6月15日,方振武、吉鸿昌分别就任抗日同盟军前敌总司令,前敌总指挥兼第二军军长。6月21日,方振武、吉鸿昌率部出发,经浴血奋战,先后收复康保、宝昌、沽源、多伦4座县城,将日伪军逐出察哈尔省,是为"九一八"事变以  相似文献   

2.
1934年11月9日,曾经担任抗日同盟军北路总指挥,浴血奋战收复多伦的吉鸿昌将军,在天津国民饭店遇刺.这一重大政治事件,在国民党封锁消息的情况下,一时不被世人所知.不久,英文的<泰晤士报>即登出了这一惊人新闻,国内各报也相继做了报道.  相似文献   

3.
1933年3月,日本帝国主义在占领东三省之后,又侵占热河省。5月,又向长城各口、滦西、察东等地进犯,迫使蒋介石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塘沽协定》。“协定”不但承认日本占领东三省和热河的合法性,而且将冀东的大片国土划为停战区,甚至以所谓“随时用飞机及其他方法以行视察”为尔后日本扩大侵略寻找借口埋下伏笔。6月1日,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发表了谴责国民党政府出卖平津华北宣言,反对《塘沽协定》,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进行民族革命战争。“协定”的签订,进一步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浪潮。于是冯玉祥、吉鸿昌等领导的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自祖国北方崛起。  相似文献   

4.
在察哈尔抗战期间,冯玉祥筹组抗日同盟军之先,孙殿英是与闻其事的,后来得知冯玉祥没有实力后,决心与冯玉祥划清界限。孙部对于解决察事实关重要,故孙殿英一方面敷衍冯玉祥,对同盟军取善意的同情态度,一方面与中央讨价还价,从中取利,故得青海屯垦督办之职西去包头。  相似文献   

5.
周利成 《湖南档案》2002,(11):11-13
1934年11月9日,曾经担任抗日同盟军北路总指挥,浴血奋战收复多伦的吉鸿昌将军,在天津国民饭店遇刺。这一重大政治事件,在国民党封锁消息的情况下,一时不被世人所知。不久,英的《泰晤士报》即登出了这一惊人新闻,国内各报也相继做了报道。这一消息迅速传遍了全市、全国乃至世界各地。但凶手是谁,不得而知。直到天津解放后,1951年,天津市人民法院才将真凶吕一民绳之以法。前不久,笔偶见吕一民伏法时的照片,追根溯源,又在市高级法院档案馆发现了吕一民的判决书,凶手的政治背景,事先的蓄谋策划及刺杀经过得以澄清。  相似文献   

6.
佟麟阁戎马一生,早年追随冯玉祥,在抗日同盟军中对日寇英勇作战。在驻防卢沟桥时,面对日寇的疯狂进攻,佟麟阁没有丝毫退怯,镇定自若指挥将士作战,最终牺牲在战场上,用自己年轻的生命谱写了一曲伟大的抗日英雄赞歌。  相似文献   

7.
这里选辑的是馆藏档案中章炳麟于1933年1月至1936年4月间致冯玉祥的五封亲笔信。 这五封信均未署年代。按:1.28事变和上海抗战发生在1932年。日军进攻热河在1933年2月。何应钦代张学良主持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在同年3月。冯玉祥因察哈尔抗日同盟军遭到日蒋联合进攻,被迫离开张家口去泰山,是在同年8月。章致冯的前三信中,有“始知汉卿于兄已有接洽,而宋、庞、孙三部亦已愿受指挥”,“正以平原作战与蔡廷锴等在上海有殊”,“大约敌人近计,唯在力攻热河”,“自察事结束后,华北形势,愈走愈歧”,“敬问山居清胜”,等语。是此三信其年代应为1933年。又按:宋哲元被任为国民党政府冀察绥靖公署主任在1935年11月;被任为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正式主持冀察两省军政事务,在同年12月。北平学生联合召开追悼郭清大会在1936年3月31日。章致冯后两信中,有“溥仪定三月一日入北平”,“以明轩局促之势,伪主果来是否能类兵痛拒,”“前闻北平学界因开郭清追悼会”等语。是此两信其年代应为1936年。 这五封信,涉及面广,是研究这一时期的历史和章炳麟、冯玉祥这两个历史人物的重要史料。  相似文献   

