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由浅入深的递进式题组在设计这类练习题时要尽量减少那些简单重复的条件反射式习题,练习要有层次性,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供不同层次的学生练习,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注意解决好“吃不了”和“吃不饱”的问题。如在“较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教学中”,在完成例题“一个发电厂有煤25000吨,用去了35,还剩多少吨煤”后,可设计下列题组让学生练习。题组:一条公路长300千米,第一天修了全长的15,第二天修了全长的14。①第一天修了多少千米?列式为()②第二天修了多少千米?列式为()③两天共修了多少千米?列式为…  相似文献   

2.
思维的独创性是指能从一般人考虑不到的新角度去分析和认识问题,大胆质疑创新,勤学善思。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是实施素质教育、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就数学而言,应用题教学则是一个重要途径。一、一题多问,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对同一道应用题,我经常从多方面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解答。例:修路队修一条长8.4千米的公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20%,第二天修了全长的1/4,第三天修了2.4千米。还剩多少千米没有修?这道题可以提出如下的问题:(1)第一天修了多少千米?(2)第二天修了多少千米?(3)第一、第二天修了多少千米?(4)第二天比第一天多…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第九册第83页第8题有逻辑性的错误。这道题是这样的:一支工程队修一条公路。第一天修了38米,第二天修了42米,第二天比第一天多修的是这条路全长的38。这条路全长多少米?按此题的数量关系,列式为:摇(42-38)÷38=4÷38=1023(米)因为第一天就修了38米,第二天又修了42米。这条路最短也要80米,而求出的这条路全长才1023米,显然与前面叙述不符。应把第三个已知条件中的“38”改一下,并将“一条公路”改为一段公路,这样才能使题目符合逻辑。筻这个题目不符合逻辑@李秀云$黑龙江龙江县实验小学 …  相似文献   

4.
解决分数问题时,因为不理解题中的数量和分率,常会出现一些错误。咱们一起来看看吧。1.数量与分率混淆[病例1]一条公路长12千米,修路队第一天修了它的1/3,第二天又修了1/3千米,问还剩多少千米没有修?  相似文献   

5.
审题要细心     
解答应用题,细心审题很重要,粗心大意往往会把题目解错。比如,有这样两道题:(1)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48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5千米,经过4小时后两车还相距20千米。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2)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48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5千米,经过4小时后两车又相距20千米。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这两道题只有一个字的差别(注意题中的“·”),但这一字之差,就决定了两题的解法不同。第(1)题中的“还”字表明了两车经过4小时没有…  相似文献   

6.
应用题     
一、知识的整理与概括1.想一想,说一说。(1)能把下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写出来吗?汽车每小时行驶40千米,自行车每小时行驶15千米,汽车每小时比自行车快几千米?()○()=()汽车每小时行驶40千米,自行车3小时行驶45千米,汽车比自行车每小时快几千米?()()()思考:能找出上面两题之间的异同点吗?(2)用算术方法和方程解下面的题。①粮店运来大米和面粉共6500千克,大米每袋90千克,面粉每袋25千克。大米运来50袋,面粉运来多少袋?②花瓶中原来插着8朵花,加上张红刚买来的2束相同朵数的花一共有…  相似文献   

7.
一、对应的思想方法对应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如在分析解答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时 ,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和问题 ,从相关联的量中 ,找出量、率对应关系是正确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之一。例1 修一条水渠 ,第一天修了全长的还多18米 ,第二天修了全长的 还多15米 ,两天修的占全长的 。这条水渠全长多少米?这道题求的是单位“1”的量 ,只要能正确地找出(18+15)米所对应的分率是( - - ) ,问题就迎刃而解。二、转化的思想方法转化思想指把某一个数学问题转化成另一个数学问题 ,或把题中某一数量 (或数量关系 )转换成…  相似文献   

8.
随着现代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获取、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已成为人类生存的基本能力。本文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能力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一、增设开放练习,培养筛选信息能力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增设开放练习(即在解题时提供给学生的信息中含有多余的学习信息或干扰信息),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如:“工程队计划8天修一条长24千米的公路,结果6天就修完这条路,问实际每天修路几千米?”这道题正确列式应该是“24÷6”。它是简单一步应用题,由于8天这个信息放在这儿干扰了学生,学生就必须进行筛选信息后方…  相似文献   

9.
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九册第41页练习十二有这样一道题:解放军某部进行野营训练,原计划15天行军525千米。实际提前1天行完原定路程,平均每天比计划多行多少千米?通常解法:实际平均每天行的千米数减去原计划平均每天行的千米数,就是平均每天比计划多行的千米数。列式解答是:525÷(15-1)-525÷15=37.5-35=2.5(千米)我在做完这道题后又作了进一步的思考:因为原计划15天行完525千米,实际提前1天行完。这样实际只用了14天行完了全程。也就是说原计划1天的路程就是实际14天平均每天比原…  相似文献   

10.
笔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体会到 ,精编一些似是而非的应用题 ,引导学生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 ,对教育学生认真审题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大有益处。一、比点号引导学生比较条件、问题都相同 ,仅有一个点号不同的似是而非的应用题 ,培养学生精细分析题目的思维能力。①甲、乙两队相向修一条水沟 ,甲队每天修 4千米 ,乙队每天修 5千米 ,甲队先修 1天 ,后来乙队加入。经过 1 0天完成。这条水沟长多少千米 ?②甲、乙两队相向修一条水沟 ,甲队每天修 4千米 ,乙队每天修 5千米。甲队先修 1天 ,后来乙队加入 ,经过 1 0天完成。这条水沟多少千米 ?这两道题…  相似文献   

