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方训育观的历史演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方教育发展历程中有着重视训育的传统 ,西方训育观的发展表现为三个阶段 :古希腊时代是西方训育观的萌芽时期 ,从文艺复兴至 19世纪末是西方训育观的形成时期 ,2 0世纪初至今是西方训育观的发展时期 ,研究西方训育观的历史发展对我国教育理论与实践将产生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者认识和改造中国现代社会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具体实践相结合,并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成就体现为革命时期、建设探索时期及改革开放时期的中国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中国近代女子教育的历史考察,揭示了中国女性教育在近代的发展脉络。进而指出:戊戌年间足近代女学的发端时期;20世纪初是近代女学的发展时期;1907年至民国初年是女学在制度上的确立时期;新文化运动期间是通过新旧伦理观念的论战而使女学得到深入发展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4.
五四时期知识界围绕中国能否立即实行社会主义的问题所进行的几次大论战,为革命社会主义思潮的广泛传播奠定了思想舆论基础,在中国现代政治思想领域内产生了深远影响。世纪之交的今天,重新审视前人在重大历史关头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所进行的思考,无疑有着理论和现实的双重意义。从陈独秀等社会主义者与梁启超、张东荪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知识分子群体的论战中,我们看到:社会主义思想之所以能够迅速地在中国找到自己的立足点并形成强有力的社会思潮,是与中国特定的历史、社会和文化条件相适应的,正是这种特定的历史、社会、文化环境造成了社会主义思潮在落后的中国生长的重要根基。  相似文献   

5.
山西书院文化的历史流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西书院兴起于宋辽的时期,在山西书院近千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宋辽金的发轫期、元件第一个兴建热潮、明代的成熟期和清代的黄金发展期四个阶段,而每一阶段又都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兴衰过程。在明代书院发展史上曾经历过四次禁毁,清代由清初的低迷徘徊到康雍乾时期的大发展,使山西书院发展走向鼎盛,后经嘉道咸的平稳发展和颓败,终于在光绪二十七年与科举制度一起寿终正寝,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6.
1930年的儒墨学论战,是日据时期台湾墨学研究的高潮。在这场论战中,部分学者力图打破独尊儒学的局面,主张"孔墨并尊",着力于发掘和肯定墨学的现代价值,另一部分学者则固守并阐发传统儒学,痛斥墨学之弊,主张在西学东渐之潮流中坚持儒家的基本价值观念。这场争论折射出台湾思想界的分化与困惑:在新旧思想激荡中,必须趋新、迎新,给予墨学以应有的地位,实际上不可避免地要非孔批儒,但儒家思想又是台湾学者安身立命的根本,在日本殖民当局压制并进而试图灭绝儒学的大背景下,激烈地反孔非儒的客观效果,则会导致对儒学根本的动摇。因此,一方面要坚持儒学的内在价值,一方面要引入新思想因素;一方面引入新思想新文化,一方面又不触动儒学根本观念,就成为日据时期台湾许多学者的真实心态。  相似文献   

7.
汉语语法研究的四个历史时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汉语语法研究的历史进行简要的归纳与介绍。语法研究的四个历史时期分别是:《马氏通》问世前的萌芽期,《通》问世后的模仿期以及后来的革新期与大发展时期,四个历史时期各具特点。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编辑劳动作为人类自古至今的一项文化活动已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探讨历史时期编辑劳动的基本规律,是编辑学理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历史时期编辑劳动实践的基本规律大致可分为:一、编辑劳动实践与统治阶级的政治相统一规律;二、编辑劳动实践与人们的文化需求相统一规律;三、编辑劳动实践与劳动对象内部的矛盾统一规律。  相似文献   

