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志平 《中学文科》2005,(11):72-72
《三峡》一文,有这样两句:(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2)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句(1)中“亭午”和“夜分”是两个不能并存的时间概念;“曦”和“月”是两种不同的自然现象,合起来讲意思是不通的:“如果不是正午或夜午,是看不见太阳和月亮的。”这个句子应分开来讲:“自非亭午不见曦;自非夜半不见月。”可翻译为:“除非正午,看不见太阳;除非半夜看不见月亮。”这样理解意思才正确。  相似文献   

2.
在古汉语中,有时把本来应该分开来说的事情并成一个句子来说,这样的句子,叫做“合叙”。例如: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三峡》) ②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同上) ③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出师表》) 例①是“非亭午不见曦”和“非夜分不见月”两句合并成一句来说。句意为:如果不是中午,就见不到太  相似文献   

3.
郦道元的《三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全文结构严谨,布局巧妙,浑然一体,动静相生,摇曳多姿,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笔底,不愧是散文里的精品。但笔者认为文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句有的地方经不住推敲。“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句的意思是“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配套《教师教学用书》的译文)这一句有力地表现了三峡山高天窄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例1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回答问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三峡》)  相似文献   

5.
【甲】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相似文献   

6.
联想阅读是一种有趣的学习方法。在语文学习中,运用交叉联想的方法进行比较阅读,可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比如,在学习郦道元《三峡》一文时,由文中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峦叠蟑,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可知三峡两岸大致地形特征:悬崖峭壁,地形险峻。这里可以联想到现  相似文献   

7.
所谓合叙,即前面提出两个或更多的词或短语(本文在其下用“·”“-”标出),后面以对应的词或短语相承搭配(本文在其下亦对应用“·”“-”标出)组成两套或两套以上平行结构关系。比如:“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三峡》),即“亭午见曦,夜分见月”;“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前赤壁赋》),即“渔于江,侣鱼虾;樵于渚,友糜鹿”。 合叙这种修辞手法,其构成一般都应遵循对应相承的原则,即要按词序相承,不能颠倒,一错乱便易产生误解。杨树达先生在《汉文文言修辞学》一书中对合叙有专述,所举句例结…  相似文献   

8.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垒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谳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问。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  相似文献   

9.
文言文阅读、古典诗歌鉴赏都会涉及到文言修辞问题,理解合文、变文和互文三大修辞格的特点和作用,将有助于我们理解词义,把握文义,鉴赏评价作品。一、合文“合文”又叫“并提”,指的是在一个句子里,至少有两个联合词组,这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联合词组的组成成分分别搭配,构成两套或两套以上的平行的语法关系,把两件或两件以上相关的事并列在一个句子中来表达。使语言简洁,句子紧凑。例如:1.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由后句应知前句的意思为:耳欲极声之好,目欲极色之好。这是两个句子的合文。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应理解为:自非(…  相似文献   

10.
2001年9月11日,美国东海岸夏令时早晨8时30分。 阳光已经照亮了纽约曼哈顿“金街”上因无数摩天大楼遮天掩日,“非亭午时分不见曦月”的街路。……  相似文献   

11.
一、表早晨的 曙:天亮,破晓。“鸡鸣外欲曙”(《孔雀东南飞》)。 晓:天亮。“晓驾炭车辗冰辙”(《卖炭翁》)。 夙:早晨。“受命以来,夙夜忧叹”(《出师表》)。 旦:早晨。“旦辞爷娘去”(《木兰诗》)。 质明:天刚亮时。“质明,避哨竹林中”(《(指南录)后序》)。 朝:太阳刚露出地平线时,与“旦”同。“朝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 东曦既驾:太阳从东方升起时。“东曦既驾,僵卧长愁”(《促织》)。 二、表中午的 日中:中午。“而日中时远也”(《两小儿辩日》)。 亭午:中午。“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相似文献   

12.
1.……之谓也用法:宾语前置格式解释:说的就是……例句:夫子之谓也2.以故解释:因此,所以例句:以故荆轲逐秦王(《荆轲刺秦王》)3.是以用法:“以是”的倒装解释:因此,所以例句:余是以记之(《石钟山记》)4.自非用法:连词,用于句首,表假设解释:要不是,如果不是例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三峡》)5.以……为解释:把……当做例句:梅以曲为美(《病梅馆记》)6.且……且解释:又……又例句:先生且喜且愕,舍狼而前(《中山狼传》)7.虽然用法:起承上转下的作用解释:虽然如此例句: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唐雎不辱使命》)8.要之解释:总之例句:要之,…  相似文献   

