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那时不懂你     
苍虹 《文化博览》2006,(6):61-62
我们曾是六口之家。父母亲,三位兄长和我。我们家女人的地位很高,父亲单位的人对我父亲说:"你老婆是‘常有理’,你女儿是‘惹不起’。"父亲一笑,不置可否。母亲是小学教员,她是个很优秀的小学教员。常常半夜三更才回家,说是找学生家长去了。有一天她拎着一块砖头回来,阴着脸。我们大气没敢出。过了许多日子,据父亲透露,是一个学生从母亲的背后扔的,母亲把这块砖头带给他家长看,让他挨了一顿好揍。我的三位兄长义愤填  相似文献   

2.
很多年前,我在整理相册时,发现了一张很老的照片,上面有母亲、我和4个妹妹。我记不得当时的情景,就问母亲。那是1959年的圣诞夜,空气中弥漫着节日的喜庆。当时母亲带着我们姐妹离开父亲已经一个多月了。那个时代单身母亲是不被社会接受的,周围的人都用歧视的眼光看我们一家。可怜的我们就住在贫困的温尼伯湖小街区里。那段时间夜里警报声不时响起,母亲望着天花板,眼里噙着泪  相似文献   

3.
父亲     
虽然我是家里唯一的女孩,然而,父亲好象从没有显出特别的喜欢。等上了初中,看到别人的父亲殷殷地关怀女儿,心里便有了比较,认为我这只知道春耕秋收的农民父亲不懂得什么叫“爱”。小学和初中在父亲的不经意间过去了,上学和放学就象他出工和收工一样,只是顺其自然的事。他不关心我的学习亦如我不关心他的收成。学习和收成原本没有太大的联系。可是,我考上了县一中,这就意味着父亲的大半个收成都得被我一个人吃掉。母亲望着不太年轻的父亲幽幽地说“要不,别让妮子上了?”父亲脸上刀刻似的皱纹突然生动地一跳,“哪能!儿子娶媳妇花钱比妮子上学花钱多多了,咱们不能太偏心。”就为这一句话,我第一次被感动了。在一个骄阳似火的夏日,父亲一头挑着我的行李,一头挑着一筐桃子送我去上学。跟在父亲身后,望着颤悠悠的扁担和父亲那被扁担磨成老茧的双肩,我在心里默默发誓:不学出个样子来,无颜面对父  相似文献   

4.
父亲     
父亲在我16岁时逝世.在这16年中,我听见父母交谈的话,不到一百句,我也没见父亲进过母亲的房门. 我相信父亲是至死爱母亲的,但自我出生以来,母亲却扳起脸来,掷还了父亲对她全部的爱.可是我们却从未听他发过一次怨言,也没有看见他掉过一次眼泪.  相似文献   

5.
大爱无形     
金翔 《文化博览》2006,(1):59-60
我一直很羡慕那些从小就得到父爱并懂得父爱的人。因为我对父爱的认识是经过漫长的恨才转化而来的。我的名字不是父亲取的。父亲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目不识丁。在我满月的时候,父亲特意请来乡里一个挺出名的算命先生,得知我五行缺金,又因为父亲希望我长大有出息,能够跳出穷山村,于是算命先生便给我掐出这样一个名字:金翔。然而,就因为这个名字,我的童年很孤寂——小伙伴们常玩的"打仗"游戏,是不会让我加入其中的——他们会咬文嚼字地称:金——翔,今天要投降,多不吉利呀!于是就把我一个人孤零零地晾在一旁。那种感受父亲是顾及不到的。也不知父亲是没进一天学堂,  相似文献   

6.
要说子怡的事,肯定要涉及到我的父母亲。我的父亲叫章元孝,我的母亲叫李涿生。父亲在北京电信部门工作,是个很正统的党员、干部,母亲原来是幼儿园老师,因为身体不好,现在退休在家。母亲年轻的时候也算个美女。记得我们小时候在宣武区那儿住,邻居都管我妈叫“小华侨”。父亲就对我们说过:“你妈年轻的时候真漂亮。”  相似文献   

7.
新新老妈     
在我的生活中,我认识许多令我肃然起敬的人。但是我的母亲是我生存生活的榜样。 母亲8岁当童养媳,熬到解放奋起反抗,自己到乡政府解除婚约那年她才13岁。16岁入了预备党员,并担任乡女民兵连长。接着邂逅我伟岸英气的父亲。时任上海市公安局干警的父亲随工作组来到我母亲的家乡,一下子被三位姑娘看上,母亲是其中一位。用现在的眼光看,母亲最不具有竞争力。因为母亲除了能吃苦耐劳巧手刺绣外,既不识字,形象又非特别亮丽。为了爱情,母亲报名上夜校扫盲班,  相似文献   

8.
母亲的牵挂     
大学毕业,他被分配到离家乡100公里以外的城市.父亲早逝,身为长子,每个月他都雷打不动地回老家看望母亲.返乡的车票是用质地较厚的彩色胶纸印刷的。每次,母亲都对他说:“孩子,你的车票挺好看的,送给我吧!”他笑一笑,就把车票送给母亲。晚上,他就睡在母亲的土抗上。后来,母亲  相似文献   

9.
怀念父亲     
我的父亲有15年没有和我说过一句话了。埋他的那堆黄土前的柳树都已经很粗了。不知道他这15年想我没有,想他的儿女和我的母亲没有,倘若想了,又都想些啥。可是我,却总是想念我的父亲,想起小时候父亲对我的训骂和痛打。好像我每次想起父亲,都是从他对我的痛打开始的。能记得的第一次痛打是我七八岁的时候,读小学。学校在镇上,在镇上的一座老庙里,距家一公里路,或许一公里多一些。那时候每年春节前,父亲都千方百计存下几元钱,把这几元钱全都换  相似文献   

