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了解“品式”制度 ,治史者把北魏以“均田”名义制订的“户籍样”误解为国家向农民分配荒地的法令 ,提出了“均田制”的说法 ,严重曲解了历史的真实情况。本文剖析了“均田制”解说中一些根本性的错误。  相似文献   

2.
均田制首创于北魏,后为北齐、北周、隋唐所继承和发展.从北魏孝文帝太和九年(485年)颁布均田令起,直至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两税法的实行为止.均田制从施行于一个割据政权而扩展到全国范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历时近三百年,其作用与影响是不可低估的.然而,多年来,史学界发表了不少有关北魏均田制的论著、教材,基本上认为北魏均田制是在不触动豪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前提下进行的,不具备限制豪强地主无限占田的性质.此说很值得商榷.本文试通过对北魏均田令颁布前的土地分布情况、均田令的具体内容、颁行目的等方面的分析论证,以说明北魏均田制是一部限制与触动豪强地主利益的土地法.  相似文献   

3.
关于北魏行均田、立三长的时间顺序历来众说纷纭,本文认为混乱的症结在于未能将均田令的颁布与均田制的推行区分考察,指出:北魏颁布均田令在前(太和九年十月),设置三长制在后(太和十年二月),而均田制的普遍推行则稍晚于三长制确立的时间。所以,如果说均田令颁布与三长制设置的时间顺序,一定是均田令在前,三长制在后,若论均田制推行和三长制创置的时间顺序,则是三长制先于均田制。  相似文献   

4.
建国以来,国内学者对北魏均田制建设发生的历史渊源已发表了一系列讨论文章,一种倾向性意见是将均田制的建设不同程度上归之于拓跋族畿内计口受田制度在北中国的推演。在此认识基础上,关于北魏均田制的措置实施范围,近年有同志提出了鲜卑族是北朝均田制实施的重点对象。与此相左,程应鏐先生认为均田制令未曾在鲜卑族和新民聚居的畿内以及近畿地区实行,均田的真正实施对象是居于中原地区的汉族坞壁主、荫附以及自耕农。  相似文献   

5.
论北魏的均田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讨论了北魏的土地制度均田制。文章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讨论了均田制产生的历史条件,第二部分讨论了北魏均田制的实施情况。通过讨论,我们可以看到北魏均田制的产生有其必然性,它是对前朝田制的继承和发展,对后世的田制曾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北魏均田制,长期以来被公认为一种土地制度。这种观点的基础是所谓当时“土旷民稀”,北魏帝国拥有足量无主荒地,用以均分给农民。这样就构成了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笔者认为,北魏没有荒田授给农民,也确实没有均分荒田,均田制只是一纸空文。就此,我略陈浅见,恭请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7.
均田制始于北魏时期,历经北齐、北周、隋朝和唐朝前期,存在了大约三百年左右的时间。尤其是在北魏和唐朝前期,均田制的作用更为重要。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推行这种土地制度,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北魏和唐朝两个朝代的均田制各有特点。那么,它们的区别是什么?造成这些不同的原因是什么?从中我们可以得出哪些结论?这些都值得我们深思和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8.
北魏均田制,是初中《中国历史》第一册《北魏的政治改革》一节教材的重点,也是北魏孝文帝一系列改革中的一项重大措施.深入理解这部分教材,对教好本节课,有着重要作用.本文拟根据这部分教材,提出两个问题,谈谈个人的理解.一北魏实行均田制的目的关于北魏实行均田制的目的,教材虽明确地指出,是"为了保证封建国家的财政收入,加强对农民的剥削,巩固统治",但叙述的比较概括.下面是我对这段教材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论汉代的“公田”及其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态的讨论中,“公田”、“官田”是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的问题。特别是汉代的“公田”,它和曹魏的屯田、晋的占田、北魏隋唐的均田,不仅是主张封建土地国有制的同志的重要论据;同时,亦是主张唐中叶均田制破坏前土地国有或国有占主导地位的同志的主要论据;即使主强“公田”、“官田”是私有制的同志,有的也认为“公田”、  相似文献   

10.
魏孝文帝,原名拓跋宏,后改名元宏,生于北魏皇兴元年(公元467年)八月,死于北魏太和二十三年(公元499年)三月,终年三十三岁。他五岁登基,在位二十九年,是中国历史上鲜卑族的一位年青有为的皇帝。他颁行俸禄制,反对北魏官吏贪污舞弊;颁行均田制,促进北魏农业生产的发展;颁行三长制,编订北魏户籍,安定社会秩序;并把北魏国都从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迁到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改革鲜卑族的旧式衣服;禁说鲜卑族语言,提倡汉语“正音”,以汉语作为北魏通行的语言,改革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