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截至2014年12月底,我国微博用户规模达到2.49亿,平均每三个网民中就有一位使用微博。随着微博影响力的持续扩大,有关微博等新媒体传播中的伦理规范问题也日益凸显。对于公众人物、公职人员、政府官员、政府机构等这些传播活动中的重要角色,由于他们具备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在新媒体环境下,必须形成一套针对他们的传播伦理规范,而在构建新媒体伦理规范过程中,应有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研究层次。要建立起一个新媒体伦理规范建设的系统工程,首先要从一个社会的信仰、文化、习俗、教育等因素来整体把握社会伦理道德状况,其次要重点构建针对公众人物的伦理规范,第三要结合每一种不同的新媒体、新传播形式,创造出不同的具体规范形式。  相似文献   

2.
2010年被称为微博元年,到2011年,微博已经成为社会公认的最给力的新媒体之一。微博传播所引发的伦理讨论也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所关心。笔者以手机微博直播"捉奸门"事件为例,分析其道德失范的原因,并从传播活动中的两大影响要素"人"和"环境"出发,对解决手机微博传播伦理失范现象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3.
网络时代,未成年人涉案事件已经成为网络和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认为,未成年人有普通未成年人和未成年公众人物之分,既不能用未成年人隐私权保护对抗舆论监督未成年公众人物,也不能借舆论监督之名肆意侵害普通未成年人隐私权;网络侵害未成年人隐私权还来自于法定监护人的传播权,而法定监护人的传播权受制于法定监护权,必须进行适当限制,让其慎重而又节制地传播未成年人的隐私内容;代理律师的传播权受到法律和职业伦理的双重规范,避免律师通过博客、微博等传播平台操纵舆论,影响和干扰案件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4.
肖凤荣 《今传媒》2015,(2):57-59
微博作为自媒体时代最具活力的媒介载体,在当今中国的信息传播方面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本文从微博图片入手,分析微博图片特有的传播特点,从而实现对公众人物监督的作用。探求微博图片对公众人物的监督机制有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但是微博图片传播中的虚假图片泛滥、图片专业性不强和盲目追逐"有图有真相"等乱象也同样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5.
王舒瑶  薛可 《新闻世界》2014,(11):135-136
本文以新浪微博末日谣言为例,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微博用户的转发行为和转发动机进行了分析,同时从受众伦理角度对如何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用户对于末日谣言微博的转发行为更多的是出于一种娱乐心理和吸引他人注意的心理,而对于转发行为的道德责任意识较为缺失。受众应当提高伦理意识,承当应有的道德责任。同时通过新媒体的便捷性,多方面查找信息来源,了解不同声音,减少"第三人效果"造成的对他人认知和行为的误判。  相似文献   

6.
从明星“车祸门”事件看公众人物危机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大众传媒影响力的日益增强,公众人物危机事件也随之增多,"车祸门"、"涉毒门"、"结婚门"等事件层出不穷。本文以危机传播的"信息流"、"影响流"、"控制流"为理论基点,对比分析两起"明星车祸门"事件中的危机传播策略和传播效果,来探讨公众人物危机传播策略问题。  相似文献   

