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多数国家及我国港、澳、台地区都已就男性性权利刑法保护进行了立法,但我国现行刑法只突出对女性性权利的保护,关于男性尤其成年男性性权利的保护,刑法上几乎是空白.在目前男性被性侵案件频发、社会危害日益凸显的背景下,为了体现法律平等,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及适应强化人权保护的国际潮流,修改现行刑法,增加对男性性权利予以刑法保护的内容已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2.
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六条规定了强奸罪这一罪名,但是仅仅规定了男性作为强奸罪主体的情形,然而现实生活中出现了许多女性侵害男性性权利的案件。刑法规则的缺失导致了该规定与刑法平等原则的冲突,需要对其深层次的原因进行分析以便完善我国刑事立法。本文从《刑法》第二百三十六条与刑法平等原则的冲突入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3.
《邢台学院学报》2014,(3):79-82
中国刑法中的强奸罪仅仅规制了男性对女性的性侵害,而将同性之间即男性对男性、女性对女性的性侵犯,女性对男性进行性侵犯排除在法律规范之外。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剧烈转型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性犯罪也日趋多样化。然而,由于对男性性权利保护的缺位,司法实践过程中碰到了很多尴尬和盲区。将男性性自由权利列入刑法规制范围,充实和完善我国强奸罪的规定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4.
强奸罪是一个古老的罪名。传统上一直认为强奸罪的直接主体只能是男性。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与地区对强奸罪有了重新的认识,认为女性可以作为强奸罪的直接主体,并在法律条文有所体现。而根据我国刑法,强奸罪的直接主体却依旧限定为男性。因此,亟需通过完善刑事立法以更有效、更全面地保护我国男性的性权利。  相似文献   

5.
刑法第二十条关于正当防卫制度的规定对于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我国刑法对正当防卫适用的起因条件、限度条件界定不明确。关于特殊防卫权的规定更欠周密性。这些都不利于正当防卫制度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6.
完善性权利刑法保护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刑法对性权利保护的规定的滞后性日益凸现。如强奸罪的犯罪主体和犯罪对象的性别限制,对婚内强奸规定的缺失,对猥亵罪犯罪对象的限制等等,对上述问题进行研究,以实现对完善性权利刑法保护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我国刑法第10条对外国刑事判决消极承认的规定,一则不符合国家主权权利部分让渡的当代国际法发展趋势;二则不利于充分保障刑事被告人的权利;三则与我国即将批准的人权公约内容以及我国正在开展的国际刑事司法协助实践相矛盾;四则造成了累犯司法认定上不必要的争论与困惑;五则未能迎合对外国刑事判决效力由完全否认至消极承认再至积极承认的世界立法潮流。应修改刑法第10条,有条件地积极承认外国刑事判决。  相似文献   

8.
长久以来,强奸罪一直是我国刑事犯罪领域中的一大重罪。我国自97刑法修正以来,对于强奸罪的规定主要体现在我国刑法第236条的规定中,不难发现的是,我国刑法关于强奸罪的规定将主体限定在男性范围内,而女性只能作为本罪的教唆犯和帮助犯,而不能单独构成本罪。然而,在实务中,虽然男性对女性的侵犯仍是多数,但女性对男性的侵犯也逐渐数见不鲜,然而我国法律在这个方面却出现了空白,导致现实中规避法律的现象时有发生。本文旨从我国现行法的规定出发,探究此规定出现的原因以及不足之处,以期促进立法改进。  相似文献   

9.
晚近20年来,犯罪化是我国刑事立法的一个重要特征,积极的刑法立法观在我国确立。这主要表现在我国不断扩大刑法的处罚范围,以及加重了某些罪名的法定刑两个方面。社会现实不断发展,司法权和立法权配置失衡是我国采取积极的刑法立法观的主要原因。积极的刑法立法并不违背刑法的谦抑性;但是,对积极的刑法立法应当有所限制,使其处于一定的边界之内。这要求刑事立法应当理性对待民意,对行使宪法权利的行为入罪应当慎重,加强对风险的预测与评估。  相似文献   

10.
我国刑法律师伪证罪的设置存在众多问题,主要表现在犯罪主体具有特定指向性、罪状具有模糊性与宽泛性和《刑法》第306条与其他条文间存在相互的包容性。同时,本罪的设置带有职业歧视性色彩,违背立法理念。要解决存在的这些问题,建议废除本罪,或者修订主体和罪状,建立和完善律师惩戒制度,转变观念,确实保障律师权利。  相似文献   

