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赵玉岗 《今传媒》2016,(12):146-147
作为近代报刊的集大成者,梁启超在办报实践上获得了非凡的成就,他所提出的办报的四原则理论、报刊的社会功能、新闻自由的相对论观点以及相对成熟的党报理论等新闻思想,对后世的新闻传播活动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拟通过对梁启超办报活动的探索,总结其新闻思想,为我国的新闻理论研究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2.
彭甜 《新闻世界》2010,(11):113-114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随着所处的社会大环境及政局的变化,他的新闻传播思想也在实践中不断转变和发展,并对后世新闻传播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以梁启超所处的不同社会历史时期为线索,以其新闻传播观念的嬗变为基础,从其报刊功能观、传播舆论观、传播技巧、传播关系观等方面来阐述他的新闻传播思想。  相似文献   

3.
李秀云 《新闻知识》2003,(12):24-26
“舆论界之骄子”梁启超,以“挥汗执笔,日不遑食,夜不遑息”式的办报实践,以论述宏富的新闻思想,在中国舆论界“执牛耳”长达二十余载,成为清末民初影响最大的报刊政论家、宣传鼓动家、新闻理论家。二十世纪初,梁启超在中国新闻史上首次提出并较为系统地论述了正确舆论导向问题,今天,我们仍不难发现这一思想中所蕴含的超越时空、历久弥新的价值所在。本文拟对梁启超的舆论导向观加以剖析,并揭示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王韬是中国近代新闻史上的开山人物,他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自由主义新闻思想体系和理论体系,其核心内容主要体现在办报立言、言论自由、民本思想、文人论政等四个方面。他的自由主义新闻思想影响了后来的一大批人,但不可否认,其思想也带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王韬自由主义新闻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韬是中国近代新闻史上的开山人物,他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自由主义新闻思想体系和理论体系,其核心内容主要体现在办报立言、言论自由、民本思想、文人论政等四个方面。他的自由主义新闻思想影响了后来的一大批人,但不可否认,其思想也带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王韬是中国近代新闻史上的开山人物,他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自由主义新闻思想体系和理论体系,其核心内容主要体现在办报立言、言论自由、民本思想、文人论政等四个方面。他的自由主义新闻思想影响了后来的一大批人,但不可否认,其思想也带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舆论界之骄子"梁启超,以"挥汗执笔,日不遑食,夜不遑息"式的办报实践,以论述宏富的新闻思想,在中国舆论界"执牛耳"长达二十余载,成为清末民初影响最大的报刊政论家、宣传鼓动家、新闻理论家.二十世纪初,梁启超在中国新闻史上首次提出并较为系统地论述了正确舆论导向问题,今天,我们仍不难发现这一思想中所蕴含的超越时空、历久弥新的价值所在.本文拟对梁启超的舆论导向观加以剖析,并揭示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梁启超是中国新闻思想史上的一座重镇。对于他的新闻观,前辈学者已有大量文章论及,但就目前所见,多就新闻而论新闻,少有涉及其新闻思想与社会政治理想之间的深层关系。虽然梁启超一生中最辉煌的事业与新闻言论界须臾不可分,但他首先是一个以改造社会、振兴国家为己任的政治家,然后才是一个杰出的报刊活动家。在某种程度上,社会政治理想构成了梁启超新闻思想的根据,并通过各种形式的转换,成为他新闻思想的重要内容。可以说,在近代中国,梁启超第一次从社会建构的高度阐述了新闻事业的功能、宗旨与地位,他的新闻思想超越了王韬、郑观应等前驱先路,成为近代中国新闻思想的一个转折。  相似文献   

9.
钱入信 《新闻世界》2011,(5):138-139
本文以梁启超的报刊思想为基础,从传播学视角,分析他的传播功能观,以期丰富有关梁启超的新闻传播思想研究。  相似文献   

