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宋兴明 《今传媒》2006,(12):43-45
准确地认知采访过程中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利于调节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的心理状态,运用恰当的态度、方法进行相应的采访。在民生新闻的采访中,记者对于自身、采访对象及其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认知和把握,不但符合这个普遍的规律,并且更为重要,因为民生新闻的采访内容涉及到多个领域,采访对象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常常得不到相关部门的有效配合,对其体制保护处于较边缘的状态,因此,深入认识和掌握民生新闻采访中人际互动的心理规律,对民生新闻的采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民生新闻采访中记者对采访对象的认知(一)记者对采访对象…  相似文献   

2.
新闻采访的过程是记者与其采访对象之间交流互动的过程,记者需要与采访对象之间建立平等、尊重以及信任的关系,从而引导采访对象能够真实全面说出自己的看法,完整表达自己的意见,确保整个新闻采访顺利有效完成。其中,人际互动心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也是新闻记者采访过程中必须关注的内容。新闻记者要求复合型能力,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是新闻记者知识体系的重要一环,新闻记者只有把握与采访对象之间的人际互动心理,才能引导采访对象积极表达。  相似文献   

3.
民生新闻的核心价值是以人为本,用平民的视角来关注人民大众的疾苦,用感人的创作来表达对人民的关怀,新闻采访的内容和涉及的领域较为广泛,采访对象也具有复杂性。对于民生采访记者来说,一定要把握好自己与被采访者之间的关系,掌握民生新闻采访中的人际互动心理,以不断提高新闻采访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苏伟  李明文 《当代传播》2007,(3):105-106
新闻采访是记者同采访对象的双向性互动活动.记者重视采访中的互动性可以使双方进入最佳采访状态,提高采访效果.本文从言语互动、角色互动、心理互动、情感互动4个方面,分析新闻采访的互动性.  相似文献   

5.
民生问题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稳定的根基,是国家和公众一直关注的重点。而民生新闻的存在是展现民生问题的重要途径,民生新闻采访过程就是不断地收集民生问题的反馈。但采访过程中人际互动心理的好坏,影响着民生新闻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决定了民生新闻本身的质量与水准。应该培养综合素质高的记者,进行实时采访与记录,通过采访内容的设定与采访对象的选择,有效地提升民生新闻报道的质量水平,推动国家的整体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6.
交际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社会活动,每个人既是交际的主体,又是交际的客体,他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别人,也受别人言行的左右,从而达到双向交流、双向影响的互动效果。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这种互相作用、互相感染的辩证关系就是互动。新闻采访的双向互动性是指新闻采访时新闻工作者为搜集新闻素材所进行的活动。世界政坛采访之母、意大利著名女记者法拉奇把采访视为戏,  相似文献   

7.
新闻采访活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记者与采访对象互相感应的心理过程。一般而论,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的心理感应是积极的、双向性的。即记者需要从采访对象那里获得新闻事实,同时,采访对象也需要向记者倾诉困惑、反映情况和宣扬主张。 不可否认,在新闻采访活动中,采访对象对记者的感应,有积极的、符合意愿的;也有消极的、不符合意愿的。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曾作过一次采访对象意  相似文献   

8.
采访是写好新闻的基础,如何成功地采访到新闻对象,直接关系到新闻稿件的内容和质量。人际互动是指人们在心理和行为方面的交往、交流,在新闻采访过程中,采访者与被采访者构成了一种角色互动,怎样通过良好的人际互动来完成采访活动?这成为记者的必修课。  相似文献   

9.
孙静  郑大勇 《记者摇篮》2014,(10):17-18
从事新闻工作20余年,积累总结新闻专题采访是重要而又复杂的过程,我们在采访前需要对采访对象进行充分了解,要掌握采访对象的特征,这是一般新闻采访中对记者的普遍要求。采访是新闻记者最基础的活动,是新闻写作取得新闻素材的重要手段。新闻专题采访是记者和采访对象间的一种互动交流,是双方知识、观念、认知、思维方式的交流。交流是双向的,需要相互合作,这就要求记者在采访的时候运用一定的采访艺术,尤其是记者在采访中的提问,提问能  相似文献   

10.
客观性是新闻采访的基本要求,这就需要电视新闻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客观性的把握,只有这样,才能使电视新闻采访取得更好的成效,进而提升电视媒体以及电视新闻记者的竞争力。本文以民生新闻采访作为案例,对新闻采访中如何把握客观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首先对电视民生新闻采访把握客观性的重要价值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电视民生新闻采访客观性存在的问题,最后就如何强化电视民生新闻采访的客观性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新闻采访活动是记者以主观来认识客观,从而采集新闻事实、了解新闻真相的一种调查研究活动。因此,在整个新闻采访的构成要素中,记者的作用毋庸置疑,是整个采访活动的发起者,也是采访过程和采访节奏,直至最后传播质量的把握者。在新闻采访中,由于交谈双方的文化素质、生活背景、知识结构都不尽相同,记者必须善于换位思考,合理定位自身角色,才能摸清楚采访对象的心理活  相似文献   

