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心果     
评价 母亲:“阳阳,你们学校哪位老师的知识最渊博?” 儿子:“当然是历史老师,几千年前的事情他都知道呢” 母亲:“哪位老师的知识水平最差呢?” 儿子:“要算数学老师最差,非常简单的数学题他都要问我们答案。”  相似文献   

2.
荣誉的味道     
记得上小学时,老师为防止我们做小动作,每一堂课都让我们把手背在身后,并且树了个“守纪标兵”,一个成绩不错,上课始终目不斜视,抬头挺胸,双手反背的男孩子徐京。每次上课,老师都要我们向徐京看齐,向徐京学习。听到表扬,徐京更加雕像一般,纹丝不动,“专心”听讲。然而,令人遗憾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徐京的成绩不断下降,小学毕业时,语文、数学成绩“红灯高挂”。为什么会这样呢?我终于悟出的原因是:“荣誉”害了他!为了得到表扬,保住“标兵”,他每节课都要花不少的精力来保持、校正自己的姿势。过于关注“荣誉”,却忽视了老师讲授的知识,成绩…  相似文献   

3.
陶淘是一个挺可爱的男孩子,活泼、调皮、知识丰富、头脑灵活,深得老师的喜爱。可最近发生了一件事,使他一下子成了老师眼中的坏学生(当然这都是他自己心里想的),同学们心目中的“天才”(天才的蠢才)。这真让他心里难受……  相似文献   

4.
大学毕业后,我有幸被分配到自己的母校一所中专学校任教。母校中有我的良师益友且大多数老师曾经相熟,因此,我一参加工作就幸运地得到了许多老师的关爱与指教,我在他们中间扮演着学生与同事的双重角色。在所有人当中,和我最要好的,是曾经教我美术的张老师。他知识渊博,画技精湛,尤其令我崇敬的是他为人谦逊,处世乐观。张老师独居学校单身宿舍已有十几年了,他有一个贤惠的妻子和一个可爱的女儿,可她们都在几百公里外的另一个县城生活。张老师常常戏称自己为“有主的电杆”。他为人随和又乐善好施,所以他那狭窄的单身宿舍常常人满为患,我每次…  相似文献   

5.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人们学习知识和技能.老师的传授、讲解固然重要,但“讲之功有限”,而“习之功无已”,学习是永无止境的。学生从老师那里得到了知识,只是有如从老师那里得到了“鱼”,自己是受赠者,是处于被动地位的。只有改变了这种被动地位,在从师的基础上,又能主动地拓展知识,成为了“捕鱼”的渔者,才能使学习日趋于善。  相似文献   

6.
向学生传授知识,一般都是通过老师讲授。但有时可以不由老师讲,只要用已学过的知识“架桥”,让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们就可以“过河”,即自己掌握新知识了。例如,在讲百分数和分数的互化时,我先要求学生把7/20、35%分别化成小数,然后问学生,我们学过了百  相似文献   

7.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发现,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其学习情绪也是成正比的,那么,如何从老师让学生学,而变成学生自己要学,自己变成一个“乐之者”呢?这就是一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过程。一、充满爱心,唤起学生乐于学习的情感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前提,而情感在心理活动中所占的比例也很大。中专生一般年纪都较小,对学习、对老师都凭自己的喜好,喜欢一个老师就会喜欢这个老师所上的这门课;讨厌一个老师,就会讨厌他所上的课,这就是所谓的“爱屋及乌”。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其敬业精神、职业道德、对学生的关怀、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艺…  相似文献   

8.
只愿你更好     
在本刊2005年第7期的“心结大家解”中,“阳光”来信说,他觉得自己除了学习一般外,很多方面都有不错的成绩,奇怪的是,老师并不怎么喜欢他,因此他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老师只喜欢学习好的学生吗?”不少同学来信把自己的想法告诉“阳光”,希望能对他有所启迪。初一年级庄右峰其实,你不必苦恼,老师不看重你,也许是没有看到你的优点。想让别人欣赏你,就要对自己有信心。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现在的你应该努力提高学习成绩,不是为了让老师看重你,而是要证明自己真的能行。初二年级徐聪我觉得,通常情况下,老师不会故意不喜欢你的。只是老师必须…  相似文献   

9.
A老师由于爱研究,工作出色。老校长退休后,他被提拔起来作了校长。“新官上任三把火。”A校长自上任以来,为了体现自己的“铁面无私”,教师偶犯小错,就在会上毫不留情地批评一通,走路也常常是目不斜视。不出一年,不但制订的制度未能得到很好的落实,与老师们的距离也越来越远,管理工作也越来越难以开展。老师们总是避着他,什么事都不愿向他说,他在学校成了“孤家寡人”。两年后,不得不离开,到新的学校去任职。  相似文献   

10.
张敬国 《现代语文》2008,(9):125-126
一、会读书的重要性 学会与会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学会是指在老师的讲解下学生学会了某些知识,会学则是说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弄懂了某些知识。许多教育家都希望教师授学生以“渔”而不是以“鱼”,即传授给学生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而不是现成的、僵死的知识。会学远比学会重要,学会是教师传输给了学生大量的机械的死知识,会学是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自己掌握了学习的本领,从而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小幽默     
补课老师 :“这作业都是你自己做的吗 ?”学生 :“不 ,爸爸帮我做的。”老师 :“回去对你爸爸说 ,作业都做错了 ,星期天他也要来补课。”  相似文献   

