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已经成为很多省级台地面频道和城市台争夺观众的法宝,民生新闻大战愈演愈烈。民生新闻成为电视新闻领域亟待开发并牟利颇丰的处女地。  相似文献   

2.
车贯 《新闻传播》2010,(3):42-42
面对日益多元化的社会诉求,以及城市电视台之间白热化的竞争,一种区别于传统新闻模式而一改常规常态的民生新闻,凭借自身独具的新闻视角和新闻语态,渐渐地在电视新闻界崭露头角。同时,它的兴起也为城市电视台新闻节目的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有人提出了民生新闻的出现是中国电视发展的第三次革命,但还有人提出民生新闻的出现将推翻原有的新闻理念。民生新闻在中国社会将扮演怎样的角色,已经成为不容回避的课题了。  相似文献   

3.
邱广宏 《新闻界》2012,(3):33-35
民生新闻自产生以来,不断发展。但在二级城市民生新闻中,偏重街谈巷议、邻里纠纷、家长里短等琐细选题,如何让民生新闻的选题更有意义,本文以眉山电视台《每日快报》栏目为例,探讨了二级城市电视民生新闻如何从选题方面做到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台电视民生新闻传播低俗化、琐碎化、同质化趋势的加剧,不少城市台"新闻立台"战略并未从民生新闻传播中得到持续有力的支撑。因此,当前城市台要想在日趋激烈的新闻竞争大战中"突围",加强和改进民生新闻传播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郑晶晶 《新闻世界》2010,(10):14-14
近年来,电视民生新闻蓬勃发展,民生新闻广受关注。民生新闻的主要受众是谁?笔者认为,不仅仅指的是城市市民,民生新闻还应更多关注农民群体。  相似文献   

6.
汪伟 《新闻世界》2014,(7):39-40
时政新闻民生化是城市电视台新闻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时政新闻民生化会使时政新闻的新闻本体得到很好体现,新闻价值得到较好的实现和彰显,同时,也会有效提升城市台时政新闻的"喉舌"功能。要真正做到时政新闻民生化就必须切实转变报道理念及模式,学会用百姓语言说百姓故事,在采制新闻时做到接地气深挖掘,并注意"点亮"新闻标题和导语。  相似文献   

7.
电视民生新闻以城市平民及弱势群体为关注对象。而相对于弱势群体,城市平民的数量及行业涵盖范围又宽泛了很多,是城市的主体人群。因而电视民生新闻对城市平民形象的勾勒,对当今社会文明的发展进步及未来时代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研究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新闻样本进行分析,试图揭示出电视民生新闻所表现出的城市平民形象的要素,及其在勾勒城市平民形象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电视民生新闻应该重新检视自己对新闻信息的选择标准与诉求,还当代城市平民一个真实、全面、客观的形象。  相似文献   

8.
电视民生新闻以城市平民及弱势群体为关注对象。而相对于弱势群体,城市平民的数量及行业涵盖范围又宽泛了很多,是城市的主体人群。因而电视民生新闻对城市平民形象的勾勒,对当今社会文明的发展进步及未来时代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研究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新闻样本进行分析,试图揭示出电视民生新闻所表现出的城市平民形象的要素,及其在勾勒城市平民形象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电视民生新闻应该重新检视自己对新闻信息的选择标准与诉求,还当代城市平民一个真实、全面、客观的形象。  相似文献   

9.
张萍 《新闻传播》2014,(2):235-236
民生新闻以平民化的视角报道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空间和生存状态,不仅反映人们在城市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且切实解决人们的问题。本文在阐释民生新闻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解读民生新闻社会化的特点,并且为民生新闻实现社会价值提供方法建议。  相似文献   

10.
阮培 《视听界》2014,(3):106-107
江苏城市频道《南京零距离》引领了十多年的电视民生新闻浪潮。2009年6月起,江苏城市频道将法制新闻从民生新闻的节目中剥离出来,开办了《法治集结号》栏目,开启了"民生+法制"的版面模式,通过多年的培养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带有明显的民生色彩。一、选题视角更加注重民生共性每天,江苏城市频道新闻热线接到的线索和投诉超过800个,很多投诉和信息,  相似文献   