11.
未成年人作为我国历来高度加以保护的特殊群体,除享有一般主体享有的权利外,还享有下列一些特殊权利:(1)刑事豁免权。根据我国《刑法》规定,不满14岁的人犯罪,不负刑事责任,但必要时由政府收容教养。(2)受刑事处罚时,享有从轻或减轻处罚的权利。《刑法》第十七条第三款明文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相似文献   

12.
对未成年人的法律保护,日渐引起学术界和司法界的关注,但有关未成年人的性犯罪研究,一直较为薄弱。刑法中除了简单的几个法条之外,对于很多的性侵事件显得力不从心。在此试从性侵事件的角度,分析我国法律的现状,力求为保护未成年人男性(仅指14—16周岁)的合法权益,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正当防卫既是刑法中排除犯罪性的一种主要事由,又是法律赋予公民的一项重要权利。刑法在强化公民防卫权利的同时,也为防止其滥用规定了较为严格的行使条件。本文拟结合典型案例,对正当防卫的教学方法,特别是案例教学法进行探讨,以期让正当防卫制度在刑法的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刑法的谦抑性是指立法机关只有在该规范确属必不可少——没有可以代替刑罚的其他适当方法存在的条件下,才能将某种违反法律秩序的行为设定成犯罪行为、用刑法予以调整。在强调权利本位的今天,刑法的谦抑性显得尤为重要。但是过分强调刑法的谦抑性会使刑法缺少威慑力而不能有效地遏制犯罪、保护公民的权利,会出现犯罪猖獗的现象,从而使刑法不得不为了遏制猖獗的犯罪而变得更加严厉。因此我们也应关注刑法谦抑的相对性,不能过分软弱。  相似文献   

15.
计算机软件法律规制在后现代转型中不断面临着各种源自因计算机软件保护的认识差异而导致的实践窘境及学者的诘问。但是,目前传统的主流观点却一味强调计算机软件保护权利本位的私权性和客体性,忽视对计算机软件刑法规制进行深层次的历史研究,难以回应刑法谦抑性的无奈与法律趋同化的抉择这些现实挑战。而从微观的视角出发研究计算机软件保护的历史,发轫于计算机软件刑法规制理念的创新,厘清对侵犯著作权罪改革思路的拟制,建议对侵犯著作权罪的定罪标准重新检讨,对"以营利为目的"与"复制发行"规范性评价,从刑法修正案的视角看,突破现行刑法"以营利为目的"之立法框架,以及重视"复制发行"于法条的语义学诠释。  相似文献   

16.
试论防卫     
防卫制度,自古有之。我国社会主义刑法所规定的正当防卫制度与剥削阶级国家的防卫制度相比较,具有三个一致性的特点,即是:维护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一致性;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护法和守法的一致性。总之,充分认识我国正当防卫的本质和特征,对于正确行使防卫权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正当防卫制度,是一个理论性、实践性都很强的法律规范。区分正当防卫、防卫过当、过时防卫,又是一个是十分严肃而重大的课题。本文将对这三个问题,分别谈一点个人的认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第17条规定:“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正当防卫行为,不负刑事责任。”根据刑法的规定,正当防卫是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的人采用造成一定损害的方法,以防止公共利益、本人  相似文献   

17.
浅谈非正当防卫蒋四清我国刑法第17条规定:“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正当防卫行为,不负刑事责任。”这个规定为广大公民行使正当防卫权提供了法律根据。正当防卫作为法律赋予公民的一项权利,在广大人民群众同违...  相似文献   

18.
《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对我国刑法的影响是多个层面的,既包括对我国刑法规范的范式改造,也包括对刑法伦理精神的重新定位。其核心精神在于尊重和保障公民的个人权利,协调个人权利与国家权力的关系,以达到一种和谐的理想状态。“刑事司法”与“和谐”有着难以割舍的内在关联。和谐社会必然是崇尚法治的社会,必然是公民个人权利有保障、国家权力受约束、社会秩序井然、刑事司法公正得到实现的法治社会。  相似文献   

19.
隐私权的刑法保护作为隐私权保护的最后法律手段和最有力工具.其立法和适用必须遵循必要性与慎重性要求。我国隐私权的刑法保护应当以隐私权的积极权利说为理论基础,设定隐私权的保护范围,增设相关的侵犯隐私权的犯罪。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刑法学界对正当防卫制席有诸多论著。本文选取防卫权限度这一角度 ,通过对 1997年刑法第二十条 3款规定的依次分析 ,对我国的正当防卫制度进行了研究 ,本文揭示了 1997年刑法第二十条 3款规定之间的内部联系 ,体现了防卫权限度问题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