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关于"问题教学"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于是课堂上让学生讨论问题成为一种风气,听一些人说这就是目前最时髦的“问题教学”。可是,我们觉得有些“问题教学”的课堂让人感到很虚假,没有什么意思。虽然是学生在不亦乐乎地讨论问题,但似乎并不是学生在自主学习;小组学习看起来热火朝天,但实际上没有什么效果;有些课堂都是学生互问互答,老师几乎不用操心。不知这是不是新课程所提倡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到底什么是“问题教学”?该怎样进行“问题教学”?(陕西一教师)  相似文献   

2.
曹晶 《文学教育(上)》2010,(13):139-139
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并做到善解学生,保护学生的“有口无心”。即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理解学生,让学生感到“安全”,感到老师对他们真心的爱。本文以此为基础,拟对相关问题作一番研究。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中常有这样的现象:教师在讲台上唾沫四溅、挥汗如雨,学生却索然寡味,觉得“负重行进”。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没有培养起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没有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细究起来,原因有两点:一是有些教师不认识自己在培养兴趣上应负的责任。二是教学不得要领,遏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成了他们很“苦恼”的负担。势必造成越没兴趣负担越重,学习效果越差,教学成效越低。笔者认为,增加兴趣,提高效率,是“减负”的方法之一。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并不是一个“新”名词,其实吕叔湘早在1978年就提出了。全国“中语会”第…  相似文献   

4.
教学中直接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有三个: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其中最重要的是学生。因为没有学生就没有学习,没有学习自然就无从谈教育。正如美国教育家杜威所说:“正像没有买方就没有销售一样,除非有人学习,不然就没有教学。”无论我们搞哪一种教学模式,其目的都是让学生学到知识和形成能力。如果我们的“教”不能为“学”服务,如果“教”不能激发学生学和引导学生学,如果我们的“教”不能使学生“买账”,那么这种教法无疑是失败的。这就如同车离开了路,船离开了水,很难发挥其自身作用一样。如何让我们的课“畅销”,让学生真正感受到“…  相似文献   

5.
一、语文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的条件 1.敢于让学生“自主学习”,这是语文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许多语文教师不敢让学生”自主学习”,究其原因,一是担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限,适应不了“自主学习”的环境;二是担心让学生“自主学习”会打乱教学进度,降低语文教学效率和学生的考试成绩,影响升学率和自己的教学信誉。  相似文献   

6.
李金志 《考试周刊》2009,(43):225-225
目前,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在新课程教学过程中.一般的教学设计均要设置一项学习活动——小组探究学习。我在语文教学中也多次尝试.但我在巡视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时.发现一些学生并没有探讨有关学习的内容及发表自己的见解、感受或想法。而是利用机会东拉西扯,不知所云。即使有学生在谈论与课堂有关的问题。那也是学习较好的学生在唱“独角戏”,其他的学生则成为“看客”,没有达到“合作、探究”之学习目的。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式教学”真的有问题吗目前的语文教学中,“问题式教学”出现了不少问题。不少学生深受其害,学习语文的兴趣被扼杀了。但是不是“问题式教学”真的一点价值都没有?个人觉得这样的说法不妥。心理学认为,一个学生的思维总是由问题开始,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发展。  相似文献   

8.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教学建议”中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这里强调了两点:一是自主,即让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中,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二是实践,即让学生在活动中丰富感知,获取新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这样的自主实践,就会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得到培养。1.画一画教材中许多文章富有“诗情画意”,教学中可引导学生以画一画助理解或以画一画代理解,例如教学古诗《暮江吟》时,对“半江瑟瑟半江红”的理解想象学生形不成直观…  相似文献   

9.
张圣君 《文教资料》2010,(30):64-65
“爱”,不仅是教育的一切,而且是教育成功的保证。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创设情感交流活动,营造一种情感氛围,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双方真心相待、真诚沟通。从而促进达到教学的理想境界。本文从用“爱”和“关注”架起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桥梁;完善自我,以形象魅力吸引学生;教之以情,激起共鸣三个方面探讨了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为实现《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形成,本文就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四个切换点谈点认识和体会。一、学习氛围,由“严肃”到“和谐”要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走进课堂,应彻底摒弃“师道尊严”、“条条至上”的框框,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民主的母语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大胆探索,积极合作。为此,第一,要蹲下来看学生,以儿童的眼光,学生的心态看待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讨论、交流、展示等,并不断给予褒扬、鼓励,真心地容忍…  相似文献   