12.
姜海 《新闻前哨》2010,(12):102-103
从心理学视角来看.新闻采访活动可以分为“采”与“访”两个方面。“采”,是指在采访活动时记者对新闻事实的认知过程及规律,主要表现在记者对客观事物的观念、思考和采集上:“访”,是指记者与被采访者之间的人际互动及规律。  相似文献   

13.
谈采访互动     
丁全利 《新闻界》2002,(1):17-18
采访是媒体人寻求信息源,获取受众整体要求的信息即应知、欲知而未知的事实,并进行筛选整合的专业工作,是人与人、人与事的交流。成功的采访应该是由文化品位、知识含量、人际关系等支持的体现道德水准的交流与沟通行为,应是采访者和采访对象的积极互动。本文结合个人的采访实践就采访互动谈一点体会。什么叫采访互动采访毕竟不是一厢情愿的事,采访主客体之间必须互动。所谓互动即采访主客体之间互相给予,从而使采访者获得丰富的、高质量的信息。艾丰在《新闻采访方法论》谈到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关系时说:“理想的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  相似文献   

14.
采访是广播新闻的取材过程,直接关系到消息的质量。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常常遇到看见话筒就紧张、不知所云、不知所措或者滔滔不绝、废话连篇的采访对象。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若使晕话筒者尽快适应采访,必须在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建立起平衡、积极的心理互动。  相似文献   

15.
民生新闻最主要的宗旨就是以普通民众为主要对象,解决民众的日常问题。民生新闻的采访要以百姓关注的话题为主,新闻工作者要站在民众的角度思考问题,要做好新闻的质量,首先要对民众的生活状态有所了解,走进群众生活,进而才能更好的报道新闻。本文主要从做好采访前准备工作、加强记者认知观念、从普通民众的角度与被采访者交流、采访中把握关键问题、采访过程中灵活应变这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6.
新闻记者离不开采访活动,社会活动是记者采访的基本方式。新闻素材的来源主要是通过记者采访得到的,那么如何从采访对象那里获得真实客观的事实呢?笔者认为,语言对白、观点交流、思想碰撞和心灵沟通是新闻采访需要把握的四个层次。  相似文献   

17.
关勇 《记者摇篮》2009,(7):41-41
自有新闻采访活动以来,就有婉拒或谢绝采访现象的发生。采访对象明确持不欢迎、不合作的态度,对新闻活动的影响很大,没有采访对象的配合与支持,记者几乎无法完成采访活动。采访对象的不合作是由采访对象和记者两方面共同造成的。任何采访对象在其不合作的背后都有一扇虚掩的小门,关键在于我们的记者能否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在新闻采访中,面对不合作采访对象,记者不得不具备一定的采访技能以巧妙地应对。  相似文献   

18.
赵子为 《记者摇篮》2012,(10):15-16
心理互动是心理学名词。媒体人对此的解释就是沟通。这里是从心理学角度探讨采访活动中心理互动功能。与人沟通是记者的基本技能,良好的心理互动是完成采访任务的保证,深层次心理互动是提高新闻质量的手段。我们在走基层采访实践中会遇到形形色色的被采访对象。面对不同的采访对象,我们的采访会有不同深度,那么,是什么影响着采访内容的深度挖掘呢?不是双方身份和文化差异,而在于你能否与对方在短时间内搭建一个良好的心理互动平台。  相似文献   

19.
新闻采访是记者为收集新闻素材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工作。当前媒体记者越来越重视与采访对象的交流与沟通,讲求采访人性化,注重创造和谐自在的交谈气氛,从而为新闻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提问是记者采访中最主要的获取信息的方式。记者的提问,决定其能否得到真实准确的新闻事实;能否将新闻事实挖深挖透,以及能否架起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的桥梁,打开采访对象的心扉。那么记者在采访提问时应做到哪些才能与采访对象进行良好交流呢?  相似文献   

20.
由于民生类新闻节目不同于其他类型的电视新闻节目,所以在"情感"的要求和把握上也不尽相同。民生新闻中的情感必须建立在事实真实的基础之上,所以要正确处理好新闻真实与情感真实的关系。首先记者要做新闻当事人可信任的朋友,原生态地展示采访对象真诚、真实、真切的情感表白,才能真正感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