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叶军民 《东南传播》2015,(2):145-147
直播是广播新闻一种普遍的播报方式,而连线报道则是广播新闻直播中大量运用的报道形式,连线报道对提高新闻时效性、真实性、互动性和服务性等方面有显著作用。本文从连线报道的选题、找准连线报道时空点、连线报道说什么、连线报道怎么说四个方面探讨记者如何做好广播新闻直播中的连线报道。  相似文献   

2.
赵蕾 《新闻爱好者》2012,(13):59-60
连线报道,亦称电话连线采访报道,是以声音为载体,以电话为媒介,由记者在新闻现场以口述或与新闻主播对话的形式,把新闻信息播报出去。连线报道能够快速呈现新闻事件,生动描述现场氛围,具有极强的现场感。当前,连线报道成为广播新闻的重要表现样式之一。河南电台新闻广播2010年改版以来,开设"豫广新闻"栏目,每逢整点播报,每档节目10分钟,设置两条以上记者连线报道,以新闻主播和记者对话的形式播报新闻,增强了广播新闻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同时,广播连线报道改变了新闻播出的节奏,避免了长时间播音带给听众的沉闷感。然而,随着连线报道的大量播出,报道质量问题日渐显现,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记者不能提供有效信息,或者是没有捕捉到更多有  相似文献   

3.
<正>在多媒体时代,连线报道慢慢成为广播新闻频道中常用的节目形态,成为广播媒体扬长避短、扩大影响力的有效手段。记者在第一现场,通过与直播间连线的形式,直接面向听众述说新闻、描绘现场、发表意见,现场感、画面感都非常强。但是,笔者也注意到,连线报道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时,并不一定会有好的效果。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记者的现场选择、连线能力、报道质量都是关键。一、新闻场的选择——记者在哪儿在连线报道的时候,记者需要用准确和流畅的语言将现场的实际状况传达给受众,要准确把握现场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4.
当前,各家广播媒体在新闻竞争中日益强化记者连线报道。笔者认为广播要实现抢先传播优势,吸引听众并提高受众到达率的竞争目的,记者连线报道是最大利器;而要做好广播的连线报道必须做到选取最有特点的新闻现场,强化报道的“画面”思维,并在注重语言表达的同时充分利用好现场音响,增加听众的现场感,从而调动听众的联想力,让听众在收听新闻时有“看”到新闻现场的感受。  相似文献   

5.
当前,现场连线报道在广播新闻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连线报道已成为广播参与媒体竞争的利器。广播记者必须熟练掌握现场连线报道这项基本技能。而做好连线报道,除要具备扎实的采访、写作、口语表达等基本能力外,灵活的现场调控和恰当的信息取舍不可或缺。驾驭全局,随机应变,牢牢把握报道节奏完整的现场连线报道包括记者口述、采访对象讲话、实况音响等诸多环节。对报道者来说,最理想的情况是各个环节准确无误,一气呵成。但新闻现场纷繁复  相似文献   

6.
<正>引言这几年,连线报道以其时效性强、现场感强而被广泛使用。但连线报道是记者与主持人共同完成的访谈式报道,与传统的报道形式不同,主持人的作用非常突出。本文就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主持人是连线报道的主导大家知道:所谓连线报道就是指广播电视记者在新闻发生地用电话接通直播室,直接向听众报道新闻的一种形态。它与文字报道、录音报道和录像报道不同,文字报道、录音报道和录像报  相似文献   

7.
连线报道以声音为载体、电话为媒介,由广播记者在新闻现场对新闻进行直接报道,具有很大的时间优势,并且现场感强烈,是广播少数几类可以与其它媒体展开竞争的节目。本文结合近些年来的广播连线报道实例,对如何做好广播新闻连线报道进行了分析,认为做好广播新闻连线报道要做到三个方面:增强记者素质,提升临场发挥能力;突出时间性,抢占新闻制高点;与其他新闻节目形式密切配合。  相似文献   

8.
连线报道是广播以"快"和"活"的特点适应媒介竞争形势的新的新闻报道形式。记者是做好连线报道的关键因素。相对于传统的广播报道,记者在连线中一般以"我"的身份亮相,他是"在场者",也是"观察者"、"体验者";他是"采访者",也是"被访者"、"讲述者"。记者需要适应这种角色要求和挑战。  相似文献   

9.
王健 《中国广播》2009,(6):50-52
新闻连线报道,作为广播低成本运作的代表手段,突出了广播“快速”的优势。然而连线报道也有缺乏现场录音、内容易枯燥等缺点。本文从听众的感受出发,给广播新闻记者提出了几点建议,通过对事件和新闻事实的把握、对语言风格和面貌的改善,增进连线报道的表现力和可听性。  相似文献   