11.
有些应用题,如果善于从多角度思考,不断变换思路,就能获得多种解法。例一艘轮船所带的柴油最多可用6小时。驶出时顺风,每小时行30千米。驶回时逆风,每小时行的路程是顺风时的45。这艘轮船最多驶出多远就应往回驶?分析:根据题意,可以确定⑴驶回时的速度应是每小时30×45=24(千米)。⑵这艘轮船往返行驶,驶出路程=驶回路程。解法一:根据题中的等量关系,用列方程法解答。设驶出最远路程要用X小时,驶回时要用(6-X)小时,列方程30X=24×(6-X)X=83。驶出最远路程就是30×83=80(千米)。解法…  相似文献   

12.
一、聋校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情景描述——这是一节应用题新授课,题目为:一个筑路队修筑一段公路。第一周修了8千米,第二周修了7千米,两周正好修了这段公路的1/4。这段公路全长多少米?  相似文献   

13.
诱导想象促进思维周建平如教学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例2,在进行基本练习后,设计了这样的变式练习:修一段2400一米长的公路,第一周修全长的,第二周修全长的,(1)两周共修多少米?(2)第二周比第一周少修多少米?(3)已修的比剩下的多多少米?通过条件变换,...  相似文献   

14.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解答应用题时 ,首先要了解题意 ,分析了数量间的相依关系 ,之后就应当有一个正确的思路。思路是否正确 ,反应是否迅速 ,是衡量解答应用题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为了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应注意培养学生四种思想。1 .比较思想。所谓比较 ,有倍数的比较 ,有数量多少的比较。在倍数的比较中 ,掌握“1”倍数是核心 ;在数量多少的比较中 ,“同样多”是关键。例如 :修一条路 ,第一天修了全长的 1 5% ,第二天比第一天多修全长的 5% ,两天共修 70米 ,这条路全长是多少米 ?此题的关键就在于第二天修的路和第一天修的同样多之外 …  相似文献   

15.
一、明确数量关系,复习基本解法。 1教师出示下题,先要求学生把题补充完整,再思考下面的问题。 修一条长30干米的公路,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 (1)这是一道什么类型的应用题? (2)这类题研究哪些量之间的关系?基本的数量关系式是什么? 教师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讨论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工程问题应用题的复习。 (3)继续引导学生思考:这道题你准备怎样列式?并说出列式的理由。 在学生列出算式“30÷(30÷10+30÷15)”和“1÷(   )”后,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以上…  相似文献   

16.
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各种各样,教学中,要教给学生学会各种已知条件的处理方法,培养思维灵活性。一、多余条件需舍去例:一条公路,甲队先修8天,然后甲乙两队再合修5天全部修完,甲队每天修0.55千米,比乙队每天多修0.17米,甲、乙两队合修多少千米? 分析:要求合修多少千米,只要知道甲、乙两队合修一天修的千米数和合修的天数,而合修一天的  相似文献   

17.
11。两步计算应用题练习课师:(幻灯示题:商店第一天运来8箱饼干,第二天运来50千克饼干,两天一共运来多少饼干?)怎样列式解答?生:8+50=58。师:58是"58箱"还是"58千克"?生:(很快发现单位名称不一样,不能直接相加)上面的算式是错误的。师:请同学们二人一组讨论以下问题:()这道题中饼干的数量可以用什么作单位?(2)问题中的单位名称可以怎样确定?()问题中的单位名称确定后,想一想:这道题缺少条件吗?如果需要补充,那怎样补呢?生:......这道题缺少一个条件。如果求"两天一共运来多少千克饼干",要先算出第一天运…  相似文献   

18.
下面是两位教师设计的两节“工程问题”新授课片段 ,对比两种教学设计 ,颇有感触。设计一〕出示 :1 一项工程5天完成 ,平均每天完成几分之几?2 一项工程每天完成 14,几天可以完成全工程?师 :这两题的数量关系式各是怎样的?(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师 :这里是把工作总量看作什么?生 :看作单位“1”。出示例10 :一条公路长30千米。甲队单独修要10天 ,乙队单独修要15天。两队合修几天可以完成?学生根据数量关系列式计算。教师把题中的“30千米”改成“45千米”后让学生解答。师 :你发现了什么?生 :两次完成的天数都是6天…  相似文献   

19.
<小学教学研究>2008年第3期<画线段图"搭桥"求解>一文.题目是这样的:"两个筑路队合修一条公路,第一队修了全长的2/7多3千米,第二队修了全长的2/5还差30千米,这条路有多长?"  相似文献   

20.
我是这样教学工程问题的。  1.紧紧抓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来做好新课前的复习铺垫工作。(1)出示两道题,共同审题后指名学生板演。①修一条长600米的路,由甲工程队修建,每天可修30米;由乙工程队修建,每天可修20米。两队合修需要多少天完工?600÷(30+20)=600÷50=12(天)②修一条长600米的路,由甲工程队修建,需要20天;由乙工程队修建,需要30天,两队合修,需要多少天完工?600÷(600÷20+600÷30)=600÷(30+20)=600÷550=12(天)(2)板演同时,进行下列基础训练。(卡片)①分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