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尝试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我国公共危机时期的受众心理特点,发现在公共危机传播时期媒介议程与公众议程之间存在着严格的一一对应,还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受众的认知范围会以自我为中心逐渐向外扩散.  相似文献   

2.
铺垫作为议程设置的延伸效果,通过改变媒介议程及其属性的易得程度进而影响受众的判断标准,从而对受众议程的认识、态度及行为产生影响。铺垫确认议程设置效果的认知过程,借鉴认知心理学从微观的角度探讨客观的议程如何影响主观认识。  相似文献   

3.
受众的认知心理直接影响劝服性效果。受众心理的一个重要功能即它是新闻宣传所造成的舆论力量转化为受众行为的中介,笔者选取光盘行动作为新闻宣传的例证,研究媒介报道效果中受众心理机制与劝服效果发挥的作用,甚而影响受众的认知心理和行为。从而运用受众认知心理学与劝服效果理论反作用于媒介报道,使之更有效的影响受众。  相似文献   

4.
受众的认知心理直接影响劝服性效果。受众心理的一个重要功能即它是新闻宣传所造成的舆论力量转化为受众行为的中介,笔者选取光盘行动作为新闻宣传的例证,研究媒介报道效果中受众心理机制与劝服效果发挥的作用,甚而影响受众的认知心理和行为。从而运用受众认知心理学与劝服效果理论反作用于媒介报道,使之更有效的影响受众。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高校图书馆资源开发研究中存在的受众认知缺失现象入手,分析了由于受众认知缺失,导致图书馆开发的受众注意力资源与受众需求之间形成实然落差的各种表象与原因。  相似文献   

6.
从认知心理学的概念出发,探讨了基于认知心理学的用户心理。论述了认知心理学在网络信息组织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受众认知心理与新闻传播效果异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闻传播的效果与受众认知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受众的认知心理背景、认知心理现象和认知心理效应对传播效果的形成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往往会导致新闻传播的效果偏离传播者的传播意图而发生异化。  相似文献   

8.
认知心理学强调学生学习时原有的认知结构和认知加工过程是决定学习结果和学习效率的直接原因。信息素养是一种高级的认知技能。从认知心理学的学习问题切入,对注意、记忆、重构等认知心理因素进行分析,阐述了认知心理学的教育观,旨在探讨基于认知心理学教育理论的信息素养教育层次模式,为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万舒敏 《新闻世界》2013,(5):108-109
本文以心理学为背景,结合媒介业务实践案例,关注传播链条中传者与受众两大主体的编码、解码技巧,力图解析心理学影响下传播机制如何影响受众的认知态度,以期为新闻传播工作提供科学的心理维度指南。  相似文献   

10.
朱述超  万洪珍 《传媒》2015,(16):70-72
信息数据化时代,数据新闻成为新闻报道领域的一种新形态,其在价值逻辑与表现形态上均有别于传统新闻报道.数据新闻的传播应与受众的认知逻辑相符,并积极帮助受众建构相应的认知结构,具体作用有:增加新闻受众的知识贮备;激活新闻受众的感觉通道;协助受众建构认知策略.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试图从传播心理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受众生理机制、心理机制的考察和对受众认知结构、接受规律的分析探讨<百家讲坛>的选题策略是如何针对受众的特点来提高传播效果的.  相似文献   

12.
受众对于媒介角色的认知及其评介是科学建构媒介化社会的重要参照.调查显示,受众对于媒介促进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等方面的作用趋于赞同,而不同层次的受众对于媒介的可信度和媒介能否解决现实问题的认知情况并不明朗.对于媒介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角色承担,受众对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评价,也为信息传播与媒介发展提供了需要解决的一些领域.  相似文献   

13.
在信息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接受来自于不同传播领域的视觉信息已经成为影响当代人生活的重要内容。然而是否所有的视觉信息传播都能够被受众有效的接收和认知,是我们需要回答和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从传播学和信息学角度探讨视觉信息设计传播的认知过程和特点,从而了解和分析受众的认知规律以及心理反映,以求今后更好地掌握创作思维方法和传播形式,传递给受众更有效的视觉信息。  相似文献   

14.
认知心理学视角的情报分析过程模型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知过程与知识表征是认知心理学的两个核心概念,从这两个方面着手研究情报分析过程中的认知心理;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构建认知心理学视角的情报分析模型,以期达到提高情报分析过程效率与情报分析产品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一个电视媒介不仅要创造优质的电视节目,它还应把电视节目的优点告诉观众,在受众心目中树立起电视产品的形象。将电视节目的宣传、包装与社会知觉、社会认知等心理学知识相结合,让观众对电视节目的宣传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能够较大地提高观众的收视兴趣。笔者认为在电视节目的包装、宣传中应用心理学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制造悬念的心理。  相似文献   

16.
受众的认知过程包括感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不同的受众都具有其不同的认知结构。在新闻传播过程中,新闻工作者如能充分掌握好受众的记忆与思维的认知特点,并将其灵活运用于新闻业务中,势必会带来更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7.
融合文化随着媒介融合逐渐形成发展,并极大地影响了受众的信息传递方式、认知方式和加重了受众的媒介依赖。  相似文献   

18.
神话动画对神话传说的演绎,不是镜像化的再现,而是依据情节、人物设计和时代审美等因素创造出的"拟态环境"。受众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接受动画对神话的解读和诠释。基于此观点进行一次"认知效果"控制实验,其结果表明受众对神话形象的认知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神话动画的影响,而受众本身不自知;受众对神话动画的评价较高。  相似文献   

19.
抢占传播主导权,必须格外重视“首因效应”。按心理学的说法,首因效应即最初接触到的信息对认知主体以后的行为活动和判断评价产生的影响,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心理学研究发现,与一个人初次见面,45秒内就能产生第一印象。这个第一印象在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有着“先人为主”的较强影响力。受众对其产生的“第一印象”格外重视,  相似文献   

20.
孔晓梦 《报刊之友》2013,(9):102-103
新闻借助网络这一平台不断发展,并拥有了数量庞大的受众群。这些受众有着与其他媒体受众截然不同的心理特征。其中认知心理、迷茫心理和匿名心理在网络新闻受众中尤为突出,并在一定程度上支配着受众在网络中的表现和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