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丁义浩 《青年记者》2016,(35):123-124
大学形象从广义角度讲包括原始形象和媒介形象.原始形象指大学在践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职能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形象.媒介形象指大学在媒介传播中所呈现出来的形象.在原始形象与媒介形象中,原始形象是大学形象存在的根据,媒介形象是展现原始形象的重要依托,是社会公众认知大学形象的重要渠道.从狭义角度来说,媒介形象是大学形象的符号化和社会体征.媒介在大学形象塑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媒介形态日新月异的发展,大学媒介形象塑造逐渐从传统媒体转向新媒体,如何利用新媒体传播形象、塑造形象成为当前大学形象建设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关于中国国家形象大传播战略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传播全球化的大背景中,我们要有效地传播国家形象、影响国际舆论,就必须树立大传播的观念,就是不能仅仅局限于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新闻传播媒介领域,还必须扩大到期刊杂志、图书出版、电影乃至动漫、录音、录像、电子游戏等所有泛大众传播媒介领域.这些新闻传播媒介和泛大众传播媒介,构成了传播国家形象、影响国际舆论的立体化媒介大传播网络.我们要认真研究、善于运用这个媒介大传播的立体网络来树立国家形象、传播国家形象.国家形象的大传播还有第二层意思:不仅要注重充分运用新闻媒介和泛大众传播媒介的大传播,还要高度重视国家政策国家行为、实物传播和人际传播领域的大传播.只有这样,我们树立和传播的国家形象才是坚实、持久、可信的.  相似文献   

3.
公共政策媒介形象是在大众传媒信息传播中形成的,它主要是生产者对公共政策认知结果,并对公众建立公共政策认同感、维护社会稳定及树立政府形象有积极意义。本文分析了政策制定程序的合理性和制定者的公信力、执行者素质和效能等方面是影响公共政策媒介形象的内在因素;适度的信息传播量、媒介报道框架、媒介类型和公众原有立场倾向是影响公共政策媒介形象的外在因素。  相似文献   

4.
奥运会是重要的国际事件,会聚焦全球的媒介,是塑造积极和正面的城市形象的重要契机。因此,张家口应借助冬奥会契机,从专业传播角度制定城市形象传播媒介策略,扭转落后形象,树立崭新形象,从而推动城市发展。目前,利用奥运会传播张家口城市形象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重视实体形象建设,轻视虚拟形象媒介传播;二是新闻宣传较多,专业传播理念欠缺。本文提出了冬奥背景下,张家口城市形象传播的媒介策略,一是基于议程设置理论的媒介宣传的顶层设计策略;二是对内传播:全媒体背景下的本地媒体内容辐射策略;三是对外传播:转变观念,树立专业化、差异化、对象化的传播理念。  相似文献   

5.
殷婷 《东南传播》2010,(1):126-128
在媒介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一国的国家形象塑造与媒介中各类符号的传播紧密联系在一起。除了语言、文字、影像等传播符号之外,非语言符号中的服饰形象符号也是生动反映一国整体形象最直观的传播符号。随着国家实力的增强和媒介覆盖的全球化趋势,服饰符号已成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符号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着国家形象的建枸。  相似文献   

6.
郭学文 《青年记者》2012,(32):17-18
研究背景现代传播学认为:大众传媒对于城市形象塑造和传播具有重要作用,媒体通过新闻报道、影视作品等促成了公众对于城市的形象认知,从而具备了建构城市形象的功能。"媒介时代的城市形象可以分为客观形象、媒介形象和公众形象。城市的客观形象是城市‘公众形象’的起点,也是媒介呈现城市的原材料。城市的‘媒介形象’较大程度影响了城市的‘公众形象’。"①也就是说,在媒介社会中,城市的媒介形象取代了客观形象,成为影响社会大众对城市做出认知和判断的形象符号。传播学中的城市形象研究就此展开,通过研究城市的媒介形象来分析城市形象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7.
城市形象,作为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元素之一。中国各城市在国际媒体中呈现出来的媒介形象,也直接影响着国际对中国的认知。英美媒体凭借其国家强大的综合国力,先进的传播手段和经验、较高的媒介使用率以及英语语言优势,在他国媒介形象塑造和国际传播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对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泰晤士报》、《纽约时报》等英美主流报刊关于桂林的新闻报道进行内容分析,反映桂林这一国际旅游城市在国际传播中被赋予的媒介形象,并针对旅游城市媒介形象的构建与国际传播提出策略。  相似文献   

8.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党的媒介形象展现(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执政党的媒介形象,是它在大众传媒上形成并传播的形象,又会经公众口耳相传的方式再行传播,故能产生广泛持久的影响。执政党使用所掌握的传播工具展现自己的媒介形象,并非易事,要获得预期的良好效果更是有着相当大的难度,涉及特定主体、大众传媒和社会公众等3个方面的因素。以上因素对党的媒介形象展现共同构成了相应制约。当前,要深入研究新情况,有针对性地提高党的媒介形象对社会公众而言所具有的引导力、公信力和亲和力。  相似文献   

