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培成 《现代语文》2005,(10):95-96
<现代语文>2005年第5期发表了余昊东先生写的<语文现代化与语文教学现代化>,余先生认为"语文现代化包括四大方面:1.语言文字本体的现代化;2.语言文字应用的现代化;3.语言文字研究的现代化;4.语言文字理论的现代化".余文把这四大方面一股脑儿都装进了语文现代化这个筐子里,本文拟就什么是语文现代化这个问题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讨沈从文的小说<贵生>的发表和修改情况.<贵生>是沈从文在1937年创作的跟左翼文学大异其趣的小说,1957年,沈从文却对<贵生>做出了符合左翼文学规则的修改.<贵生>的发表和修改是考察沈从文跟左翼文学复杂纠葛的较佳角度.  相似文献   

3.
卢福东老师的教学设计"<守财奴>与<泼溜希金>的比较阅读",有以下三个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4.
2001年第2期<教育科学>,第8~9期<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分别刊发了拙文<阅读互动论>和<互动性阅读概论>.文章发表以后引起不少学者的关注,孙亚杰、徐云知先生分别在<近十年阅读教学研究综述>(载<课程·教材·教法>2003.6)、<阅读教学的发展趋向研究>(载<语文学习>2003.10)中,把"互动性阅读"作为近十年来新兴的阅读教学模式加以推介.不少老师也积极撰文参与了"互动性阅读"的讨论,并尝试用这种方式教学.但由于现阶段大家对互动性阅读的认识还不够统一,不少人把"阅读互动"理解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围绕文本展开的、横向的、多边的你问我答,也出现了一些偏差.互动性阅读在教学中究竟应该怎样进行,本文拟以<我的呼吁>为例,再作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5.
未读<诗经>,已闻其名.当学生真的有一天面对<诗经>时,他们想得到些什么?我们又能帮助做些什么?何以引导他们走进这一文学世界,触摸这一中国文学的源头?现结合<关雎><蒹葭>的教学谈几点粗浅的想法.  相似文献   

6.
苏培成 《现代语文》2002,(10):40-42
<现代语文>2002年第7期发表了周焕林先生写的文章<文言文异读字应按<审音表>标音>,文章认为人教版的中语教材"有多处文言文异读字的标音与<审音表>的规范标音相抵牾".  相似文献   

7.
日本作家太宰治,是无赖派文学的代表,被称为"二十世纪的旗手".1938年至1945年是太宰治创作生涯的调和期,其间他的精神状态安定,创作热情饱满.在<文体>杂志上发表了<富狱百景>.通过对富士景观的描写,向读者呈现了一幅朴素、自然的富士景象.1946年至1948年则是其创作的颓废期,精神处于崩溃状态,内心痛苦,其间在<世界>杂志上发表了<樱桃>.两篇小说的比较研究有利于更好地把握太宰治的人生观及文艺观发展的历程.  相似文献   

8.
楚爱华 《现代语文》2004,(4):14-14,24
梦境作为一种象征或作为一种文学手段出现在文学作品中由来已久.从<诗经>中的<斯干>、<无羊>两首梦诗到清代白话小说的顶峰之作<红楼梦>,有关梦境的文学篇章汪洋恣肆,层出不穷,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任人遨游而又不能穷尽其妙的梦的神奇世界,特别是其中的名作,给人们带来的人生启示和艺术享受,更是深刻而久远的.庄周梦蝶、高唐梦、华胥梦等成了具有特定哲学色彩和人生意义的代称.  相似文献   

9.
曲词鉴赏之疑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知识短文<古代戏曲鉴赏>谈到元曲对仗形式时举例道:"<长亭送别>中的[滚绣球]句句对仗."(183页)事实果真如此吗?<长亭送别@滚绣球>如下(加点的字为衬字):  相似文献   

10.
课本中有一篇<翠翠>,节选自沈从文小说<边城>.在学习这篇课文时,学生们无不被湘西地方的风景美和人性美深深地吸引,尤其对天真善良、温柔清纯的翠翠那没有结局的爱情悲剧更是充满了深切的同情.但与此同时,却又对故事中多次出现的一个情节--翠翠摘虎耳草,感到十分不解.是啊,翠翠为什么要摘虎耳草呢?  相似文献   

