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张经武 《今传媒》2012,(3):145-146
传媒是文学活动发生发展必不可缺的要素,是文学研究尤其是当下文学研究必不可少的角度。传媒一方面解构当下文学,让传统文学秩序土崩瓦解;另一方面又在建构当下文学,让当下文学呈现出崭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张经武 《报刊之友》2012,(3):145-146
传媒是文学活动发生发展必不可缺的要素,是文学研究尤其是当下文学研究必不可少的角度。传媒一方面解构当下文学,让传统文学秩序土崩瓦解;另一方面又在建构当下文学,让当下文学呈现出崭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文学传播学是从媒介文化的视域来研究文学的话语体系,研究传媒的文学特性、文学流派以及文学作品的生产、流传和影响的特征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是传播学的分支学科.文学传播学包括文学传播学理论、文学媒介、语言传播学、文体传播学、历史文学传播和跨文化文学传播五大部分,研究的主要内容有文学作品传播的方式、地域与文学传播接受相关的区域分布特征以及传播手段的改进与文学发展的互动关系等.  相似文献   

4.
随着电视传媒的发展,电视新闻节目成为观众了解国内外大事的重要窗口。新闻写作是新闻传播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非常重要的环节。众所周知,新闻写作属于应用文的写作,与文学写作有着很大的区别,是两个不同的范畴。但是追寻新闻的发展历史不难发现,新闻写作是从文学写作中脱离出来,并形成了自己的特点的一种特殊文学写作方式。因此,文学技巧可以巧妙的应用于新闻写作中,对提高新闻作品的语言色彩有着很好的作用。本文就如何在新闻写作中借鉴文学手法的技巧进行了论述,对创造更多更好的新闻作品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主持人语]陈雪虎所著《文的再认:章太炎文论初探》一书提出了一个长期以来我们都知道却实际上忽视了的重大问题:中国的"文学"并非古已有之。与此书呼应,在这篇《"文"到"文学"的迁变》中,陈雪虎条分缕析地分析了"文"的各种内涵,并反思现代中国之“文学”的特殊内涵。这也就把一个崭新的课题置放到我们眼前:中国的“文学”,究其现代性的意义来说,就存在一个“发生”的问题——至少是一种革命性的转义与创生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新世纪十余年间,儿童读物呈现出从知识读物为主到儿童文学读物为主与儿童网游文学图书迅速发展的两大格局之变。媒介的力量将新生的儿童网游文学样式推向前台。这些图书配合儿童网络游戏出现,并能瞬间吸引儿童的注意。基于媒介力量的推动,对儿童文学创作生态格局作出预判:媒介整合效应将逐步模糊童书业边界,最终从多媒体运作走向媒介融合,综合性的文化创意企业将成为整合童书传媒的核心价值载体。这一变革将使儿童网游文学图书成为绕不开的创作源。儿童网游文学以其兼具的依附性与再造性带来了儿童文学创作面貌与性质的变革,文学的独立性日渐消弭。儿童文学创作亟待突破儿童文学与儿童读物的边界,形成儿童文学化读物多面开花的局面。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国内高校传媒专业发展迅速,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如何切实提高影视传媒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成为当下高校专业教学必须正视的问题。本文立足影视传媒专业文学写作教学实践,通过明确影视传媒专业实践性教学理念,突出专业教学特色,尝试富有实践性的教学方式及手段,改变专业考核形式等途径,力求探索出构建具有实践性的教学体系,最终有效提高学生的毕业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文学与传媒艺术的关系提出全面的、建构性的观点:不同意德里达和米勒等人的"文学终结论",也不主张恪守文学的原有疆界.德里达和米勒"文学终结论"的依据是印刷时代让位于电信时代,本文认为印刷文化只是文学的媒体之一种,文学并不会因为印刷文化退居其次而消亡.文学可以推溯到文字产生之前的口头谣谚,也可以延展到后印刷文化的任何时代.文学是无法终结的.电子传媒可以产生更多的文学样式,可以改变文学与其他艺术门类的关系,也可以使文学得到更为直观的表演.传媒时代自有传媒时代的文学形态.文学的属性在于语言美感和内在视像,同时,以文学运思为其连结纽带.传媒艺术不仅是图像呈现,而且要有内在意蕴,无论是叙事性的讲述,还是抒情性的画面,都需要用文学性的运思来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文学和传媒艺术的深度融合,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时代需要.  相似文献   

9.
新世纪文学的基本走向是媒介化。媒介化不仅推动着新世纪文学生产方式与消费方式的转型,也推动着新世纪文学传播方式的转型。新世纪文学传播方式的转型有四种形态:一是从"作品传播"走向"事件传播";二是从"书本传播"走向"影像传播";三是从"单向传播"走向"双向传播";四是从"一维传播"走向"多维传播"。  相似文献   

