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课文分析这篇讲读课文,记叙了彭德怀同志深入东海前哨炮兵阵地查看战备情况的经过,深刻地反映了彭总对工作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对干部既严格要求又关心爱护,以及实事求是、富于自我批评精神的优秀品质。课文是通过具体事例来展现彭总的性格特点的。为此,教学时应以“彭总是怎样一个人”为线索,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通过分析彭总的神态和语言,体会彭总的思想感情,了解彭总的性格特点。  相似文献   

2.
《在炮兵阵地上》记叙了彭德怀同志深入东海前哨炮兵阵地检查备战情况的事,反映了彭总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同志坦诚相待,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高贵品质。文章以彭总的感情变化:“不满——发火——压火——谈心”这条主线和团长的感情变化:“想  相似文献   

3.
[作业分析] 《在炮兵阵地上》课后作业,要求教学生学会“一边读一边想”这个基本的读书方法。第1题要求联系课文查字典理解词语含意;第2题要求一边读课文一边想,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重点是了解彭总是怎样的人;第3题要求边读边想课文的叙述顺序,给课文分段;第4题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相似文献   

4.
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六组教材的训练重点是“一边读一边想”。为了配合这项训练,《在炮兵阵地上》的课后作业第二题,要求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想下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炮兵阵地上》记叙了彭德怀同志在当国防部长时视察东海前哨某炮兵阵地检查战备情况的事。表现了彭总对人民的高度负责,对同志既严格要求,又关心爱护及严以律己的高贵品质。教学时只要抓住彭总的感情发展线索。就可把彭总的高贵品质展示出来。  相似文献   

6.
本组教材由讲读课文《在炮兵阵地上》、《再见了,亲人》、《古诗三首》、阅读课文《寓言三则》、独立阅读课文《蚕和蜘蛛》和《读写例话》组成.本组教材的重点训练项目“一边读一边想”,是关于读的训练.它要求学生读一篇文章,不能只停留在了解事情的经过和故事的梗概上,而是要进一步弄清事情包含的意思,从而受到感染和教育.一边读一边想,要把读和想紧密结合起来.不能象小和尚念经那样有口无心.要读一句想一句,读一节想一节,想通了再往下读,要熟读精思.这样不仅有助于理解课文,也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  相似文献   

7.
《古井》一文是一篇重点讲读课文。本组教材的重点训练项目是“一边读,一边想”,教学的要求是要使学生了解“一边读,一边想”的基本读书方法,并逐步养成一边读书一边思考的良好习惯。1.抓住情景描写,启发学生领会风土人情美。《古井》第二自然段中,我引导学生重点...  相似文献   

8.
怎样读懂一篇课文?第一组课文从词、句、段、篇四个方面提出了基本要求。第三组课文则进一步提出了基本方法——一边读一边想。通过这一重点项目的训练,使学生懂得边读边想的重要性,学会怎样边读边想,养成边读边想的良好习惯。重点讲读课文《在炮兵阵地上》,全文  相似文献   

9.
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读书的方法是什么呢?我以为最主要的就是“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也就是叶老所倡导的“潜心会本文”、“语语悟其神”的方法。可是,现在还有相当多的学生不会这样读书。我们在课堂上常常看到:当老师提出一两个问题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某段课文时,学生往往匆匆一读,便举起手来准备回答问题了。像这样读书,在头脑里留下的只是一些支离破碎的印象。那么,如何让学生“潜心会本文”、“语语悟其神”呢?有一次,我听徐善俊老师教《我的战友邱少  相似文献   

10.
《在炮兵阵地上》一文是第八册中的一篇课文。在本文的教学中,笔者紧紧抓住文中人物的神情变化,让学生找、思、读、练,从而在多次读的基础上落实了语言文字训练,教会了学生学习方法,明确了彭总的精神品质,收到了事半功倍之效。  相似文献   

11.
山的那一边     
角度之一:小村子的“变”《山的那一边》是一曲讴歌军民共建文明的“花儿”。这篇课文像一般概貌通讯那样,扣住一个“变”字取景,那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理顺这些“变”,可谓通向“山的那一边”的小径之一。在人民子弟兵的言行影响下,小村子有这些“变”:(一)卫生习惯在变;80年代起了这么一批厕所。(二)文化教育在变:由文盲到可以看报、读书写信,有几户出了大学生。(三)风俗习惯在变:由坐轿子出嫁到想坐吉普车出嫁。(四)文艺娱乐在变:由只会唱花儿(虽花儿有魅力)到唱《东方红》,承包放映机、买电视、收录机。(五)农业生产在变:由随意收几颗粮食到调优良麦种等。(六)经济头脑在变:由不会卖鸡蛋到随行就市。这些变化,是“表”,观念的变化,是“里”。解放  相似文献   

