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生物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出问题是探究活动的起点。教师巧妙地设计问题、有效地发问技巧是引起学生心  相似文献   

2.
生物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出问题是探究活动的起点。教师巧妙地设计问题、有效地发问技巧是引起学生心理活动、促进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前提。设计问题是教师的必备技能。所设计的问题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活动和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3.
张晓琴 《考试周刊》2007,(35):45-46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从研究性学习的内涵来看,它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它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间合作指导,从而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是一个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每节课都要围绕一系列的问题进行。在传统教学中,我们习惯于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教师代学生解答问题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客观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学生虽然学习了知识,但就实质而言,学生思维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如果我们能让学生自己学习,主动思考,大胆怀疑,主动提出问题, 学生的学习由相对封闭变为开放,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空间就能得到有效地拓展。所以,变学生答问为发问,是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5.
正"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产生疑问的有效方式。学生没有质疑精神,不主动发问,是让很多教师头疼的问题。那么,怎样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引导学生发问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工作实践谈一点初浅认识。一、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教师在课堂上巧妙地设置问题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所设置的问题要难易适中,大多数学生经过思考都能回答出来。在教师所设置的问题情境中,要给每位学生都  相似文献   

6.
"问题式"阅读教学直接指向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培养学生自学课文的习惯和能力的同时,注重引导学生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并促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加深其对课文理解的广度和深度,主动接受祖国语言文字、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提升高尚的审美情趣和锻炼初步的审美能力.其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语文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健康个性,使其形成健康人格.  相似文献   

7.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身生活或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用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并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探究性学习过程.数学中的研究性学习以"课题研究"的形式开展,有利于改变学生偏重机械记忆、浅层理解和简单应用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探究",从而着力培养他们创新精神、动手能力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生物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出问题是探究活动的起点。教师巧妙的问题设计,有效的发问技巧是引起学生心理活动,促进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基础。设计问题是教师的必备技能。所设计的问题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活动和学习效果。部分教师由于对设计问题的方法不得要领提出的问题形式单一,无启发性,缺乏设计问题的技巧,不利于落实新的课程理念。现介绍几种设计问题的方法。1…  相似文献   

9.
小学数学教育要实施创新教育,关键在于切实改变教师"包打天下"的教学现实,建立一种自主创新性的教学机制,不仅要注重在教学中创设良好的环境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给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思考的权利,还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教育的特征是创新教育,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已明确指出:创新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基础教育的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高度重视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积极探索如何教会学生"提出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也是造就"创新人才"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1.
以创新、实践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其主阵地应该是在课堂,在历史课堂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个十分有效的途径。一、为什么要培养学生提问意识能力问是学习者字典中最好的字,是思之始,学之端。学生通过问教师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营养,教师则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知识源泉。然而在我们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占据了问号的有利地位,频频地向自己的学生发问,学生却成了句号,成了答题者。这里并不否认教师在课堂中适量提问的需要,问题是问与被问的位置应倒过来,学生原本就是来求学的,理所当然应该是…  相似文献   

12.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在教师诱导下,以"任务"驱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创新型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法相比,"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的教学实践中显示出强大的优势,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使学生更易、更透、更活地掌握教学内容,而且拓宽了学生的专业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也有利于挖掘不同层次学生的潜力,培养了学生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它充分体现了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精髓.  相似文献   

13.
《生物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出问题是探究活动的起点。教师巧妙的问题设计,有效的发问技巧是引起学生心理活动,促进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基础。设计问题是教师的必备技能。所设计的问题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活动和学习效果。部分教师由于对设计问题的方法不得要领,提出的问题形式单一,无启发性,缺乏设计问题的技巧,不利于落实新的课程理念。现介绍几种设计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1 以问题为中心实施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1 以问题为中心实施教学是课程改革的要求 学会学习,学会探究是高中新课改着力的目标之一.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解决"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的重要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提出具有开放性、挑战性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的浓厚兴趣;教师更要善于鼓励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性,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使课堂教学在学生独立思考、动手实践和合作交流的活动中不断地生成新的问题,在一个又一个问题的解决中发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主动地思考与实践,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5.
注重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美术实践活动,教师的教学策略尤为重要.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欣赏、敢于发现问题的能力,满足学生的需求,培养主动探究事物的能力,引起学生学习行为的内趋力,促使尝试创新,学会评价,使学生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构建新知,不断地得到主动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新课程倡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要切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也需要教师的点拨,教师要做到角色的转变,要使自己成为平等中得"首席",为学生的成长搭桥铺路. 一、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重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精神,尽量鼓励他们探索问题,通过探索自己得出结论,支持他们大胆怀疑,主动探索,勇于创新.  相似文献   

17.
所谓发问,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培养学生主动发问的意识,主要培养学生主动发言,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教师要创造提问的情景让学生意识到他们能提问、可以提问、有权提问。那么怎样培养学生主动发问的意识呢?一、学生不主动发问的原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会发现学生似乎变得越来越乖,也越来越怪了,变得几乎没有问题了,但在复习环节提问学生时,却又存  相似文献   

18.
传统接受型教学模式重视知识的传授和机械练习,这种重教轻学的现象严重忽视了学生智力的发展与能力的培养.然而要想在二十一世纪的国际竞争中确保我国人才优势,我们必须从根本上改变这种传统的师生关系,必须将学生从被动听讲的接受角色中解放出来,培养学生"以我为主"的探究性学习能力.但是实际操作中,并非教师想要学生主动学习,学生就能有效地、主动地学习.因为长期在接受型教学模式中培养出来的学生,个性受到压抑,已经变成依赖于教师传授知识的被动学习者,因此要想彻底解放学生,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教师要在教学中做到以下三个"宽".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该关注到人才的思维层面、人格层面、知识层面和智慧层面的全面素质发展,并且强调个性的自由发展,由此蕴涵着创新人才培养与"主动实践理念"的关联性。我国大学教育模式恰恰缺失了"主动实践理念",导致了大学生较为普遍地存在着"思维标准化"和"知识无活力化"。高校应采用多种途径和方式创设出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基于主动实践理念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展案例设计竞赛活动表明,竞赛对学生主动实践的有效激励与引导,对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综合培养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20.
面向21世纪,中学素质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教师要立足课堂,渗透新课标理念于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促进其个性发展,是值得我们探讨和实践的重要课题.文章从英语课堂中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其思考入手,把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展开,及如何激励学生创新思维发展提出有效的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