10.
文学期刊和文学图书的命运是整个文学出版当下困境的直接表征。各出版机构为了从这一困境中突围,纷纷进行大胆的改革和转向,大胆到甚至完全忘记出版人的良知和责任。  相似文献   

11.
随着电子信息时代的发展,手机不仅仅是人们重要的通信工具,还是有很强覆盖力的传播载体,因此,手机被称为新兴的"第五媒体",并且以这一媒体为载体的文学称为"手机文学"。手机文学改变了传统文学的传播方式,对传统文学的生存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值得我们去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新闻传媒事业也随之有了长足的进步,新闻写作也应同时发展,新闻作品在保证对事实的严谨报道之后,也应对新闻美学有更加深入的研究。作为应用文的一种,借鉴文学写作的手法是新闻写作的一个良好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传媒生态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计划经济时代"一报一刊两台"的传媒格局到当今以多元化、个性化、自媒体化为特征的媒介生态。在传媒市场化的过程中,大众传媒的经济功能、娱乐功能及环境监测功能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14.
施灏 《新闻界》2020,(4):93-93
文学新闻是指以文学形式完成的纪实性新闻叙事,而不是字面上的有关于文学的新闻,所以精准的说法应该是"文学性新闻"。这其中包含着两重含义,一是所写内容必须是建立在事实基础之上,而非个人或集体的主观虚构;二是从叙事方式到框架文字、句式表达都带有一定的文学色彩。纽约州立大学科特兰分校传播学院的约翰·C.·哈索克教授专门为此撰写了《美国文学新闻史:一种现代叙事形式的兴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9年3月)。  相似文献   

15.
自文学发源至今,它从未与大众传播媒介分离过,媒介是文学的传播载体,而文学永远是大众传播的经典内容。从人类早期的口口传播到今天的手机即时通讯,每经历一次媒介变革,文学也在不断的随其改变,它总是植根于当时代最发达的传播媒介、发展壮大,有时甚至会淘汰传统媒介。回顾近年来的媒介发展,网络异军突起,所以在此我们要讨论的,便是在现代传媒即网络这个新媒体形态下的文学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16.
2014已然结束。站立当下,回溯原点。刚刚过去的这一年.传媒江湖波谲云诡,唯一能够握住的不变,似乎就是“变”。《2014之变,中国传媒战地图谱》,六篇文章,六个向度,均指向同一个主题——2014之变。其中,四篇文章,试图通过报业、广电、网络、电影不同领域,共同还原出传媒行业2014的战地烽烟。《2014中国传媒的九个侧影》,则是希望通过重大事件串联,为刚刚离去的2014勾描出一个清晰而富有血肉的面孔。《一种声音:媒体的玩法变了》,则是栾春晖对于新年传媒发展方向的恣肆想象。2015年,大幕已经拉开,让我们拭目以待。  相似文献   

17.
杜图 《声屏世界》2011,(6):48-50
媒体竞争时代,似乎什么节目样式都可以模仿,什么节目运作办法都可以克隆,但总有一些东西是难以模仿和不能克隆的。俗话说,情到深处无怨尤,艺到精时品自高。深圳广电集团"环球财经传媒"打造财经品牌的历程就很好的诠释了这点,他们用专业的精神专注于自身专业的事也给当下浮躁的传媒市场带来别样的景致。请看——  相似文献   

18.
蒋蕴 《新闻实践》2009,(12):10-13
现代传媒格局的急速激变,催生了易读、悦读的传播新趋向,也促使媒介文本更具模糊性、融合化,某一种文本往往兼有两种或者多种文本的特征。于是,寓言新闻的文本在国内媒体悄然流行。 有人说新闻是"历史的草稿",觉得每天写的都是"传世之作";有人说新闻是"隔日即逝的易碎品",那是批量生产"扫街新闻"的理由。而"寓言新闻"文本理念的创新,是从"传世之作"与"易碎品"的两极之间孕育的符合受众信息消费的内容形态,反映了大众传媒新闻产品的新的价值取向,是传统媒体在网络时代的文本变革。  相似文献   

19.
《出版参考》2006,(4X):18-18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已举办了3届的“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日前揭晓了第四届的评选结果。作为一个由媒体发起的文学奖项,在举办到第四届的时候发生了一个细微的转变,由“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变成了“华语文学传媒盛典”。  相似文献   

20.
王瑜 《中国图书评论》2010,(12):113-115
该书正是以文化为大背景,以"长安文化"为依托,从文学的纵深探讨研究《史记》的文学价值,开拓出《史记》研究更深的层面,从而使人们由《史记》反观中国文学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