11.
民生新闻主持人应具备的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炜 《声屏世界》2007,(12):42-42
现在,城市电视台开办的民生新闻栏目收视率居高不下,是观众喜爱的电视栏目之一。电视民生新闻的崛起绝非偶然,民生新闻有其自身的优势和独特之处:把新闻价值定位于普通市民百姓的需求上,让新闻本质回归到“广大群众欲知、未知、应知的事实报道”上。民本的价值取向不仅表现在题材内容上为普通民众着想,同样在形式上民生新闻也极力做到贴近生活,贴近百姓。组织形式上大胆地突破“我播你看”的基本模式,注重观众的参与性和双向交流性,主持人的形象、语言和风格趋于平民化设计。  相似文献   

12.
在民生新闻的竞争中,由于信息的公开化程度很高,各家媒体采集到独家新闻的机率也越来越少。尤其在同一城市,当一个新闻事件发生之后,会有多家媒体赶到现场进行报道。因此,在民生新闻的内容和形式上寻求特色化,努力营造信息的附加值,就成了民生新闻立足的重点。民生新闻只有做出自己的特色才能使栏目具备区别于竞争对  相似文献   

13.
民生新闻在报纸上得到高度重视,报纸不仅在要闻、时政、经济等各大板块中突出民生色彩,在日常新闻的处理上,民生新闻的价值取向更加明显,在主打本地城市人群的新闻方面,也增加了不少民生新闻的分量,彰显了报纸民生新闻的报道特色。  相似文献   

14.
陈力  张晟 《新闻前哨》2006,(9):68-69
近几年来,民生新闻就像一阵旋风,席卷了全国的电视新闻界。民生新闻栏目如雨后春笋,一下子冒出来许多,仅在武汉,同一座城市内就有三个类似的栏目。随之而来的当然是栏目之间日益激烈的竞争。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民生新闻快速发展,各地电视台纷纷创办民生新闻栏目。但一些城市电视台在竞争日益加剧的情况下,为了提高收视率,出现了民生新闻不健康的低俗、媚俗倾向。针对这一问题,本文着重探讨民生新闻传播过程中的负面效果,以及如何规避或减少负面效果,达到民生新闻传播正面效果。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6.
2002年江苏卫视城市频道《南京零距离》栏目开播,被视为开创了大时段城市民生电视新闻节目的先河。"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打破了以往新闻的高高在上,也在全国各地方媒体中掀起了一场"民生新闻热"。随着越来越多的民生新闻栏目涌现,参差不齐的新闻质量也暴露出定位模糊、价值观移位等问题。在民生新闻即将迈入第十个年头之际,如何寻求节目质量的突破与转型成为当下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将对民生新闻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其品质提升与转型思路提出构想。  相似文献   

17.
本文系2010年中国电视民生新闻发展报告的精华版.作为中国电视民生新闻发端的标志,2002年江苏城市频道《南京零距离》诞生;2006年,全国省级台民生新闻协作体的成立,则标志着中国电视民生新闻展开跨地域交流与合作的开始.本文以全国民生新闻协作体为考察对象,全面梳理了中国电视民生新闻的生产主体(频道、栏目)、传播策略、存在问题与难题,以及协作体发展情况与合作成果,强调只有加强跨地域的交流与合作,中国电视民生新闻才能走向共赢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18.
最早的民生新闻诞生于以社会新闻为主导的都市报和晚报中。2002年江苏台《南京零距离》的开播被认为是城市民生电视新闻节目的首创,尤其是电视民生新闻,因为人们茶余饭后看电视的时间增多.而百姓最关心和自身密切相关的新闻。民生新闻寻求到了舆论监督和政府职能和谐的沟通渠道,并在政府和民众之间搭建了一个平台。  相似文献   

19.
姚娟 《新闻知识》2013,(2):23-24
"后民生新闻时代"、"公共新闻"、"大民生新闻"三个概念,是与电视民生新闻相关的三个关键词。"后民生新闻时代"似乎在宣告电视民生新闻的终结,"公共新闻"、"大民生新闻"则指出了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之路。无论电视民生新闻的前景如何,其民本取向的精神内核不能丢失。  相似文献   

20.
赵刚 《视听纵横》2007,(5):70-71
近年来,以社会新闻为主体,以城市平民为收视定位的民生新闻作为一支生力军,在收视市场上杀出了一条血路,与娱乐节目、电视剧三足鼎立,这其中,民生新闻拼时效、拼现场、拼猎奇、拼煽情.成为各个电视频道争夺收视市场的利器。在各地的收视份额竞争中,民生新闻虽然被各种质疑的声音包围,却常常还是高居各类栏目的榜首。[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