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今的课堂又步入了新的怪圈.课堂上大问套小问,一问接一问,不把学牛问个垂头丧气,不把课堂问成"静静的顿河",教师绝不罢休.这是为什么?就是教师对学生读书的理解不放心.这样的课堂,大部分时间被教师琐碎的提问和肢解式的讲解占据了,讲起来滔滔不绝,一个主观意见接着另一个主观意见,完全忘记了学生这个"阅读主体"了.学生没有了阅读的自主权和思考权,只能顺从教师的结论,重复着"真理"的声音.这样的语文阅读教学严重伤害了学生的积极性,又怎能提高阅读效率呢?……  相似文献   

2.
我听了这样一堂语文课.课堂上,一名学生在回答教师的提问时说了一句"晓不得",教师便对"晓不得"这个语词作了分析,说:"怎么是'晓不得'呢?应该是'不晓得'.'晓得'是一个动词,'不,是一个副词,这副词应当放在'晓得'的前面,不应当插在它的中间.明白了吗?"教师的分析很对,我也点头表示同意.可教师的话音刚落,便有学生站了起来,问:"那'恨不得,中间的'不'字是不是也要提到前面去呢?"教师愣了一下,还未开口作答,类似的问题便此起彼伏:"还有'了不得'"还有'巴不得'","还有'动不得'","还有'怪不得'"……课堂上顿时变得热闹起来.  相似文献   

3.
方旭 《四川教育》2004,(5):42-43
最近,课堂上出现了一种现象:当学生提出课前没有料到的问题时,不少老师都采用了“这个问题我们课后解决好吗”的方式。这似乎成了教师抵挡学生突发其问的不败盾牌。扪心自问:假如教师在课堂上有足够的能力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还会采取这种方法吗?这些问题课后都能够得到解决吗?课后我们研究了吗?是否都反馈给学生了?“课后解决”是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还是我们回避问题的“策略”?假如课后也不解决,教师的承诺或建议又会对学生产生怎样的影响呢?学生满怀求知热情提出的问题,难道就这样“处理”掉吗?我们来看两个案例。案例一:教师声情并茂地…  相似文献   

4.
前两天,在大市优质课会课中,一位教师执教<虞美人>,受到许多与会教师的赞赏.可是,也有人说:"不就是会忽悠学生吗?一节课从头到尾都是在忽悠学生!"  相似文献   

5.
真的懂了吗?     
成人学生一般都比较持重审慎又自尊,这就会使他们在课堂上即使不懂也不会轻易提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习惯插入这样的问话:怎么样?懂了吗?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不懂的学生一般是不会做声的。教师千万不要听  相似文献   

6.
实施新课改以来,小学数学课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一些公开课上,教师为了刻意追求"热闹",各种"技法"层出不穷,动手操作、小组竞赛、课题研讨等学习形式充满了整个课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似乎"津津有味",热情发挥得淋漓尽致。但当我们静下心反思时就会有这样的疑问:在这样的课堂上,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了吗?这样的课堂真的是有效的吗?莫让"热闹"代替"静思"  相似文献   

7.
<正>传统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是教师"勤",学生"懒",教师要拼命地为学生讲解,课上教师讲得"汗流浃背",课后学生一做就错.教师难免喊冤抱怨,数落学生:"你们对得起老师吗?都是怎么学的?"是的,这样的课堂,教师满堂灌,学生满堂听,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被教师牵着鼻子走,一点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的机会都没有.试问:这样能学好数学吗?能有创新精神和意识吗?为改变这现象,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初步探索.以下是笔者的一些具体做法与体会.  相似文献   

8.
<正>传统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是教师"勤",学生"懒",教师要拼命地为学生讲解,课上教师讲得"汗流浃背",课后学生一做就错.教师难免喊冤抱怨,数落学生:"你们对得起老师吗?都是怎么学的?"是的,这样的课堂,教师满堂灌,学生满堂听,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被教师牵着鼻子走,一点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的机会都没有.试问:这样能学好数学吗?能有创新精神和意识吗?为改变这现象,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初步探索.以下是笔者的一些具体做法与体会.  相似文献   

9.
<正>一堂语文课,老师需要讲什么?怎样的课堂才算是学生有效学习的课堂?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刚好前几天我听过一两堂课,讲的都是杨绛先生的《老王》。第一堂课上,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对人物的赏析、对文章主旨的把握,学生都说得头头是道,与参考书上没有两样。可是,学生真的是会了吗?面对学生的精彩发言,教师在课堂上再没有内容可讲。于是带领学生把"老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过着怎样的生活,我为什么会愧怍"再总结一遍。这样的课堂,学生还感兴趣吗?听另一位老师的课,学生展示完学习的内容之后,又表演"老王给我送鸡蛋"  相似文献   

10.
"你教了吗?你教对了吗?你教会了吗?"这是对教师课堂教学的三追问,关注的点是教师层面,忽略了学生,是"教本课堂";而新课程标准倡导"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学本课堂就是遵循这样的理念,有了"以生为本、以学为本"的四追问——"学生学了吗?学生学对了吗?学生学会了吗?学生会学了吗?"参加孙庆博名师工作室"学本课堂的实践与思考"的展示活动,听了一节苏教版三年级的《小露珠》,让我对这  相似文献   

11.
在日常工作中,时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学生犯了错误,老师苦口婆心教育,结果却不甚理想,于是得出"现在的孩子真难教"的结论;学生遇到困难,老师无微不至嘘寒问暖,学生不仅不感激反而疏离老师,于是认为"现在的孩子不懂得感恩"。假如说是教师的教育有问题,教师会非常委屈,难道学生犯了错误我能置之不理吗?难道学生遇到困难我不该关心吗?难道我为学生负责任错了吗?  相似文献   