8.
一九一六年,瞿秋白同志随堂兄纯白到北京,进俄文专修馆,一方面刻苦钻研完成自己的进修计划;一方面又热烈响应《新青年》、《新潮》所号召的反帝反封建的“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誓死争回青岛”、“废止二十一条”的救国运动,参加了一九一九年五月四日天安门集合的示威运动。当时他被推选为俄专出席学生代表大会的代表,当第二次请愿时,与全体代表三十余人共同被捕,但在全国学生和北大等十三校校长要  相似文献   

9.
谢文东原是依兰县大地主。1934年,土龙山农民反对日寇掠夺土地,掀起大暴动时,他当上了领袖成立了民众军。我东北抗日联军为了联合一切抗日力量扩大抗日武装,便把这支队伍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八军,谢文东为军长,活动在依兰、勃力、方正一带。1938年日寇大举讨伐,谢文东见势不妙,便投降了日本,当了可耻  相似文献   

10.
1937年秋,爱国将领冯玉祥先生从南京来到汉口。开始,军委会要把他安排在汉口中央银行大楼里住。冯玉祥先生觉得那地方太热闹繁华,不好办公,于是自己找到武昌千家街福音堂这个比较安静的地方。在福音堂里,还住着一批文化人。他们有老舍、老向、何容等,因住的较近,常来看望冯玉祥先生。来得最勤的要数老舍先生了。有一次,冯玉祥先生请老舍吃饭,问能否出一本抗日的文艺杂志?老舍风趣地回答说:“在下有人有笔,就是印不出来!”冯玉祥先生说:印刷和经费问题我来解决,文章由你们来写。没过多久,冯玉祥先生便在汉口办起了一个小型印刷社,并取名为“三户”。何为“三户”?原来冯玉祥先生喜读宋陆游的诗词。一天,他读陆游的《金错刀行》中“楚虽三户  相似文献   

11.
抗战时期,四川内江的爱国热情同全国各地一样,一浪高过一浪。特别是在冯玉祥将军发动的节约献会运动中,内江人民积极献金抗日的爱斟热情达到了高潮。1944年初,冯玉祥将军亲赴川西、川南一带作动员工作,劝导节约献金。在此期间,冯玉祥到了隆昌、内江和威远三县,历时四十余天,为募集捐款改善前线将上的生活、武器装备等物质条件而不辞劳苦的爱国精神和高尚品质,给内江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内江各界民众“无论男女老幼,莫不热烈响应,人人自动争先献金”,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牺牲小我伞大我”,为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贡献了最大的力量,也给冯玉祥将军留下了深刻印象,冯玉祥将军不仅在众多的书信中大加赞扬内江人民的爱国热情,还激情满怀写下了《内江人颂》:“山有翠屏,水有沱汀。  相似文献   

12.
冯玉祥避寿     
抗战时期,冯玉祥在重庆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但有职无权,冯玉祥自告奋勇担任了国民党要员公馆区歌乐联保保长.冯玉祥以"丘八诗人"自称,写了一首诗:"平民生,平民活.不讲美,不讲阔.只求为民,寻求为国.奋斗不懈,守诚守拙.此志不移,誓死抗倭.尽心尽力,我写我说.咬紧牙关,我便是我.努力努力,一点不错."冯玉祥还发动"抗日献金运动",亲自到四川各县奔走,劝募黄金,捐输前线.  相似文献   

13.
<正>吕潭学校旧址成"国保"2014年9月中旬的一天,扶沟县吕潭镇细雨霏霏。1913年秋天,吕潭村或许也是这样一个阴雨连绵的天气。18岁的吉鸿昌辞别亲人,坚实的背影慢慢地消失在村口小路的尽头。在家读过两年私塾的吉鸿昌入冯玉祥部,他骁勇善战,从士兵升至团长,人称"吉大胆"。1926年,吉鸿昌任第36旅旅长,10月,率部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任第19师师长,5月出潼关占河南洛阳,在黄沙峪率部夜渡黄河,击退  相似文献   