12.
一、勾划法。读课文要一边读、一边想、一边勾划,划出本课生字词,并注上音;划出重点词语和句子以及自己喜爱的词句;划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并注上符号。 二、问题法。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目的  相似文献   

13.
第七册第三组教材的重点训练项目“一边读一边想”,是在第一组训练项目“怎样读懂一篇课文”基础上提出的新要求,也是读书的基本方法。 阅读,不论是从形式到内容再回到形式,还是从感知到理解到应用,从生疑到质疑到解疑,关键都在一个“想”字。凭借什么去想?要靠文章的语言文字,靠自己的阅读实践。所以“一边读一边想”的训练在阅读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应该贯穿于小学各年级教学的始终,而在四年级第一次进行这项重点训练的两篇讲读课文教学时,要切实让学生自觉地获得这方面的新知识,为以后  相似文献   

14.
一、自主读书,张扬个性 师:现在我们就来感受夏天的炎热.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想,哪个句子最能表现夏天的炎热?谁愿意读?  相似文献   

15.
我的读书生活是根据毛主席的“四多”读书法来读的。毛泽东同志常说,读书的方法要“四多”——多读、多写、多想、多问。他自己就是“四多”方法的实行者。所谓多读就是除“博览群书”外,还要对重要的书或文章多读几遍。多写就是在课堂听讲后及时写听堂录,课后自修时写读书录。多想,就是在读书过程中,哪些观点是正确的,哪些观点是错误的.都要心里明白。多问就是在读书过程中遇到不明白、不懂的地方,及时地向老师请教。在这四多读书法中,我觉  相似文献   

16.
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程序阅读文章,是教给学生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一环.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注意指导学生依据理解文章的一般线索,即内容是什么——怎样写的——表达什么中心——为什么这样写等四步,一边读一边想,独立地读懂文章. 初读感知内容  相似文献   

17.
一边阅读,一边分析,对真正读懂一篇文章,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很有好处的。分析文章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途径,能不能很好地分析文章,是衡量自己语文水平高不高的重要标准。用“边阅读边分析”这种方法看文章,它的基础是阅读,分析是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的。也就是说,阅读时首先要了解文章写了些什么:这篇文章主要叙述了什么事情,描写了哪些场景和人物,这就为下一步的分析打好了基础。分析,一般情况下要做这样一些事情:找出并理解文章中“画龙点睛”的句子,整理清楚作者的写作思路(按照怎样的思维路线写的),划分出文章的结构层次,…  相似文献   

18.
名人读书     
毛泽东“不动笔墨不读书”毛泽东在学生时期作文就很出色,他的文章常被同学们传诵。据史料所载,毛泽东读书总是一边读、一边注、一边抄,然后写笔记、评论。这样,既读得有深度,又练了笔。一次,他读《伦理学原理》,对全书用墨笔逐字逐句地圈点,还打上单线、双线、三角叉子等符号。这本书十来万字,他写的批语  相似文献   

19.
一线的教师,常常羡慕名师、特级教师们精巧而又独到、信手拈来的教学设计,感叹他们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佩服他们写得一手好字……同时,更希望自己也能像他们一样。那么,要想向大师们靠近,做一个扎实而出色的语文教师,课前,我们该做些什么呢?笔者认为首先应该做到三个“三”。三读拿到一篇课文,先别忙着看教学参考书,也别忙着看人家的教学设计、教学实录,应该拿起课本好好地读三遍。第一遍是通读,也就是像学生预习课文那样,读准生字、多音字、难读字的字音,把句子读通读顺。第二遍是解读,像毛泽东那样“不动笔墨不读书,”一边读一边圈圈、点…  相似文献   

20.
一、勾划法读课文要一边读、一边想,一边勾划,划出本课生字词,并注上音;划出重点词语和句子以及自己喜爱的词句;划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并注上符号。要在课本上留下自己“钻”过,“爬”过的痕迹。二、问题法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目的明确,学生读书时就不会泛泛而读,而是边读边思考问题。例如读《西门豹》一课时,我出示两问:①西门豹向老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