7.
【摘要】微博作为一种新型的互动交流工具,正悄然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不断改变着人们的行为方式。但由于网络的特殊性和网民素质的良莠不齐,微博传播也面临着严重的伦理问题,因此构建科学、健康的微博伦理生态势在必行。本文主要从内容层面、文化层面和政治层面阐述了微博传播面临的伦理问题,同时,也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新闻界》2015,(11)
"周一见"事件在短时间内吸引了广大网民的关注,成为了2014年微博传播的焦点性事件。一方面极大地满足了网民对于明星八卦的好奇心,另一方面披露了公众人物的隐私。虽然为了满足公共利益和大众知情权的需要,公众人物隐私权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但隐私权作为自然人当然具有的人格权,理应得到新闻媒体的尊重。尤其进入微博时代之后,信息传播加快,公众人物隐私权的问题更应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9.
万晓红  周冲 《传媒观察》2011,(12):40-41
微博在互联网人际交流与信息传递中正扮演着重要角色,在为广大受众提供信息共享与个人服务的同时,也增加了传统媒体与受众之间的互动。然而,微博传播出现的诸种伦理失衡污染传播生态环境的现象也越来越突出。本文在阐释微博传播伦理失衡现状的基础上,多层面剖析了微博传播伦理失衡的原因,并试图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
何竞平 《报刊之友》2014,(11):40-42
政务微博已成为政府公关传播的重要载体。该文基于公关传播理论,主要采用个案研究法和内容分析法,选取新浪微博平台"微博云南"和"上海发布"为例,从公众、形象定位、信息和媒体等四方面,分析这两个典型的政务微博2012年期间针对目标公众的公关传播策略;进而得出可供政务微博借鉴的政府公关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1.
浅析微博中的“微舆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以Twitter为代表的微博在我国掀起了一股"微博热潮",发展势头强劲。本文结合笔者使用新浪微博的经历,从传播学角度分析由微博形成的"微舆情",同时剖析其传播形态及主要传播特征,指出"微舆情"在传播过程中可能会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2.
《新闻界》2014,(23):60-64
传统媒介信息传播到微博信息传播,是一个权威、控制、中心消解的过程,标志着"现代"的消融、"后现代"的确立。在"后现代"背景下个体游走于不同微博部落中。本文解析微博部落后现代化的表征:部落以共享的情感或符号为联系基础;权利分散于网络主体之中,没有绝对权威;部落存在具有脆弱性。最后,基于后现代伦理的视角对微博部落管理提出伦理反思:启用外部伦理监督机制,整合规范伦理与德性伦理,充分发挥传统媒体作用。  相似文献   

13.
毛贺祺 《今传媒》2013,(1):133-135
任何权利都不是绝对的,法律赋予媒体进行传播活动的自由,就同时会规定对这种自由的必要限制,如报道不得侵犯公民的名誉权、隐私权等。但是在司法实践中遵循的公共利益原则并没有明确界定"个人隐私"的范围。公众人物参与的社会公共事务很多,行为举动相较他人就可能具有更多的新闻价值,媒体在进行新闻报道时为了追求社会效应,往往就弱化了对公众人物的权利保护。现如今国内并没有一部完整的法律来明确划定公众人物的隐私范围和相应的权利保护措施,使得现今媒体在进行报道时经常将公众人物曝光于受众眼球之下,法律的不健全使得媒体报道和司法审判均无法感受到尺度所在。  相似文献   

14.
贺雅文 《新闻世界》2014,(10):123-124
微博推动了社会发展的公民化和公民化的新闻运动。与此同时,微博也成为滋生谣言的温床。本文以"猪肉钩虫"这一微博谣言传播为例,从不同层面分析"猪肉钩虫"微博谣言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微博谣言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5.
公众人物微博的边界在哪里?所谓微博的边界是指公众人物的心里应该有一个明确的底线,知道自己的微博上哪些是该说的,哪些是不该说的。现今在网络上,个别  相似文献   

16.
王德辉  魏霞 《新闻世界》2011,(7):281-281
微博的兴起,开启了自媒体新时代。微博以其自身的传播优势,兴起一股微博热。本文从传播学的"5W"模式探讨微博传播的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17.
微博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媒介传播格局,日益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渠道。但是由于微博的准入门槛较低、把关人缺失和网民自律性不强等原因,造成了微博平台中新闻伦理的失衡。本文就微博上新闻伦理失衡的现状进行分析,对重新构建微博新闻伦理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8.
柏松 《新闻实践》2012,(9):69-70
作为一个崭新的交互式的、由大众主导的"草根"传播方式,微博正成为主流媒体新闻传播的补充。电视台大众节目更多的是把微博当做获取新闻线索的途径,电子版的新闻热线和短信平台。而我们认为,借助微博的圈子文化弥补证券节目的窄众特征缺陷,把微博"粉丝"群转移到节目中来,变为节目收视群是完全可行的。本文试以北京电视台《天下财经》节目为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程爽 《新闻世界》2014,(11):78-79
本文以伦敦奥运会期间一起典型的"微博不实信息疯狂传播"事件为例,研究微博中不实信息泛滥的问题。从微博的信息传播特点入手,探讨其成因,并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提高公众的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20.
传媒动态     
《传媒观察》2012,(8):64
网民批评公众人物微博"约架"现象近期,一些公众人物在微博上公开"约架"引发网友热议。这些公众人物包括教授、媒体人、IT企业家、导演等,他们从网上斗嘴转为现实掐架,吸引了不少网上围观者,也引来一帮看客去现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