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关于什么是社会新闻,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有人认为,社会新闻是以个人的品德行为为重点,而具有社会教育意义的新闻;有人把社会新闻定义为关于社会主义时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新闻等等。据我个人理解,“社会新闻”这个概念应该是相对于一般工作性新闻而提出的,其主要特点是“非工作性”。  相似文献   

2.
张艺馨 《军事记者》2012,(11):30-30
社会新闻反映社会问题、社会事件、社会生活,涉及到老百姓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新闻相比,更具社会性、广泛性、生动性、趣味性。也更富有人情味。当今时代.无论是电子媒体.还是纸质媒体.社会新闻的比重日趋增大,同时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和广大民众的关注。如果说“脸谱网”(facebook)等一些世界著名的社交网站,是通过分享个人生活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那么当下各种传播媒体.通过增加社会新闻的比重来提高人们参与新闻报道的热情.也是一种良好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陈东 《新闻实践》2002,(6):51-52
一、社会新闻在地方晚报的作用和地位。邵飘萍曾对社会新闻这样定义,他说:社会新闻是“政治以外”的新闻,“其价值与政治、外交等新闻并重,有时越而上之”,社会新闻能反映“一国社会程度之高下”。《中国晚报新闻学》一书对其的定义是:报道社会生活、社会事件、社会问题以及自然界中涉及人类社会的某些特异现象;强调寓精神文明、移风易俗于喜闻乐见、共同兴趣之中  相似文献   

4.
史春艳 《青年记者》2006,28(8):69-70
什么是社会新闻?笔者认同这样一种定义,即“社会新闻是包括反映社会道德风尚的公共生活、人际关系、社会秩序、治安状况、环境保护等社会问题和民情民俗、生活情趣等内容的新闻,有的社会新闻还与经济、政治、文化等新闻相互交叉。”①在新闻竞争中,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方面的新闻共享性多,竞争相对平稳,而社会新闻共享性少、可读性强,竞争相对激烈。媒体全力以赴争做社会新闻,目的就是为了争取读者,扩大市场份额。社会新闻是媒体竞争的一把利器。社会新闻吸引受众的原因生活在当代社会尤其是生活在大都市中的人群,对于大众传播媒介所…  相似文献   

5.
李洪 《新闻前哨》2001,(4):24-25
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很难说还有它没有涉足的领域。因此,许许多多的社会新闻中都或多或少地融入了科技的成分。至于科技新闻,那自然是科技含量更高了。 按照丁世义编著的《中国杜会新闻选评》中的叙述,“社会新闻是以社会生活、社会风貌、社会问题、社会事件为题材,反映当前社会现象(和某些自然景象)、社会意识和道德观念(人际关系)变化并具有社会教育意义的新闻。”这类新闻因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故“有较强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读性,有广泛的社会性。” 而按照《科技新闻佳作选》中的定义,“科技新闻是传播科技信息的使者,…  相似文献   

6.
社会新闻以其特有的亲和力和可读性、可视性受到读者的亲睐及媒体的重视。从社会新闻的定义看,它没有鲜明的行业特点,报道为大众所广泛感兴趣的以反映社会生活、道德伦理、趣闻逸事为主要内容的新闻。从表面上看,社会新闻是一种“软新闻”,但真正有价值的社会新闻实际七足“软中有硬”的。社会新闻的专业性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纯新闻"已然成为新闻研究的热词。在探讨"纯新闻"及其派生的理论亚代码时,发现"纯新闻"是一种具有独特作用的理论假定,其利于观察新闻的本质正在于它的非纯粹性。人与现实的关系越来越成为一种话语关系,新闻话语成为反映社会结构及其变化的重要话语形式,因此它并非孤立产生,而是由整个社会赋予;新闻叙述实际上是消息提供者、新闻工作者、读者、新闻传统共同努力的社会活动,它们合力定义了什么是新闻,一起构建了社会图景;新闻话语本质上是社会活动的一种模式,辩证地反映了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社会新闻是反映社会生活、社会问题的一种新闻体裁,俗称“八小时以外的新闻”。它不受行业局限,是侧重于报道社会上或自然界中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能够激起读者某种情感、富有情趣的新闻。新闻贵在一个新字、重在一个“快”字。好的社会新闻,不仅能反映出时代特点和社会生活气息,还能给人以某种启迪,引导人们奋发向上。  相似文献   

9.
新闻——“标准化自我”的缔造者自我意识,是人所感受到的自我,其中包括了对自我的设想、评价等,总之,自我意识,是一个“主观的自我”。人们如何建构自我、如何认识和评价自我,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外界信息的一种反映。新闻作为人们社会生活中一种重要的信息来源,影响着新闻受众的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10.
新闻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文本劳动,一篇具有真善美价值的新闻作品能达到审美要求,可以更好地表现时代主旋律,反映生活、表现生活、服务生活。真是新闻审美要求的基础。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说:“真实的东西才是最美的。它不会使人失望,只能让人对未来充满信心。”美是一种和谐,不管对自然还是对人类,都是如此:对自然来说,美是一种和谐景致;对人来说,美是一种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外化,孔子的“里仁为美”就是这个道理。善和  相似文献   

11.
新闻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文本劳动,一篇具有真善美价值的新闻作品能达到审美要求,可以更好地表现时代主旋律,反映生活、表现生活、服务生活。真是新闻审美要求的基础。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说:“真实的东西才是最美的。它不会使人失望,只能让人对未来充满信心。”美是一种和谐,不管对自然还是对人类,都是如此:对自然来说,美是一种和谐景致;对人来说,美是一种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外化,孔子的“里仁为美”就是这个道理。善和  相似文献   

