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应用电导法测定了HCl在水和甘露醇混合溶剂中的活度系数,讨论了电解质溶液活度系数与温度和浓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应用电导法测定了HCl在水和甘露醇混合溶剂中的活度系数,讨论了电解质溶液活度系数与温度和浓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应用电导法分别测定水溶液中NaBr、KBr的电导率,以及混合电解质NaBr和KBr的电导率;计算了电解质的活度系数。结果表明,温度一定时,在稀溶液范围内,活度系数随浓度的增加而降低;浓度一定时,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混合电解质的活度系数与单一电解质的活度系数相近,并不存在简单的加和关系。  相似文献   

4.
应用电导法测定了盐湖卤水中混合电解质NaCl和KCl水溶液的活度系数,讨论了混合电解质水溶液活度系数随温度和浓度的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5.
应用电导法测定了298K时稀土氯化盐DyCl3在混合溶荆(DMF7-H20)中的活度系数,在298K时测定了稀土氯化盐DyCl3在混合溶剂(DMF7-H20)中的电导率,利用公式计算了稀土氯化盐DyCl3的摩尔电导率,应用Debye—HUcker和Osager-Falkenhangen公式计算了DyCl3在混合溶剂(DMF—H20)中的活度系数,并讨论了在298K时浓度对稀土盐Dycl3溶液活度系数的影响,随稀土氯化盐溶液浓度增加,稀土盐溶液的活度系数降低.  相似文献   

6.
电导法测定298K时NdCl3在DMF和H2O中的活度系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电导法在298K时测定了稀土氯化盐NdCl3在混合溶剂(DMF-H2O)中的电导率;利用公式计算了NdCl3的摩尔电导率;应用Kohlraush经验规则,使用Origin软件进行线性拟合,外推得到298K时NdCl3在混合溶剂(DMF-H2O)中的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λ0 =300.01 (S*cm2 *mol-1);应用Debye-Hücker 和Osager-Falkenhangen公式计算了NdCl3在混合溶剂(DMF-H2O)中的活度系数,并讨论了在298K时浓度对稀土盐NdCl3溶液活度系数的影响,随稀土氯化盐溶液浓度的增加,稀土盐溶液的活度系数降低.  相似文献   

7.
应用钾离子选择性电极和Ag-AgCl电极组成可逆电池,通过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应用Debye-Hückel极限公式,求得不同温度下KCl在1,2-丙二醇非水溶剂中的活度系数(±),计算了KCl在1,2-丙二醇非水溶剂中的相对偏摩尔自由能(-GB,R),并据电解质溶液的溶剂化理论对KCl的活度系数及相对偏摩尔自由能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8.
测定了298.15 K条件下乙酸钠在三种甘氨酰二肽(甘氨酰甘氨酸,甘氨酰-L-缬氨酸和甘氨酰-L-亮氨酸)水溶液中的电导率,计算了乙酸钠在这些体系中的极限摩尔电导率和walden值.结果表明:电解质乙酸钠在甘氨酰二肽一水混合溶剂中的极限摩尔电导率随着混合溶剂中肽浓度的增加而减小,waIden值不为常数.  相似文献   

9.
对于理想溶液中各组分的化学位一般用公式μ_i=μ_i+RTlnx_i来表示,若用该公式来表示真实溶液中溶剂和溶质的热力学性质,需以活度a_1代替式中浓度x_i,此时活度实际上就是溶质的有效浓度,并且存在关系式a_i=γ_ix_i式中了γ_i是溶质的活度系数,其数值的大小反映了真实溶液与理想溶液性质上的偏差,现行不同版本的物理化学教材中在讨论电解质溶液中某组份化学位时,对于溶液中各组分所采用  相似文献   

10.
在现行中学化学教材中,涉及溶液浓度的概念较多,如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溶液浓度,活度、溶解度、溶度积,有的概念之间很容易混淆,饱和溶液中涉及到的溶解度和溶度积,电解质溶液中涉及到的离子浓度和溶度等.本文将就有关概念作初步分析.一、溶解度和溶度积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而溶液的浓度则是指一定量的溶液里所含溶质的量.可见,在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浓度是该种溶液的最大浓度,是一个极限值,很显然它表示了某种溶质在某种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为了使不同的物质的溶解能力有一个统一和可比的描述,化学中引入了溶解度的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的克数,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如果不指明溶剂,通常所说的溶解度就是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相似文献   

11.
开发了一种水合物法分离甲烷-乙烯混合气体的新技术,利用选择性热力学促进剂THF对C1、C2气体的选择性增溶作用来提高它们的水合分离效率,并系统地测定了(CH4 C2H4 THF H2O)体系气-水合物相平衡实验数据,考察了温度、初始压力、初始气液比对(CH4 C2H4)气体混合物分离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利用公式△H=-0.1196n/A计算了乙醚和丙酮分别在氧气和空气中燃烧反应的温度,并推测了乙醚和丙酮燃烧反应的机理.乙醚在氧气中燃烧反应的火焰温度理论值为3272K,与测定温度3134K接近,误差为4.40%.丙酮在空气中燃烧反应的火焰温度理论值为1292K,与测定温度173K接近,误差为1.49%.根据乙醚和丙酮燃烧反应的火焰温度,推测乙醚和丙酮燃烧反应机理为:(1)O2+hv→2O·;(2)(C2H5)2O→4C+4H2+H2O(乙醚),CH3COCH3→3C+2H2+H2O(丙酮);(3)H2+O·→H2O+hv;(4)C+O·→CO+hv;(5)2CO+O2→2CO2.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新型二甲撑桥联茂基轻稀土氯化物的合成,首先通过环戊二烯钠与1,2-二溴乙烷在四氢呋喃中发生反应形成二甲撑桥联环戊二烯,随后二甲撑桥联环戊二烯与金属钠作用使其转化成二甲撑桥联环戊二烯二钠盐,无水三氯化稀土LnCl3(Ln=Pr,Nd)与二甲撑桥联环戊二烯二钠盐NaC5H4CH2CH2C5H4Na以1:1摩尔比在四氢呋喃溶液中反应得到新型二甲撑桥联环戊二烯基轻稀土氯化物(C5H4CH2CH2C5H4)LnCl·THF(Ln=Pr,Nd),产物经元素分析和红外分析的表征。  相似文献   

