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实现了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的重要转变,得益于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诸多路径获得了广大中国民众的高度政治认同。这些路径措施主要有:注重政治思想宣传和文化教育,厚植民众政治认同的思想基础;大力发展边区经济,打牢民众政治认同的经济基础;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建构民众政治认同的法理基础;关切民生,赢得民心,构筑民众政治认同的社会基础。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增进民众认同的生动实践,为新时代党领导人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带来深刻的经验启示:坚强有力的领导是党增进政治认同的保障;扎实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党增进政治认同的关键;广泛的政治认同始终是党获取政治合法性的前提;更好满足民众诉求是党增进政治认同的核心。  相似文献   

2.
1950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领导了一场以和平签名为主题的群众运动。中国共产党在这场运动中综合运用动员、引导、影响、凝聚等能力,巧妙地使上海社会不同阶层、不同群体和各方力量围绕既定价值观念、政治目标和社会愿景团结起来并付诸实践。运动的演进过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通过发挥其社会号召力以进行意志再造与社会整合的意愿。就结果而言,该运动以前所未有的广度与深度促成了既定政治目标的完成,增进了党群互信。这为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经济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同时也在无形中增强并彰显了党的社会号召力。  相似文献   

3.
《时事公报》作为宁波地区最大的报纸,对推动近代宁波社会的转型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1932年霍乱在全国普遍流行,被民众称之为"虎疫,"宁波地区的疫情也很严重。《时事公报》充分发挥其传媒的巨大作用,在唤起政府对"虎疫"关注的同时,积极开辟专栏、报道最新"虎疫"动态、倡导科学防疫,大力进行卫生知识的宣传与教育。在《时事公报》的宣传与教育下,宁波地区民众的卫生观念开始逐步演进。  相似文献   

4.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对过渡时期总路线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宣传活动.通过总路线的宣传,提高了民众的政治热情,促进了互助合作运动的发展,推进了国家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的实施,推动了工农业生产.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宣传活动为新时期党的宣传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必须善于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灵活多样的方法进行宣传;必须结合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工作开展宣传;必须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宣传队伍.  相似文献   

5.
治理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方式。国家治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政治实践,旨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宣传治理理念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职能,思想政治教育自身也需要治理的理念和方式,思想政治教育与外部交往过程中需要运用治理理念和方式,同时需要关注社会治理环境变化,适应新的社会环境。在关注、服务治理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应宣传与探索并用,通过对治理的独特贡献来塑造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独立学科的形象,以新思路处理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政治)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大革命时期的江西妇女解放运动是江西民众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蓬勃发展与中国共产党的妇女解放思想密不可分.在工农运动的影响、共产党员的领导以及党的理论宣传指引下,江西广大妇女的革命意识得以觉醒.随着女性在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杰出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领导下,她们通过筹备孙中山追悼会、成立妇女机构、投身革命及救助...  相似文献   

7.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及时调整民众动员的政策和策略,在陕甘宁边区通过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教育运动的方式,开展了声势浩大、卓有成效的民众动员运动,共产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为广大民众所支持、认同和参与,这提高了民众的政治参与意识,共产党也获得了广泛的群众基础,为抗日战争的全面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8.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为夯实执政基础,巩固执政地位,围绕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这一中心任务,对过渡时期总路线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宣传活动。通过总路线的宣传,提高了民众的政治热情,促进了互助合作运动的发展,推进了国家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的实施,推动了工农业生产。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宣传活动为新时期党的宣传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必须善于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灵活多样的方法进行宣传;必须结合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工作开展宣传;必须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宣传队伍。  相似文献   

9.
在近代报刊文化高度发达的时代,发刊词的先行和宣传对报刊的发展起到了引领和规范作用。新中国成立前红色报刊发刊词在坚持革命理论引领中,坚定革命理想信念;在坚持推动革命运动中,奋力唤醒民众;在坚持党的领导的同时,服务于广大民众,积极反映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环境,是中国共产党革命事业发展和变化的见证者。研究这些发刊词,有助于深化我们对中国共产党文化宣传历史的理解与认识。  相似文献   

