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百年前,话剧通过日本这个驿站从欧洲移植过来,但我们并不熟悉它的艺术规制,特别是不能从文体角度充分理解对话和台词对话剧成型的结构意义。早期话剧在艰苦的艺术探索中,逐渐领悟和体认话剧文体的特点,促进了我国话剧文体的基本成型。  相似文献   

2.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各种现代化传媒日益深入大众生活的各个角落.亚文学、俗文学的市场步步扩展,而严肃文学却愈来愈不景气.在普遍冷清的严肃文学领域里,话剧文学也许是最寂寞的一部分.人们已经很少提到话剧,年轻的一代几乎没有人对话剧感兴趣,长时间以来看不到话剧园地有“拳头产品”出现,大部分话剧表演团体为了生存早已“洗心革面”或改行下海了.面对世纪之交中国话剧文学空前寂寞的状况,不由令人想起建国后十七年(1949—1966)期间话剧文学曾经产生过的辉煌成就.可能出于某种怀旧心态的驱使,或者是企图给眼下缺乏生机的话剧文学找出一些病因,本文试图在简要回顾建国后十七年话剧文学成就的基础上,就造成话剧文学现状的原因及其对策作些探讨,并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3.
汪曾祺小说在结构和文体上最为突出的特色是散文化。在结构上,他苦心经营的不是结构的严谨,恰恰是结构的“随便”。他的散文化小说结构大致可分为三种:树枝状结构、云朵式结构、画簿式结构。汪曾祺小说结构的随意、多元,突出表现在虚实相生、卒章显志、顾盼流转三方面;其显性结构的“松散随意”又造成了他文体特征的散文化。  相似文献   

4.
话剧是一种外来的艺术形式。清代末年传入我国,当时叫“新剧”或“文明戏”, 1929年始称话剧。话剧的主要表现手段是台词和动作。话剧多取材于现实生活,敏感地提出当前的社会重大课题。下面以《茶馆》为例,对有关特点作一介绍。   《茶馆》发表于 1957年,代表了老舍话剧创作的最高成就。它不仅具备话剧一般的特点,而且在写法上多少有点新的尝试,“没完全叫老套子捆住”。具体表现在《茶馆》第二幕中的结构、情节和戏剧冲突的设计上。例如:   1.设计卷轴画式的平面结构。   这一幕中的人物有 30多个,但都没有什么突出的主次…  相似文献   

5.
“十七年”文学批评发展进程中,《文艺报》以权威主导文学媒介角色参与了文学批评文体规范的建构。文体规范的规约和不断强化,彰显了《文艺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代言人的媒介价值观。“辩难体”、“驳论体”、修辞格及工农兵话语、杂文体式的特殊强调,传递出了《文艺报》是建构文学批评文体规范、制造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文化认同的重要历史角色。  相似文献   

6.
周颖 《时代教育》2006,(12):19-20
以杨朔为代表的“十七年”散文,形成颂扬时代精神和诗化品格这种散文范式。由于政治权力的影响,散文这种极具个人性的文体,其自由言说的可能性失去了,其自由精神、独立精神丧失殆尽,“十七年”散文作家迷失在自我缺失的海洋里。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更新发展,话剧文体也在不断变化。从早期的"文明新戏"、"五四话剧"、"解放区话剧"一直到"新时期话剧",其话剧文体、叙事方式、写作模式均在探索中前行。结合《狗儿爷涅槃》等新时期话剧作品对现代话剧的文体及其意义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8.
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空间和时间——恩格斯撞击·骚动近几年来,确切地说,是三中全会以来,就剧作家与戏剧评论界对话剧结构形式的表述讲,有沿用六十年代从苏联引进的“锁闭式”“开放式”戏剧结构说,也有八十年代借鉴西方的“块面式”、“辐射式”、“横切式”、“多元式”戏剧结构说,又有探索性的“冰糖葫芦式”、“无场次”、“多声部”,“切割式”戏剧结构说,等等。众说纷纭、各创一说,各立门户、众相争奇的戏剧艺术现象,业已生动地表明了两点。一是,在对待艺术内容与艺术形式的文艺理论问题上,不再满足于一般性的诠释。  相似文献   

9.
老舍留下的宝贵文学遗产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小说和话剧.受创作过程中的文体身份无意识心理影响,老舍不可避免地沿用小说的某些经验来创作话剧.话剧<龙须沟>在戏剧结构、人物刻画和情节安排方面都表现出小说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进入八十年代以来,我国话剧舞台上涌现出一批新作,其中有谢民的独幕悲喜剧《我为什么死了》,马中骏、贾鸿源、瞿新华的“哲理短剧”《屋外有热流》,王炼的“交响式”话剧《祖国狂想曲》,贾鸿源、马中骏的“情绪展开式”话剧《路》,高行健的无场次话剧《绝对信号》、《车站》,王培公的新编历史话剧《周郎拜帅》,沈虹光的散文式话剧《五(2)班日志》,陶骏的“微型戏剧集锦”《魔方》,刘树纲的“现代音乐话剧”《一个死者对生者的访问》,孙惠柱、张马力的无场次话剧《挂在墙  相似文献   

