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1911年清朝宣布逊国,以《清史稿》之编纂、肖一山著《清代通史》为标志,正式揭开了清亡后清史研究的里程。迄于今,已历90余年,清史研究从未间断,而以近20余年的研究为极盛。即以清断代史为例:先有戴逸的《简明清史》,后有郑天挺的《清史》、中国人大清史所与中国社科院历史所合著的《清代全史》(全10册)、杜家骥的《清朝简史》、李治亭的《清史》(两卷本)等书相继问世,已是前70年数倍之多!论文之多,更是以万计。改革开放20余年来,清史研究之盛,远远胜过前70年的总和。  相似文献   

2.
萧一山是"新史学"流派的承继者和开拓者,治学深受梁启超影响,形成博通的风格,不仅在融合中西文化基础上将"新史学"理论向前推进一步,于历史观和史学功能等方面提出独到见解,而且将其贯彻到清史编纂的实践中,撰成气象博大、新意迭出、风格独特的《清代通史》。他不仅为清史研究开辟了新的局面,而且为历史编纂的现代转型作出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3.
萧一山是我国近代著名历史学家,他撰著的《清代通史》是在断代史领域内实践和发扬梁启超“新史学”理论的成功之作。他主张发挥史学的经世致用思想。本文主要论述萧一山在太平天国史料搜集、整理方面的功绩,深入分析他在欧洲期间倾其全力搜集太平天国史料的原因。他从国外影印回国出版的文件是研究太平天国史的第一等重要材料,有力地推动了近代史料学的发展,对于太平天国史的研究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曾国藩,清代名臣,他既是镇压太平天国将士的刽子手,又是一个治学严谨、博览群书的理论家和古文学家。 曾国藩是湖南湘乡县(今双峰县)人,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出生于一个穷山僻谷的耕读人家。他一生勤奋好学,以“勤”、“恒”两字激励自己,  相似文献   

5.
《清史大纲》作为《清代通史》的简编于1944年出版,其后为准确地反映著作内容并适应社会形势的需要,先后经历了两次更名和一次改编。在编纂上,《清史大纲》详近略远,详于政治而略于经济文化,并以"民族革命"作为以一贯之的基本线索。在学术价值上,《清史大纲》是抗战前后较有影响的一本史学著作,虽然存在较多缺陷,但其近代史分期方法、强烈的现实意识等对当前的史学研究仍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6.
评《蒙古民族通史》(第四卷)陈安丽(内蒙古大学历史系)由乌云毕力格、成崇德、张永江三人撰写的《蒙古民族通史》第四卷于近日付梓刊行。这是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在清代蒙古史研究中一件值得礼赞的事情。该书的三位作者都是内蒙古大学培养起来的青年蒙古史学者,他们中有...  相似文献   

7.
汪琬(1624年-1690年),字苕文,号钝庵,长洲(今苏州)人。清代著名散文作家,与侯方域、魏禧并称为“清初三大家”。他的传记名作《江天一传》历来受到后人的推崇。  相似文献   

8.
王桐龄(1878—1953),河北任邱人,中国现代史家。民国时期著有《中国史》、《东洋史》、《中国民族史》等重要著作。本文分析了王桐龄的中国民族通史理论,旨在为中国民族通史的研究提供一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易代修史是中国的历史传统.在清史研究大题之下的清代通史编纂研究,百余年来中外学者参与其间,成果众多.结合当前清史纂修工程的开展,整理和研究清代通史编纂的百年历程及其成果,寻求规律并总结经验,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要做好此项工作,除了重视资料的积累外,还应把撰写一部清史编纂史述略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电大学人     
曹永年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1936年生,江苏省海门市人。毕业于江苏师范学院(今苏州大学)历史系。先后为本科生、硕士研究生讲授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科目录、魏晋南北朝史、明清史、古代北方民族史、蒙古史等近二十门课程。出版专著一部《蒙古民族通史》第三卷,合著一部《蒙古民族通史》第二卷(第一作者)。在《历史研究》、《文史》、《中国史研究》、《民族研究》、《蒙古史研究》及高校学报发表论文40余篇。现正主持国家《清史·驻防将军都统大臣表》的编篡工作。1992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许海军1957年3月生,1982年7月毕业于河…  相似文献   

11.
<正>清代乾嘉文坛之泰斗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简斋,随园老人,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乾隆三年(1738)中举人,次年中进士。曾任江苏溧水、江宁等地的知县。乾隆十三年(1748)归隐江宁小仓山随园。论诗主张抒写性情,对当时影响甚大,舒位《乾隆诗坛点将录》奉之为“及时雨”宋江。他的散文纵横跌宕,自成一格。著有《随园诗话》和《小仓山房集》等书。  相似文献   

