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1 毫秒
1.
通过实验室建设的实践,本文对构建新教学实验室体系的目的意义、实验室建设的要求、实验室管理的模式以及管理队伍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概念中,文科似乎与实验室是天然绝缘的。相较于理工科而言,由于高校文科实验室在发展及建设方面受重视程度不够,自身教学体系不完善等,使得目前的高校文科实验室建设没能呈现出和理工农医类实验室那样蓬勃发展的态势。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融入现代信息技术的跨学科研究的新文科实验室建设应运而生,如就《国际战略学》课程思政的“浸润”实践尤其需要新文科实验室的系统案例承载。本文结合G大学文科实验室建设现状进行分析,指出新文科实验室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在明确高校新文科实验室建设目标、做好文科实验室顶层设计的基础上,通过“三变”“四改”“五提”优化高校新文科实验室建设路径,以期推动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文科人才培养,提升文科学科服务社会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新工科的教学理念要求培养具备动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新型工科人才,而高校实验室作为在校学生最重要的实践场所在新工科人才的培养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实验室建设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高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在总结众多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给出一规划、二建设、三管理的"三步走"建设方案,并以西北工业大学测控与综合仿真实验室建设为例对方案进行详细解读。实际的教学与应用效果表明该方案的提出能够为高校在新工科时代背景下的实验室建设与改革创新提供有益参考,从而有效提升高校"新工科"人才培养水平。  相似文献   

4.
专业实验室为创业教育服务的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指出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需要得到更多的支持,高校专业实验室具备专业、设备、人才、项目等优势,应该将创业教育作为自己的新课题.构想了"建设开放实验室,为创业实践提供时间、场地保证;聘请大学生参与日常维护和管理;开设个性化选修课;举办各类科技竞赛的培训活动;争取对口行业、企业的支持;建设好实验室师资队伍"等六项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实验室作为高校科研与人才培养的重要实践场所,在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实验室建设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之一,在分析高校实验室建设的地位与作用、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实验室建设措施与对策.德州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积极探索适合创新人才培养的实验室建设途径,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研究型大学实验室向本科生开放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研究型大学培养创新人才总体目标出发,阐述了高校实验室开放的必然性.结合北京交通大学实际,从实验室一体化建设、实践教学体系和内容建设、实验队伍建设以及管理运行制度建设等方面说明了实验室开放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实验室开放得以良性运行的措施.实践表明,实验室开放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研究,不断创新,才能切实发挥其在研究型大学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信息安全实验室的建设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信息安全实验室的功能需求及教学实践需求,总结了当前信息安全实验室的建设方案.介绍了依托上海交通大学信息安全工程学院自主研发的信息安全综合实验系统,及其信息安全实验室建设方案与在该实验环境下开展研究、实验任务的主要业务流程.多年的教学实践及培训应用推广表明,实验室建设方案是合理的,符合信息安全实验室的功能需求及教学实践需求.  相似文献   

8.
以实验室建设层面的改革实践为基础,提出学科交叉背景下的实验室建设新路径.从供给侧与需求侧两方面入手,实现"标准化供给"与"灵活满足需求"相结合,在提升实验室装备、师资和课程设置整体水平的同时,为学生的创新发展创造更大空间,以满足多学科交叉融合背景下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作为食品检验专业实践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基地,食品检验实验室在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及进行社会服务、科技创新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食品检验实验室建设的原则、场地规划布局、硬件设施建设、实验教师队伍建设、实验室管理等方面探讨了实验室的合理建设与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10.
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背景,以"强化基础,注重实践,突出创新"的课程建设为特色,围绕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实践教学、网络资源建设、双语教学、虚拟实验室建设、课程建设国际化等开展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构建"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课程建设新体系.探索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创新能力一体化的课程建设模式,努力实现以课程内涵促进教学效果,以课程建设促进产学研结合,以课程改革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