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0 毫秒
1.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不仅需要牢牢把握中央的政策精神,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坚持因材施教,还需要根据教学时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以及历史上的重大事件纪念日开展“因时施教”,通过事件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思想政治理论与中央政策精神,提升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  相似文献   

2.
以正在做的事情和实际问题的研究为中心,针对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思想道德教育与法律基础教育、理论教学队伍与学生工作队伍、理论教学环节与实践教学环节之间的关系问题,作了理论思考与政策考量,以期提高认识、凝聚共识,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央“05方案”。  相似文献   

3.
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发挥"两课"的主渠道作用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教学重点,贯穿在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坚持教学改革,把思想政治教育同素质教育结合起来,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相似文献   

4.
"形势与政策"课担负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使命,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当前,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理论教学与实践的结合性不强,影响了"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实效性.在明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基础上,积极顺应"新常态"的发展变化和需要,提出了增强"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实效性的策略,为同类高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网上"两课"教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强调,要重视和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使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实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根据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精神,教育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其中之一就是要求“开展网上‘两课r教学,加强网上形势与政策教育,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将课堂延伸到网上,打造教育教学的网上平台。”(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2002年4月28日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研讨会上的讲话)  相似文献   

6.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关键在于按照中央及中央有关部门文件精神常抓不懈,在于以改革创新的精神解决课程建设中遇到的新问题,这样,才能使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在教学实践中更好地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形势与政策课作为一门以动态性教学为主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其建设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一、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现状及面临的挑战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环节,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重  相似文献   

7.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切实抓好党的十七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工作的要求,根据中央领导同志的批示精神,中宣部、教育部组织专家学者于2007年11月启动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  相似文献   

8.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下发后,我们在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中央精神基础上,结合学院的实际,制定切实措施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我们的基本思路是:以中央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这一目标,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坚持政治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关心青年学生实际问题相结合,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全院齐抓共管的新格局。一、加强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形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格局学院党委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  相似文献   

9.
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是政治价值与思想理论高度统一的课程,政治价值和思想理论逻辑的前后一贯与内在统一是本课教学的基本要求.课堂教学中必须突出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政治价值,但要处理好理想政治与现实政治的关系;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讲理论,在思想、理论、思维逻辑的层面上为学生展示马克思主义的魅力.需要严肃、慎重地对待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要求.  相似文献   

10.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和重要阵地,是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丰富“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内容,改进“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方法,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效果,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87年全国高等学校普遍开设“形势与政策”课以来,我院一直不断加强这一课程的建设,并在教学实践中确定了整体的教学思路,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教学体系。目前,“形势与政策”课已成为我院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之一。北…  相似文献   

11.
"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环境使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面临着许多困难,带来了严重的冲击,"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创新就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2.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是我国民族地区高等院校政治理论必修课之一,半个多世纪以来,通过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的教学,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党的民族政策的宣传.新世纪,在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需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当前,特别应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五观"教育贯穿到课堂的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13.
2005年上半年“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按照《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要求,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当前国内外经济政治形势,全面正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国内“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一、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把学习贯彻“…  相似文献   

14.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实践相结合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重点,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长期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也是教学改革的难点,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需要创新和突破的瓶颈.实践性是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是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的突破口,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15.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均面临一个难题,就是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感兴趣。本文围绕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从学生的精神需要、学生的思想实际、教学方式的改进上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旨在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提供更多更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形势与政策"课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地位举足轻重,然而教学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如何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效果,是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者深思的问题。本文拟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增强"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有用人才的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为了适应21世纪人才发展的需要,特别是艺术人才发展的需要,艺术院校政治教师要认清艺术院校公共课的教学现状,把握学生的特点,运用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对症下药,激发学生潜能,激发学生情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增强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增强实效性应做到四个"结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新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主渠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将理论学习与情感体验、中国历史与国际背景、历史与现实有机结合起来,并积极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时事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任务不仅在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法制观念以及掌握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等理论知识,还应让学生及时了解党和国家在政治、经济、对外交往等方面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时事政治教育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更是思想政治课实现德育目标的  相似文献   

20.
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源头活水,是我国文化自信的集中体现。伟大建党精神如何精准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需要在问题的导向下,精准把握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三重维度,解决学生面临的困惑与难题,进而在分析伟大建党精神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应然逻辑基础上,精准把握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