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校欺负与同伴背景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欺负是发生于同伴群体中的现象,同伴构成了欺负发生的背景。传统的欺负与同伴间关系研究关注欺负/受欺负与个体的同伴地位的联系,近年来研究者开始从同伴群体的角度来揭示欺负与同伴间联系的机制,有关不良同伴联系对攻击与反社会行为影响的研究则从异常同伴联系的角度为这一机制做出了解释。对这三个方面的研究进行评介,并阐述了该领域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及对欺负干预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马瑜  张智 《文教资料》2010,(19):84-86
群体社会化理论认为父母对儿童的人格发展没有长期的影响,同伴群体才是影响儿童人格发展的主要因素。该理论基于西方文化背景提出,西方文化认为家庭不是一个群体,但在我国的文化背景下,家庭被认为是一个群体。因此,国内学者在对群体社会化理论进行研究和应用时,应考虑我国的文化背景,同时重视家庭和同伴群体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1094名高职生的同伴群体特征、同伴价值取向与危险行为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影响危险行为的因素中,有7.1%是可以由同伴群体特征和同伴价值取向所解释的。  相似文献   

4.
智障教育以培养儿童自立并最终融入社会为目标,而儿童同伴关系对于促进儿童的社会化有着重要影响。所以智障儿童同伴关系的培养,是智障儿童心理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由于受个体特征、家庭教养、社会环境等影响,智障儿童的同伴关系现状并不理想,不能很好发挥儿童同伴关系的功能。家长、学校应互相配合,从优化交往环境、增强儿童自信、提高交往技巧三个方面入手,培养智障儿童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学习投入关系其学业成就和未来发展,如何提升学习投入是当前学校教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依据社会资本理论探讨同伴对大学生学习投入的影响机制,调查分析发现:与个体家庭背景不同的同伴相比,个体学习投入易受与个体家庭背景相似同伴的影响;与个体性别不同的同伴相比,个体学习投入易受与个体同性别同伴的影响;与个体学习能力不同的同伴相比,个体学习投入易受与个体学习能力相似同伴的影响。这说明了同伴与个体在某些方面越相似,个体的社会认同度就越高,同伴对个体学习投入的影响就越强,并提出了高校学风建设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国内关于同伴关系对儿童社会性发展影响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伴关系是影响儿童社会化一个重要的家庭外部因素,同伴在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具有成人无法替代的独特作用和重要价值。同伴关系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一直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我国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并呈现出新的趋向。  相似文献   

7.
儿童发展研究中的群体社会化之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群体社会化理论认为,社会化具有情境特异性;家庭外的社会化不发生在两两成对的关系中,而发生在儿童、青少年的同伴群体关系中;化的传递和由环境而引起的人格变化都是群体作用的结果。本对群体社会化理论引起的争论进行了综述,并简要评论了该理论。  相似文献   

8.
同伴群体如何影响学习:群体社会化理论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同伴群体作为人的社会化过程中重要的影响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对儿童的学习产生作用。群体社会化理论将群体行为分为五种类型:群内偏好、群外敌对、群间对比、群内同化和群间分化。本文从性别、种族、能力三个变量出发,探讨群体行为对学习产生的影响。结论指出,同伴群体的最优化构成是一个复杂命题,在性别、种族、能力三个层面,其同质性与异质性要求不同:同性群体进行有效合作学习的可能性较高;不同种族群体中,其同质程度对合作学习的影响不同;能力异质群体的合作学习最有效率。  相似文献   

9.
学生到了中学阶段,其重要他人已不再是父母或教师,而变为朋友。近年的研究发现,在同伴群体中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利于中学生社会能力的培养、学业的顺利完成以及认知能力和人格的健康发展,而不良的同伴关系可能导致学业、行为、情绪等学校适应困难。我校心理辅导中心跟踪的个案也发现,来访学生往往是没有朋友的学生。因此,对于初一刚入学的学生来说,如何与新同学交往,如何交到新朋友,如何和朋友相处,对他们是否适应中学的学习和生活尤为重要。因此,开展初一新生同伴交往适应的心理课堂教学研究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本研究依照同伴关系的两个维度--同伴接纳和友谊关系以及自我同一性理论作为课程内容设置的理论依据,依照团体动力学理论进行课程的实施。  相似文献   

10.
对于儿童和青少年来说,其主要的影响人物就是父母与同伴,而同伴关系对儿童的社交、情绪、人格和认知发展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了解同伴接纳和拒绝的影响因素,能帮助我们及时有效地干预儿童的心理健康。本文介绍了个体差异方面的影响因素,包括性别、情绪、社交技能和行为特征,探讨了本领域的研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