12.
新修《清史》体例体裁可采正史纪传体,但应有所创新;在编纂思想上应遵循实事求是的指导原则,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叙事记人;从节省篇幅和沿正史之续的角度考虑,文体上宜用简易明快之文言文叙事状物;关于新修《清史》内容之取舍,应比较《清史稿》之得失,参戴逸教授相关意见并结合个人思考,新修《清史》似应保留《天文志》,并增设《洋务志》、《革命党人列传》、《南明载记》、《太平天国载记》等若干。  相似文献   

13.
新修大型《清史》是一项整理和保存清史资源的国家工程,旨在修成能“存史”、堪传世的有清一代国史。在“史义”上宜运用“一导多元”的史学思想。在“史例”上宜采用历代正史所共用的纪传体,并对之加以现代性改造。在“史纂”上宜用重记述辅以适当析论的笔法。在观念上应树立对现代“作史者之精神”的自信,去除单一、单向思维模式所造成的疑虑和余悸。注全力于新型纪、志、表、传、图的修纂。重视资料基础工作,组织对重点和难题的科学攻关,作出若干重大学术突破,实现在总体质量上对《清史稿》的大大超越,以与二十四史相衔接。应当注意的是,试图让大型清代正史和通史及数十个专史熔于一炉是不现实的,让章节体的通史、专史充当传世清代正史的主干也是不相宜的。  相似文献   

14.
《蒙古纪事本末》是一部纪事本末体的蒙古民族通史。该书分为《前蒙古纪事本末》和《后蒙古纪事本末》,备上下两卷。其作者是韩善徵,字止仙,曲阿(今镇江丹阳)人。早年精研中医,撰写《阳痿论》《疟疾论》等中医著作。  相似文献   

15.
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他的籍贯,历来说法不一。过去一般认为他是河阳人(今河南省孟县),但一九七八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的《唐诗选》却认为是南阳人(也在今河南省孟县境  相似文献   

16.
我国历史上的十位女诗(词)人班予西汉楼烦(今山西宁武)人,班固的祖姑,有《自悼赋》等作品传世。蔡琰字文姬,汉末陈留(今河南杞县)人,蔡邕之女,著五言《悲愤诗》和琴曲歌辞《胡笳十八拍》。左芬西晋齐国临淄(今属山东)人,左思*之妹。今传有《啄木鸟》等词。...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文物报》2002年4月5日第4版《雍和宫的古槐》一文的首句这么说:“曾为六朝古都的北京……”把“六朝古都”说成北京显然是不对的,“六朝古都”应为南京。南京早在我国唐宋以前就称“六朝古都”。所谓“六朝”是指:(1)三国吴。孙权称王,定都建业(今南京);(2)东晋。公元317年,逃亡江南的西晋皇族司马睿被拥戴在建康(今南京)当皇帝,建立东晋政权;(3)南北朝时期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均定都建康(今南京)。故南京史称“六朝古都”。至于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应天(今南京)、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今南京)等都不算在此六…  相似文献   

18.
近人陈冽在其《论(红杏山房诗钞)与(岭云南海日楼诗钞)》一文中指出:“有清一代,吾嘉属有三大诗人。清之中叶有来芷湾,清之末年有黄公度、邱仓海二大家。此三人者皆有诗集,乃于世或显或晦,要皆为吾嘉属之大诗人。吾嘉属之言诗者,莫不推此三人也.”(钱钟联主院《清诗纪事·嘉庆朝卷》,8171页)粤东嘉应州(今广东梅州市)是客家文明中心之一,根据现有文献资料来看,宋湘、黄遵宪和丘逢甲的诗作,确是标志着早期客家文学的最高成就。一、宋湘及其《红杏山房诗钞》宋湘(1756—1826),字焕襄,号芷湾,梅县白渡家湖村人。《清史…  相似文献   

19.
不久前,辽宁人民出版社和人民出版社,先后出版了辽宁《清史简编》编写组编的《清史简编》上编和戴逸主编的《简明清史》第一册,叙述了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的清代历史。清代在我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清史的内容丰富,问题复杂,资料浩繁。而过去的研究力量分散,成果不甚完整,建国三十年尚无清史问世。该二书的出版,无疑是填补了空白,有利于促进清史研究和教学。  相似文献   

20.
从《理惑论》看东汉末年儒佛之争及其影响邓刚(一)《理惑论》是我国古代最早介绍佛教理论的著作,作者牟子。牟子生活在东汉末年,苍梧(治所今广西梧州市)人。当时战争频繁,天下大乱。为躲避战乱,他同母亲逃到交趾(治所今越南北守省仙游东)。二十六岁时,他回到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