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说是学生习作的源头活水,因为它能解决学生作文无话可说、无材料可写的困境。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为作文教学带来了机遇。我们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有目的地创设一些作文情境,拓宽学生的作文空间,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素材,让他们有感而发。本文就从组织开展有意义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班队、朗诵会、读书周、编写阅读小报等,尝试在实践活动中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个感性、丰满的作文素材,来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2.
活动作文是指老师在习作指导课上通过创设有效情境,在习作前开展诸如游戏、表演、竞赛等活动并让学生以此为素材进行练笔的一种习作形式。活动作文其实就是生活作文,因为它源于学生的校园生活,选自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学生乐于参加且解决了“有话可说”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说是学生习作的源头活水,因为它能解决学生作文无话可说、无材料可写的困境。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为作文教学带来了机遇。我们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有目的地创设一些作文情境,拓宽学生的作文空间,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素材,让他们有感而发。本文就从组织开展有意义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班队、朗诵会、读书周、编写阅读小报等,尝试在实践活动中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个感性、丰满的作文素材,来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4.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作文教学应探索一条符合儿童语言习惯的规律,开放作文教学视野,突破教学课堂,让学生走进多彩的生活,寻找更多的写作源泉,引领他们快乐航行在习作活动之海上,不断提高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赞可夫也认为“应打开教室的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和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他们的感情经验,激发他们作文的欲望。”二者的观点都是习作必须回归生活,以生活为本源。而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亮点,恰恰是完全面向学生生活领域的。如果语文教师能因校、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挖掘各种教学资源,组织、引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就能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习作资源,激发他们的习作兴趣,最终达到“乐于写作、学会写作、善于写作”。  相似文献   

6.
不少学生视作文为负担,一提到要写作文,便产生“厌烦”心理.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笔者在多年实践中深感学生产生“厌作”、“畏惧”心理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老师强迫他们表达自己无动于衷的事物.因此作文教学应该注意激发兴趣,优化学生习作心境,优化作文指导过程,让学生“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一、激发兴趣,优化学生习作心境教育家赞科夫说过:“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到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儿童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兴趣能使学生萌发强烈的求知欲,能激发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我在作文教学中,正是利用这一点,抓住时机,引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克服“厌作”、“畏惧”心理.其方法有三.①针对学生习作信心不足而产生  相似文献   

7.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又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怕写作文,一提写作文就会头疼。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的写作材料匮乏。那么,如何才能改变这种现状呢?笔者认为,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积累素材,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办法之一。一、创设活动情境,激发习作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最直接的学习动力。要学生对作文有兴趣,首先要让学生玩得有趣。组织丰富  相似文献   

8.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是衡量语文学习是否过关的重要标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然而,提及习作,学生是“横眉冷对习作题,俯首狠咬钢笔头”,教师也是摇头叹气,无可奈何.习作教学陷入如此困境,不由得广大师生疾呼:“想说爱你并不是很容易的事.”也正是这种困境促使笔者去思考:如何化“难”为“易”,让学生高高兴兴学习,快快乐乐落笔,轻轻松松作文呢?为了突破难点,把理念性的目标变成可操作性的目标,需要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支撑.为此,笔者和课题组成员一起把提高学生习作兴趣、引导学生积累习作素材、让学生体验习作的快乐,作为小学习作教学改革实验的直接目标,开展了小学快乐习作教学改革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9.
作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精神上具有独特的优势。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从知识与创新能力的关联出发,增设了作文活动课,让情境走进课堂,让课堂生活化,找到了激活学生习作欲望,提高学生习作水平,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结合点。下面我就自己的一些做法,向大家做一些介绍:   一、先比赛,后作文   “怕作文”几乎是所有小学生共同的心理。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关键在于培养兴趣。语文课上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比赛活动,不仅能活跃课堂氛围,培养学生习作兴趣,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习作素材,而且有…  相似文献   

10.
葛永娟 《生活教育》2014,(24):28-30
遭遇学生虚假作文时怎么去引导?调查去发现问题,在指导学生修改习作时解决问题,这是笔者在习作教学过程中探究和本文想要表达的主要内容。通过截取指导学生修改习作这一教学角度来论述开展学生习作"打假"活动的策略,旨在提高学生习作的真实性,鼓励和教育学生写真作文。  相似文献   

11.
中学生作文是一种半独立的习作训练活动,即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习作训练.所谓“训练”,训,即教师的指导;练,即学生的习作实践.这两方面应紧密结合贯穿在作文教学的全过程中,而不能相互割裂或仅仅作为一个环节、一个步骤来处理.因而,“双导”作文教学即是在作文教学中,以《大纲》为依据,以学生作文的心理需要为基础,从学生作文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的作文类型,在学生作文的每一个阶段,施以全面的指导——不仅指导学生“如何写”,而且指导学生“如何改”,全面地提高学生作文的综合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2.
小学生的生活越丰富.作文的内容也就越充实.由于作文时有东西可写,习作的兴趣也就越浓。我们应从课_奉、课堂内的小圈子里跳出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一些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从而,打开学生作文的思路,激发他们的作义兴趣.如我在让学生写一次活动的作文之前。首先组织学生开展一次“端水比赛”活动.接着让学生按一  相似文献   

