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告别了2006年,迎来了2007年,《小学教学》也以她崭新的姿态呈现在我的面前。读完2007年第1期《小学教学》(语文版),我有两点突出的感觉:一是好文章更多了,二是校对质量上了一个新台阶。这次我没有发现一处差错。我由衷地祝贺《小学教学》的进步![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每篇课文都潜藏着不同的思维训练点,因此要开启学生思维,关键是要找准文中的思维训练点,并在课堂教学中训练实施。下面仅就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二册教材中思维训练切入点的开掘和实施整理如下:一、点课题,培养思维的独特性课题是文章的眼睛,是思维训练的窗口。点课题时可以这样诱思:(一)猜:如根据课题猜内容,对直接点明文章主要内容的课题如《我选我》、《明明上学》、《王冕学画》等让学生猜一猜: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可能是怎样写的?结果怎样?再如,根据插图猜内容和标…  相似文献   

3.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学生不仅要有昕、说、读、写的能力。还要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是对学生必须具备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最好诠释。切实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近年来已成为广大语文教师关注的焦点。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要达成这样的目标,我们一定要处理好文本、教师、学生三个主体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位置和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2000年12月,笔者上了一堂苏州市级公开课《庖丁解牛》,下面简要介绍一下我的教学设计。一、以漫画激趣。上课之前,我布置学生自读课文,疏通大意,记下自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留待课堂讨论,并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庄子的生平、性格及思想。在备课时,我除了认真研读作品、吃透教材外,还特地找来台湾著名漫画家蔡志忠的  相似文献   

5.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抒情散文。对学生来说,理解内容并不困难,而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自主地进行学习,透过语言文字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应该是教学中要重点落实的任务。我根据课后“思考·练习”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指导学生的学法,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蒲氏《聊斋》之《狼》作为一篇传统篇目,一直是教材的经典作品,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记得我在初一学《狼》时,一个离校20年的村民邻居先我流利地背下了这篇课文,之后对着我微笑。那一刻我只觉得该文内容简单,讲了一个人杀了两只狼的故事,并且读起来朗朗上口,非背熟不可。经老师讲解我更懂得了像狼一样的坏人是没有好下场的。一直到课余,心中还痛惜“狼吃小羊”故事没有出现一个手执钢刀的牧羊人……我们人类最伟大,恶狼坏人该杀光。是狼务除之情自那时便深植心田。后来陆续读了《中山狼传》、《敬畏生命》及《野狼滩》,还看了部名为《野狼谷》的影片。总之,狼性未改,我心不变。[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话题·交流     
余映潮老师运用“阅读交流”的教学方式教学《鹤群翔空》,充分展示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艺术手法,创造了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 全课的教学,表现出了“话题·交流”这独特鲜明的个性特点。 首先,教师巧妙设计了“阅读交流”的话题。一堂课的交流一定要有话题,有了话题就有了学生学习与活动的“抓手”。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余老师把这篇课文的教学视点艺术地浓缩在“速读课文,扩写一个句子;寻读课文,续写一个句  相似文献   

8.
初中语文第六册新教材发下来后,师生进行了读。下面是教师在课下与几位学生对《孤独之旅》的话交流,愿以此与同仁共同探讨该文及语文教学。师:同学们读了此文,读出了什么?有那些感悟呢下面我们交流一下吧。生1:我读出了小说节选的主旨:它通过对杜小因家道中落失学而不得不跟父亲到野外放鸭经过的叙,表现了杜小康面对陌生的自然环境,心理由恐慌孤独走向坚强的经过,体现了人的力量:人克服了难,战胜了困难,取得了胜利;并且使自己在斗争中成熟坚强起来。生2:我认为该文告诉我们:人除了要战胜大自然外,更重要的是要战胜自我。…  相似文献   

9.
郭志婷 《学语文》2007,(1):9-49
语文教学是一个多系列、多层次的复杂整体。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打好听、说、读、写的基础,初步掌握语文这个基本工具,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里,我谈谈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几点体会。[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要树立大语文观,注重学生对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语言的感悟、积累离不开大量的阅读和背诵;教师要深刻领会新大纲的精神,指导学生认真开展阅读活动,把“读”的权力真正还给学生。学生有了一定积累后还要指导学生更好地运用自己的积累,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学会交往、学会办事,学会合作。  相似文献   

11.
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与能力是语教学的目标之一。教学艺术和方法是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途径和桥梁。  相似文献   

