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毛主席指示:「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這是一個過渡時期。黨在這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是要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基本上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和對農業、對手工業、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這條總路線、應是照耀我們各項工作的燈塔,各項工作離開了它、就要犯右傾或左傾的錯誤。」毛主席早已指出:「當作國民文化的方針來說,居於指導地位的是共産主義的思想,並且我們應當努力在工人階級中宣傳社會主義和共産主義,並適當地有步驟地用社會主義教育農民及其他群衆。」「新民主主義的政治、經濟、文化,由於其都是無產階級領導的緣故、就都具有社會主義的因素,並且不是普  相似文献   

2.
列宁主义的策略原則,允許在殖民地革命的一定階段上與資產階級作暫時的同盟和協議。毛澤東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戰争時期所寫的一些著作中,就遵照這个原則研討了並論證了無產階級在日本軍國主義者武力侵入中國的前夕的新情况下對中國民族資產階級應行的策略。毛澤東在第二次革命戰争時期中一些著作中(「论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關於蔣介石聲明的聲明,」「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時期的任務」等等),基於深刻的馬克思主義的對国内外情勢底分析,而得出了结論说,很早使中國分裂的基本矛盾,是帝國主義與中国間及封建秩序與廣大人民群眾利益間的矛盾,而到了一九三七年則中日矛盾佔了首要地位。這个矛盾成為主要矛盾,並改變了國内各階級底相互關係,因而也要求中國共產黨策略的改變。一九三五年十二月毛澤東在瓦窑堡(陕北)党的活動分子會議上曾作報  相似文献   

3.
(一) 在‘斯大林全集’第九卷中,收集了斯大林同志关於中国革命問題的論著。其中有‘中國革命問題’、‘和中山大學學生的談話’、‘中國革命和共產国際的任務’、‘時事問題簡評’等重要著作。這些著作寫作於一九二七年三月底至七月底。這正是中國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的紧急階段。中國共產黨和中國革命在這個緊急階段中,遭遇到了國際帝国主義者的聯合干涉、团民黨蒋介石和汪精衛的先後叛變等等嚴重複雜的情况。更嚴审的是以陳獨秀為领導的右倾机會主義路綫的錯誤,致使革命遭到了慘痛的挫折和失敗。這些挫折和失敗,是陳獨秀投降主義者在這個革命的緊要关頭罪惡地拒絕執行共產國際和斯  相似文献   

4.
工農聯盟問題是馬克思主義戰略中極重要的問題之一。馬克思在總結十九世紀歐洲法、德諸國革命鬥爭的經驗時會屢次作出必須使無產階級革命和農民革命運動配合起來的重要指示。馬克思認定在资本主義條件下勞動農民就是無產階級最廣大最可靠的同盟軍,因為工農的‘剝削者是同一個:資本’,因此‘祇有资本的傾覆,才能使農民地位提高;祇有反資本主義的、無產階級的政府,才能終結它在經濟上的貧困和社會上的衰落。’一但是馬克思的這一英明思想後來被第二國際的機會主義者埋葬起來,他們否認農民具有革命性,反而  相似文献   

5.
在高級中學的世界歷史的教學程式上,接在「世界近代史」第二冊後面的本來應當是「世界現代史」。但是由於主客觀條件的限制,一九五三年秋季以前我們還不能編出「世界現代史」供應教學上的需要。「蘇聯現代史」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拿來作為「世界現代史」的代用課本的。關於這個課本的教學,我們特提出以下幾點意見,供教授本書的老師們參考。 (一)講授本書時須得抓住的主要線索 這本「蘇聯現代史」所包括的時間是從偉大的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到蘇聯共產黨第十九次代表大會,從蘇聯本國的意義上說,這段歷史是蘇聯人民摧毀資產階級和地主的國家機器建立無產階級政權的過程,是他們在國際帝國主義包圍之下幾次打垮帝國主義的進攻,勝利地建設社會主義的過程,是他們從社會主義向共產主義過渡的過程。從國際的意義上說,這段歷史是兩個體系——社會主義體系和資本主義體系——並立和鬥爭的過程,是和平民主陣營成長、壯  相似文献   

6.
偉大十月社會主義革命,不但推翻了剝削階級政權,建立了社會主義國家,而且在文化方面也有了革新。「十月革命得認作只是經濟方面和社會政治方面的革命。它同時是智力方面的革命,工人階級思想方面的革命。」(斯大林全集,第十卷,第二四八頁) 布爾什維克黨——社會主義革命的組織者和鼓舞者——經常以共產主義世界觀的精神來對蘇維埃人民進行教育工作。 蘇維埃人民的世界觀的基礎,是共產黨綱領和嚴整的哲學體系——辯證唯物主義。 偉大衛國戰爭勝利結束以後,恢復和發展蘇聯國民經濟的五年計劃,業已實行。這個計畫是以完成社會主義社會建設和逐漸過渡到共產主義的任務為出  相似文献   