12.
正新课改以来,传统的"满堂灌"式、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已经变成过眼云烟,师生交流、对话的教学方式成为主流。可是,有对话就够了吗?只要对话,课堂就一定活起来了吗?对话了,教师和学生就一定"幸福"了吗?在我看来,不是的。一线教学中,教师刻板地问,学生机械地答的现象仍然大量存在。教师将教参上的知识改成问题的形式,接二连三地抛给学生,学生们小组讨论。这样的课堂,看似教师尊重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可是,师生之间缺乏真实的交流,学生对讨论的问题没有热情、没有兴趣,讨  相似文献   

13.
随着语文新课改的深入,课堂形态的科学与有效性、教学目标和内容的确定性等越来越引人关注,一些较理想、新锐的提法也越来越引人深思.课堂问题就一定得是学生的吗?由学生自主预设并解决课堂问题,就一定是科学高效的吗?由教师预设课堂问题就一定是牵制甚至强制学生思维吗?就一定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吗?就一定有碍于学生自主人格和创新品质的发育吗?答案是不一定.  相似文献   

14.
在课堂上如果与学生发生了冲突怎么办?譬如当学生不听课,做小动作,或者与他人讲话等等。这时,拿起批评的武器,无疑是必要的,但偏偏会有一些学生不买账,不但不接受你的批评,甚至还公然与你顶撞。一般老师碰到这种情况难免心火上升,因为毕竟是在众多学生的面前,教师的尊严何在?脸往哪搁?如果不妥善处理,以后还有人听你的话吗?  相似文献   

15.
当今中国,正大张旗鼓地推行素质教育.在素质教育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之时,我们的许多教师,一边高呼着素质教育的口号,一边却仍在进行应试教学."满堂灌"、"一言堂"、"填鸭式"的教学仍十分普遍.课堂上,教师滔滔不绝地讲,从作家作品一直讲到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甚至课后作业.只重知识传授,不重能力培养;只重教法,不重学法.可结果呢?高分低能就这样产生了,教师没讲的题,学生就理所当然地做不来,学生遇到困难就退缩不前,学生机械刻板,人云亦云,没有主见,没有个性,更无创新意识和精神.走出学校,自学能力差,再无力学习和消化许多新的知识.难道教师希望自己教出的学生成为这样吗?只将素质教育落实在口头上,而不落实在实际行动上,学生的素质能得到提高吗?  相似文献   

16.
“今天上课你觉得幸福吗?“没有家长这样问孩子,家长只关注孩子掌握了多少知识.   “今天上课你觉得幸福吗?“没有领导这样问教师,领导只关注教师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传统教学的终极追求,就是教师能成功地落实好每一个知识点、“考点“,学生能够考出好成绩、学业有成.仅如是,教师会逐渐丢失应有的人文关怀,相应地,学生的精神世界就会显得苍白,甚至对世界的认识也可能会产生偏差;若教师在课堂上用了不科学的方法,给学生造成了“软伤害“,挫伤了学生对后续学习的兴趣,那几乎就是一种罪孽;在这样的教育影响下,学生变得急功近利,失却了耐心与宽容,失去了快乐与友谊,身心又怎能健康成长!   ……  相似文献   

17.
<正>一、高效课堂相适应的课堂评价体系的建立1.课堂上应确立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时常听到有教师抱怨:张三真笨,这道题,我已经讲一百遍了,他还是不会做.这种情况我也经常遇到,有些教师过高地估计学生的能力,欲速则不达,在刚学完一章内容后,就拿中考经典题让学生做,有些学生做不出来,我们就应该思考了:为什么学生不会做?原因是在学生,还是教师授课的方法?首先,教师清楚学生的实际认知能力吗?其次,了解学生的学科基础吗?每讲一道例题就要仔细剖析:审清题意、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古人说:"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影响.谁都知道如果学生喜欢哪一个教师,他们就会喜欢那个老师所教的课,就会对那一门课感兴趣,就会有很高的学习热情.反之,如果学生不喜欢你这个教师,他还会对你上的课感兴趣吗?还会对你教的科目感兴趣吗?因此教师一定要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主动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摒弃"教师说了算,学生必须服从教师"的错误思想.权威性的师生关系无疑会扼杀儿童的创造力与天赋.新课程指出,教师不但要做学生的良师,更要做学生的益友.平时要和学生打成一片,多和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困难.作为一名实施新课程教育制度下的教师,我们要微笑着面对每一个学生,带着快乐走上讲台,要以自己的人格影响学生,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  相似文献   

19.
时常会见到这样的课堂状况,教师在课堂上挥汗如雨卖力地讲,学生在下面无精打采、懒洋洋地听,让人不由得反思引发这样的课堂现状的原因是什么?当然不能一味归罪于学生不体谅教师辛劳,不懂得感恩,教师需要从自身入手改变这样的课堂现状,还课堂一份别样的精彩.这需要教师具有相应的教育教学策略与方法,笔者谈一下对这方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语文教学的备课尤为重要,这是大家早已明了的道理.一般说来,"教学设计"通常被教师理解为"课前备课",是指课前教师的准备.我们知道,备好课是为了上好课.但是,课前怎样备课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课前备好的课到了课堂上,不可能一成不变,往往会出现设计不恰当、不充分的现象,会发生意料不到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