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个性即教师“自我”在教师教育生活中的凸显。古代教师教育生活中“成人”(成就他人)与“成己”(成为自己)自发统一,教师教学个性得以原初呈现。现代技术培养使“成人”生活过度膨胀,在“成人”挤压“成已”的教师教育生活中。教师“自我”被消解,教学个性受到严重抑制。当代创新人才的培养,促使教师教育生活蜕变为基于批判的自我创造活动,通过“成己”对“成人”的引领,教师“自我”回归,教学个性得以在教师教育生活中生成。  相似文献   

2.
成人教师要学会教好“小孩班”马成奎近几年来,本市成人教育系统为市领导分忧,积极加入了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行列,一些十六七岁的学生成为了我们成人教育工作者的新的教育对象。应该说,成人教师教“小孩班”,是一件好事,也是一种机会,对全面锻炼我们这支队伍很有益...  相似文献   

3.
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应该从孩子的实际出发,采用正确的方法,对孩子进行教育。为此,家长必须了解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形成的特点。那么,到底有哪些特点呢? 1.孩子想摆脱成人,尝试自己做事情。二岁左右的孩子,喜欢自己试着做事情,什么都想“我自已来”,这时他根本还不会考虑自己会不会做。能不能做和该不该做。例如成人用杯子喂他喝水,他  相似文献   

4.
针对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来做好德育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学生往往具有“成人感”,主观上他们觉得自己是成人,有能力、有知识、有气魄,但在客观上他们的思想和行动还不脱稚气。如果教师不了解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这个特点,不尊重他们的意见和行动,容易使他们产生自卑情绪或敌对心理。因此,教师对学生要细心观察,尊重学生人格,遇事和他们商量,不包办代替,让他们的“成人感”与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体行动结合起来。中学生正是青春发育期,身体迅速成长,思想上有“成熟感”。但是,中学生还处在长身体阶段,缺乏社会生活经验,对事物的分析、判断能力没有成熟。教师要关心他们…  相似文献   

5.
一、“策略”的提出1.课程理念必须更新。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蓬勃发展的今天,我们必须重新认识一些新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以全新的教育价值观、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等去迎接新的教育时代的到来。目前,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应该是逐步从“师本”教育体系走向“生本”教育体系.从教师的一言堂,过渡到平等、民主、自由、开放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6.
杜威是教育史上的思想大家。他提出了“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三大教育哲学命题,并以“儿童中心”这一崭新的视角,重新审视了教师的地位与作用,阐明了自己不同于传统教育的教师观,认为教师应该是培养儿童思维能力的领导、儿童心智的研究、教学活动的发起和组织、师生互动中的交往。  相似文献   

7.
一、对后进生.要坚持“一多”、“两忌”、“两适度” 所谓“一多”是指多优先。一要对差生优先提问。教师心中应该有差生,对差生应优先提问.让他们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去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教师还应该鼓励差生大胆发言.答对了给与表扬、肯定.答错了切勿指责。以免挫伤其积极性。  相似文献   

8.
唐惠  仝根章 《教育艺术》2005,(11):26-27
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培养人。”它首先应该是“成人”的教育,然后才是“成才”的教育。我们要培养青少年“成人”、“成才”,就应该重视对他们的精神哺育。  相似文献   

9.
教师叙写自己的教育故事是教育叙事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对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现在各类教育报刊上叙事研究的“本”明显增多,有些学校还专门举办“教育故事会”活动。只要留意,教师有很多机会能够倾听到同行说自己的教育故事,包括书面的和口头的。教师不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教给”学生知识的过程.而是应该鼓励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操作”、“猜测”“发现”.并通过合作与交流.建构数学认知的过程。因此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自主探索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相似文献   

11.
成人教育的落脚点应该在成人自身,成人教育应该以人为本、回归成人、回归生活。基于此,在对成人教育现状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强调成人教育应还教育之原本,重新认识教育对象,以成人为本,引导成人生活的自我构建。  相似文献   

12.
一、文化冲突:成人对“童话现象”的恐惧 儿童教育最大的问题.是成人与儿童之间的文化冲突。这种冲突无处不在,成为教育生活中的一种常态,甚至是家长们的最大忧虑。今年,我参加了教育局组织的“教师回报社会”教育咨询活动。  相似文献   

13.
一、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 当前小学教育工作中普遍存在思维陈旧的现象,好多教师在自我角色认识上还没有积极转变观念,依旧把自己看作是“家长”、“保姆”,认为:1.教师班级管理的最大任务就是保证学生不出事;2.追求分数与考试及格率,对学生的教育过于简单。忽略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读了肖川教授《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和朱永新教授《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两本书,受益匪浅。两本书不约而同地提到了理想这个话题,生活需要理想,教育生活同样需要教育理想。理想产生激情,激情绽放智慧,生发活力,产生动力。的确,要成为一位优秀教师,必须要有教育理想;要“栽培”好学生,教师应该首先“栽培”好自己。  相似文献   

15.
马祥勇 《师道》2012,(5):30-30
有这样一个例子。在街上,一位教师遇到一个很久没见的朋友。朋友问:“现在在干什么?”这位教师说:“我在教书。”朋友又问:“干得怎么样?”“还不错,学生的平均成绩95分。”从这位教师的回答分析其职业定位,他将自己的职业关注到了书、分数这些狭小的空间。其实教育的空间天宽地厚,教育的田园卧虎藏龙.教育的事业彪炳千秋。今天,我应该怎样做教育?  相似文献   

16.
幼儿之所以认为有关他们的一切纪律都是由成人制定的,而且都是不能变更的,笔认为这是因为客观上成人剥夺了幼儿自己制定纪律的机会,也就是说,幼儿形成这样的认识是由于成人的“专制”造成的.因此,如果成人给幼儿自己制定纪律的机会,让他们享受到决定自己应该怎么做和可以怎么做的权利,相信可以改变他们对纪律的认识.本从什么是纪律.幼儿为什么要有纪律、纪律应该由谁来制定、如何制定等角度,就如何引导幼儿自己制定纪律,促进他们的道德内化,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一、转变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要求我们在数学教学上来一番大刀阔斧的改革。应该把课堂教学活动真正变成“教”与“学”的活动.变“一言堂”为“群言堂”.把数学的教学教育观“数学源于生活,也应该应用于生活”.落实到我们的教学实际中,  相似文献   

18.
一、现阶段师德存在的问题“德乃师之魂”,师德是教师立身之本,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高素质学生的基石,“师德”简言之,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道德品质。确切地讲,“师德”应该是教师为人之道,它不但表现在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中,而且还应该表现在教师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9.
陈文 《教育情报参考》2004,(7):15-15,23
教师叙事是指教师用自己的话叙说和记叙亲历的教育故事。引用教育叙事研究者的话来说,叙事引入教育研究是为了“使教师的声音能被人们清楚大声地听到。”教师讲教育故事不是旁观者的解说,而要把“自己放进去”,描述自己教育生活中实际的遭遇、困境,尝试解决的过程及自己的感悟,将焦点放在特定教育情境的经历、体验,不断叩问、探询其对个体成长、发展的意义。教师叙事研究要特别注意个人专业生活中“关键事件”的叙述与反思。这类关键事件包括日常专业生活中所遇到的危机情  相似文献   

20.
马玲玲 《时代教育》2007,(9Z):124-124
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主张“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是学习的最终目的。生活是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教育必须首先植根于生活的土壤,才不至于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用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以体会数学在显示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