7.
三十七周年前的俄曆十月,偉大的蘇聯共产黨领导蘇聯人民舉行社會主义革命,得到了勝利。十月社會主义革命,是人类歷史中的根本轉變,它开闢了帝国主義各国无产階級革命的時代,开辟了被壓迫國家內人民與無產階級聯盟並在無產階級领導下進行殖民地革命的時代,它在社會主義的西方和被奴役的東方之間架起了一道橋樑,建築了一條從西方無產者经過俄国革命到東方被壓迫民族的新的反對世界帝国主義的革命戰線。 從此,統一的資本主義世界不复存在了,出现了社會主義體系與资本主義體系相互鬥爭着的兩個世界。  相似文献   

8.
巴黎公社     
(一) 一八七一年革命的歷史背景與社會根源第二帝国的压迫一八四八年,法國產業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聯合起来推翻了代表金融大資產階級的‘七月王朝’,成立了‘第二共和國’;但由於‘法國資產階級抵抗勞動的無產階級底統治’(註一),一八五一年,拿破崙第三乘機掌握了政權,建立‘第二帝國’。其時,法國資本主義已接近衰落,法國的資產階級也漸漸由革命的階級轉變爲反動的階級了。十九世紀六十年代,‘第二帝國’的反動統治已引起了廣大人民的不满。統治階級‘每年從法國農民抽取如此多的利息,使其數额,簡直与英國全部國債底每年債息相等……一千六百萬的農民(包括婦女與小孩)居住於洞  相似文献   

9.
二月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是在我国的歷史上,在共產黨、工人階級和勞動农民的生活中的突出事件。它打開了爭取無產階級專政勝利的鬥爭道路,完成了俄羅斯革命的第一階段。我們在擬定关於二月革命的講稿時,要達到這樣的目的——闡明二月革命的历史條件、動力和特黠,並根據具体的歷史材料,說明人民大眾在创立新社會秩序中的决定作用,以及作為工人階級和農民在反對沙皇制度、地主、資產階級、及其所發動的帝國主義戰爭的鬥爭中的鼓舞者和組織者的共產黨的作用。按照這些就確立了包括下列三个基本問题的講授計划: (一) 國內革命時機的成熟。 (二) 第二次俄國革命的性質和动力。 (三) 雙重政權和它的階級本質。 講稿可能有其他編寫的方法,但是我們认为,我們所提出的計劃可以使  相似文献   

10.
一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社會各階級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世界上已是革命和反革命兩大勢力作最後鬥爭的局面。‘這兩大勢力堅起了兩面大旗:一面是紅色的革命的大旗,第三國際高舉着,號召全世界一切被壓迫階級集合於其旗幟之下;一面是白色的反革命的大旗,國際聯盟高舉着,號召全世界一切反革命分子集合於其旗幟之下。’(毛澤東:‘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 一九二一年,蘇聯肅清帝國主義武裝干涉和結束國內戰爭以後,進入恢復國民經濟的和平工作時期;一九二六年蘇聯開始了為實現社會主義的國家工業化的建設。蘇聯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不僅給中國人民以革命勝利的很大的鼓舞和希望,而且蘇聯人民,特別是蘇聯共產黨(布爾什維克)又從各方面幫助中國人民的革命運動。  相似文献   

11.
偉大的蘇聯共產黨在天才的斯大林的領導下,領導着蘇聯勞動人民渡過了國民經濟恢復時期,邁進了新的偉大的歷史時期——即社會主義國家工業化時期。国民經濟恢復時期最重要底成就,就是工業、農業及交通運輸業基本上達到了戰前的水平,並保證了工人階級所握有之经济命脈的领导權;在商品流轉方面,保證了國營商業和合作社的優勢地位。就在這樣的基礎上,一九二五年十二月蘇聯共產黨第十四次代表大會决定了實行社會主義工業化的方針。‘为社會主義的國家工業化而鬥爭,為社會主義勝利而鬥爭,便成了黨医中心任務。’(聯共(布)黨史簡明教程,莫斯科外文明版局一九四八年版,第三三九頁)  相似文献   