14.
制备了基于2,2’-联咪唑(简计为H2biim)/磷钼酸具有质子导电性的有机-无机化合物(其分子式为{H6[(H2O)1.5(H2biim)2(CH3OH)]2[(H2biim)(CH3OH)2][PMO12O40]2·2CH3CN}n;简计为(1))掺杂氧化石墨烯的一个复合物(简计为1-GO1)。采用红外光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证实了合成产物的结构。结果表明,化合物1的结构特征在1-GO1复合物中得以保留。在约98%湿度下,1-GO1在温度85℃~100℃范围内显示良好的导电性,其质子导电率达到1.88×10-3~8.8×10-3S cm-1。此外,在温度100℃,1-GO1在湿度35%~98%范围内的质子导电率达到0.89×10-3~8.8×10-3S cm-1。在同等条件下,1–GO1的质子导电性优于化合物1。  相似文献   

15.
苄基取代茚基二价稀土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无水EuCl3与1—苄基茚基钾在四氢呋喃(THF)中以1/2的摩尔比反应,尔后用Na/K合金原位进行还原,得到了一种新的中性的二(1—苄基茚基)稀土Ⅱ配合物(1—PhCH2C9H6)2Eu(THF)2;而用SmI2与1—苄基茚基钾在THF中以1/2的摩尔比反应,合成了一种新的苄基取代茚基稀土二价配合物(1—PhCH2C9H6)2Sm(THE)2,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及红外光谱的表征。  相似文献   

16.
用GC-14B气相色谱仪测定了水-异丙醚-苯酚体系在319K和329K的等温截面相图,经实验筛选,选择保留时间恰当和分离度较好的乙酰丙酮作为内标物,正丁醇作溶剂。实验测定了除水以外各组分的保留时间以及相对于乙酰丙酮的校正因子,测试了恒温振荡和静止时间对平衡浓度测定的影响。分别进行了回收率测量,确证本实验数据具有相当的可信度。 用内标法测定了319K和329K两个等温截面的两相液液平衡实验数据,并给出了相应的相图示意图。 对于319K,与以前用外标法测定的实验结果作了比较,内标法实验精确度提高,数据可信度提高、其主要相图特征是类似的。原来用外标法曾估计在异丙醚摩尔分数小于4%时,可能存在另一两相区域,是不正确的。用内标法测定的数据确切表明不存在另一两相区域。 最后对实验误差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利用XRD,TPR和活性评价等手段,研究了NiO/γ-Al2O3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对CH4与CO2转化制合成气催化活性的影响.在本实验条件下,采用浸渍法和焙烧温度为400℃制备的NiO/γAl2O3(ω=0.113)催化剂,在反应温度为750℃和空速为2500h-1下,对CH4和CO2重整反应会显示良好的催化活性.本文还对催化剂抗积炭性能作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8.
以VB1为催化剂,苯甲醛为原料,通过安息香缩合反应得苯偶姻,再以无水K2CO3为催化剂,苯偶姻和乙酸酐通过酸酐醇解反应合成苯偶姻乙酸酯,研究了反应时间、碳酸钾、苯偶姻与乙酸酐的投料比对产品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的反应条件为:n(碳酸钾):n(苯偶姻):n(乙酸酐)=1:2:10,在70℃水浴中回流反应60min,获得的苯偶姻乙酸酯产率高达96.1%,并通过IR和^1HNMR对苯偶姻乙酸酯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9.
Aluminum nitride (AlN)/borosilicate glass composites were prepared by the tape casting process and hot-press sintered at 950 ℃ with AIN and SiO2-B203-ZnO-Al2O3-Li2O glass as starting materials. We characterized and analyzed the variation of the microstructure, bulk density, porosity, dielectric constant, thermal conductivity and thermal expansion coefficient (TEC) of the ceramic samples as a function of AIN content. Results show that AIN and SiO2-B2O3-ZnO-Al2O3-Li2O glass can be sintered at 950 ℃, and ZnAI204 and Zn2SiO4 phase precipitated to form glass-ceramic. The performance of the ceramic samples was determined by the composition and bulk density of the composites. Lower AlN content was found redounding to liquid phase sintering, and higher bulk density of composites can be accordingly obtained. With the increase of porosity, corresponding decreases were located in the dielectric constant, thermal conductivity and TEC of the ceramic samples. When the mass fraction of AlN was 40%, the ceramic samples possessed a low dielectric constant (4.5-5.0), high thermal conductivity (11.6 W/(m.K)) and a proper TEC (3.0× 10^-6 K^-1 which matched that of silicon). The excellent performance makes this kind of low temperature co-fired ceramic a promising candidate for application in the micro-electronics packaging indust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