11.
新的教学理念让我认识到,教学本质之一是交往。“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可是,如何实现这种交往?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学习方式。学生积极讨论、交流,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当然,也有教师和同学之间的互动。合作学习使课堂教学不仅成为一个认识系统,也成为一个准社会系统。学生在这里体验到了平等、民主、友情,也体验到在集体中探求知识、积极参与的乐趣。  相似文献   

12.
曾晓云 《湖南教育》2003,(15):51-51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人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会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而没有兴趣的学习无疑是一种苦役。在现代教学手段越来越丰富的时代,教师应学会利用多媒体、音乐、图片、动画等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乐于学习,在学习中获得快乐,身心得到陶冶,精神得到净化,智力得到发展。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这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自由思维,借助想像、联想,让学生体会文学之美。有位教师在教学《火烧云》一课…  相似文献   

13.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学生没有学习兴趣,这种情况对语文教学而言,是一种危机,这种教学活动无论对教师还是学生,都是一种痛苦,也是一种无效教学。要想使学生全心投人语文学习,教师必须着力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4.
在少数民族地区从事语文教学的老师,都深感语文教学的“难”,因为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提不起兴趣,而部分学生则已放弃对语文的学习。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方面可能因为我们没有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能没有注重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那么,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呼唤体验教学,理想课堂召唤体验教学,语文教育更需要体验教学。正如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体验”这个词语在语文新课标中出现的频率最高,一共出现16次。可见,“体验”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性。语文的本质就是人的体验,没有人的体验就没有语文的生成,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习主体的学习体验即学生那种内在的知、情、意、行的亲历、体认和验证,对于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课堂上反应灵敏、思维活跃的学生是教师的“宠儿”,是教师“导演”下的学习的“主角”。反应较慢及胆小的学生根本没有发言的机会,大部分学生成了学习的“配角”。在同一课堂上,成绩好的学生往往比成绩差的学生获得更多的表现机会。  相似文献   

17.
孙琦 《青海教育》2004,(4):23-24
风靡世界的《学习革命》一书的作者戈登·德莱顿说:“真正的教是为了真正的学。”语文教学是一种创造性很强的复杂劳动,它没有千篇一律的模式,不存在一成不变的规格,更不提倡千人一面的教学风格。语文教学必须使教师和学生形成最大、最佳的合力,以和谐共融来提高课堂效率,以有机的互动来达到教学目标。而这之中的关键之处就在于:教师教的风格面对学生这一主体;学生学的风格接受认知矫正,从而形成教与学的有机互动。我们在教学中经常在理论上警示自己:教学过程中始终要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索、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新课改,以更人性化、人化、科学化的姿态不断深入,温暖着语课堂,为语课堂教学渲染了一片色彩活泼的春天,博得了师生们的关注和敬重。教师们一弃传统“指令性”教学法则,随之挥起赫然印着“应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面新课改的大旗,并用课改的新理论来规范教学行为,指导教学实践,衡量教学效果。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感悟中学习,在创新中享受学习,日益成为广大教师新的追求。教法的创新,学法的更新,教育教学行为焕然一新,  相似文献   

19.
体会一 :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注重对课文思想内容的感悟。新“大纲”中明确指出 :“在教学过程中 ,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能力 ,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 ,形成能力 ,避免繁琐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在教学《翠鸟》一课时 ,我首先比较了一下未修订版教材和小修订版教材中的文尾练习。通过比较 ,我们不难看出 ,修改前的练习题问题提得过细、过碎 ,影响了学生的自读自悟 ,没有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这与新“大纲”的精神是背道而驰的 ;修改后的第一题注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整体感悟、理解课文思想内容 ,是新“大…  相似文献   

20.
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应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教学中,通过“访一访,观察生活”、“演一演、再现生活”、“学一学、体验生活”等,从而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