9.
媒介融合改变了媒介生态和传播格局,合肥城市形象对外传播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其传播场域、传播渠道、传播主体等都发生变化。为了积极应对传播现实,合肥城市形象对外传播必须在传播主体、传播渠道等各方面寻求全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网络红人是2016年重要的流行文化之一,门户网站作为流行文化重要的制造者,通过连续大规模的新闻报道有力地塑造了papi酱"第一网红"的媒介奇观。通过研究发现,门户网站新闻报道建构了"颜值高"、"有才华"、"励志"、"接地气"、"低俗爱炒作"以及"人气高"六大papi酱媒介形象,较文字传播时代和图文传播时代的网络红人媒介形象相比有了显著变化。在网络红人媒介形象生产过程中,门户网站采用不同的建构方式来塑造原有网络红人媒介形象以及新产生的网络红人媒介形象。  相似文献   

11.
詹姆斯.凯瑞提出的传播仪式观强调传播是一个文化共享的过程,媒介事件往往需要通过一定的仪式来得以展现。媒介仪式由于媒体的放大作用,关注度高,因此对国家形象的塑造来说是良好的契机。本文试图从媒介仪式角度分析上海世博会开幕式的媒介呈现,从中探析媒介仪式中的国家形象塑造。  相似文献   

12.
主持人的媒介形象因其可视可感而受人关注。作为节目文本中的标志性符号,主持人的媒介形象具有实现传播功能的工具性特征。除此之外,我们也可以从传播关系层面和文化语境层面去认知主持人的媒介形象。从形式特征到审美内涵,尽可能丰富地认识和把握主持人的媒介形象,有利于电视节目主持人自身更好地调整传播策略,明确职业使命,以更为积极的姿态融入电视节目传播并影响当代大众文化。  相似文献   

13.
对外传播,关乎国家形象。在媒介全球化的态势下,面对国外传媒巨头对我国传媒市场的迅速扩张,我国媒介在对外传播中怎样占据高地,既让中国在全球传媒中发出自己的声音,又树立中国良好的国家形象,是媒介探讨的重要课题。本期刊登的这组稿件,有对我国媒介在山西"黑砖窑"、重庆"钉子户"等事件报道中由于传播失当产生不良后果的反思,有对我国媒介在香港回归十年报道中塑造良好国家形象的成功解读,也有对我国媒介对外传播中存在问题提出的对策,对我国的对外传播具有一定的启迪。  相似文献   

14.
余晓艳 《今传媒》2023,(3):129-132
党政领导干部媒介形象传播的意义重大。本文立足女性主义视角,以女性主义媒介批评为突破点,对媒介传播女性领导干部形象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和阐释,提出了媒介在构建女性领导干部形象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即通过加强对媒介工作者的培训,提高媒介工作者的性别平等意识;建立媒介监管体系,为女性领导干部媒介形象建构营造良好环境;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激励女性领导干部不断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提升媒介素养,多角度地重构女性领导干部多元化的媒介形象。  相似文献   

15.
媒介形象建构的四个标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栾轶玫 《视听界》2007,(5):18-21
媒介形象千姿百态,各有不同。但其上总负载着一些稳定的共有要素,这些要素能够持久地吸引受众。从媒介角度而言,这些共有要素构成了媒介形象建构的核心标准。也是媒介形象建构的基准。本文认为。公信力.亲和力、整合力与传播力共同构成了媒介形象建构的基本标准。  相似文献   

16.
李佳敏 《今传媒》2020,28(1):48-53
网络与新媒体的发展,提升了社会的“媒介化”程度,危机传播对政府媒介形象具有现实的影响。本文以陕西奥凯电缆事件为例,运用案例和理论分析的方法,从形象修复的角度剖析西安市政府和奥凯公司在危机传播中的应对策略,探讨人为危机事件发生时,政府应采取何种媒介策略化解危机并进行形象修复。依据研究结果,为政府面对危机传播、修复媒介形象提出了四点相关建议,以期维护政府的公信力,强化媒介执政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7.
陈林侠 《现代传播》2013,35(5):41-45
国际关系与政治、传播学等学科中的国家形象,所研究的大众媒介仅是大众新闻媒介,而忽视了对"大众叙事媒介"的考察。所谓大众叙事媒介是指借助大众传播技术,以虚构的叙事形态出现并希望唤起某种预期传播理念的大众媒介。由于叙事带来的替代性满足,接受语境具有明显的娱乐性、消费性,加之国家形象的国际维度,大众叙事媒介的国家形象始终置身于跨文化传播与文化消费这一特殊的双重语境中,表现出生活政治、非理性与现实错位等特征。  相似文献   

18.
中国梦作为崭新的国家形象,其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出版传媒在塑造并传播中国梦这一媒介形象时发挥着重要作用,出版业传播中国梦形象的内在机理是:系统性传播机理、深度传播机理、文化价值传播机理、普通叙事传播机理、无限思想传播机理、持久效果传播机理。  相似文献   

19.
如今,在新媒体时代下,媒介影响力与日俱增,在构筑特色小镇媒介形象上,会利用新媒体语境对小镇形象加工呈现出媒介化的诸多特征。本文在此背景之下,以江西特色小镇媒介形象为研究中心,探究江西特色小镇的媒介形象,并提出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20.
王驰 《视听界》2013,(2):76-78
政府形象凭借一定的符号和媒介手段传播作用于公众,公众通过有效地解读符号接受形象信息,政府媒介形象塑造一直被视为政府部门调整外部社会关系的重要构成和政府公共关系的重要内容。视觉化传播时代,媒介以数字技术、交互式传输为标志,具有虚拟性、消费性、大众性、复制性等特征,改变了单一单向的平面化传播形态,人们的认知方式、思维模式、表意手段也随之发生改变,意味着政府部门调整外部社会关系的传播格局和舆论机制将发生根本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