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的自主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指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经过积极、主动的认知活动及合作学习,获得主动发展的过程。怎样才能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呢?教学中,我在“放”字上下功夫,精心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  相似文献   

2.
杨婷 《考试周刊》2013,(54):80-80
<正>学校的学习活动是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创设良好教学情境、启发学生获取知识的助手,教师的任务是按照学生的思维模式,促进学生有意义地学习。要使学生把知识转化成自己的财富,必须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3.
<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与教师角色的定位,明确地告诉我们: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从建构主义角度来看,数学学习是指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数学学习中,学生应当成为主动探究知识的"建构者"。由此可见,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是学好数学的关键。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落实学生的自主探索活动呢?一、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自主探索兴趣学生探索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取决于充满诱惑和问题的情境。教师必须精心创设情境,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  相似文献   

4.
正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帮助学生主动地投入到探究过程中,由于高中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他们会通过感知材料,积极思考,带着富有挑战和价值性的问题参与学习过程,怀着一定程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正是问题意识的萌芽,也是探究活动的开始。教学中教师精心设置问题情境,帮助学生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为学生接下来的自主探究学习作好铺垫,引导学生将客观的知识转化为主观的知识,这应是一个由教师具体引导到学生独立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渐进过程。二、合作交流,变式探究  相似文献   

5.
林东 《广西教育》2009,(20):45-46
教学情境是指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所设计的学习环境。在数学教学中,新课引入需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操作、实验需要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更需要创设情境。教师要精心设计各种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使学生在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变“苦学”为“乐学”,变“学会”为“会学”。  相似文献   

6.
许多小学生很善于展示自己,表现自己,教师也会乐于为学生创设积极的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进而提升学习的效果和教学的质量。笔者认为学生在"自主体验式"学习时,教师必须有效引导学生围绕课堂教学的中心任务,通过多媒体等一些直观教具为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良好的教学情境中受到熏陶,进而习得知识,提升能力。  相似文献   

7.
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数学,教师必须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营造学习氛围,架设学习桥梁,创设思考的空间,使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提高素质。一、引导学生主动操作操作作为一项教学实践活动,对建立表象,启发思维,促进知识内化,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操作不能由教师代替,或者学生只是模仿教师进行操作,也不能单纯地为操作而操作,而是要在教师的正确指导和明确要求下,给学生创设主动操作的情境,放手让学生进行操作,通过操作使学生获得真知灼见。例如,在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如果只让学…  相似文献   

8.
新课改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不再单纯是传授知识的传话筒了,而是要搞好组织、调动、引导学生主动的学习。"主动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时表现出的自觉性、积极性、独立性特征的总和,是从事创造性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能动状态。教师要把主要精力放在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提供信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上,要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本文我就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主动学习,谈一些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9.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一、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与应用过程初中数学的内容采用"情景创设——得出结论——应用  相似文献   

10.
贺剑锋 《宣武教育》2004,(10):44-45
美国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J.S.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教师应引导学生去主动地探索知识.从问题情境中去概括出原理、定理、法则和公式;应从创设问题情境出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发生过程,还原数学思维活动.  相似文献   

11.
正情境教学的特点就是将优化的知识情境作为空间,按照数学教材的内容来创设一种氛围浓厚的教学环境,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和数学学科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情境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形成主动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力,提倡学生们应该在实践观察和生活经验积累中循序渐进地认识数学知识,不断学好数学,提高智力.数学课堂上,教师要用真实的问题情境来构建有效的学习空间,根据生活实际来创设数学情境,构建高中数学情境教学的常用模式,深入开发学生的探索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教学中获得良好的发展,让他  相似文献   

12.
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很多教师更多地关注知识本身,紧紧围绕具体的教学内容为情境而情境,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不起学生主动探索的热情。我以为,语文课上教师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开展情境创设。一、凸显情趣意义情境创设的目的,就是让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情,从而直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在学习中,创设一定的情境将课文内容演一演,带着学生设身处地读一读,有滋有味地走进文本  相似文献   

13.
<正>"情境—探索"教学模式简单地说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引导或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类似的真实环境中通过分组探索讨论、感悟知识、理解教材,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它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积极思考,独  相似文献   

14.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教师要通过创设任务情境或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兴趣,鼓励他们大胆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显而易见,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自主学习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不论是课前还是课中和课后,都需要教师基于学情的组织、激励和指导,给他们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条件。  相似文献   

15.
著名教育家布鲁诺指出:"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学习和发现知识的过程。"在古文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则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引导者。在这探究过程中,导学案对于学生学习古文有着重要作用和意义。本文结合导学案在古文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对如何更好地设计好古文导学案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6.
1创设兴趣情境,激发创新欲望,培养创新意识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开始创设特定的学习情境,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新的知识学习中,从而激发学生尝试参与探索知识的欲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使各种器官参与活动,  相似文献   

17.
庄小琴 《考试周刊》2008,(47):170-170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何在政治课堂上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创设政治问题情境是探究式课堂教学的良好开端。政治教学中合作探究性,就是教师引导学生以合作探究方式学习政治知识。它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充分自由表达、找疑、质疑、探究、交流,从而主动地获取知识解决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要任务是创设一种合作探究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积极表现  相似文献   

18.
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是指教师通过在课堂上创设新的问题情境,在教材内容与学生认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从而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不协调——探索——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情境过程。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吸引学生动手、动脑,鼓励学生自行获得知识,主动地参与数学实践,从而获得终身可用的可持续学习的发展性能力。它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己根据已有知识经验,自主的、主动的探究新知识的一种学习过程,教师的主要角色则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呢?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以下一些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9.
刘琛 《现代语文》2009,(6):65-66
学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学习的。“情境”是作为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和感悟的“教学刺激”和“学习条件”而存在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要求教师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从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地掌握知识,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语文教学情境设计成为语文教学设计中关键的一环,也是考验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和教学艺术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0.
<正>1.情境创设中来点"慢镜头"。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和经验同化要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但便于保持,而且容易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去。创设情境时让学生走马观花而过,就不能绽放问题情境的全部美丽。如果教师在情境创设时来点"慢镜头",给学生留出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就能激起学生无穷的遐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