13.
所谓活动型作文教学,是指根据活动心理学 原理,以学生为本位,将习作训练活动化, 通过有的放矢的活动,建构习作框架,培养写作感 情,表达个性化认识的这样一种教学活动。在活动型 作文教学中,通过激发学生的情感,诱导学生自己策 划组织活动,让儿童通过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获得经验,加深体验,于活动中学,于活动中写,写出 自己所干、所感,即将习作教学活动化,情趣化,学生 就很容易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反映生活本真的文 章。 一、活动解读生活:习作教学的资源 我曾经经历了这样一则案例:为了写"小小的 我",学生自己设计开展了"名牌的我"竞赛活动。让 学生设计充满个性的标志;标志上墙,开展"标志爬  相似文献   

14.
本文源于三上习作《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两种不同的指导方式的教学实践,而带来的种种尴尬与惊喜中获得启示,笔者提出了把假日小队资源引进中年级习作教学,利用假日小队活动来开展实施中段习作教学。本文从小学中段作文教学的视野出发,选择性地组织开展假日小队活动,有效地吸纳其中的课程资源,为作文教学提供更丰富、更新鲜的表现题材。  相似文献   

15.
小学三、四年级,是习作的起步阶段。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是这个学段的重要任务。可是一直以来,作文让很多学生苦恼。如何让学生乐于书面表达,从而提高作文能力呢?让学生讲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事,作文教学才能充分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喜欢作文、乐于写作的情感,点燃他们写作的热情。校园生活、家庭亲情、社会实践、群体交往等是学生的基本生活范畴,我充分利用这一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实践中产生深刻的体验,成为作文的"活水源头"。  相似文献   

16.
刘平 《小学生》2011,(1):52-53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都怕写作文,原因是课堂习作遵循着传统的:“命题-作文-批改”循环往复。教学形式趋于一致,师授生受,逼得学生闭门造车,无病呻吟,或东拉西扯,抄袭交差,因而作文水平不容乐观。针对这一情况,我对如何让学生喜欢作文进行探索和实践,开展了活动作文教学。  相似文献   

17.
设计理念:作文教学必须构建大作文教学观,即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探究身边事物的兴趣;运用开放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想象、学会积累,让语文实践活动成为学生习作的源头活水,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写作能力。教学目标:1.以菊花为主题,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他们探究的兴趣和热爱美好事物的情感。2.围绕习作内容及要求,通过实践活动,学习查阅和搜集资料、细致观察事物的方法,使学生逐步形成主动查阅资料、观察事物的能力和习惯。3.将获得的资料和观察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一项重要的任务,可看似简单的作文却成了许多学生的烦恼,写起文章来词句枯燥乏味,内容“言之无物”,究其原因乃是缺乏丰富的作文素材.教师应该为孩子们开辟一片习作的绿洲,唤起他们诉说的愿望,捕捉素材,触发灵感,让学生尽情沐浴在表达的惬意中. 一、丰富生活的体验,调动习作的兴趣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之不尽.”所以我们有必要指导学生丰富生活,感受生活.  相似文献   

19.
黄海森 《教师》2015,(6):75-76
新课程背景下,为了消除小学生对习作的恐惧感和神秘感,提高作文教学的实效,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我们要创设良好、开放的习作“大环境”,打造小学生课外阅读实践活动平台,创造适合习作的“小气候”,让课外阅读为习作插上腾飞的翅膀,引领学生贴近生活,找到习作的“源头活水”,为学生提供写作的素材;教给学生写作方法、技巧,逐步提高写作水平;让学生主动参与作文讲评,调整评价策略,优化评价方法,创新作文评价方法;创新作文教学观念等,才能让小学生乐于作文,善于作文,积极主动地投身习作实践,从而获得更大更快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学生作文能力差、习作水平低是作文教学普遍存在的现象 ,也是教师和学生都深感头痛的问题。要改变这种状况 ,增强学生的习作能力 ,我认为应该循序渐进地抓好以下三个环节。一、敢写———克服心理障碍 ,树立自信心要使学生写出好文章 ,必须使他们对作文有兴趣 ,“爱写” ;要使学生爱写文章 ,必须使他们消除畏难情绪 ,“敢写”。现在的学生之所以不爱习作 ,不会习作 ,首先是因为他们不敢习作。分析其原因 ,有两种 :一是受传统作文教学方式的影响 ,认为作文高不可攀 ;二是不敢说真话 ,怕亮“丑”。因此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