12.
让社会新闻故事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新闻采制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反映社会生活中的某个侧面、某一事件、某一问题,具有记录生活的纪实特点。而社会生活就是无数个这样那样的故事组成的,因此,采制好社会新闻,一定要选好故事,抓好故事,写好故事,做到新闻故事化,故事情节化。这样才能生动地反映新闻事实,才能真实地反映新闻事实,也才能生动真实地反映平民百姓的身边事、身边人,让广大观众喜闻乐见,甚至要打动他们,引发他们的关注,从而达到新闻工作者以优秀作品鼓励人、教育人的目的。要使新闻故事化,我们不妨从新闻采编的角度入手,一起探讨新闻的多种手段。一、精心策划选…  相似文献   

13.
目前新闻界对新闻有“软”“硬”之分。我个人的理解是,所谓“硬新闻”的内容往往涉及社会发展,偏重于报道的深度以及思辨性。而“软新闻”则涉及社会生活,偏重于报道的广度以及生动性。二者缺一不可,都为读者所需要。二者虽然新闻视角不同,但可互为补充,甚至相互兼容。社会经济新闻属于“软新闻”的范畴。它是介于社会新闻与经济新闻之间的边缘新闻。它既反映经济生活中的社会问题,同时也反映社会生活中的经济问题。而这些问题都是读者共同关心的问题,离生活、实际较近。社会新闻与社会经济新闻是什么关系?正如社会是包罗万象的,社会新闻是一种多边缘新闻。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还是法制、科技、教育等社会生活的各方面,社会新闻无所不及。社会新闻与各门类  相似文献   

14.
王罡  吕贵民 《新闻知识》2004,(10):34-35
社会新闻是对于具有一定新闻价值的世间万象特别是奇异现象的报道。它是“反映社会生活中体现社会伦理道德的事件、社会风气、社会问题、风俗民情以及自然界和社会上的奇闻异事的新闻”。  相似文献   

15.
许加彪 《新闻界》2006,3(4):16-17
何谓社会新闻?一般而言,人们把社会新闻和政治新闻、经济新闻、军事新闻、科技新闻等并列考量。是指以反映世俗生活、伦理观念、趣闻异事等为主要内容的新闻作品,属于“软新闻”之一种,俗称“八小时以外的新闻”。社会新闻主要以大众为主角,根源于他们的日常生活,富有情趣,因而易于激发广大受众的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16.
路长伟 《青年记者》2017,(17):71-72
进入21世纪,生活节奏加快,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的矛盾加剧,许多热点话题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从而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安居问题、环境污染问题、弱势群体的生存现状……这些问题随时可能因为一幅图片成为网上的热点,新闻摄影工作者也无法回避.社会民生成为新闻摄影反映的重要方面,如大气污染、生态平衡、吸毒与艾滋病等热门话题,以及社会普遍关注的住房、物价、就业、看病、教育等,成为越来越多的新闻摄影工作者关注的焦点.关注社会生活问题,记录社会生活真相,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是新闻摄影记者的重要社会责任.①从个人小问题“以小见大”,从个人际遇表达社会变迁,是社会新闻摄影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7.
程彻 《新闻前哨》2004,(5):29-29
新闻要求有“新闻点”。新闻点的选取与表述往往是一部新闻作品成败好坏的关键。特别在反映一个比较大的新闻主题时,笔者认为记者应该具备一种“伸缩自如”的本领。所谓“伸”,是指延伸、放大、宏观把握;所谓“缩”,就是凝缩、缩小、微观展示。从大处着手,却于社会经济生活的精微细致处起笔,以小见大来表现新闻主题。简而言之,就是要善于捕捉  相似文献   

18.
随 着我国民主法制制度的建设与发展 ,新闻监督在我国整个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有事找媒体甚至成了一些人的思维定势 ,那么如何保证新闻监督的合理公正 ,就成为我们必须面对和认真思考的问题。新闻监督 ,就其运行方式来讲 ,是将某种事实、现象通过媒体传播开来 ,使其进入社会公众评价体系 ,进而得到公众“社会公决”的过程。这就存在这样的问题 :(一)进入公众视野中的“事实”是由媒体传播开来的 ,那么 ,这个经媒体“加工”的事实 ,其真实性如何?(二)“社会公决”是否是一个科学的判定方式?具体个案中 ,“公”是大多意…  相似文献   

19.
“场”在心理学中被定义为外界环境。“生活场”所指的是与个体行为活动相关的各种人、事、物。“记者生活场”在本文中是指记者特有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社会环境、人际关系等。由于管理体制、个人修养、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当前新闻记者的生活场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特殊性。这种特殊的生活场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记者的心理和行为。不可避免地影响新闻传播活动。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种新的新闻体裁,社会新闻有别于时政新闻、经济新闻、法律新闻等,体现了崇尚和谐、以人为本的时代要求,积极反映社会生活、社会风貌、社会问题、社会事件,与人民群众的生活贴近、利益相关、情趣相连,起到了伸张正义、弘扬正气、凝聚人心、鼓舞士气等促进社会进步的作用,社会关注度越来越高。与社会新闻的实践相比较,社会新闻理论的研究相对滞后,不少问题尚在实践探索之中。下面是我对社会新闻一些不成熟的认识和分析,愿与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