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二)"内容抽象,理论性较强,一直是教学中的难点内容.笔者通过案例一、二的不同教学方法进行比较、研究,力求使教学在传播知识的同时,又能培养和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一、把握课程标准中的"分析",诠释《公转的意义》中的重点和难点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是模块一内容的重要基础理论,这部分内容的课程标准是"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标准"中的行为动词是"分析",表明对本条"标准"的要求要上升  相似文献   

3.
"地球运动"这一章节的内容由于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要求很高,往往成为学生地理学习中最难的部分,从而也成为了教学的难点。  相似文献   

4.
文科综合高考大纲中,“宇宙中的地球”部分有“地轴、纬度”、“地球自转的周期”、“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等难点内容,涉及高深的天文知识,教师在高考复习指导中对该知识的拓展深度极难把握。本文根据多年教学实践经验,应用数学上“无穷远”的简单原理,将上述难点内容轻易突破。  相似文献   

5.
文科综合高考大纲中,“宇宙中的地球”部分有“地轴、纬度”、“地球自转的周期”、“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等难点内容,涉及高深的天文知识,教师在高考复习指导中对该知识的拓展深度极难把握。本文根据多年教学实践经验,应用数学上“无穷远”的简单原理,将上述难点内容轻易突破。  相似文献   

6.
一、教材地位作用分析本节是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内容,主要讲述地球运动的特点和地理意义,是前两节"宇宙中的地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内容的深化,为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作铺垫。这四节内容逐层递进,从宇宙空间逐渐缩小到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地球运动在本章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二、知识结构及内外部联系分析  相似文献   

7.
高中地理"地球运动"这一部分内容的理科性质较强,对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要求极高,往往是考生考试失分的"重灾区"。教师在这部分内容教学中,可全面梳理"地球运动"知识点,使之"专题化";全面梳理每个专题的知识点,使之"系统化";全面梳理重难点知识,使之"图形化"和"题型化";在课前编制导学案,使知识点"问题化"。  相似文献   

8.
"晨昏线"是<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一:节的难点内容,也是高一地理教材中一个典型的难点,教材中对这部分内容未加详细叙述,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讲授过程中如果能循序渐进地讲解,学生定能一步步攻克难点.  相似文献   

9.
(选自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一年级<地理>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节.) 教学内容分析 一、地位和作用: 前三节教材介绍了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研究与之相关的地球运动知识.本节课是地球运动的开篇,是前面知识的继承和发展.同时,只有了解了地球运动的基本规律、特点,才能更好地了解由此产生的地理意义.因此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内容也是高考的重点和热点内容.  相似文献   

10.
一、教材版本高中《地理》(鲁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一单元第二节"地球公转的意义"中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二、课标解读课标内容:《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为"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2017版课标")的要求为"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一直以来都是地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该章节内容抽象、复杂、不易理解,往往需要利用一些相关的教学仪器演示来加以说明。以往用来演示"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这一章节相关内容的仪器主要有"地球仪"和"地球运行仪"。地球仪自16世纪40年代荷兰地理学家墨卡托首创以来,迄今已有460多年的历史。几百年来,地球仪在普及地理知识,促进人类文明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成为世界各国中学地理教学中最常见的教学仪器。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地球仪功能单一的弊端已日渐显露出来。比如,对于地球运动,地球仪能直观地演示地球自转,但对地球公转的一系列问题却很难演示,即便是有手电或灯泡等一些辅助工具的配合,也只能演示"昼夜形成及更替",而对"昼夜长短的变化"、"极昼、极夜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  相似文献   

12.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地球的运动"属于高中地理必修Ⅰ第一章第三节内容,它是地理环境的形成以及地理环境各要素运动变化的基础,对于认识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都有着重要意义.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意义,主要包括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更替、五带等.本课时的内容是地球运动的结果,又是四季和五带形成的原因,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高中地理(必修Ⅰ)内容的重要基础理论,重点、难点和考点之一,又是学生今后学好地理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秦超 《课程教学研究》2020,(2):16-20,36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使地理教科书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内容结构体系意识"。本文以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七年级上册中的"地球的运动"为例,借助ISM分析法将初中地理教材知识要素关联可视化,试图从量化层面分析地理教材,以期为科学化的教学次序构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地球的运动"一节是高中自然地理知识学习的基础,该节内容的掌握情况对学生学习后面的大气运动和水运动的影响非常大。纵观近几年高考试题可以发现,"地球的运动"深受命题者亲睐,因为这一节内容多计算,是客观题的最佳选择,且难度易把握,题目还可千变万化。但地球运动内容非常抽象,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很多学生没有空间想象能力,无法想象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更不用说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所以"地球的运动"这  相似文献   

15.
翟军 《考试》2014,(Z1):30-32
<正>"地球的运动"是高中地理的重点及难点内容,也是历年高考的必考内容。该部分内容涉及天文、数学、物理等多学科知识,对考生空间思维、抽象思维要求较高。广大一线教师对地球运动部分的试题关注度也最高,在本年度安徽省宣城市高三的模拟考试中出现了一组"地球运动"的试题,引发了不少老师的讨论,从讨论中可以看出对于地球运动这部分的教学存在一些疑问需要辨析。先看一下试题。  相似文献   

16.
“地球的运动“这一部分内容,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是一重点,也是一难点,地球运动所产生的地理意义,是这一部分内容的“精华“之所在,因而往往成为考试中的“热,点“.如何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自转和公转的意义,尤其是指导学生正确判读光照图,也往往成为这一部分教学内容的重中之重.本文针对地球光照图常考查的几个方面的内容,分析解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有关“地球”内容的教学始终是地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经纬网建立、方向判读、晨昏线意义、日照图模型等知识的教学都要求学生有很强的空间想象能力,而帮助学生构建心中的地球模型又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Google Earth(Google地球)软件具有直接真实的地球模拟功能,对于辅助“地球”教学将起到其他多媒体无法替代的作用。Google Earth软件是Google公司开发的虚拟地球仪软件,它把卫星照片、航空照相和GIS布置在一个地球的三维模型上,人们可以从太空人的视野直接进入地球的每一个角落,信息量大,扩缩自如,表达了大量无法用语言传递的空间信息,大大提高教与学双方的课堂兴趣。下面以2009年2月发布的Google Earth简体中文版为例,具体谈谈其在“地球”教学中的运用方法。  相似文献   

18.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身边的地理问题是我们教与学的一个方向,在地球运动意义这部分内容的复习中,我们可就身边太阳光照问题进行总结,理顺解题思路。  相似文献   

19.
空间性和综合性是地理学科最突出的特征,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是中学地理教学着重培养的重要能力. 每年的高考地理试题都大量渗透了对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的考查,尤其是每份高考卷的地理综合题均以某区域图为载体进行综合考查.笔者认为第三轮高考地理复习是最后的冲刺阶段, 应以地理主干知识为内容,以"图层叠加法"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快速地把所学地理知识层层叠加到头脑中的同一个地球(同一张世界地图)上,从而构建"心中的数字地球".  相似文献   

20.
“探究四季的成因”是小学科学课中地球与宇宙领域的一项重要学习内容。由于其中涉及地球运动的知识相对抽象,需要较强的空间想象力,因此这部分内容向来是课堂教学中的难点。本文从四季形成的有关概念出发,针对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基础,提出此内容教学设计的几个主要环节,期望能对教师因地制宜的课堂教学有所借鉴。一、四季形成的有关概念地球每年自西向东围绕着太阳公转,形成很多有规律的自然现象。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