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8 毫秒
1.
节院使在辽代得到了大范围长时段的设立,它属于辽双轨制政治体制的南面官系统,沿袭唐制并具有唐代节院使的职能。石刻文献中的节院使材料丰富了辽代官制研究的史料基础,有助于对辽代官制的研究和认识。  相似文献   

2.
辽代南面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代南面官机构之创建,当始于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时代,辽太宗耶律德光时代初步形成并日臻完备,构成体系。辽代南面官系统有中央与地方之分,中央官又有朝官与宫官之别。本文就南面官的设置、官员派遣、职能及作用等进行深入、系统探讨与论述。  相似文献   

3.
关于辽代契丹族官制中实行世选制的问题,早在清代乾嘉时期就已被著名的史学家赵翼所发现,他在他的代表作《甘二史札记》(卷廿七)中列有“辽官世选之例”条,明确提出“辽初功臣无世袭,而有世选之例”.并举出《辽史》中的实例加以证明.在赵翼发现的基础上,陈述先生在本世纪三十年代末曾撰《契丹世选考(附表)》(刊登于《史语所集刊》)8,1939.9)一文,进一步考证了辽代官制中具有北方民族特点的北面官的世选问题.指出世选是契丹旧俗,主要大吏,握军政柄者,  相似文献   

4.
辽代大于越府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于越府是辽代北面朝官系统的机构。大于越最初是契丹族遥辇氏部落联盟时期的职官。辽代有数位契丹贵族得践此职。一般认为,大于越是辽代的尊官,就像封建传统职官制度中的三公。实际上,在辽代的不同时期,这个职官的实际权力、地位、铨选条件是不一样的,不能与“三公”并论,应当结合辽代的具体情况分析。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大于越因地位高、权力大,直接左右着辽朝的政局。辽代的大于越全部都由契丹族担任。  相似文献   

5.
金初枢密院建制的探讨从三十年代日本学者外山军治开始, 一直以两枢密院制为起点。本文从辽代官制入手, 引用相关史料, 详加剖析, 得出金初枢密院仿辽南面官的“汉人枢密院”而设。金初枢密院为一枢密院制, 而非两枢密院制。从而对研究金代官制及金初历史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辽代墓葬中出土的墓志资料中,蕴含着十分珍贵的反映辽代丧葬礼俗的资料,这些石刻资料反映了辽人丧葬习俗中的“聚族而葬”、“堪舆因素”、“权殡厝葬”、“治丧官”、“结庐守陵”、“辍朝致哀”、“赙赠常式”等。  相似文献   

7.
惕隐是辽代北面官中唯一职掌皇族政教的官员。辽代统治者对于惕隐官的设置和选任非常的重视,但辽朝皇族争权夺势所导致的“内难”却“与国始终”。惕隐军事职能的强化与政教职能的弱化,是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宇文泰实行六官制度的目的并不是标榜神州文化正统,而是要笼络五大宿将以巩固西魏的统治。六官制度绝非单纯模拟尚书省的制度,它整合了西魏大统十二年以后的中央文官系统和部分武官系统,而叉稍作调整,这是一套形式特殊实质却并不特殊的官制;杨坚代周以后,六官制度早已失去了初创时的背景,而且其弊端也更加明显,所以隋朝初建,即将其废除。六官制度的一些创造,对隋唐官制有一定影响,但是隋唐官制的主要渊源还是西魏大统十二年改革以后的制度。  相似文献   

9.
宋代官制最大特色之一是把官吏的职务分成三个部分,“其官人授受之别,则有官、有职、有差遣”。这三者各自分成许多等级,各等级又各有不同的内容,它们既可单独存在,又能合在一块,于是彼此间的交错组合就构成了一个相当复杂的官制之网,使宋朝在国家机构的设置、政权运转的方式等方面都和其他封建王朝不相同。(一)什么叫官!宋代的“官”是表示官吏在统治集团中地位的高低和俸禄的多寡,并不表示要做些什么工作,完全是只拿钱不干事的一种官衔,“盖自国朝命官……皆是虚名”。因为自唐以来的三省六部及寺监,在宋代几乎全变成了空架子,形同虚设。如门  相似文献   

10.
在辽代历史研究中,政权机构是一个很有难度的课题。一方面研究这个问题要涉及契丹族统治者的治国思想、铨选职官的民族性以及与中原政权传统职官制度的关系等,另一方面资料缺漏严重,错误较多,所以,许多问题仍处在阙疑和争论之中。最近,由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何天明撰写、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辽代政权机构史稿》,对辽代政权机构的渊源、特点以及北、南面朝官的主要机构、北、南面地方官的部分机构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许多新的突破,为辽代政权机构的研究提供了诸多有价值的成果。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有许多少数民族建立的朝代,除元、清两朝为全国统一政权外,其余则是割据性政权。这些少数民族政权为维护本民族的特权,大多实行了民族统治,在官制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下面仅就辽、元、清三个朝代官制中的民族歧视问题作一简述。一、实行“一国两制”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和官制相辅相成的品级和封爵,在秦代就已大致成型。秦代官制有“官”、“爵”、“秩”,以“官”定职掌,以“爵”赏功劳,以“秩”定等级、计俸禄。这种制度在封建社会里一直沿用(“秩”演化为“品”、“阶”,“爵”曾演化为“勋”、“爵”)。品、阶、勋、爵是封建等级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学习古代历史时,也需要对它有概括的了解。  相似文献   

