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你们都是记者,访问过许多地方,采访了不少人,今天我先来采访你们好不好?你们今天可以发这么一条消息,题目就叫总书记采访了我们。行不行呀?”在场的三十来名港澳记者和其他同志都大笑起来。这是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同志四月九日上午在中南海会见港澳记者时的一个场面。这些港澳记者是来京采访六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六届三次会议的。他们  相似文献   

2.
编读往来     
编辑老师: 你们好! 我是一名热爱新闻事业的中学生,1995年一次偶然的机会,结识了《新闻爱好者》这本杂志。从此,与它结下了不解之缘,可到了1999年,由于学习紧张,不得不暂时与它分别。 现在,我们校组织了文学社并出版了自己的报纸,而且拥有一批学生记者,可这些记者均是初次接触新闻,连最基本的新闻写作常识都不懂,造成报纸版面新闻短缺,记者们都很苦恼,跑来问我:“向东,你怎么写起新闻得心应手呢,有什么学习的好资料拿出来大家一起看嘛!”我就把自己心仪的97、%等各期给他们看,谁料,着迷的他们并不满足于这…  相似文献   

3.
江坪 《新闻实践》2005,(5):17-17
一、温家宝总理3月14日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的开场白中说:“最关心‘两会’的是全中国人民。昨天我浏览了一下新华网,他们知道我今天开记者招待会,给我提出了几百个问题。他们对国事的关心,深深感动了我。他们的许多建议和意见是值得我和我们政府认真考虑  相似文献   

4.
从3月3日全国政协九届一次会议开幕到3月19日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人民大会堂里几乎天天都有新闻,或举行大会。或召开新闻发布会、记者招待会。如何从这些程序化的公共新闻源中找出读者最感兴趣的新闻,相信与会的各路记者都有自己的拿手好戏。作为首次采访人大会议的记者,我按新闻规律对此类报道做了一些探寻,并略有所获。现把它罗列出来,  相似文献   

5.
编辑絮语     
曾经不只一次地追问自我:你准备为已步入花甲之年的《青年记者》奉献什么?献出我的执著,是追求品位追求活力的执著。我不只一次地选择了这个承诺——个与责任紧密链接  相似文献   

6.
一位来自中国刚年满28岁的年轻记者,成为日本外国记者俱乐部一次新闻发布会的会议主席。这其中不仅有作为中国记者的一份自豪,更有融入国外主流媒体圈的点滴经验。2012年5月16日,经日本外国记者俱乐部(FCCJ)新闻委员会(PACcommittee)一致通过,我取得了在主席台上主持新闻发布会的资质,成为这个号称亚洲最大消息发布场的一名Moderator(会议主席)。工作人员告诉我,我是这个组织多年来唯一一位来自中国的会议主席。  相似文献   

7.
面对相同的会议采访,同行之间的报道为何差距悬殊?成长中的记者都曾有过这样的追问。对于一名时政记者,会议采访是一门必修课。如何在会议新闻中练就慧眼,如何在会议采访中看得深远,这种功夫却在会议之外。  相似文献   

8.
前年秋天在我国北京召开了联合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国际会议——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这是一场全面竞争的会议。就新闻界来说,既有中外之争,也有国内之争,只是竞争的内容和性质不一样。国内参加报道的记者谈起“竞争”的时候,绝大多数人都有这样一个体会:语言障碍影响了采访报道,影响了宣传深度。 笔者所在新闻单位采访大会的一名年轻记者说:“许多记者最大的遗憾就是不懂外语,不仅不能同各国代表深入  相似文献   

9.
最近,在一次会议上,省政府一位领导同志深有感慨地对我说:“现在,我们真有点怕记者……我们这些人总要做点事吧,有点活动吧,有的记者,不问场合,不问需要不需要,就写稿登报、广播,稿  相似文献   

10.
十三、现炒现卖记者,通讯员知识要渊博,要当杂家,但“博”与“杂”总有个限度,总不能无所不包,无所不懂,特别是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不懂的东西简直太多了,因此,一边学习,一边采访,这种“现炒现卖”的情况也就会多起来。  相似文献   

11.
大家盼望已久的江苏广播电视学会,就要在我们这次会议上诞生了。记得1981年,我参加在青岛举行的一次记者工作会议,到会同志一致呼吁成立一个自己的学术团体——广播学会。在那次会议上以及后来的许多场合,我都看到同行们对这件事的热切的期待。  相似文献   