14.
周恩来同志曾赞冯玉祥 :“先生好读书 ,不仅泰山隐居时如此 ,即在治军作战之时 ,亦多手不释卷 ,在现在 ,更是好学不倦 ,永值得我们效法”。[1]冯玉祥家境贫寒 ,13岁入伍 ,只上过一年多私塾。他的学识完全是靠多年持之以恒的自学获得的。读书学习成为他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正如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所说的 :“冯将军的一生 ,每天每时 ,都在学习 ,不断地学习 ,切切实实地学习。”[2 ]1 冯玉祥的两本读书札记 ,最能体现其读书的特点首先是《冯玉祥读〈春秋左传〉札记》。此书由上海军学社 1934年出版发行。除凡例和自序外 ,按照鲁国12个君主…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讲述既是将军,又是诗人,身经百战,襟怀坦荡的国民党爱国将领冯玉祥一生传奇色彩。在抗战中,他创作了独具风格的“丘八诗”体的《抗战诗歌集》。旨在唤起民众的意识,一致抗日,收复失地。  相似文献   

16.
综合新闻是中国共产党党报的一种传统的消息文体。它为《热血日报》所创造。《热血日报》1925年6月4日创刊于“五卅”运动的高潮中。它是迄今为止我们能够看到实物的中共第一种日报,主编是瞿秋白,出版地点在当时的反帝中心——上海闸北,4开4版。它在整个出版过程中,成为党宣传、组织、推动“五卅”这一伟大的反帝爱国斗争的舆论先锋,中国被压迫民众的喉舌。1925年5月15  相似文献   

17.
吴军垒 《云南档案》2014,(10):22-23
<正>2014年9月1日,民政部公布了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河南鄢陵籍的陈德馨在列。1938年9月初,时年34岁的国民革命军第86旅旅长陈德馨在武汉会战中以身殉国,他成为鄂东抗战期间牺牲的最高级别军人。蒋介石、冯玉祥等国民党军政要员前往致祭,后国民政府追赠他为中将军衔,1988年,民政部追认其为革命烈士。抗战胜利  相似文献   

18.
曹立朝 《档案天地》2010,(10):17-18
提起民族抗日英雄马本斋与他的冀中回民支队.实乃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的母亲白文冠,更是令人敬仰的巾帼英雄。朱德总司令曾为他们母子挽联“壮志难移,汉回各族模范:大节不死,母子两代英雄”。1959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影片《回民支队》曾轰动大江南北.其中“马母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誓死不劝降.绝食殉国”的情节着实让人感动。  相似文献   

19.
冯玉祥将军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打年少时从军起,他一生经历了滦州起义、兴兵讨袁、力挫张勋、驱逐清废帝、参与北伐,后又投身抗日民主运动,成为一名深具影响的爱国进步将领.1946年9月,冯玉祥赴美考察,期间发表演说,反对蒋介石的内战政策.1948年7月31日,冯玉祥一家冲破了在美国民党特务的百般阻挠,终于在纽约登上苏联轮船"胜利"号,踏上了回国的旅程.我们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讲起.  相似文献   

20.
每当来到哈尔滨烈士陵园,我们都会为一尊静静安放的陈翰章遗首而驻足。陈翰章,满族,1913年6月14日生于吉林省敦化县一个农民家庭。幼时的陈翰章家境富裕,念过私塾,写得一手好毛笔字,各科成绩兼优。1927年陈翰章入敦化敖东中学。他心胸开阔,思想进步,积极参加学校和社会上的一些活动,在同学中有较高威信,是学生自治会里的负责人之一并主编校刊《敖中》。1931年春天,陈翰章被聘为第一小学教员;下半年调转到县立民众教育馆当讲演员,宣传反帝反封建,鼓舞群众的爱国热情。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占领敦化。陈翰章投笔从戎,参加抗日斗争。19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