12.
每每捧读《小学青年教师》,心中便激动不已,她是我人生的转折点。现在,她已成为我教学中的伴侣、老师。我一刻也离不开她。记得初识她时,我还是一个涉足教坛不久的毛头小子,对待教学工作心中没底。无意间结识了《小学青年教师》,我心中豁然开朗,原来教学工作有这么深的奥秘。是她告诉我光教学不行,还要研究学生、教材、教法;是她告诉我,在教学的同时,还要勤于动笔,敢于动笔,写感悟,叙得失;是她教给我写的方法,叙的技巧;是她让我认识了许多名师并欣赏了他们的教学艺术;也是她提高了我驾驭课堂的能力。在教学上,《小学青年教师》给我的帮助说…  相似文献   

13.
教学案例:鄂教版一年级上册《说出我的爱》(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感受到家人关爱的基础上,学会用自己的方式感谢家人的爱,关心家人,能向家人说出自己的爱。  相似文献   

14.
李家芸 《师道》2002,(10):20-21
一则故事:小外孙女在悉尼写“书”2001年,我到悉尼探亲,观察外孙女的学习,不时的有意无意询问一些她们学习的情况,引起我的思索,得到一些启发。一天,上小学六年级的外孙女放学回家,一脸正经地对我说:“姥姥,今天您给我一点时间,我要采访您。”“采访我?”这难道是她们的作业?三周以后,外孙女给我看了她的作业———《我的家》。哟,这哪是一篇作文,俨然是一本制作精美的图书。在“前言”里她简述了她们一家什么时候到悉尼居住的,她何时到悉尼小学就读,她的家庭成员等。书的第一章写我———《我的姥姥》。写我出生的艰…  相似文献   

15.
闻一多先生的《色彩》一诗被选入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三册,在教学中师生均感到有较大难度。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一是作品难懂。这是一首意深旨广的人生哲理诗,托物言志,通过写绿、红、黄、蓝、粉红、灰白和黑七种颜色,揭示了生命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不同意义,表达了诗人热爱生活、感受生活的情怀。二是学生对此类作品差不多是首次见到,更缺乏生活体验。因此,笔者在教学该诗时,帮助学生了解了作者及写作背景后,指导学生充分诵读,然后,抓住该诗寓抽象于形象的特点,主要用以下方法开启《色彩》这道教学之门。首先,“加入”。诗偏重于抒情言志,即便…  相似文献   

16.
谢宗玉 《成长》2007,(2):3-94
习惯睡前读书。习惯躺着读书。西蒙娜·德·波伏娃的《第二性》终于被我在这种温暖的时段、以这样慵懒的姿态读完了。《第二性》本是一本社会哲学书,但我从一开始就把它当作一本小说读了,就像读《红楼梦》一样。与《红楼梦》相同的是,《第二性》也给读者营造了一个虚拟的“大观园”,里面形形色色的女性的才情、个性、感恩、经历等方面与《红楼梦》里的女人并无二致,只是更显直接,深入,动人心魂。她们不像《红楼梦》里的女性那样有名有姓,她们闯入我的视野就像一个梦境,也像陌生街头那些柔美而神秘的笑容,更让我感叹万端,凭借想象,她们花雨般的心思和言行全都在我心灵的某处嫁接成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盲校的言教学一直采用“熟读—逐字逐句翻译—背诵”的传统模式进行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教学不仅违背了新课改的精神,而且,学生的积极性差,学习效率不高。也有的老师认为,盲生学习言很难,只能采取这种方式,其实不然。在长期的语教学中,我不断学习教学改革的先进经验,对言教学进行了“四读”新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不待老师改。”可见,教师的职责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和作方法。笔在多年的初中作教学中总结出了一套作训练的方法。那就是“模仿、积累、创新”,这是学生易于掌握的一种方法。古代理论家刘勰说过:“夫缀情动而辞发,观披以入情,情以辞为载体,按方能入情。”模仿、积累、创新正是初中学生所寻求的作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本栏目编发的是一组“理论+实践+评论”(即“三合一”)的综合稿。第一篇,陶老师通过三个教例,从理论上阐述了自己对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解,即“活与实”、“激与创”。第二篇,陶老师以“长方形面积的计算”的教学思路为例,进一步阐明在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指导下的教学实践。第三篇是金老师对陶老师的教学观、教学实践的点评,强调了强化学生主体意识,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并参与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三合一”综合稿为首次编发,但愿能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20.
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统计”一课时,为了让入学不足四个月的一年级小学生初步感受统计的必要性,感悟统计的思想方法,培养小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我结合前面已学过的分类思想方法,充分创设有趣、真实的问题情境,[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