12.
问:听老师讲课,都说学理论重要。可我一埋头写稿就把理论学习扔在一边,该怎么办? 答:这恐怕还是对学理论的重要性缺乏认识。要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使自己不断进步,需要从多方面加强学习。记者应该精通马列主义,至少要熟悉它。应该读读政治经济学,懂得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封建主义、资本主义?不懂这些,就难以搞清方向问题。要学点哲学,区别形而上学和辩证法!还应该懂得中国历史、地理等等。问:既然学理论这么重要,你开始学写作时是怎样抓紧理论学习的? 答:回想我初学写作时,理论水平低得好笑。我那时不懂哲学,也不晓得什么叫辩证法。记得有一次,我给《山西日报》投寄一篇采写左权县城关供销社收购员尹太富的稿子,编辑同志很快来信,说这篇通  相似文献   

13.
坚持方向,深化改革,促进高等学校出版事业的发展与繁荣──第四次全国高校出版社工作会议工作报告(1995年1月5日)国家教委副主任韦钰我完全赞同开轩同志提出的会议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及要求。我们这次会议的主题,一是学习和贯彻十四大以来中央有关会议和文件...  相似文献   

14.
在谈起有关法律的报道时,我不止一次地听到有的记者说:“记者有记者的本事,不懂法也照样写新闻。”可是,我从六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报道中亲身感到,记者的这种本事不灵了。今年这次全国人代会的召开是国内外注目的新闻。会议审议、通过并颁布的民法通则、义务教育法和外资企业法,对于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一步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都具有重大意义。这  相似文献   

15.
正3月18日,在北京大学百年讲堂,马云进行了一场公开演讲。以下为演讲实录:我不懂技术,所以阿里的技术是BAT中最强的人们一直认为阿里巴巴的技术可能是中国互联网中最差的,百度李彦宏懂技术、马化腾学技术,只有马云什么都不学,好像认为马云很差。其实正因为我不懂技术,我们公司技术才最好。不懂技术,在于我们对技术的尊重,我们没法吵架。如果我很懂技术,我们公司的技术人很就会悲催,我三天两头会告诉他们应该这样应该那样,因为我不懂,我才会好奇敬仰地看着他们说就应该这么做。事实上也是这样,阿里巴巴的云计算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会出现优秀政治记者吗?一年一次的全国人大和政协会议又结束了。说来也是我的一种“幸运”,从六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始至今,我已陆陆续续参加了5次这种重要的“国会”报道。前几次,代表中风平浪静,大会按部就班,记者的新闻嗅觉似乎也‘丧失”了。而从去年七届人大一次会议开始,民主气氛渐浓,整个“两会”  相似文献   

17.
受河南日报社领导委派,我随出席党的十五大的河南省代表团赴京,作采访报道工作。省委领导同志向代表们介绍代表团工作人员,在谈到我这个省内惟一与会记者时说:“这是一位有经验的老记者。”做记者有二三十年了,如果说“老记者”尚可的话,“有经验”就不敢当了。跑一般会议的经验自然是有的,但进京采访如此重大的会议对我还是第一次。10天忙下来,9月19日我向省委书记李长春同志辞别,并祝贺他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时,他亲切地说:“也祝你胜利完成任务。”我把此作为领导同志对一个普通记者的勉励和鞭策。 观察·接近·思考 观察事物,接近采访对象,结合思考一些问题,这是记者的基本功。采访大型会议,由于任务繁重,对象繁多,这方面功夫的养成和提高,尤显重要。 9月9日晚,我随代表团乘火车赴京。  相似文献   

18.
《中国记者》2012,(10):52
最近一段时间,围绕钓鱼岛问题,我驻外记者频频发力,在美、日官方记者招待会上勇于提问,据理力争,以良好的职业精神和专业素养鲜明地表达中国立场,维护中国国家利益。《中国记者》特约请新华社驻外记者冉维和郭一娜撰写文章,回顾追问现场,展示新闻背后的故事。  相似文献   

19.
2001年11月9日至13日,WTO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这次会议因把中国入世问题列为重要议程而备受瞩目。从11月6日启程到11月15日返京,在近百名前往多哈的国内记者当中,我有幸成为中国政府代表团唯一的一名随团记者,全程见证了这段具有历史意义的日子。多哈会议的所见所闻所感,也让我对目前的新闻竞争有了更深的体会。就工作强度而言,多哈之行恐怕是我从业以来最辛苦的一次采访。我不仅担负着人民日报的报道任务,还要给人民网、京华时报、环球时报等提供大量稿件。短短几天,总发稿量约10万字,仅…  相似文献   

20.
塔斯社纽约分社的记者出色地报道了美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新华社据塔斯稿编发了八条消息(见新华社新闻稿2月12日至15日)。这些稿件提供了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采访象美共第十六次代表大会这样一个重要会议的记者,需要高度的政治水平,敏锐的新闻嗅觉和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