10.
广播连线报道已成为广播媒体倡导推崇传播新闻的重要方式,成为版面媒体无法相比的独特优势。连线报道让广播的快捷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新、快、活,使广播新闻节目更加生动,营造了鲜活的现场气氛,提高了记者、主持人综合能力。连线要有统筹,要有策划也要连出地方广  相似文献   

11.
对于电视媒体来说,新闻直播中的记者连线报道是提高时效性和竞争力的有力武器,它可以使新闻事件的发生与记者的报道以及观众的收看三方同步,已经成为央视及各大卫视经常采用的报道方式。然而记者连线报道如果使用不当,也会造成一些意外的问题,甚至会影响到媒体声誉和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12.
曹鹤 《记者摇篮》2015,(4):42-43
近年来,随着现代通讯工具"手机"的出现,新闻现场报道、突发事件报道、活动现场报道等记者的现场连线报道越来越多,在广播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它已成为广播参与媒体竞争"最具杀伤力的武器"。连线报道并不是记者到了现场随便讲几句,以证明自己到过现场这么简单,连线报道在考验记者临场发挥水平的同时,更要求其具备较高的新闻敏感性、收放自如的现场驾驭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随机应变能力、思维清晰的口  相似文献   

13.
成立 《中国广播》2011,(8):69-70
随着人们对新闻时效性诉求的不断提高以及现代通讯工具的发展,现场连线报道在广播报道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广播现场连线报道以其形式新颖、表现力丰富、鲜活生动等特点,极大地发挥了广播的优势。熟练掌握连线报道的基本技能,是参与直播连线的记者、主持人等新闻工作者必备的职业素质。  相似文献   

14.
"连线报道"是以声音为主要传播载体,电话为媒介,由广播记者在新闻现场以口述或是互动对话的形式,把新闻信息通过电波直接播报出去的一种报道方式。在这类报道中,广播连线记者对新闻报道的把握掌控能力,直接影响新闻的报道质量和节目的播出效果。  相似文献   

15.
现场连线报道是近年来电视新闻节目中较为常用、效果比较显著、有着良好生命力的一种全新的报道形式。它的架构形态一般就是由主持人提问,连线记者或嘉宾回答。本文主要探讨现场连线的节目中,主持人在和场外记者交流时的即兴表达能力、娴熟自然的沟通能力,着重分析主持人在面对突发新闻进行现场连线时如何迅速把握事件进程、抓住事件本质和关键。  相似文献   

16.
所谓连线报道,是指在电视节目中借助于先进的视音频技术,通过卫星直播技术(SatelliteNewsGathering)和微波技术实现异地与电视台演播室的信号互连,实现主持人与现场报道记者以及嘉宾的连线,让分布在不同地点的相关人员就同一新闻事件或者新闻话题,进行叙述或展开评述讨论的报道形式。从目前电视应用连线的情况来看,西方媒体凭借其高科技的优势,对连线的使用比较普遍。比如CNN在报道大题材时,多使用连线报道的形式。美国“9·11”事件、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等重大事件发生时,战地的记者、军事专家都会用连线的形式,通过电视屏幕多视窗…  相似文献   

17.
连线作为一种快速、鲜活的报道形式,越来越多地被广播甚至电视广泛应用。特别是2008年,在对一连串突发性事件和重大活动的报道中,连线发挥出独特魅力。记者在连线中的独家资讯和表述的独特风格,正成为广播竞争优势的重要元素。连线的特点1.进行时。如果说传统的录音新闻是过去完成时,那么连线报道就是现在进行时。广播、电视必须在第一时间把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广播连线报道时记者的情感把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连线报道亦叫电话连线采访报道,目前已经频频出现在广播、电视媒体中,它以声音为主要传播载体,通过记者在新闻发生现场的口述把新闻信息通过电话直接传输到直播间播报出去。连线报道体现了广播的快捷优势,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中午时段的新闻直播节目“第一报告”就是大量运用连线报道的一个典型栏目,  相似文献   

20.
刘胜  何彬 《新闻前哨》2011,(6):65-66
近年来,随着媒体竞争的日趋激烈,广播为发挥自己灵活、快速的优势,大量采用现场连线这一报道方式。所谓现场连线报道,就是记者或被采访对象在新闻现场,通过手机、座机电话或无线话筒(这三者中,以手机连线播报最为常见),直接向电台发回口头的连线播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