12.
斯大林同志敎導說,我們需要自我批評,就像需要空氣和水一樣,自我批評是無產階級專政政體底基礎,没有自我批評,就不可能前進。『既然我國是無產階級專政底國家,而領導無產階級專政的則只有一個黨,即共產黨,共產黨是不把而且不能把政權分給其他政黨的,——那末,如果要想前進,我們自己就應當揭露和糾正自己的錯誤,這難道还不明白嗎?再沒有人來揭露和糾正自己的錯誤,這難道還不明白嗎?自我批評應當是推勘我們向前發展的重大力量之一,同志們,這難道還不明白嗎?』(『斯大林全集』,第十一卷,二九頁)  相似文献   

13.
一甚麽是資本主義總危機 資本主義總危機的理論,是由列寧制定的。列寧針對着帝國主義與资本主張總危機時期的历史特點,依據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學說,創造性地制定了关於资本主義總危機的理論,這一理論又由斯大林加以豐富和發展。 遠在十九世紀資本主義向上發展的時期,馬克思和恩格斯就發現和分析了资本主義發生、發展和衰亡的規律,他們指出,在资本主義社會中,生產具有社會的性質,但生產资料却為私人資本主義所佔有。因此,隨着资本主義的發展,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这一基本矛盾必然會日益尖銳起來。這种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矛盾,集中表现在無產階級和资產階級之間階級鬥爭的日益尖銳化上面,而階級鬥爭的結果,必然會在资本主義國家內引起無產階级革命,以推翻資產階級的統治和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取得社會主義的勝利。在十九世紀的最後卅年,资本主義開始向帝國主義過渡。资本主義的自  相似文献   

14.
蘇維埃政權和人民民主為形式的無產階級專政的國際性經驗,歐亞各國建設社會主義社會的事實,都充分地證明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關於從資本主義到社會主義過渡時期中階級鬥爭更加尖銳這一原理是正確的。 過渡時期階級鬥爭尖銳化的原因,首先是由於社會主義革命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歐亞兩洲所發生的帝國主義時代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標誌着從前的財產關係的完全破裂。過去的革命只是使階級剝削、私有制的一種形式為另一種形式所代替,並不觸及它們根本的基礎,而無產階級領導的社會主義革命所提出  相似文献   

15.
中國反帝反封建革命的結果所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陣營鞏固的有力事實,這個革命勝利的决定條件之一就是中國共產黨——人民群衆為推翻殖民地壓迫而鬥爭的鼓舞者和組織者——一直是遵循著馬列主義的學說的。關於殖民地革命的戰略和策略的最重要的問題,列寧和斯大林的偉大思想向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勞動人民照明了一條從外國帝國主義和國內反動派壓迫下走向勝利的道路。斯大林同志在自己的關於民族殖民地問题的著作中豐富了和發展了馬列主義的理論,他曾指出民族解放運動和國際工人運動是密切聯系著的,並强調地說,殖民地和附屬國的被壓迫人民在為社會主義而鬥爭時應是無產階級的同盟者。斯大林的許多關於民族殖民地問題的著作武裝了殖民地和附屬國的人民去為爭取民族獨立和反對帝國主義的奴役而鬥爭。在他們面前顯示了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思想必然勝利的遠景。帮助了他們根據蘇聯人民的經驗,學習如何去爭取自由與幸福的生活。今年(譯註:一九五二年)是斯大林同志發表關於中國革命的重要著作的二十五周年紀念。這些著作有‘中國革命問題’,‘與中山大學學生的談話’,‘中國革命與共產國際的任務’,‘時事問題簡評’等等。約·維·斯大林同志關於中國問題的著作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最卓越的貢獻,對於殖民地和附屬國人民的革命鬥爭有著巨大的理論和實踐的意義。這些著作給中國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黨從它的誕生起,迄今已经勝利地度過了三十三个年頭。在過去的年代中,中國共產黨經過堅苦絕卓的革命鬥爭,終於領導全國人民徹底推翻了帝国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在中国的血腥統治,建立了以工人階級為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基本上完成了中国革命第一个階段即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的任務,從而把我國引上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逐步向社會主義社會過渡的時期。 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线,‘是要在一個相当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现国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並逐步實现国家對農業、手工業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相似文献   

