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巴马—盘阳河流域是壮族歌咏文化盛行的区域,壮族歌咏文化的数字化传承较早地在该地域形成,并对周边地区歌咏文化的现代转型产生很大的影响。这与该地域文化生态所孕育的文化底蕴有着莫大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对该地域的壮族歌咏文化演变轨迹进行考察和梳理,可以从中窥见壮族歌咏文化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
文山壮族文化大多以家庭传授和师徒传授,以及"原生态"自我传习"传承模式作为基调。其间,以文化艺人作为主体,以文化主体"文化自觉性"意识及其技艺文化传承作为双重性原则,以传承为根本前提和基础,以保护为基本形式和手段,以发展为最终指向和归结点。  相似文献   

3.
王敦  陆斐 《柳州师专学报》2010,25(3):1-3,17
流域文学艺术的研究已经较早被学者们广泛关注,但关于右江流域壮族文学艺术的审美人类学研究目前尚少关注。右江流域的壮族在生产生活劳动中创造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学艺术,它们集中地展现了这一流域壮族民众的精神情感、道德传统和个性特征,以及壮族文化的凝聚力、亲和力,也是当下壮族地区发展先进文化的精神资源与民族根基。对这一民间审美文化进行调查、研究和阐扬,有利于保护和发展壮族文学艺术,为“新理性”人文重建提供文化保障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4.
壮族歌圩是壮族传统的民间习俗文化活动,源远流长,历经数百年经久不衰。从最初的"倚歌择偶"到今天集各种文艺和商业活动于一身,歌圩这一壮族文化越来越显出其不可忽视的价值。南宁市积极开展由传统的"三月三"歌节发展而来的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用原生态的歌圩文化资源拓宽投资渠道,以民族经济开发打造壮乡人文魅力,用智慧构筑"文化和经济共进双赢"的良性循环基础,促进文化与经贸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5.
壮族歌圩是壮族传统的民间习俗文化活动,源远流长,历经数百年经久不衰.从最初的"倚歌择偶"到今天集各种文艺和商业活动于一身,歌圩这一壮族文化越来越显出其不可忽视的价值.南宁市积极开展由传统的"三月三"歌节发展而来的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用原生态的歌圩文化资源拓宽投资渠道,以民族经济开发打造壮乡人文魅力,用智慧构筑"文化和经济共进双赢"的良性循环基础,促进文化与经贸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5,(51):168-169
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一种文明的延续,一个民族的文化建设,必然以继承优秀文化遗产、发扬优秀文化传统为前提。文化传承创新与人才培养质量存在密切联系,壮族文化对壮医学形成和发展有重要影响,因此,培养高质量壮医学人才需要传承与创新壮族文化;在壮医学人才培养中,要传承与创新壮族文化,策略包括:重点突出壮医学本身的特色与优势、注重与壮医学密切相关的壮族其他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等。  相似文献   

7.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邕剧,虽然是汉民族创造的皮黄戏曲剧种,但长期在壮族聚居的桂西南地区流动演出,其舞台语言、音乐、化妆"行头"、剧目内容等,自然融进了壮族的历史文化元素,成为西南各民族共有的戏曲艺术,具有动人的艺术魅力。研究邕剧与壮族历史文化元素交融的现象,可为振兴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壮族蛙崇拜文化是其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且内容丰富,至今蛙崇拜文化还渗透在壮族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民族文化正不断遭受冲击和挑战,文章以广西歌咏习俗为例,通过两个个案来分析民族文化传承的现状与困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保护的理念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失落与新生--从广西民间歌咏习俗看民族文化传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民族文化正不断遭受冲击和挑战,文章以广西歌咏习俗为例,通过两个个案来分析民族文化传承的现状与困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保护的理念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文化认知是文化自信的基础;文化自信是民族认同的根基。壮族在历史上没有完成民族内部的文化整合,尚未实现从文化认知到民族认同的转化、交融与整合。虽然壮族人知晓自己的民族身份,但是,不甚了解壮族世代一脉相承的民族发展历程和杰出文化成就,因此,应当强化壮族历史文化的认知教育,以文化认知为起点,以文化自信为纽带,实现从文化认知到民族认同的转化,建构理性的壮族民族认同。  相似文献   

12.
壮族的饮酒文化历史悠久,内涵深厚,既是壮族饮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壮族礼仪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壮族的饮酒文化不仅丰富多彩,且有较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壮族男子大都嗜好饮酒,体现了真诚、热情、豪爽和强悍的性格,以酒会友还可以增进人们之间的思想感情。酒是壮族结婚嫁娶、庆贺生儿育女、孝敬老人、节日娱乐仪式中的首选礼品,也是壮族表达意愿或传达信息的符号。  相似文献   

13.
在壮族地区幼儿园开展壮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帮助壮族儿童了解本民族的发展,知道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懂得各民族之间要相互尊重、团结友爱;有利于帮助壮族儿童树立文化自信。文章以问题为导向,根据当前壮族地区幼儿园在融入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从"时度效"的角度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提高壮族地区幼儿教育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4.
农学诚 《广西教育》2014,(39):162-163
壮族民间装饰图案承载着壮族的文化和精神,可将其作为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播载体、传播渠道及壮族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交融的桥梁,以促进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15.
正在壮族悠久而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壮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过程中创造灿烂的民族文化,涉及到了哲学、宗教、文学、艺术、天文、建筑、民俗民风等多个体系。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经过了一代代壮族人民的继承和发展,形成了完整的民族文化传承序列,熏陶着一代代的壮族子孙,陶冶着他们的民族情感。近年来,笔者把壮族传统文化融入到壮族聚居地区的中职道德教育课程之中,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将从中职学校德育教学现状出发,就壮族传统文化对广西中职  相似文献   

16.
粽子是中国南方种稻民族普遍喜爱的一种食品。粽子的制作、食用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广西壮族的粽文化具有其独特性。本文以广西武鸣县壮族为例,通过田野调查,记录粽子的制作、分配、食用过程并分析相关问题。广西壮族是传统的稻作民族,粽子是壮族的祭品、过年礼品以及群众喜爱的食品,是壮族稻米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云南文山壮族的农耕方式以稻作文化为主要特征,其稻作文化又被称为"那"文化。"那"文化反对人对自然的恶性征服,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壮族生态文明的突出表现。在"那"文化的影响下,文山壮族从物质、精神和制度各层面都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在当今生态环境不断遭到破坏、自然灾害频发的背景下,"那"文化对于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高栏民歌》是越南高栏民族的韵文体口述文本,是高栏族群文化和历史记忆的一个部分。通过这些零散的片段记忆,让我们看到一个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族群成员所起到的不断强化族群中人的认同感和归属意识,是不可估量的。《高栏民歌》所涉及的壮族民俗文化,以及它所展示的壮族文化风采,无一不与壮族有着血肉般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壮族民间装饰图案承载着壮族的文化和精神,可将其作为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播载体、传播渠道及壮族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交融的桥梁,以促进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20.
壮族是一个具有灿烂文化和悠久历史的民族,具体表现在语言、山歌、民俗文化等方面.壮族人民在语言计数和度量方面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包括基数词、序数词的表示,度量衡单位、货币单位及天然单位等量词的表示.山歌是壮族人民用以表达情感的传统歌谣,壮族的山歌中渗入数学元素,使得山歌韵味无穷,情趣盎然.壮锦和绣球是广西壮族刺绣传统工艺品的典型代表,其图案的结构主要由几何线条或几何图形构成,制作工艺也运用了数学思想及方法.研究壮族的传统数学文化对壮族文明史及壮族地区数学文化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