13.
对辽代中书省的设立、主要职官中书令以及中书令的民族比例、铨选原则进行深入、系统探讨后,可以得知辽代中书省“虚设”之说是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14.
在“二重证据法”的指导下梳理汉代出土资料有关官制的内容时,发现汉代中央官制存在许多问题,如实物所见御史职权的广泛性、水衡都尉还负责太官御井的管理、汉初太官称长等。这些内容可补史阙,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5.
辽朝是契丹族建立的政权,建国以后国家政权主要由皇族耶律氏和后族萧氏掌控,后族萧氏在辽代社会占有十分重要的社会地位。阜新发掘的辽代萧和家族墓,不仅为研究萧和家族成员及其相互关系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也为进一步探讨辽代后族,尤其是萧和家族在辽代社会的地位与影响提供了有力的佐证资料。  相似文献   

16.
辽代的北面宰相是辽北面官的核心管理机构,分为北、南二府,分管契丹诸部族事务,同时协助皇帝处理军国大事,其渊源即史籍中的"二府",源于遥辇氏部族联盟时期的"左、右大部"。但是辽代的北、南宰相制度建立起来是在辽太宗时期,其对北、南宰相府内部机构进行了改革,使其正式成为国家中央权力机构正式确立下来。  相似文献   

17.
经筵讲官作为辅导帝王学习的导师,在明代成了士大夫获得一定身份、地位的标志。因是侍从近臣,其简任十分慎重,而且有的身兼数职,地位和作用非同一般,对明代政治也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要谈的正是有关讲官的一些情况。 一、明代经筵日讲官的设置 经筵日讲是封建制度发展到成熟阶段的产物,其职能是为皇帝讲读经史,阐析文义,兼剖析朝政,为皇帝提供治国方略。其起源很早,史载“汉宣帝诏诸儒讲经于石渠阁,帝令诸儒讲五经于白虎观。”①至汉明帝时“张酺数侍讲于御前”,灵帝时“杨赐、刘宽俱侍讲于华光殿”,②此时虽有侍讲之号,而未设官。 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始置侍讲,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国子监祭酒邢(四丙)为侍讲学士,此为侍讲及侍讲学士之始。侍读始设于开元三年(715),因玄宗“每读书有疑滞,无从质问”,便命宰相“选儒学之士,使入内侍读,待以师傅之礼”③于是召马怀素、褚无量更日侍读,宋真宗咸平二年,以杨徽之、夏侯峤为翰林侍读学士,班次翰林学士,此为翰林院置侍读及侍读学士之始。宋代官职多次变更,尤其是元丰(1078~1085)官制改革后,曾一度废置侍读学士、侍讲学士,只作兼官,但兼官比较广泛,其中有台谏兼充者,以后“每除言路,必兼经筵”,④使讲读官初具谏官之职,至元代以前,有“天下事宰相当言  相似文献   

18.
契丹-辽与西夏、金并称为"塞北三朝",三朝自公元10世纪开始称霸北方,相继统治中国长达四百余年.契丹-辽作为三朝中第一支建立在草原上且统治时间最长(二百余年)的一支少数民族政权,其政治、经济、文化的组成与发展上,均形成了混合多元化的少数民族政权特点,表现在音乐文化方面亦具有独特色彩.契丹-辽自建国以来官分南、北两面,秉承"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治汉人"的"一国两制"政策.通考《辽史》中的南面朝官系统与北面朝官系统均没有对教坊这一音乐机构的明确记载."教坊"作为古代宫廷音乐机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自唐武德年间设置以来,历经了唐中期对教坊的扩充壮大、五代时期对唐教坊的沿袭继承、北宋时期教坊隶属职权的变迁直至明清长达1100余年的传承演变.那么,契丹-辽时期是否设有教坊,其机制、职能、应用又是如何的呢?  相似文献   

19.
辽代陶瓷初探孙秀夫辽代陶瓷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独树一帜.具有浓郁的地方和民族特色.可谓陶瓷百花园中一束绚丽的奇葩。广义的辽代陶瓷既包括辽境生产的陶瓷.也包括辽境以外输入的陶瓷。辽代陶瓷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建国后大量辽代墓葬、遗址特别是窑址的...  相似文献   

20.
辽代玉器文化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契丹是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本无用玉传统,建国后却大量使用玉器。从造型、文饰、功能上分析辽代玉器,可基本概括出其主要汇蓄有中原汉文化、“西方”外来文化、佛教文化、契丹民族文化等因素。分析辽代玉器的文化因素,对研究辽代物质文化、对外交流、民族传统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