10.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卓越的报刊活动家和新闻理论家,他继承了早期维新派的办报主张并吸收借鉴西方新闻理论的成果加以发挥创造,形成了自己的新闻思想,达到了时代的最高水平.然而,梁启超把新闻自由和平等民权作为振兴国家的工具,对其作为具体的个人权利也很少提及,忽视了对新闻自由观念自身价值的合理性,因而,梁启超的新闻自由思想带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刘莉 《新闻知识》2005,(1):49-51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卓越的报刊活动家和新闻理论家,他继承了早期维新派的办报主张并吸收借鉴西方新闻理论的成果加以发挥创造,形成了自己的新闻思想,达到了时代的最高水平。然而,梁启超把新闻自由和平等民权作为振兴国家的工具,对其作为具体的个人权利也很少提及,忽视了对新闻自由观念自身价值的合理性,因而,梁启超的新闻自由思想带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孙珊珊 《新闻传播》2015,(2):104-105
梁启超一生参与、创办报刊17种,虽然他办报的原因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在长期从事办报活动的过程中,梁启超在吸取西方的办报经验的同时,不断的总结、反思,从而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新闻思想,并且得出较为完整新闻舆论体系,它打破了人们对报刊地位、责任的传统认识,为人们对舆论的认识,打开了新的视野,为中国新闻舆论观念的发展奠定了有力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占康 《新闻窗》2007,(3):86-87
梁启超是清末民初的著名报人、新闻理论家。从1895年到1922年,梁启超在近30年的办报实践活动中写下了许多新闻理论专著,他用富有创造性的思想和言论对近代社会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被称之为“近代舆论骄子”。  相似文献   

14.
王保华 《新闻爱好者》2011,(10):118-119
目前关于史量才新闻思想研究集中在对"史家办报"思想的内涵与价值的理解与诠释。论者多从办报与治史的关系上加以论述,这不无道理,但难以揭示出办报作为新闻事业与治史的本质区别。从大众传播的社会责任理论来考察,"史家办报"思想根植于中国史学传统与文化,更是源于西方自由主义的办报理念,在传媒与社会的关系上表现出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其实质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报刊社会责任论。"史家办报"作为中国化的社会责任理论与实践,其形成是与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及史氏的办报活动、办报环境等紧密相连的,因而在内涵与意义上表现出与西方的社会责任论诸多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评析了列宁新闻思想的历史贡献及其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发展历程中的重要地位;阐述了列宁新闻思想对于我们把握党的新闻事业的性质定位、坚持把党性原则作为党的新闻事业的根本原则、坚持依靠群众办报的光荣传统、认清资产阶级新闻自由的阶级实质,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做好社会主义经济宣传的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郭丽华 《今传媒》2012,(9):128-130
梁启超和张季鸾在中国报刊史上都以报刊政论著称,他们的新闻思想有如异同?差异从何而来?意义何在?本文试从两者的报刊实践及办刊言论中分析他们办报理念,认为两人在关于报刊的目的和功能、报人的资质与作为以及报刊的言论自由等方面的认识,都有着明显不同,甚至各自的言论风格也各树一帜。而梁启超、张季鸾两人不同的新闻思想,正代表着中国现代报刊发展的两条不同道路——政党报刊和民营报刊。两人差别迥异的新闻思想,又是由两人不同的人生理想与报刊的不同发展阶段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7.
三、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实践者、继承者,也是其丰富者、创新者。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认真总结自己运用报刊指导战争、指导政权建设和指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及改革开放事业,以及发动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等方面的经验,用以充实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并在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方面作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发展树起了一座新的里程碑。 中国共产党人在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方面的贡献集中体现在毛泽东的一系列新闻思想中。毛泽东的新闻思想同马克思、恩格斯…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徐铸成先生的办报思想为研究对象,简要介绍了徐铸成先生的办报生涯,重点分析徐铸成先生在《大公报》和《文汇报》期间特别是主持《文汇报》时所体现出来的办报思想:爱国主义办报思想、独立办报思想、"新闻烹调学"以及人才培养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人文精神是当前学术领域探讨的重要话题,新闻传媒具有人文精神,传媒人文精神的体现和建设,是以新闻传播的客观性为理论和实践基础的。本文从关怀弱势群体、体现民本思想、彰显批判精神等方面剖析新闻传媒的人文特性。  相似文献   

20.
【摘要】作为清末民初的著名报人、新闻理论家,梁启超亲力创办和积极参与的报纸多达17家。其在大量的办报实践中总结出的舆论监督思想在今天仍然发挥着借鉴作用,并在后人的不断继承修正中熠熠生辉。梁启超被誉为“舆论界之骄子”,他并不抱残守缺,舆论监督思想并非一成不变,虽然部分理论现在看来有其局限性,但究其原因与当时的社会大环境是密不可分的。从“喉舌论”到“监督政府”的舆论监督思想的提出与嬗变具有时代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