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开大学,很多人想去却去不了,但他“轻松地”去了,而且还是免试,那年,他才14岁。也许是少不更事,也许是易得者易失,入学后因学习成绩不合格,他被校方退学,那年他才17岁。令人不得不佩服的是,第二年他竟以高分重进南开;而更令人不解的是,就在他即将毕业的前夕,“悲剧”再一次重演,他竟又因成绩不合格再一次被南开退学……在感慨于社会、学校及家庭等诸方因素对产生这一现象的影响时,我们不仅要问——  相似文献   

2.
李国  汤魏 《教育文汇》2006,(6):17-17
学生喜欢,家长反对。名牌大学的博士毕业生“下嫁”教高中,却遭遇信任危机。在风波的背后,究竟是能力问题,还是旧的教育观念在作祟——新学期伊始,重庆某著名中学便遭遇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部分家长联名致函校方,要求将高一年级实验班班主任、教数学的博士毕业的老师申伟(化名)换掉。家长们的理由是“他教得不好,管得不严”,并给校方施压:不换老师,学生就转班或转校。  相似文献   

3.
死亡诗社     
John Keating是一名热爱文学和人生、鼓舞年轻人发挥个性的英文老师。他在进入新英格兰一家重视传统和观念保守的贵族学院任教之后,跟校方逐渐产生严重矛盾。但学生们却在他的独特教学法启发之下找到自我,对他敬爱有加,可惜在学生家长和学校高层的非议下,老师最终被迫离开。  相似文献   

4.
英国一高等法院前不久受理了一桩学生状告老师的案子。这名学生因为欺负同学,羞辱老师,严重违反了学校纪律于2000年被校方开除。2001年他应该初中毕业,因此能否读书对他来说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一次偶然的机会,看了印度影片《地球上的星星》。看完后,我又细看了一遍,这对我来说,是绝无仅有的事。电影讲述了一个九岁男孩伊桑的故事,他阅读与书写存在障碍,但老师和家人并不知晓,他们用衡量一般孩子甚至是更高的标准来要求他,结果他三年级读了两次,成绩还是一塌糊涂。父母在校方的压力下,无奈地把他送到遥远的寄宿制学校就读。  相似文献   

6.
杨子 《辽宁教育》2014,(12):51-52
正这学期刚刚开学,一位初一学生的家长找到我,谈到孩子开学后不愿意上学,老师留的作业也不写,心里很着急。家长说孩子的老师年龄太小,经验不足,上学期跟孩子之间发生过冲突至今都没有解决。老师自己都没长大,怎么教育孩子。原来这位家长所说的是86年出生的一个"小老师"。家长找过学校几次,希望校方更换老师,校方告知无法调换,家长就想把孩子转到其他的学校,可孩子说已跟同班同学有了深厚的感情,如果换了新学校,还需要花时间去适应新环境。家长面对以上诸多困惑,来到心理咨询室寻求帮助。  相似文献   

7.
虽然最终谢老师和学校都尊重了"民选"结果,把区优秀学生的名额给了小京,但我觉得他们——老师和同学们都没能读懂小京的"眼泪"。小京执意坚持要参加竞选,是想争那个区优秀学生的资格吗?我以为不完全是——他知道他没有另外两名同学优秀,且"人缘也不算好"。他"在台上涕泪交加",是  相似文献   

8.
班里有个男学生叫赵朋,过去上课要么扰乱他人学习,要么情绪低落;下课胡乱打闹,和同学经常闹矛盾,同学们都嫌弃他;不做作业,各门功课单元测试不理想……每天不是科任老师就是学生向我告状。于是,我找他谈话,希望他在学校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做一名合格的小学生。但他只在口头上答应,行动上却毫无改进。  相似文献   

9.
就在今年高考成绩刚出来后不久,记者得知本省汉源县一考生家长在县城中学不远的一家饭店大摆筵席三天,宴请亲朋好友却不请儿子的校方老师。这就奇怪了,若宴请亲友肯定是儿子考的出奇的好但又为何不请校方老师呢?实在令人费解。一时间,这怪事在县城里传得沸沸扬扬,于是记者决定一探究竟。经过走访调查,记者采访到了名叫陈字(化名)  相似文献   

10.
2002年,德国发生了一桩血案。一个19岁的小伙子,2001年留级,2002年又因伪造假条,被校方开除。他决心报复学校。4月26日上午,他戴着恐怖的面具,一手握一支手枪,一手拎着连发猎枪,闯进学校,见人就打,主要是瞄准老师,他觉得是他们让他蒙受了羞辱。在20分钟的疯狂射击中,他的手枪共打出了40发子弹,将17人打死,其中有13名老师。他还有大量的子弹,足够把数百人送进坟墓。这时候,他的历史老师海泽先生走过来,抓住他的衬衣,试图同他说话。这个血洗了母校的学生认出了他的老师,他摘掉了自己的面具。海泽先生叫着他的名字说,罗伯特,扣动你的扳机吧。如…  相似文献   