17.
要談對科學工作的意見,最好從一些衆所週知的真理談起,用斯大林的話來說,經常地重複和耐心地解釋真理,這是對青年幹部進行馬克思主義教育的良好方法之一。 資產階級科學,即使在其發展的黄金時代也具有階級局限性。與資產階級科學相反,馬克思主義是無產階級根本利益的反映,是與消滅一切剝削現象有切身關係的無產階級的世界觀。馬克思主義是歷史上破天荒地為勞動人民羣衆服務的科學。列寧寫道:‘馬克思主義與一切其他社會主義理論不同,它巧妙地結合着兩種特點,一方面它對於分析客觀情勢與客觀進化行程具有完全科學的清醒見解;另一方面它對於羣衆的革命毅力、革命創造力和革命首創性底意義又予以最堅决的承認。’(‘列寧文集’,第二册,人民出版社版,第二○○頁) 馬克思主義在工人運動中的勝利標誌着關於社會及其發展規律的科學第一次擺脫了資產階級的束縛,堅定地、永遠地爲歷史創造者真正客觀地認識和利用歷史發展規律服務。科學由資產階級用來壓迫和剝削別人的工具變成了解放和進步的工具。只有當勞動人民羣衆掌握先輩所創造的科學遺產和文化遺產的時候,才能趕上和超過資產階級科學——這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重要原理之一。偉大的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勝利之後,我們的黨和列寧立刻把這個任務作爲首要任務提了出來。直到現在,這個任務仍是日程上的問題。當社會主義在與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和平競賽中在科學、技術和勞動生產率等的發展水平方面都超過資本主義國家的時候,社會主義就能徹底地戰勝資本主義。掌握资產階級科學與技術在過去和現在所創造的一切積極的東西,向反動  相似文献   

18.
親愛的同志們,朋友們! 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蘇聯部長會議、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以極沉痛的心情通告全黨和蘇聯全體勞動人民:蘇聯部長會議主席、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書記約瑟夫·維薩里奧諾維奇·斯大林已因重病在三月五日晚上九時五十分逝世。列寧的戰友和列寧事業的天才的繼承者、共產黨和蘇聯人民英明的領袖和導師約瑟夫·維薩里奥諾維奇·斯大林的心臟停止了跳動。斯大林的名字對我們的黨、對蘇聯人民、對全世界的勞動人民是無限親切的。斯大林同志和列寧一起建立了強大的共產主義者的黨,教育了它並鍛鍊了它;斯大林同志和列寧一起,是偉大的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鼓舞者和領導者,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締造者。斯大林同志繼續了列寧的不朽事業,领導蘇聯人民獲得了在我國建成社會主義的具有世界歷史意義的勝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斯大林同志領導我們國家戰勝了法西斯主義,從而從根本上改變了整個國際形势。斯大林同志以在蘇聯建設共產主義的偉大的明確的纲領武裝了黨和全體人民。斯大林同志獻出自己整個的生命來無私地服務於共產主義事業,他的逝世對於黨、對於蘇聯和全世界勞動人民是最沉重的損失。斯大林同志逝世的消息將在我國的工人、集體農民、知識分子和所有勞動人民的心中,在我們英勇的陸海軍戰士的心中,在各國千百萬勞動人民的心中,引起深切的悲痛。在這些悲痛的日子裏,我國各族全體人民在列寧和斯大林所缔造和培育的共產黨的久經鍛鍊和考驗的領導之下,正更加緊密地團結在這個友愛的大家庭裹。 蘇維埃人民全心全意地信任和熱愛他們自己的共產黨,因為他們知道,黨的一切活動的最高準則就是為人民的利益服務。工人、集體農民、蘇維埃知識分子,我們國家的全體勞動人民堅定不移地遵循着我們的黨所規定的政策,因為這個政策是符合勞勤人民的切身利益,而且是以進一步鞏固我們的社會主義祖國的力量為目的的。在幾十年來的鬥爭中,共產黨的這個政  相似文献   

19.
斯大林逝世已經一週年了。中國人民和全世界進步人類一樣,對這位偉大的世界革命的領袖、中国人民最敬愛的導師和朋友倍增崇敬和悼念。俄國的工人和農民,在列寧和斯大林及其所缔造的蘇聯共產黨的领导下,取得了十月革命的光輝勝利,在世界上建立了第一個社會主義的國家。列寧逝世後,以斯大林為首的蘇聯共產黨,領導蘇聯人民,戰勝了一切困難,在世界六分之一的土地上,建成了光輝燦爛的社會主義社會。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又取得了戰勝德意日法西斯的偉大勝利。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的不  相似文献   

20.
中學近代史課程向学生介紹從十七世纪中葉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到開闢現代史的偉大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爲止的外國歷史。十月革命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歷史另成獨立篇章,以着重指出我國社會主義革命的全世界歷史性意義。近代史研究社會發展的一個階段,在這個歷史階段中,資本主義制度在歐美先進國度中確立了和勝利了,同時,資本主義內部矛盾也尖銳化了,而這種矛盾從偉大的十月革命以後在我國已經解决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