10.
父亲     
在我的记忆里,父亲在离休以前是不重亲情的,至少在表面上,至 少在我青少年的记忆里。 小时候父亲从来没有抱过我们,这是我们长大成人工作后,母亲在餐桌上当着父亲的面说的。母亲还连声地逼问父亲:“你说你可抱过?你说你可抱过?”那时父亲已经六、七十岁了,他红着脸,支支吾吾地应付着,看上  相似文献   

11.
在我刚开始记事的时候,父亲就留给我一个喜欢喝酒的印象。全家晚饭已经结束,他还坐在那儿慢慢地喝,谁都不会去打扰他,真是神气得很。后来,父亲不仅自己喝,还教我喝,而那时我尚未满七岁。也就是说,我会喝酒比我会认字还要早。我祖母不识字,但她是惟一可以干预父亲喝酒的人。祖母不懂酒的分类,只凭父亲每次喝的量来做判断。因此,父亲每次喝白酒都能瞒过祖母的眼睛,并毫无阻碍地进入醉酒状态。我祖母一直不明白她  相似文献   

12.
十年     
寒梅 《文化博览》2005,(4):63-64
1993年秋天,我如同打了败仗的残兵,跟在父亲的后面心情沮丧地走进了省城一所三流学院的大门.学院里草场茵茵,高楼座座,父亲一个劲儿地夸赞:"孩子,你看房子多新,环境多好."我漠然地看着他欣喜兴奋的脸,他怎么会懂得我爱的、向往的大学是老得斑痕累累的古旧建筑,穿插的是多人才能环抱的苍老古树,在幽静的小径上,有幽静的风,白发的教授.那样的一所大学在这个城市的另一角,我跟随了表姐去过一次,就再也不能忘掉.  相似文献   

13.
李青山 《职业圈》2004,(4):31-32
立志创业 胡腾的老家在河南省周口市,他的父亲在北京、珠海两地经营电力设备公司,母亲则是清华太阳能周口地区总代理.  相似文献   

14.
早晨9点的航班到南京,父亲执意要送我到机场。他不懂得用话语来关心我,总是用无言的行动默默地表达他对我的关爱,即使我已经长大。我们默默地排队等候着,他在前我在后。偶尔有人插队,我们也不阻止,时间还很充足,我想和父亲多待一会儿,哪怕只是静静地站立,我都会觉得很温馨。  相似文献   

15.
抽烟的父亲     
打有记忆的时候起,父亲与香烟是首 先植入我心中的两个符号。我分不清是先认识香烟,还是先认识父亲。在幼年的我的眼中,那一点忽明忽暗的跳跃的小红星,是比父亲更生动、更吸引人的东西啊。每次父亲想亲亲他儿子的时候,那根燃着的香烟必定还叼在嘴上,气得母亲左一声烟鬼又一声烟鬼地骂个不停,生怕烟火烫伤了孩子的小脸。父亲抽烟有自己的习惯,比如先要将有些皱折的烟管拉直,要看看烟丝是黄是黑,还要  相似文献   

16.
母亲穷,所以,供他上学费了劲。那时,他是家中的老三,两个哥哥已经成了家,可因为媳妇的关系,与母亲的关系很紧张。像所有农村的家庭一样,母亲在万般无奈之下,向两个哥哥张了口,她说,你们供弟弟上大学吧。他那时考上了一个不错的大学,为了学费,他整个暑假都在煤矿上当小工,整个人累得脱了形,可是有什么用呢?昂贵的学费让他的大学梦就要破灭了。他听到过母亲哭,呜呜咽咽  相似文献   

17.
他说永远听从我的话   我出生在吉林省怀德县大泉眼村,父亲在郑家屯开粮店.当时的驻军一度住在粮店,驻军统领张作霖和我父亲结识,相交很好拜了把兄弟.张作霖看我读书很用功,常夸我是女秀才.后来,他向我父亲提亲,说他大儿子很听话,肯上进,将来也要在军队发展,需要我这样的女秀才帮助.……  相似文献   

18.
我父亲汪曾祺的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朝 《文化交流》2005,(1):13-16
说句实话,我来写这么一个题目,实在不够资格。首先,我不懂书画,其次,我也不很懂我父亲。只能说说我眼中的父亲与他的画了。 父亲会画画,喜欢画,这我们早就知道。家里曾有一本莫扎特的歌剧曲谱,是五线谱,谁都不识,不知从哪儿来的。但开本比较大,好像是8开,印刷很精美,封面封底是  相似文献   

19.
一个大学二年级男生,在校外游泳时,不幸溺水身亡.死时年仅20岁.事发突然,学校电告他家中,请速速来人.几天后,学校在火车站上只接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和一个14岁的小女孩,两人穿戴极为破旧.原来死者的父亲在这位大学生出事的前两天被车撞离开了人世.老太太是学生的母亲,小女孩是他的妹妹.他们生活在老区.  相似文献   

20.
咨询台     
时雨欣老师: 您好! 我在贵刊今年9期杂志26页上看到一篇文章,介绍了一个小伙子在北京创业的经历,内容是他发现了一种速干吸水毛巾,并且经过8个月后他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我对这种产品很感兴趣,能不能麻烦您把他的联系方式告诉我。我是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面临着就业和人生的转折,我很想自己做一些事情,靠自己的能力去打拼。我想贵刊创办的目的也是希望帮助更多的人,包括大学生、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