11.
我们班有四位同学是在学校里出了名的。被称为“四大天王”。先说“贪玩大王”王文杰。身为一名班干部,班里的任何事他都不管,常被老师批评,但他总也不长记性,同学们说他脑袋里是个空走廊——老师的话,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一句也不留。一次,轮到他值日,他只顾玩,没干一点儿活,被老师狠狠地训斥了一顿。  相似文献   

12.
一个朋友,在家里是外公,外孙读高中,体育有几个项目的成绩不合格,担心影响高中毕业,经人介绍,去一体育学校,请一位老师指教。朋友带外孙来到学校。老师打量一下孩子的身材,觉得他有点胖,就带他们来到田径场,让孩子跑一圈看看。孩子没有动,反过来用质问的口气对老师  相似文献   

13.
A文革中,学生斗老师,学校最乱的时候。一个姓黄的老师常常挨斗,但他从不记仇,照样极认真地给孩子们上课。学校常常出黑板报,需要画刊头,他就教大家画画。他画什么像什么——太阳,蓝天,向日葵,大海,灯塔,没有画得不像的。  相似文献   

14.
迁怒     
“班主任”是这样一种称谓,在校园以外的社会,它也许是最无含金量的_“官衔”,然而,在校园里,在班级上,在几十颗单纯的心中,它最大。有一位教师这样说:如果一位教师没有做过班主任,那他永远无法接近教育的真谛,永远不能获得教育真正的快乐! 我们的社会是一个最讲究“关系”的社会,而班主任则天然地被抛在由层层关系织就的密匝匝的“网”之中央——哪怕他书生意气,哪怕他一心淡泊。不是吗?虽然身处单纯的校园,班主任却有着最复杂的关系网——与单个的学生;与群体的学生;与单个科任老师;与多位科任老师;与学校领导;与学生家长。而且,这多头的关系还不时交叉;错综复杂,比如在学生和科任老师之间;在家长和科任老师之间;在科任老师和校方之间;在学生和校方之间。千头万绪之中,如何平衡,如何自处?如果不能“纲举目张”,势必身陷网中,焦头烂额,然而,在聪明的班主任那里,“关系学”实质上是一种生产力,而且是很精细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15.
《辅导员》2012,(9):3
"在这里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做适合学生的课堂教学":"能把好学生教好的老师是合格的老师,能把后进生教好的老师是优秀的老师":这些话语出自一位校长之口。他,十年磨一剑,将一所无人问津的薄弱学校打  相似文献   

16.
“文革”中,学生斗老师,学校最乱的时候,一个姓黄的老教师常常挨斗,但他从不记仇,照样极认真地给孩子们上课。学校常常出黑板报,需要画刊头,他就教大家画画。他画什么像什么——太阳,蓝天,向日葵,大海,灯塔,没有画得不像的。  相似文献   

17.
德国最近发生了一桩血案,一个19岁的小伙子,因伪造假条,被校方开除,他决心报复学校。2002年4月26日上午,他戴着恐怖的面具,一手握着手枪,一手拎着连发猎枪,闯进学校,见人就打,主要是瞄准老师,他觉得是他们让他蒙受了羞辱。在20分钟的疯狂射击中,他的手枪共打出了40发子弹,将17人打死,其中有13名老师。他还有大量的子弹,足够把数百人送进坟墓。这时候,他的历史老师海泽先生走过来,抓住他的衬衣,试图同他说话。这个血洗了母校的学生认出了他的老师,他摘掉了自己的面具。海泽先生叫着他的名字说,罗伯特,扣动你的扳机吧。…  相似文献   

18.
为了圆进京助奥运的梦想,武汉市一名大学生柴春辉骑车1300多公里、历经9天抵达北京。到北京后,他把一幅用600多颗手工制作的星星拼成的中国地图,送给了北京奥组委。但柴春辉所在学校的教师表示,柴春辉的行为并未获校方批准,因旷课多节,在其返校后,校方将对其进行处理。助奥运没  相似文献   

19.
他是一位不幸的少年,因为身材矮小,总是被别人忽视。 上小学时,学校开展小发明比赛,班级小组推荐的名单中没有他。于是,他找到老师表示愿意参加比赛,老师尽管有些犹豫,但仍答应了他。几天后,他交上的作品——无尘电动黑板擦不仅在学校获了奖,还在市里获得一等奖。  相似文献   

20.
重庆市某中学举行高中毕业典礼,900多名学生单膝或双膝跪地,向老师行跪拜礼,感谢老师3年来的教育之恩。对此,校方回应说,学生们行跪拜礼不是学校组织的,但学校倡导这种感恩方式,因为学校注重灌输感恩理念,学生每天都要做感恩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