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本研究基于“议程融合”理论的基本假设,以受众为研究的对象和出发点,通过实验研究的方法,探究信息时代下受众的不同媒介接触行为对议程设置效果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受众在议程设置中处于主导地位,大众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虚弱;受众的群体交流是其议程设置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2.
在大众传播学研究史上,媒介与社会及其成员(受众)的关系问题历来深受众多学者的关注。大众传播学中开拓最深、成果积累最多的效果研究领域的各种理论,包括关于媒介效果的力度的理论如“有限效果论”、“适度效果论”等,以及从不同角度解释媒介效果的理论如“劝服模式”、“使用与满足模式”、“议题设置作用论”等,无一不涉及有关媒介与社会及受众的关系之假设。此外,其他部类的大众传播研究,无论是探索具体的媒介内容对受众群体及个人的影响之研究,还是以媒介本  相似文献   

3.
从地缘关系与大众媒介作用出发,以福建长汀为研究区,结合调查问卷与网络爬虫两种方法,以文化认同度与文化参与度为评价指标,对本地人、非本地人、大众媒介受众三类群体的文化认同内容差异与文化认同接纳、认可程度差异进行探讨。研究发现本地人与非本地人文化认同差异不大,而大众媒体受众与其它两类群体的文化认同差异较大;虽然社会是文化认同的影响因素,但它不一定是关键因素;大众媒体受众对具有实用性的器物文化较为认可,而对更深层次的精神文化较为漠视。  相似文献   

4.
传播生态环境是一个变动不居的过程,由于受众与社会、媒介等系统的互动关系日益变得复杂,受众角色在传播生态中也呈现出不同层次,即大众受众、群体受众和个体受众。对3个受众层面各自涵义的解读,是对受众的多样性及能动性充分认知,同时也有利于传播生态的合理建构。  相似文献   

5.
新媒介持续发展推动了我国信息化社会的加速转型,作为社会成员,老年群体同样面临着以新媒介为中心的媒介化生存的考验。由于媒介素养的层次差异,老年群体在处理人与新媒介的关系方面,呈现出不同的认知与行为模式。按照新媒介对其生活的渗透程度进行划分,目前我国老年群体的媒介化生存模式可归于旁观型、亲近型、浅尝型、沉迷型以及善用型五种类型。不同模式均有着较为典型的媒介行为特征,这就需要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模式优化,最终实现老年群体媒介化生存品质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媒体越来越普及,媒介传受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受众和媒介逐渐形成了平视的局面,但面对新媒介的信息洪流,个人无法进行清晰地分辨,这时候就会自然形成一个以“信息领袖”为主导的媒介受众群体,并且在这个受众群体中,很容易发生群体极化和失智的现象,为了能够更好地加以引导,必须对这一现象进行一定程度的发掘,以发现其本质并对新媒体环境下的受众群体加以适当的管理和控制.  相似文献   

7.
人类与媒介之间的互动构成了受众传媒生态环境.媒介的传播范式及其受众意识的偏离容易引发对传媒生态优化的负面效应,造成不同群体间的信息资源不平等.媒体往往主要针对具有消费能力的高收入群体受众,而忽视为数不少的低收入群体受众.文章针对我国低收入群体受众传媒生态出现的问题,探讨如何通过加强媒介素养来改善该群体的传媒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8.
在对我国深度报道发展前景的考察中发现,深度报道的媒介分层现象代表了一种发展趋势。社会分层下的不同媒介由于其物理特征、传播渠道、受众群体等差异而对深度报道呈现出不同的容纳程度.这构成了深度报道的媒介分层。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基于议程融合的假设,通过实验的方法对受众在不同媒介信息获取渠道中产生的属性议程设置进行探讨,验证了不同大小的群体规模对属性议程设置效果的不同影响,以及在议程融合过程中群体规模对受众的不同信息依赖程度的倾向的影响。该实验研究对议程融合假设做出了一定的修正并提出了一些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尝试着首先分析档案馆信息传播模式中的受众群体,然后根据受众群体对档案信息的选择,将受众群体划分为政府、研究人员、学生和普通受众群体四个层面,并分析出各层面受众群体的信息需求及特点,最后重点探讨针对不同层面受众群体的特性档案馆开展信息传播所实现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受众"身份历来是传播学研究的重要命题和对象,在传统的传播学理论中,就有过大众、受众、公众等不同概念的争议,但随着新媒介时代的到来,这些概念的阐释功能逐渐体现出局限性.本研究将"公民"身份作为受众研究的新视角,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媒介公民"的概念,并从理论层面探讨了"媒介公民"对公民社会建构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净化受众生态环境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琴 《声屏世界》2007,(10):10-11
近段时间,有关社会急剧转型时期民众心理问题的报道经常见诸各大新闻媒体。从媒介生态学的角度分析,这与受众生态环境遭到污染不无关系,大众传媒在当今文化形态与社会结构中起着主导作用。随着社会转型加剧,人们在精神消费上对媒介的依赖度越来越高,大众传播中的任何生态污染或失衡都会对人类的生活和心理产生巨大的影响。媒介所肩负的责任重大,它所营造的媒介生态环境影响着大众群体的自我认知和行为。  相似文献   