13.
《新作文》2006,(4)
漫天的大雨纷纷扬扬从天界降落人间,一场音乐的盛典开始上演。雨点以它的歌声洗刷世间的纷繁与喧嚣,一抹坚定的身影矗立于江边……离开陷落的郢都还不到三个月,你已双鬓泛白。流放于江南,你的思绪仍凝聚于你的君王,你的百姓,纵使这儿的环境清幽,你能在诗意中歌唱;纵使这儿有你所爱的花儿草儿,你能以诗的歌声赞美,可你还是牵挂你的百姓,你的王。油灯下,总有凝重的呼吸声在空气中传扬——那样坚定,那样执着。你歌唱,在渡过湘水时,感受秋冬之交的江风。你到过辰阳,仰望高耸的山峰——若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可再美的风景还是引发你的叹惋——…  相似文献   

14.
一、夜半“夜半”又称子夜、夜分、中夜、未旦、宵分。“夜半”见《左传·哀公十六年》:“醉而送之,夜半而遣之。”“夜半”所指的时间是前日夜11时至当日凌晨1时。这个时段用地支命名,称作子时。孔颖达在为《春秋·庄公七年》中“夏四月辛卯夜,恒星不见”一句作疏云:“夜者,自昏至旦之总名。”  相似文献   

15.
《初冬》一文的最大特点是遣词造句非常准确生动.在教学中,我采用对比手法,品词赏句,并以此为契机,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基本功的训练,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一、词语(词组)的对比训练.如第二节中的“望不见”和“看不清”这两个词组准确地写出了作者观察的动作和观察效果.我先让学生“各个击破”,弄懂每个词的意思,再连起来理解词组的意思. 师:“望”是什么意思? 生:“望”是看的意思. 师:向哪里看用“望”? 生:向远处看用“望”,向近处看就用“看”. 师:(演示灯片)请小朋友看看灯片,再读一读句子,“望不见”与“看不清”有什么不同? 生:向远处看,什么都看不到,所以说是“望不  相似文献   

16.
编辑同志:您好。今年上半年我在教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四册《爱迪生救妈妈》时,发现其中的“突然,爱迪生一溜烟似的奔出大门”中的“溜”的读音与句意有点儿不符。课文下面的注音是“liù”。而我通过查字典,找到了“溜”读第四声时的四种意思:①急流:今天河水溜很大②顺房檐滴下来的水:檐溜;③屋檐上安的接雨水用的长水槽;④量词,用于成行列的事物:一溜儿三间房。显然这四种意思都与句意不符。笔者认为应读liū。“溜”读第一声时也有四种意思:①滑行:溜冰;②溜走,趁人不见走开:一眼不见他就溜了;③沿着,顺着:溜边儿;④同“熘”。…  相似文献   

17.
一、积累与运用(每题2分,共14分)1.下边加点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略无阙()处水中藻、荇()交横京尹()B.拥毳()衣炉火不见曦()月艨艟()数百C.一舸()无迹铺毡()对坐余强()饮三大白而别D.僦赁()看幕善泅()绝()多生怪柏2.解释下边加点的词。①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________  相似文献   

18.
忧思 :探究理性化在《语文课程标准》大力提倡探究性学习之后 ,在许多的课堂教学中 ,探究之风便时兴起来。只要有问题存在 ,教师就会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 ,自行探究解决问题。教学片断实录 :(教师正在引导学生探究《草船借箭》中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师 :同学们 ,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生 :神奇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师 :现在请你们读读课文 ,找一找 ,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几方面?(学生读、画、找)生 :我认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他懂天时。师 :你是从哪儿读懂的?生1 :我是从这儿读懂的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 ,第二天仍不见诸…  相似文献   

19.
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阙(qu百) 嶂(zh白ng) 曦(灯) 叠(di6) B.溯(sO) 湍(tu6n) 啸(×油o) 属引(sha) C.涧(ji白n) 裳(shang) 荇(xing)D.襄(xiag)竹柏(b捌)郦(n) 漱(sh0) 潭(t6n)2.解释下列各旬中加点的词。(1)重岩叠嶂(2)哀转久绝一(3)自非亭午(4)夏水襄陵~(5)沿溯阻绝(6)或王命急宣(7)清荣峻茂一(8)良多趣味一 ●(9)睛初霜旦一(10)林寒涧肃(11)属引凄异一 “● 一(12)故渔者歌曰3.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①略无阙处——通——,释为②满坐寂然——通——,释为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一词多义)A:自①自三…  相似文献   

20.
我在备课时发现,《落花生》一文的第一段最后一句话“……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没过几个月”不妥,当时在办公室提出来和几位老师讨论。有的老师说:“《落花生》是名作家许地山写的,没错。”也有的说:“‘没过几个月’,就是‘过了几个月’的意思。”我想:“没过几个月”和“过了几个月”根本就是相反的,怎能互相代替呢?还有一位老师说:“没过几个月就是时间不长的意思,谁都能懂,何必吹毛求疵?”再有,“没过几个月”,到底过了多长时间?时间概念不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