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指导学生作文,材料是个前提。材料不足,或没有材料,“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作文时冥思苦想,东摘西抄,这样作文便成了“榨文”,写下的文章也便空洞无物了。为了让学生“有米下锅”,我曾在初三作文教学中带领学生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让学生学会搜集材料的方法,保证有材料可写。我曾经布置学生写一篇一个生产队大干七九年,争取农业丰收的新闻,结果学生没写好,文章不但内容空洞,而且笑话百出。为  相似文献   

2.
《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应当十分重视.”作文教学的环节很多,有的分为“命题——指导——批改——讲评”四个环节;有的分为“作文前指导——作文中指导——作文后指导”三个环节.不管是几环节,我们认为每一个环节都有它的独立性和重要性,每一个环节对于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水平都有不同的效果.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和研究,我们认为抓好作文讲评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相似文献   

3.
长期的作文教学实践使我深感“教会学生找材料”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首要问题.我首先指导学生建立两个“材料仓库”,一个是《浪花集》——“直接材料”,采集生活海洋中的朵朵浪花;一个是《采蜜集》——“间接材料”,来集书籍百花园的花蜜.由于小学生的观察“无意性”占主导地位,“轮廓性“十分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新课标明确要求,要培养学生初步具有能写出语句通顺、有条理、有中心的文章的能力。可见,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而传统的作文训练总是局限在“出题——指导——草稿——评改”的模式中,学生作文总是在老师指定的圈内挖空心思去想,自然学生的作文内容普遍单一,学生不能写自己想写的事,不能说自己想说的话。整个作文训练过程中,学生被动的、不情愿的成份居多。不难看出这种模式是难以实现《课标》提出的作文能力培训目标的。鉴于此,笔者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让学生由讲练模式的“幕后”走到自主作文的“台前”,作文指导由“限制”变为“放开”。坚持作文自主能力的训练,初步达到了自我训练、自我发展、自我提高作文水平之目的。  相似文献   

5.
陈莉 《文教资料》2005,(22):182-183
作文批语是教师对学生习作作出的一定评价和指导。它的作用是引起感知、诱发思维,同化和提高学生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作文批语中渗透情感,是真正发挥作文批语功能的有效策略。现实教学中很多批语偏重于理性说教,如“用词不当”、“语句不通”、“中心不明确”、“材料不典型”、“语言生硬”等用语,会使学生望而生  相似文献   

6.
两年多来,我们对命题作文的“命题——指导——拟作——讲评”的四个基本环节进行了一些探讨和研究,认为过去的教学步骤有一定弊病。其一,这四个环节中的拟作与讲评扣得不紧,周期过长。一次作文,从学生完稿,教师批改到讲评作文,期间相隔少则一周,多则半月。在相隔如此长的时间后进行讲评作文,学生此时对原来的写作思路,已忘之八、九,无法辨析自己写作思路的正确与否,只能师云亦云。另外,学生写作已是既成事实,才去评头论足,虽然意见正确,也无法更正。其二,在指导环节中,教师的随意性很大,往往忽视了“读”与“写”的关系。教学中,教师的指导往往只注意对本次作文的中心、范  相似文献   

7.
如果说语文教学是一种欣赏美、领略美的活动,那么作文教学则是一种发掘美、创造美的劳动。在日常作文教学中,有许多学生不知如何选材,一写作文总是胡编乱造。让学生学会驾驭作文,找准方向,驶向作文成功的彼岸,理所当然成为我们热切关注的议题。一、选材料,找典型初中年纪小,阅历浅,积累的素材本来就不多,一谈作文,材料的缺乏使学生无事可叙、无物可写、无情可抒、无理可说,逐渐滋生厌写和怕写的情绪。为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多看一些  相似文献   

8.
作文教学要实现一个中心(提高学生的作文成绩)两个基本点(指导观察,指导练笔)。“两个基本点”是服务于“一个中心”的.也就是说语文教师如果不认真指导学生进行观察,不认真指导学生练笔,学生的作文成绩也就难以提高,就会出现“学生读书上十年,写起文章不成篇”的状况。几年来,我们围绕“一个中心”,在落实“两个基本点”上进行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9.
写作,首先要有材料,没有材料是不可能写出文章来的,这正如俗话说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然而,由于当今学生的生活范围比较狭窄,加之目前不少学校仍存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学生一天的生活多是“三点一线”,即“教室——餐厅——宿舍”,直接获得第一手材料进行写作受到极大的限制。因此作文教学需要大量通过第二手材料的写作训练来进行,即指导学生从间接的材料中采集和积累写作素材,并运用这些间接材料进行写作。  相似文献   

10.
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我国传统作文教学的一般过程是:命题——指导——写作——批改——讲评,整个过程以"教师为中心";而国外作文教学的过程是:取材——构思——记叙——推敲——评价,它的特点与学生的写作过程相一致,整个过程体现的是"学生为中心"。虽然说教无定  相似文献   

