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吴庚振教授撰写的《新闻评论学通论》(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年4月出版),是一部植根深厚、体系完备、论述精当的著作,是近年来新闻学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这部著作既不是书斋深院里闭门造车式的纯理论推演,也不是一般的写作经验的总结,而是作者在掌握大量材料并取得一定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经过由感性到理性升华的产物,因而既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又对新闻评论写作实践具有启发和指导意义。该书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洋溢着改革开放的时代气息,充满了开拓创新的精神,是新闻评论学理论的继承和创新的结晶。《新闻评…  相似文献   

2.
近日,我阅读了2007年5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散发着墨香的<新闻采访学通论>.这部著作,是由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杨秀国撰写的.该著作系统、全面、生动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和多媒体竞争格局下新闻采访的理论与实践,既有对现实问题的深入思考,又有对学理的剖析探索,内容丰富,视角新颖,见解独到,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感,充溢着新的理念与思维,读起来让人神清气爽,是一本解渴管用、引人入胜,值得传媒人一看的书.  相似文献   

3.
在新闻评论著作的百草园中,又一丛郁郁芳草破土而出,这就是由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赵振宇教授推出的《现代新闻评论(第二版)》(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11月出版)。该书的作者赵振宇教授从事新闻评论的实践和教学近三十年,他曾任长江日报评论理论部主任、文化报总编辑、高级编辑。在报社工作期间,其中大部分时间从事新闻评论的编辑与写作。后来调入大学,给本科、硕士和博士  相似文献   

4.
"中国新闻传播学是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没有55个少数民族新闻事业的中国新闻传播史不是一部完整、科学、系统而全面的史学著作."我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的拓荒者、毕生致力于少数民族新闻研究的白润生教授这样强调.  相似文献   

5.
在新闻评论著作的百草园中,又一丛郁郁芳草破土而出,这就是由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赵振宇教授推出的《现代新闻评论(第二版)》(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11月出版)。  相似文献   

6.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程曼丽教授和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乔云霞教授领衔主编的《新闻传播学辞典》于2012年1月由新华出版社出版。这本辞书是新世纪以来的第一部专业辞书。由前述两位新闻传播学界知名学者和各学科的领军人物陈卫星、段京肃、匡文波、杨海军、彭焕萍、陈开和组成的编撰团队,本着“前修未密  相似文献   

7.
《新闻爱好者》2011,(18):110
学新闻,教新闻,干新闻,再教新闻,是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杨秀国的主要人生轨迹。理论与实践的两度结合,是杨秀国的最大特点,其主攻方向为新闻传播业务。他1982年初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后到河北大学执教,主讲新闻采访、写作等课  相似文献   

8.
关于新闻记者的价值定应,西方传播学者的著作汗牛充栋。有的学者认为,新闻记者的责任在于发掘事实真相,而不是观点表达。随着“观点新闻”的出现,特别是随着新闻评论版面的不断增加,这种观点越来越不符合新闻传播的实际。  相似文献   

9.
2008年是新闻工作受大考验、有大作为的一年,新闻评论工作尤有可圈可点之处。且看赵振宇教授对此的点评。  相似文献   

10.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各学科争相编辑自己的辞典,可以说是良莠不齐。但是,2012年1月由新华出版社出版的《新闻传播学辞典》却为学界和业界雪中送炭,可圈可点。两位新闻传播学界知名学者: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程曼丽教授和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乔云霞教授主持编撰,各学科的领军人物陈卫星(传播理论)、段京肃(新闻理论)、匡文波(新媒体)、杨海军(广告学)、彭焕萍(新闻业务)、陈开和(外国新闻事业)等组成的编撰  相似文献   

11.
《新闻爱好者》2011,(9):110-110
学新闻,教新闻,干新闻,再教新闻,是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杨秀国的主要人生轨迹。理论与实践的两度结合,是杨秀国的最大特点,其主攻方向为新闻传播业务。他1982年初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后到河北大学执教,主讲新闻采访、写作等课程。  相似文献   

12.
关于新闻记者的价值定位,西方传播学者的著作汗牛充栋。有的学者认为,新闻记者的责任在于发掘事实真相,而不是观点表达。随着“观点新闻“的出现,特别是随着新闻评论版面的不断增加,这种观点越来越不符合新闻传播的实际。  相似文献   

13.
周鼎安 《新闻知识》2004,(10):21-23
从一个资料上看到,2003年10月3日至4日,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主办了一期“新世纪首届新闻评论高层论坛”,来自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新华日报、南方日报、广州日报、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广播学院、同济大学、兰州大学、广西大学、新疆财经学院等评论界、教育界和实践界的专家、教授和新闻工作以及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博士生、硕士生、新闻评论特长生等共计60余人参加会议,大会共收到与会代表提交的论33篇。  相似文献   

14.
新闻评论是一种议论与新闻两种文体结合的边缘体裁。它源于议论文,在报纸以政论文为本位的时代,新闻评论重“评论”而轻“新闻”。随着全球新闻事业的发展,报纸逐渐由“以政论为本位”转入“以新闻为本位”,新闻性逐渐得到加强。新闻规律强调了新闻评论的时效性,要求新闻评论以新闻事实为依托,追求信息量,以鲜明突出的新闻性吸引读者的注意。新闻性在新闻评论写作中的表现是,立论以新闻为主要根据,其他材料,包括取自于史实的材料,仅为旁证。  相似文献   

15.
评论不是新闻,但它却领导新闻,就像诸葛亮不会舞大刀却要指挥关羽、张飞。它在性质和档次上是根本高出一截的。  相似文献   

16.
"重视譬喻吧!热爱譬喻吧!精心构思譬喻吧!让我们向古今中外的文学宝库,以至于从群众的谚语、科学家的格言、新闻记者的精彩通讯中注意学习不同凡响的譬喻吧,更好地培植语言艺术中这丛色彩缤纷的鲜花吧!"秦牧多年前发出的召唤今天又有了新的响应和实践者.吴庚振、要清华所著<喻巧而理至--比喻在新闻评论中的应用研究>(河北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出版)一书,论题新颖,分析透辟,是一部功力深厚,颇有创见的跨学科的学术著作.该书对丰富新闻学科的学术底蕴、指导新闻评论实践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4月29至30日,人大新闻学院郑保卫教授、涂光晋教授应邀参加了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特色教育十年会和第四届新世纪新闻评论高层论坛。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特色教育十年会,由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新闻评论研究中心主办,旨在总结十年来华中科技大学的新闻评论教育。华中科技大学的新闻评论教育十年来经历了新闻  相似文献   

18.
虽然新闻评论诞生于近代,但是在我国古典文学著作中却可以找到其源流。《史记》中的"太史公曰"、《资治通鉴》中的"臣光曰"、《聊斋志异》中的"异史氏曰",这些都可以看做是我国新闻评论的源头。了解这些笔法在电视新闻评论中的发展和运用,对于新闻评论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9.
孙秀岭 《青年记者》2007,(24):45-46
现在很多评论,大家不愿意看,影响力不大,究其原因就是评论员脱离实际,关在高楼大厦里冥思苦想。评论不是空对空、由抽象到抽象的推论,很多好的新闻评论,本身就是独立的新闻事件。  相似文献   

20.
新闻评论的论题,就是评论的对象。论题选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评论质量的优劣。因此,写新闻评论,首要的是选好论题。论题选择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从上面的精神中选择,其论题较为明显,相对容易;另一种是从平常的生活中选择,由于平常生活由大量平常现象构成,从中发现有评论价值的论题就相对困难,因而困扰了不少评论工作者。但是,这并不是不能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