12.
今天上午第四节是英语课,同学们都在积极配合老师进行英语对话,只有吴镔洋走神了。临上课前他用自己的“私房钱”买了一大兜子糖,离下课的时间还远着呢,他这个急性子哪里等得了,只好在课堂上偷着吃。他的举动不一会儿就被老师发现了。老师问他:“你在干什么?”他吞吞吐吐地说:“我……我在……吃……”还没等“糖”字说出来,那块糖早就“走到了门口”,一下子从他嘴里掉了出来。老师又问他:“‘糖’用英语怎么说?”他只顾摇摇头,看都没看老师一眼。老师告诉他:可他好像没听见似的,过了一会儿,又偷偷摸摸地打起了“地道战”。没过多久,他闲得…  相似文献   

13.
案例:  阿潮在大学二年级时给曾教过他的中小学老师写了一封内容相似的信,信中讲了他对现在学校生活的不适应。也表达了对自己小学到高中阶段的“双差”给老师带来麻烦的歉意和反思。通过对老师的走访,确认阿潮讲的都是事实,老师对他的“双差”表现出了共识。综观其在校表现,主要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4.
一何小墙几天没有到学校了,他对学校生了恐惧。一个人在家呆久了会产生幻觉,他感到自己像走路不小心掉进井里的孩子,老师与同学都把他抛弃了。都是因为给班主任闫老师送“礼”吓的。上星期,闫老师突然对和自己一样倒霉的同学赵晓笙客气起来,并调了个好座位,还找个理由说他谦虚、知错就改,在班里表扬了一回。何小墙有点不安,因为同样是“差生”,为什么老师改变了对赵晓笙的看法?他找赵晓笙“取经”。赵晓笙说,信不信由你,我爸送了闫老师一箱好酒。  相似文献   

15.
“为了不教而教!”数学老师们更应该理解它的深刻含义,即课堂中老师站上讲台的时间很少,讲台几乎被学生“占领”。老师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数学问题情境,特别愿意留给学生自己出现错误的刺激,老师适当地把时间“让”给学生;适时地把讲台“让”给学生;适度地把纠错的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在相互争论、相互激荡中得以提高,得到增强。其间老师每一句话都很精练、每一个问题的设计却恰到好处,每一个板书都充分体现数学知识的结构体系。老师常常在远离讲台的地方,让学生展开一场场思维的碰撞、思辨的表述,经反复玩味之后再与学生或剖析或探讨或教学生成。这样学生学到的知识就有认知参与其中,是活的知识,是智慧!渐渐地,以达到“不教”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案例1]青年教师杨某,脾气较急躁,“爱憎”太分明,对学生的在校表现常常喜怒形于色。对优等生百般呵护,宠爱有加;对差等生严辞厉色,呵斥漫骂。经常因为一点小事,在班上吹胡子,瞪眼睛。班上的学生都知道:“杨老师最喜欢的是谁,最讨厌的是谁。”由于学生能够明显的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好恶态度,导致他在班务管理中欲“优”而“难达”!急躁的脾气让学生们对他“敬而远之”,也使自己常常感到苦恼:倾之一腔心血,得到的竟是学生的“众叛亲离”。  相似文献   

17.
《河北教育》2003,(12):13-13
编辑老师: 您好! 我班在评选三好学生时,结果是李明达得到49票,张力得到48票……一切尽在意料之中。我说:“让我们为他们,尤其是得了满票的李明达同学,送上最热烈的掌声!”教室里只有两三下稀落的“噼啪”声,我听到更多的,则是同学们的小声嘀咕:“李明达也选自己了。”“他也太想当三好学生了。”“最该得表扬的应该是张力。”……我发现,这时的李明达早已羞红了脸…… 都是满票惹的祸。自己选自己难道真的就这么可耻吗?我百思不得其解。 林老师  相似文献   

18.
高中阶段师生之间的“对话”是达成现代交往、实现知识的创新最为理想、最为有效的途径。因为高中生不管是学历还是阅历都已经具备师生“对话”的条件,师生通过平等“对话”,会促使语文学习的方法、程序和价值观不断发生变革,老师通过与学生的“对话”来了解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积累、能力等级、思维方法、口头表达能力等;学生通过与老师的“对话”,理解并掌握自己所属的历史文化所蕴含的智慧,了解学科的知识结构,明确学习的目的、意义等。  相似文献   

19.
语文九册《大仓老师》中有这样一段文字:“老师问:‘你们知道的单词中,哪些是用来称呼自己的呢?’……大仓老师指名叫同学回答。‘自己’、‘我’、‘鄙人’、‘余’、‘吾辈’、‘咱’,老师把这一个个词写到黑板上。”大仓老师先后板书了“自己”等七个词,显然是想通过教学让学生复习已学过的“用来称呼自己”的单词。然而,按照现代汉语的使用概念,大仓老师所板书的那些词并非都能用来称呼自己。“鄙人”是旧时用于自称的谦词;“咱”和“俺”都是方言中的自称词,它们与“余”一样,都  相似文献   

20.
“老师,能不能把第一行单词写得再大一点儿,我有些看不清。”安家洛每次和老师说话都显得谦卑谨慎,可能是他自己已经意识到,每次他所提出的,都是无理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