13.
马燕 《新闻前哨》2014,(6):65-66
当今移动互联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人们越来越习惯于从智能手机、i-Pad等掌媒获取信息,享受娱乐和休闲.受众媒介使用行为变化的同时,掌媒上的各类应用程序(Application Program,以下简称App)大量被催生,琳琅满目的基于iOS和Android系统的App被推向市场,成为“大众媒介”的重要组成.随之而来的,就是大学生“媒介素养”拥有了新内涵.本文以广西三所高校各专业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匿名的问卷抽样调查和访谈,力图呈现接近真实的大学生群体对于掌媒App的选择和消费行为,及其中体现的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14.
“恶搞”一词于2006年频繁出现在大众媒介视线中,其发展趋势和发展规模势如破竹,在新兴媒介介质群中抢得了一席之地,网络恶搞因其承载着更能娱乐大众身心的快乐元素和对传统文化价值标准的颠覆形式而备受受众群体的关注,并将其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提出。而如果分析网络恶搞的形式和内容,也无非是恶意或不恶意的夸张表现的视频影像以及恶意或不恶意的网络媒体语言这两种。因新近读到一则恶搞的假消息而再次引发了对于网络恶搞的几点新思考。  相似文献   

15.
一、分众传播与精英定位
  分众的概念最早由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在1970年《未来的冲击》一书中提出,他认为,社会结构的非群体化、价值取向的非群体化以及思想意识的非群体化造就了不同生活习惯、不同审美取向的群落。消费者、传媒的受众,都分化为各个不同的群落。此后,日本的市场研究机构“博报堂生活综合研究所”在《分众的诞生》一书中对分众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认为以“划一性”为基础的“大众”社会正在分化成为个别化、差异化的小型群体,这是一种“被分割了的大众”的现象,因而被冠以“分众”之名。  相似文献   

16.
叶伏华 《声屏世界》2001,(11):40-42
随着“村村通”工程的实施和报纸发行方式的日益丰富,媒介进军农村市场已成为大势所趋。但是农村受众与媒介的接触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况,农村的不同受众群体,对于媒介的态度是否一致?带着这几个问题,我们开展了一次调查。  相似文献   

17.
处于社会底层的民众受制于技术门槛和教育水平而未能充分接近、使用媒体,这与社会转型时期受众对新媒体赋权要求形成张力.本研究从手机传播的特质和影响力出发,深入实地考察底层群体的情感心理现状,并探寻底层群体的手机使用与群体情感之间的关系.经研究发现,底层群体情感缺失带来心理风险,并容易酝酿“浮层抗争”情绪.基于此,本研究提出手机传播对底层群体的抗争情绪具有疏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后民生时代”是民生新闻话语体系中针对受众在社会中定位而诞生的具有社会意义的概念。通过对具有社会意识的受众群体进行媒介概念范畴下的界定,有助于民生新闻的定位和价值研究的准确开展。“后民生时代”也是一个时间范畴,公众影响力的扩大、诉求的增多是“后民生时代”的典型特征。一是“后民生时代”中公民社会逐渐成熟,  相似文献   

19.
姬江 《新闻世界》2009,(12):95-96
本文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建设第八师为例,调查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受众的媒介接触行为。调查发现,兵团受众接触大众媒介的模式发生显著变化,网络媒体在兵团发展迅猛,休闲娱乐仍旧是兵团受众接触媒介的首要动机。根据对调查结果的深入分析,作者对如何提升广播、报纸在兵团的影响力和受众的媒介资源利用意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吴华 《新闻传播》2012,(3):75+77
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报纸承担着传播信息、引导舆论、教育大众以及提供娱乐的基本功能,作为大众传播媒介报纸还发挥着引导受众、优化社会系统的作用。在大众传媒飞速发展的今天,少年儿童以其特有的年龄特点和媒介观形成了特殊的受众群体,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