11.
中国戏剧文体发展的现代进程始于1907年,而近代戏剧理论则为戏剧文体现代形态的生成提供了“初始的预成图式”,这主要表现在文体观念的更新、创作方法的转型和悲剧形态的确立三方面.  相似文献   

12.
当代十七年文学 ,以时代创作的收敛式思维定势为特征 ,从实质上维持着观念和方法在统一范式规序下的稳态性发展。它所形成的常规范式的文体形态 ,从创作本身的建构过程上看 ,与十七年对创作方法的认识和选择有直接关系。具体说 ,文学观念的一体化 ,造成了创作方法理解上的封闭性 ,特别是在把文学创作方法作为一种描述方式和手段的时候 ,往往将惯常的方式视为一种规范 ,而排斥那些异常的审美创造 ,结果自然地形成了尊崇常规范式的一统局面。考察小说、戏剧、诗歌以及散文等文体可以看出 ,在现实主义的形象性、典型性、真实性的概念体系指导下 ,适应着整个社会意识形态的统摄结构 ,创作自然变成了以思想灌输为本原动机的时代艺术行为 ,在失却了多样化的竞争、选择条件的情况下 ,维持着十几年一贯制的文体形态规范。  相似文献   

13.
任何一种文学文体的变异与发展,都是该文学形式繁荣昌盛的标志之一。话剧文学也不例外。新时期的话剧文学在文体上取得了重大进展。一是传统的现实主义话剧文体呈现出了开放态势;二是剧作家在积极汲取西方戏剧和我国传统戏曲的优秀因素的基础上,新建构了几种文体。对此,笔者例举了几部代表作品,并概括了其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4.
一、“关东话剧”的后崛起1979年,新时期戏剧在三中全会精神鼓舞下,以摧枯拉朽的伟力和狂飚突进的气势,突破了一个个多年来被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禁区”,有力地配合并促进了“思想解放”运动的开展。这一年,“海派话剧”、“京派话剧”争奇斗艳,“关东话剧”也...  相似文献   

15.
一高考从没发出过“淡化文体”的口号,话题作文也并不等同于“淡化文体”。以全国卷为例,我们来看一下近几年高考作文题在文体上的要求:1999年是“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2000年是“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等”;2001年、2002年、2003年的要求是“文体自选”;2004年、2005年的要求是“自选文体”;2006年是“自主确定文体”。《考试大纲》关于“写作”有“要符合文体要求”的规定,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中更是规定了切合文体要求、符合文体要求、基本符合文体要求、不符合文体要求四档。可见,高考作文并…  相似文献   

16.
刘庆邦的小说中,在文体方面有自己的个性书写,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独白语的“明喻式”;主人公对话和叙述语言的自欺和欺弱;“远行”的叙述结构策略。这些文体个性,并不是单纯的语言表达形式,其中也包含深刻的文化策略。  相似文献   

17.
“国家”是“十七年”话剧中一直存在的隐性形象,或者说是一个以权力实施的形态出现在任何类型文本之中的“超级形象”。在教育剧中,由于阶级斗争话语对国家职能的强调,国家被置放在与个体对立的位置,国家成为对人的个体否定的权力集装器。  相似文献   

18.
感知作者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家、剧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等。话剧《茶馆》采取“人相展览式”戏剧结构,以人物活动构成一幅幅世态风俗的面卷,展示了从清末民初到抗战胜利后三个不同时代的横断面。《茶馆》将中国话剧艺术推向了高峰,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淡化文体”类作文试题已在中考中崭露头角.“淡化文体”类作文也称“文体不限”式作文,它是指一个命题不至于写成一种  相似文献   

20.
文体的大解放是“五四”文学启蒙主义思潮的一个重要标志。在中国文学史上,还从来没有任何一个时期能象“五四”这样,仅仅十年之间,就完成了文学语体的根本性转变,使向来为一般平民可望不可及的文学殿堂向广大平民敞开了大门;仅仅十年之间,就创制了现代杂文、话剧、新诗、新小说等如许之多的新文体;仅仅十年之间,就涌现出鲁迅、郭沫若、郁达夫、叶绍钧、冰心、闻一多、徐志摩等如许之多风格独具的作家;仅仅十年之间,就出现了自由诗派、象征诗派、新格律诗派、小诗派、乡土文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