9.
武圣强 《考试周刊》2009,(24):46-48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围绕三民主义展开了一场思想论战。本文对这场论战的两个阶段分别加以论述,并指出,这场论战属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内部问题。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社会史论战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是有着内在的、必然的逻辑联系。首先,这场社会史论战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其次,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期,这场论战与作为毛泽东思想主要组成部分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论战中学者们对中国的社会性质与中国革命性质、革命的任务、领导权等进行了广泛地探讨,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关于安徽方言的分区的研究,既是安徽文化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安徽历史文化地理关注的核心内容。分析历史时期有关安徽方言研究和记载的相关史料,并辅以现代方言的相关内容,历史时期安徽方言的分区与行政区划和地理有着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英国文学和美国文学都是世界文学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哪一时期的英美文学都对世界的政治、文化、历史乃至人民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英美文学源远流长,自诞生之日起一直处于变化和发展之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展现出不同的风貌,伟大的作家与作品不断涌现,丰富着世界文学宝库。文章通过概述英国文学与美国文学在不同时期出现的不同流派与风格,探究英美文学的历史发展。  相似文献   

13.
国内关于教育社会学发展史的论述大多盛行三段论,即萌芽时期、传统教育社会学时期和新兴教育社会学时期。本文提出这种认识过于简单化,更难反映学科何以演变的逻辑轨迹。因此,必须按照一门学科发展的逻辑进程加以认识,故可以将教育社会学的发展史划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有其自身的特点,并往往成为下一个发展阶段的契机。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一次飞跃,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延安时期是党的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对毛泽东思想的宣传就显得极其重要,同时对于我国革命的胜利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西文化对撞历史久远。自秦汉以来的2000余年中,中西文化对撞大致经历了早期交流、全面对撞和互融共进三大时期,与之相对应的经历了由“单向输出→相互交流→外力撞击→单向输入→双向互赢”的五个发展阶段。厘清中西文化对撞的历史脉络,把握不同时期中西文化对撞的特点,有利于在全面、科学认识中西文化异同的基础上,找准中西文化的切合点,以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是中国译学蓬勃发展的时期,因为这个时期的关于翻译的争论异常激烈:有长达八年之久的鲁迅与梁实秋的论战,也有鲁迅与瞿秋白的书信争论等等.这些论战中,首当其冲的是鲁迅和梁实秋之间展开的长达八年之久的关于文学与翻译的激烈论战,震撼了当时的文学界.这场争论涉及到了诸多方面的问题,如文学的阶级性、文学批评的态度、翻译的标准等等.另外这场论战的复杂性还表现在它一开始就掺进了敏感的政治因素,使得双方的态度变得严厉甚至敌对起来.可见,这次八年争论已不是单纯的翻译讨论了,而是带有浓烈的政治思想斗争色彩.与之相比,鲁迅与瞿秋白的翻译争论可以说是只涉及了纯学术问题.  相似文献   

17.
意识形态的分歧是中苏论战的起因及深层根源,国家利益的冲突是引发论战最重要的内在原因。另外,中苏之间民族传统的差异及其影响下的个人因素无疑也起到了重大作用,再加上其他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最终引发了激烈的中苏论战。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古代社会历史朝代的不断更迭,传统诚信观大致经历了萌芽期、确立期、政治化时期和实用化时期四个阶段。并且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或主流思想。通过对中国传统诚信观的历史演变作以梳理,可以说明诚信观念在我国伦理体系中的源远流长,从而能启发我们正确把握传统诚信思想中的合理内核,为今所用。  相似文献   

19.
延安时期(1935年10月——1948年3月)是中国共产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大发展时期。延安时期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程中占据了不可替代的位置,这期间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普及工作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为我们今天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展了自身的党史研究与学习,重视对历史问题的反思和总结。这个时期党史研究与学习大体上分为问题的提出、初步开展和系统总结三个阶段。尽管党史研究与学习同整风运动联系紧密,但二者本身并不是一回事,这可以从历史发展的角度作出区分。通过延安时期的党史研究与学习,中国共产党彻底纠正了王明"左"倾路线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最终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达到了思想上的高度团结和统一,为抗日战争和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