10.
1951年召开第一次全国宣传工作会议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后举行的首次全国性宣传工作会议。这次会议对新中国宣传思想工作的组织领导、工作机构、教育内容、手段方法等进行了初步探索,制定了加强党对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建立宣传思想工作机构、开展党内外思想政治教育的方针政策和具体措施,形成了包括宣传思想工作领导管理、组织机构、职责任务、方针原则、目标要求、工作方式、相关制度、队伍建设在内的一整套宣传思想工作领导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奠定了新中国宣传思想工作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建设的历史在根据地时期就开始了.作为密切党群、干群与军民关系的重要抓手,党秉承早期在农村和农民问题上的正确认识,在理论基础、群众意愿、党的认识能力和领导水平逐步成熟的基础上,领导根据地军民适应时局特点,在经济基础、教育卫生、反腐倡廉、民主政治以及减轻民负等方面开展了行之有效的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其重要影响和宝贵经验,在今天仍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抗战时期至抗战胜利初期,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领导的民主选举运动,真正实现了广大边区民众当家作主的愿望,成为激发边区民众抗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动力。党在选举实践中创造和积累的许多有益的经验,对今天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土地改革运动和抗美援朝运动是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大规模群众运动,对新中国政权的巩固和社会改革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抗美援朝运动展开在主观和客观上都对土地改革运动产生重大的影响,不仅大大加速了土改运动在新解放区的进展,而且促进了"和平土改"向"斗争土改"的转变,强化了土改中阶级斗争和民族主义的观念,为土地改革的彻底完成创造了政治和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后的首次基层普选是中国共产党推进人民民主的重要政治实践.内蒙古各级党委和政府对这次普选作了精心准备.在各族群众中进行广泛深入宣传和思想动员的基础上,经过选民登记、资格审查、代表候选人提名和召开选举大会等环节,开展了一场大规模的普选运动.通过这次普选,加强了党对基层政权的领导,各族群众受到了深刻的民主教育,增强...  相似文献   

15.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动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的胜利 ,离不开我党对广大民众进行的多种形式的政治动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动员的成功在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有着重大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宣传贯彻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过程中,依靠党在人民群众中历史形成的政治权威和政治认同,凭借自身政权系统的力量,通过组建宣传网络、舆论宣传与文艺渗透等多种方式,在"大众化"的话语传播体系中建立起执政党与人民大众思想连接的桥梁,成功实现了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普及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和现实启迪。  相似文献   

17.
历史虚无主义反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立场,肆意篡改历史、歪曲事实,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及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道路,对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事业产生不良影响。为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高度重视历史虚无主义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充分利用好网络新媒体传播平台,构建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发力的教育环境,加大对新时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和教育力度,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的优良传统和政治经验,也是党的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日益完善,积累了大量经验。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政治优势以及领导才干,在陕甘宁边区积极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领导广大人民夺取了抗战的最终胜利,实现了民族解放的伟大事业。总结这些好的经验和方法,对新时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利用合作解决社会问题是中国共产党在苏区时期的重要目标。中央苏区在发展合作运动的过程中,建立了消费、粮食、生产、信用、利用等多种形式的合作社,在诸多类型的合作社中,苏区政府优先选择了消费合作社,并作为合作运动的主体。尽管消费合作社是苏区民众最需要的,在发展消费合作社时,民众起初并不积极;随着苏区政府强力推进和消费合作社给民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民众的态度逐渐变得积极,形成了中央苏区消费合作社发展的高潮。中央苏区的合作运动不是民众的自发运动,而是苏区政府主导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20.
建国初期,为了加快农村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晋东南N村通过"运动"扫盲、学习毛泽东著作、幼儿教育、七年制教育等多样化的方式进行农村教育的普及。这种教育形式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对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以及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对当前新农村建设中的教育工作也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