11.
人教版课标<语文>九年级上册<出师表>中的一些词语和句子,课本未注,或注释有误.现说明如下. 一、"试用"为何意? 原文说:"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其中"试用"未注.或许编者认为"试用"跟现在的意思差不多.<辞源>就将"试用"注释为"在正式任用之前先行试用"(商务印书馆1983,第2890页).人教版的教参将"试用于昔日"翻译为"从前试用他的时候",似乎向宠曾经历过一段试用期.查<三国志·向宠传>并无此说.  相似文献   

12.
苏教版<语文读本>九年级上册选了<汉字之美>一文,从汉字三要素的角度论述了"汉字音、形、义皆具独特魅力".然而文中所述似欠严密,多有可商榷之处.本文指瑕一二,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3.
潘美明 《现代语文》2005,(10):10-10
<氓>是<诗经>中的名篇,被选入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第三册.一般认为它是一首弃妇的怨诗,笔者喜欢读这首诗歌,但发现教材上的注释有三处值得商榷,现考证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永嘉菰田]<明文戴氏宗谱>中发现的宋人资料,对<六书故>作者史实疏误予以订正,并补<全宋文><全宋涛><全宋词>之缺若干.  相似文献   

15.
雨果(Victor Hugo)的<巴尔扎克葬词>(又译为<在巴尔扎克先生葬礼上发表的演说>)是一位文学大师评价另一位文学大师的演说佳作.由于该篇课文涉及到两位作家博大精深的思想与创作,涉及到西方文学创作的历史文化语境,这就给教师和学生的理解与鉴赏带来了难度.笔者以为,该篇课文是中学语文课本中较难篇目之一.与之相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对其进行了基本到位的整体把握与鉴赏说明,但白璧仍有微瑕.现试举一例以与该文作者商榷.  相似文献   

16.
<圣经>中的自由观念十分丰富.其中,<旧约>在论及自由时更为偏重其政治或社会学方面的含义,<新约>则更为注重其内在层面,往往把自由与罪性、死亡以及上帝信仰的实现综而论之.<圣经>时于自由的关注代表着人类思想探索的起步,其历史影响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17.
<百年孤独>是一部奇书,也是一部杰作,它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它的发表,被认为是拉丁美洲的"一场文学地震".现在人们又公认它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最典范的作品,是继<堂·吉诃德>之后最伟大的西班牙语作品.这部小说因其内容的奇特和手法的独特,而区别于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小说,因此要真正读懂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相似文献   

18.
<秋水>是人教社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起初,编者是把<逍遥游>(节选)放在这一单元里,后来,由于一线教师反应强烈,认为把庄子<逍遥游>这样内容艰深的文字放在高一年级的教材里,和学生的阅历与心理认知能力不符,于是把较为浅易的<秋水>前移,把<逍遥游>放到了高二年级的教材.  相似文献   

19.
<读书>杂志,在当下人文知识分子群中有着重要影响.发表于<读书>杂志不同时期的<摇荡的秋千>(李辉)、<周扬的目光>(王蒙)等一系列文章构成一个独特的周扬研究历史.<读书>中的周扬不是一个理论家的周扬,而是作为一个人的周扬,一个政治化的知识分子,一个不能脱离知识分子的许多特质,而又陷入了政治漩涡的文人.周扬的"悲剧",周扬的性格,与胡乔木有着诸多相似之处,<读书>中,他们两个常常并提,互证着对方.晚年的周扬,以一个忏悔的形象;但他的忏悔,也遭遇到了非议.作者们写周扬,同时也是在写自己,如王蒙与李辉,便在写周扬中显出各自不同.  相似文献   

20.
教参对帮助教师掌握和使用教科书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若奉之为金科玉律,不加思辨地照本宣科,不加求证地用于教学,也是不妥的.事实上,教参对课文尤其是对文学作品的解读,难免有值得商榷之处.比如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中<致橡树>一诗,<教师教学用书>在"整体感知"中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