11.
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大多数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往往把重点放在命题之后,一般采取“命题——指导——批改——讲评”的步骤,注重教学生如何审题、立意、选材、组织材料、谋篇布局等,使学生往命题框套里钻,既没有感性材料,思维又受到束缚,往往是一听到“作文”二字就头疼。针对这一现状,我尝试了“前习作教学”,就是“在习作教学中将重心转移到命题之前,重视学生作前的观察、体验、阅读与思考等,以此降低写作难度,减少学生的畏惧心理,让学生有话可写、想写。”最后到乐写,把写作当成一件愉快的事情。  相似文献   

12.
凭借电教媒体——录像,实施作文“情境引路法”,创设特定的审美情境,这样有利于学生克服畏难心理,提高写作兴趣,有利于学生获取形象的感知材料。教学准备工作是摄像——采集学生生活中的素材,加工组合成有关作文教学的音像材料。教学时,根据各教学环节的需要,播放有关写作信息材料,全方位地指导学生审视感知对象,充分调动其视、听觉器官,以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加深审美情感体验,并从中知道作文素材来源于生活,作文就是生活的再现,提高他们收集、组织写作素材的能力和运用祖国优美语言文字的能力。一、全程引路,指导整体把握写…  相似文献   

13.
供材料作文的优越性之一,是将审阅作文材料的能力融进了作文立意的环节之中,在考查写作能力之前,首先考查了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和提炼中心的能力。一般说来,材料的中心就是作文的中心,只有正确把握材料的中心,才能保证材料作文立意的正确,因此,准确审读材料是材料作文正确立意的前提和关键。然而,在紧张而又紧迫的考试中,如何才能做到准确审读材料,正确把握材料中心呢?本文拟从三个方面谈一谈自己的作法。 一、识别关键句子 识别关键句子,找准材料的意义重点,把握材料的倾向。材料在表述的过程中,往往存在诸如统领句,总括句,中心句这些内涵丰富,蕴含深刻思想意义的句子,这些句子毫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作文教学也似乎“山雨欲来风满楼”,改革势在必行。那么目前中学作文教学的成效如何?那就让我们从作文教学的“流程”上作一番审视和反思吧!我们师生已经习惯了的作文教学一般有这样几个环节:命题——指导——写作——批改——评析。这一“流程”看似完美,我们平日里也正辛辛苦苦地实施着这些环节,然而这一流程的弊端却渐渐显露出来。主要表现在:1.“命题”环节一味眼盯考试,脱离学生生活的实际,大多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个性。2.学生写作前的作文指导某种意义上是一种“误导”,容易导致学生作文思路狭隘,形成思维定势,缺失了…  相似文献   

15.
目前,高中生的功课任务繁重。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完成作文教学总任务量的前提下,试着运用口头作文的方式,找出一个话题,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想出话题的中心和相关材料,考虑好二者之间的关系,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可以收到很好的作文训练效果。一、积累作文素材材料是文章的血肉,所以材料积累的多少与文章质量的好坏有很大关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得多了,材料积累得多了,头脑充实了,写出的文章自然不会空洞无  相似文献   

16.
观察作文,顾名思义,先观察后作文。观察解决材料问题——“找米下锅”。作文,是把观察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即“把米煮成饭”。如何指导学生仔细观察、下笔成文呢?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认为应抓好以下“五导”:  相似文献   

17.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指导学生作文的有力手段。为了寻求作文评改的最佳效果,必须把学生推到评改作文的主体地位。一、选准评改重点作文评改内容的确定紧密联系着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一篇文章从思想内容到材料、结构、语言等,如果面面俱到地评改,非但改不好,而且容易挫伤学生学习作文的积极性。因此,组织作文评改应该遵循“突出重点、带动全面”的原则,从整体出发,依据各年级的作文总要求和每次作文的具体要求,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分步进行。譬如评改《一件有趣的事》,我根据五年级第一学期(“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教材)作文的要求,从审题立意、突出中心出发,结合本次作文的具体要求——围绕“有趣”写一件事,注意选材、有条理和写具体——把作文评改的重点放在“有趣”上:学生为了使习作内容符合“有趣”的要求,就  相似文献   

18.
中考中,作文位置之“显赫”无其他题型能比,所以对作文的指导显得尤为重要。随着话题作文向材料作文转轨,议论文写作的指导比起记叙文的指导更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其优势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根据材料提炼观点要比通过材料链接生活揭示生活容易得多。二、议论文“有形”结构比“无形”的构思要浅显得多。三、整个初中生活的素材宝库给议论文写作提供源源不断的“活水”。根据以上优势可见,在九年级中考复习的作文演练中,指导学生写好议论文不乏教师作文指导的捷径。怎样指导学生们进行议论文写作,我觉得从材料中让学生提炼出深刻新颖的立意,是中考议论作文中取胜的关键一步!  相似文献   

19.
选材指导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所谓“选材指导”,简而言之。就是对学生写什么的指导。其重点是解决材料来源问题。作文的材料源头来自于生活。叶圣陶先生说:“必须寻到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朱熹也说:“为有源头活水来。”要使作文的材料是“清甘的水”、“活水”,就必须紧密联系“生活”这一“源头”。选材指导才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作文教学“高消耗,低效率”,这是目前小学作文教学中的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其实,要解决这一问题并不难,教师在注重材料积累的前提下,搞好选材指导,就一定能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